橫跨亞歐非 從伊朗德黑蘭到埃及赫爾格達 60天6國行攝之旅(海量美圖+15萬字游記 全文完)
火車站內部,設計風格乾脆利落,線條感十分強。 前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綠皮火車,貌似開往塞凡湖的就是類似這種古老列車,這次未能如願坐上算是在 亞美尼亞 的一個小小遺憾吧。 這長大以後一定是位漂亮的妹紙。和國內冷清得走下去還怕會有人蒙面打劫的人行隧道不同, 埃里溫 人行隧道的兩旁密密麻麻地開滿各種小店,賣麵包的熱狗的衣服的3C用品的應有盡有,熱鬧得很。 地鐵 共和 國廣場站的出入口,臨近傍晚也沒有很擁擠。 人行 通道 旁立的指示牌,每次經過我都笑了出聲。
用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將 埃里溫 和附近的主要景點都逛了個遍,對這個外 高加索 小國的好感度依然與日俱增。但接下來我們將暫時離開 亞美尼亞 ,前往附近一個更加冷門更加少人認識的地區——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地區。
十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雞蛋與高牆,卡拉巴赫戰爭之傷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 共和 國,如無意外的話這應該是我去過的最冷門的國家,甚至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個國家。雖然 卡拉 巴赫通過戰爭獲得事實上的獨立,但並不存在於世界地圖上,因為國際共識上它仍然屬於對此地失去管轄權的 阿塞拜疆 ;而雖然 卡拉 巴赫依附於 亞美尼亞 ,但 亞美尼亞 方面由於想將其納入國土,所以也不願意承認它獨立。可憐的 卡拉 巴赫就只能和同病相憐的南奧賽梯、阿布哈茲、德左這幾個“國家”互相承認了。
卡拉 巴赫位處 阿塞拜疆 西南部,靠近 亞美尼亞 ,但與 亞美尼亞 不接壤,人口接近20萬,以 亞美尼亞 人為主。前蘇聯時期,蘇共為爭取 土耳其 ,在 卡拉 巴赫成立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自治州,並劃歸信奉伊斯蘭教的 阿塞拜疆 管轄,然而這一舉動激起了 卡拉 巴赫和 亞美尼亞 方的強烈不滿。自1987年開始, 卡拉 巴赫自治州的民族主義運動日益強化,致使 亞美尼亞 和 阿塞拜疆 的關係緊張起來。
188年, 卡拉 巴赫在 亞美尼亞 的支持下宣佈加入 亞美尼亞 ,翌年宣佈獨立,這下就惹毛了 阿塞拜疆 了,三者之間隨即爆發戰爭,數十萬人流離失所。1994年,在 俄羅斯 等國的調停下, 亞美尼亞 和 阿塞拜疆 雙方實現停火,最後 阿塞拜疆 失去對 卡拉 巴赫的管轄權, 卡拉 巴赫成為事實獨立、卻又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而 亞美尼亞 則只將其當作自治州看待,亦不承認它獨立。但事實上現在 卡拉 巴赫許多方面都依賴 亞美尼亞 ,這裡說的是 亞美尼亞 語、用的是 亞美尼亞 貨幣、生活在此的居民以及政府武裝力量絕大多數都是 亞美尼亞 人。之前我在梳理 亞美尼亞 歷史時曾提及 亞美尼亞 的地緣政治險惡, 卡拉 巴赫地區問題正正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重要原因。由於國際共識上 卡拉 巴赫屬於 阿塞拜疆 的一部分,而 亞美尼亞 與 卡拉 巴赫又關係曖昧,為此亞阿兩國因此長期處於敵對狀態。與此同時, 阿塞拜疆 是伊斯蘭國家,周邊的穆斯林哥兒們自然都力挺 阿塞拜疆 。然而天意弄人,與 亞美尼亞 接壤的四個國家( 阿塞拜疆 、 土耳其 、 伊朗 、 格魯吉亞 )當中有三個是伊斯蘭國家。和 伊朗 的關係還好,能通過陸路往返,而 土耳其 本來就屠殺了人家一百多萬人並且把人家的聖山給掠走,新仇加舊恨,二者敵對的關係這下可謂火上澆油了。
雖然 卡拉 巴赫地區的問題不小,但總體來說沒什麼大的衝突,局勢還是比較平穩。從 亞美尼亞 進入 卡拉 巴赫雖然理論上來說需要簽證,但手續簡便如同免簽,所以不少走 中東 長線的背包客包括我們絕不會放過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不去。
Day21 7月1日 卡拉 巴赫-斯捷潘納克特
埃里溫 去往 卡拉 巴赫的國際班車在中央車站發車,一天有三趟,到首都斯捷潘納克特大概需要6小時左右,我們出發前將大件行李寄存在Orser家。到車站以後就有人主動過來問我們是不是去 卡拉 巴赫,我們說是,然後他就很激動地拉著我們上車。原來車上就剩下幾個位置,我們來了之後剛好坐滿可以出發了。
國際班車沿著從 伊朗 過來的山路原路返回。說是國際班車,其實是十來座的麵包車。像去往 卡拉 巴赫或是 格魯吉亞 的這種跨境車還好,基本是人滿就走,也沒見過超載的。但去往 埃里溫 周邊的如Khor Virap和塞凡湖的壓根就是公共汽車的性質,碰上沒位置坐時只好屈膝弓背地站著,而且只有司機位能開窗,30多度氣溫又沒空調,待個四五十分鐘下來人都傻了,這也是我對 亞美尼亞 唯一的不好的印象了。
6個小時後到達 卡拉 巴赫首都斯捷潘納克特。 亞美尼亞 的電話卡在這裡無法使用,我連上免費WIFI後收到Zeno發來的信息,他剛好今天離開 卡拉 巴赫,又沒機會碰頭了。我在來時一路都沒看到有青旅之類住宿的地方,Zeno也說這裡民宿大多都不掛牌,而他住得離汽車站比較遠,不太方便。因為我們之後還要坐車去舒沙和Goris,想了想決定就在汽車站附近找住宿。按Lonely Planet上的標註,汽車站附近只有兩家民宿,我們找到其中一家發現不太對頭,民宿外的街上空無一人,大樓大門用指尖輕輕一碰就開了,裡面破舊不堪,而且呼喚了幾次都只聞電視聲卻不見有人,儼然鬼屋的狀態,嚇得我們趕緊開溜。好在之後按照門牌號找到第二家 成功 入住,主人Karine會說流利的英文,而且十分地熱情貼心,一來到就拿出果茶和自製的甜點招呼我們。Karine家是一棟兩層的建築,主人家住後面,客人住臨街的三間客房,有共用廚房和淋浴,感覺十分溫馨。我們吃完甜點和Karine聊了一下就出去辦理落地簽了。
對的,進入 卡拉 巴赫是需要簽證的。就目前來說要去往 卡拉 巴赫的話只能從 亞美尼亞 進入,而且因為二者的曖昧關係,進出 卡拉 巴赫是不影響 亞美尼亞 的簽證效力的,也就是說進入後再返回 亞美尼亞 是不需要重新辦理 亞美尼亞 的簽證。拿 卡拉 巴赫簽證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像我們一樣直接到 卡拉 巴赫外事辦辦理落地簽,另一種則是先在 埃里溫 的 卡拉 巴赫辦事處辦理簽證,但完了之後仍然需要到 卡拉 巴赫的外事辦完成手續,所以一般人都選擇第一種方式。
卡拉 巴赫首都斯捷潘納克特市中心只有一條主幹道和一條次道,外加數條向外延伸的小路,外事辦位於主幹道中部位置。大家細心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其實 卡拉 巴赫的國旗與 亞美尼亞 的很相像,旗幟上紅色象徵在保衛國家的戰鬥中所流的鮮血,藍色象徵對自由的熱愛,橙色象徵麵包,而指向西邊的白色箭頭狀圖案則寓意著當前國家依然脫離 亞美尼亞 。
進去外事辦和門衛說明來意後他讓我們填申請表,然後把我們領到辦公桌前,交了申請表、護照還有簽證費等15分鐘就拿到這枚特殊的簽證了。 卡拉 巴赫的簽證是手寫的,填資料時帥哥問我們簽證是直接貼在護照上還是另紙簽。因為國際共識上 卡拉 巴赫是屬於 阿塞拜疆 的,而 阿塞拜疆 雖然對 卡拉 巴赫失去管轄權,但還是單方面認為 卡拉 巴赫的獨立行為是非法的,並規定如果護照上有 卡拉 巴赫簽證的話將不得進入 阿塞拜疆 。本來我們這趟行程就不包括而且之後也沒有打算進入 阿塞拜疆 ,其次 卡拉 巴赫人通過戰爭獲得獨立和 和平 相當不易,再者對於一個有收藏癖好的人來說 卡拉 巴赫這枚特別的簽證是非常值得一取的,所以我毫不猶豫地請他往我們的護照上狠狠地貼。帥哥聽後邊點頭邊嘿嘿嘿地笑出了聲,也按照我吩咐將簽證貼上護照後狠狠地捶了幾下,我們幾個都笑了。完了之後帥哥給了我們每人一張小紙條,說是回 亞美尼亞 時邊境人員要收回,但返程時我睡得死死的,大概是睡相太難看邊境人員不忍心打擾我,於是小紙條也就夾在外 高加索 的Lonely Planet上一直到現在了。
搞定簽證,趁陽光還好我們就四處逛逛這個不被承認的國家的首都。這是斯捷潘納克特市中心的主幹道,路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行人。 斯捷潘納克特到處可見這種建於前蘇聯時期刻板的筒子樓,不知為何他們都把陽臺圍得嚴嚴實實。 主幹道盡頭是一座小小的街心花園,有免費公共wifi,附近圍著一圈有小型游樂場和一些餐館,聽說晚上還會有音樂噴泉,這應該是斯捷潘納克特最熱鬧的地方了。我們在這裡蹭了一下wifi,期間也有一些當地人過來跟我們聊了幾句,大概他們覺得怎麼會有人來這種地方旅行吧。 在斯捷潘納克特,即使是在最熱鬧的主幹道旁也有不少這樣的廢棄空地以及建築。 游樂場下的墓碑,似乎是紀念某位音樂家。 斯捷潘納克特的街景,總的來說和 亞美尼亞 埃里溫 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多了一絲破敗,少了一絲活力。 斯捷潘納克特的次幹道,更加冷清,感覺已經走到了城郊部分,但其實這裡只是離開主幹道幾十米距離而已。 斯捷潘納克特沒有大規模的超市,只有一些小型雜貨店。我們到一家小店準備買些水果,旁邊的小伙子熱情地想幫我們付款,我們婉拒之後小店老闆又硬塞了兩個水果給我們…… 卡拉 巴赫人實在善良好客。 日落前回到民宿,Karine家附近都是這種延伸至遠處的小斜坡,看著都覺得舒服。
晚上Karine家來了位 德國 姑娘,在 土耳其 首都 安卡拉 留學,趁著假期到 亞美尼亞 這邊溜一圈,我也趁機從她那裡得到一些 土耳其 的有用信息。她極力推薦我一定要到首都 安卡拉 走走,在她心目中 安卡拉 是No.1,我當時就震驚了,在她心目中 安卡拉 竟然打敗了 格雷梅 和 伊斯坦布爾 。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現在何嘗不是專門拜訪一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甚至在地圖上連名字也沒有的國家呢。
用半天的時間小游了一下 卡拉 巴赫的首都斯捷潘納克特。即使戰爭已經過去20年了,但感覺這裡的城市建築和街景還沒從戰爭的陰霾中完全回過神來,不過幸好這片土地的主人樂觀、熱情、善良、好客,才令這裡擁有一片生機以及重生的希望。斯捷潘納克特只是開始,明天我們將前往戰前 卡拉 巴赫的文化中心、納卡戰爭破壞最嚴重的城市舒沙, 卡拉 巴赫在戰爭中所受的傷痛超出我們想象地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Day22 7月2日 卡拉 巴赫-斯捷潘納克特、舒沙
早上起來又吃了一遍Karine家自製的甜點和果茶後,我們就啟程去斯捷潘納克特的汽車站,坐小巴到距離首都公里的城市舒沙。舒沙在 亞美尼亞 和 卡拉 巴赫,包括我手上的外 高加索 版Lonely Planet上都寫作Shushi,發音類似國語的“舒西”。然而由於國際共識上 卡拉 巴赫是仍屬 阿塞拜疆 ,所以其境內城市的名字都普遍採用 阿塞拜疆 的寫法,如Shushi就寫作Shusha, 中國 官方翻譯過來就是舒沙。當然了在 亞美尼亞 和 卡拉 巴赫境內還是讀作Shushi比較好,至少不會被人打,我這裡為了方便閱讀就直接用舒沙。
卡拉 巴赫的首都客運站是一座只有兩層的小建築,看上去比我們國內的汽車站還要簡陋。 建築外的露天停車場停了不少這樣拉風的前蘇聯時期的古董汽車,不過去往舒沙的只是普通小巴,好在最後去Tatev的路上有幸坐上這種古董大巴復古了一把,這之後會說到。斯捷潘納克特到舒沙之間的小巴半個小時一班,我們上車後沒多久就開動了,汽車在山路盤旋一陣子很快就到達舒沙。 我們在舒沙的一個街心花園下了車,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眼前的破敗也還是嚇了我們一跳,眼之所及只有我們二人的身影,周圍死寂得令人心慌。
花園裡廢棄的游樂設施,座椅搖搖欲墜。 花園另一頭的紀念雕像,旁邊的鮮花或許就是這附近唯一的生機所在。 舒沙曾經是 卡拉 巴赫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也是其文化和藝術中心,不少藝術家和文學家都定居於此。但隨後納卡戰爭爆發,處於重要戰略位置上的舒沙迅速淪為廢墟,大量居民被迫逃離自己的家園。戰爭過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里, 卡拉 巴赫都未能恢復元氣,更無力復建這裡。現在的舒沙看上去就像一座鬼城,了無生氣。 在舒沙見得最多的建築就是這種滿目創痍的前蘇聯筒子樓。而這種看上去隨時會塌下來的樓房卻依然是幾千舒沙人的家。 筒子樓下同樣破敗的車站。
用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將 埃里溫 和附近的主要景點都逛了個遍,對這個外 高加索 小國的好感度依然與日俱增。但接下來我們將暫時離開 亞美尼亞 ,前往附近一個更加冷門更加少人認識的地區——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地區。
十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雞蛋與高牆,卡拉巴赫戰爭之傷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 共和 國,如無意外的話這應該是我去過的最冷門的國家,甚至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個國家。雖然 卡拉 巴赫通過戰爭獲得事實上的獨立,但並不存在於世界地圖上,因為國際共識上它仍然屬於對此地失去管轄權的 阿塞拜疆 ;而雖然 卡拉 巴赫依附於 亞美尼亞 ,但 亞美尼亞 方面由於想將其納入國土,所以也不願意承認它獨立。可憐的 卡拉 巴赫就只能和同病相憐的南奧賽梯、阿布哈茲、德左這幾個“國家”互相承認了。
卡拉 巴赫位處 阿塞拜疆 西南部,靠近 亞美尼亞 ,但與 亞美尼亞 不接壤,人口接近20萬,以 亞美尼亞 人為主。前蘇聯時期,蘇共為爭取 土耳其 ,在 卡拉 巴赫成立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自治州,並劃歸信奉伊斯蘭教的 阿塞拜疆 管轄,然而這一舉動激起了 卡拉 巴赫和 亞美尼亞 方的強烈不滿。自1987年開始, 卡拉 巴赫自治州的民族主義運動日益強化,致使 亞美尼亞 和 阿塞拜疆 的關係緊張起來。
188年, 卡拉 巴赫在 亞美尼亞 的支持下宣佈加入 亞美尼亞 ,翌年宣佈獨立,這下就惹毛了 阿塞拜疆 了,三者之間隨即爆發戰爭,數十萬人流離失所。1994年,在 俄羅斯 等國的調停下, 亞美尼亞 和 阿塞拜疆 雙方實現停火,最後 阿塞拜疆 失去對 卡拉 巴赫的管轄權, 卡拉 巴赫成為事實獨立、卻又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而 亞美尼亞 則只將其當作自治州看待,亦不承認它獨立。但事實上現在 卡拉 巴赫許多方面都依賴 亞美尼亞 ,這裡說的是 亞美尼亞 語、用的是 亞美尼亞 貨幣、生活在此的居民以及政府武裝力量絕大多數都是 亞美尼亞 人。之前我在梳理 亞美尼亞 歷史時曾提及 亞美尼亞 的地緣政治險惡, 卡拉 巴赫地區問題正正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重要原因。由於國際共識上 卡拉 巴赫屬於 阿塞拜疆 的一部分,而 亞美尼亞 與 卡拉 巴赫又關係曖昧,為此亞阿兩國因此長期處於敵對狀態。與此同時, 阿塞拜疆 是伊斯蘭國家,周邊的穆斯林哥兒們自然都力挺 阿塞拜疆 。然而天意弄人,與 亞美尼亞 接壤的四個國家( 阿塞拜疆 、 土耳其 、 伊朗 、 格魯吉亞 )當中有三個是伊斯蘭國家。和 伊朗 的關係還好,能通過陸路往返,而 土耳其 本來就屠殺了人家一百多萬人並且把人家的聖山給掠走,新仇加舊恨,二者敵對的關係這下可謂火上澆油了。
雖然 卡拉 巴赫地區的問題不小,但總體來說沒什麼大的衝突,局勢還是比較平穩。從 亞美尼亞 進入 卡拉 巴赫雖然理論上來說需要簽證,但手續簡便如同免簽,所以不少走 中東 長線的背包客包括我們絕不會放過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不去。
Day21 7月1日 卡拉 巴赫-斯捷潘納克特
埃里溫 去往 卡拉 巴赫的國際班車在中央車站發車,一天有三趟,到首都斯捷潘納克特大概需要6小時左右,我們出發前將大件行李寄存在Orser家。到車站以後就有人主動過來問我們是不是去 卡拉 巴赫,我們說是,然後他就很激動地拉著我們上車。原來車上就剩下幾個位置,我們來了之後剛好坐滿可以出發了。
國際班車沿著從 伊朗 過來的山路原路返回。說是國際班車,其實是十來座的麵包車。像去往 卡拉 巴赫或是 格魯吉亞 的這種跨境車還好,基本是人滿就走,也沒見過超載的。但去往 埃里溫 周邊的如Khor Virap和塞凡湖的壓根就是公共汽車的性質,碰上沒位置坐時只好屈膝弓背地站著,而且只有司機位能開窗,30多度氣溫又沒空調,待個四五十分鐘下來人都傻了,這也是我對 亞美尼亞 唯一的不好的印象了。
6個小時後到達 卡拉 巴赫首都斯捷潘納克特。 亞美尼亞 的電話卡在這裡無法使用,我連上免費WIFI後收到Zeno發來的信息,他剛好今天離開 卡拉 巴赫,又沒機會碰頭了。我在來時一路都沒看到有青旅之類住宿的地方,Zeno也說這裡民宿大多都不掛牌,而他住得離汽車站比較遠,不太方便。因為我們之後還要坐車去舒沙和Goris,想了想決定就在汽車站附近找住宿。按Lonely Planet上的標註,汽車站附近只有兩家民宿,我們找到其中一家發現不太對頭,民宿外的街上空無一人,大樓大門用指尖輕輕一碰就開了,裡面破舊不堪,而且呼喚了幾次都只聞電視聲卻不見有人,儼然鬼屋的狀態,嚇得我們趕緊開溜。好在之後按照門牌號找到第二家 成功 入住,主人Karine會說流利的英文,而且十分地熱情貼心,一來到就拿出果茶和自製的甜點招呼我們。Karine家是一棟兩層的建築,主人家住後面,客人住臨街的三間客房,有共用廚房和淋浴,感覺十分溫馨。我們吃完甜點和Karine聊了一下就出去辦理落地簽了。
對的,進入 卡拉 巴赫是需要簽證的。就目前來說要去往 卡拉 巴赫的話只能從 亞美尼亞 進入,而且因為二者的曖昧關係,進出 卡拉 巴赫是不影響 亞美尼亞 的簽證效力的,也就是說進入後再返回 亞美尼亞 是不需要重新辦理 亞美尼亞 的簽證。拿 卡拉 巴赫簽證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像我們一樣直接到 卡拉 巴赫外事辦辦理落地簽,另一種則是先在 埃里溫 的 卡拉 巴赫辦事處辦理簽證,但完了之後仍然需要到 卡拉 巴赫的外事辦完成手續,所以一般人都選擇第一種方式。
卡拉 巴赫首都斯捷潘納克特市中心只有一條主幹道和一條次道,外加數條向外延伸的小路,外事辦位於主幹道中部位置。大家細心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其實 卡拉 巴赫的國旗與 亞美尼亞 的很相像,旗幟上紅色象徵在保衛國家的戰鬥中所流的鮮血,藍色象徵對自由的熱愛,橙色象徵麵包,而指向西邊的白色箭頭狀圖案則寓意著當前國家依然脫離 亞美尼亞 。
進去外事辦和門衛說明來意後他讓我們填申請表,然後把我們領到辦公桌前,交了申請表、護照還有簽證費等15分鐘就拿到這枚特殊的簽證了。 卡拉 巴赫的簽證是手寫的,填資料時帥哥問我們簽證是直接貼在護照上還是另紙簽。因為國際共識上 卡拉 巴赫是屬於 阿塞拜疆 的,而 阿塞拜疆 雖然對 卡拉 巴赫失去管轄權,但還是單方面認為 卡拉 巴赫的獨立行為是非法的,並規定如果護照上有 卡拉 巴赫簽證的話將不得進入 阿塞拜疆 。本來我們這趟行程就不包括而且之後也沒有打算進入 阿塞拜疆 ,其次 卡拉 巴赫人通過戰爭獲得獨立和 和平 相當不易,再者對於一個有收藏癖好的人來說 卡拉 巴赫這枚特別的簽證是非常值得一取的,所以我毫不猶豫地請他往我們的護照上狠狠地貼。帥哥聽後邊點頭邊嘿嘿嘿地笑出了聲,也按照我吩咐將簽證貼上護照後狠狠地捶了幾下,我們幾個都笑了。完了之後帥哥給了我們每人一張小紙條,說是回 亞美尼亞 時邊境人員要收回,但返程時我睡得死死的,大概是睡相太難看邊境人員不忍心打擾我,於是小紙條也就夾在外 高加索 的Lonely Planet上一直到現在了。
搞定簽證,趁陽光還好我們就四處逛逛這個不被承認的國家的首都。這是斯捷潘納克特市中心的主幹道,路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行人。 斯捷潘納克特到處可見這種建於前蘇聯時期刻板的筒子樓,不知為何他們都把陽臺圍得嚴嚴實實。 主幹道盡頭是一座小小的街心花園,有免費公共wifi,附近圍著一圈有小型游樂場和一些餐館,聽說晚上還會有音樂噴泉,這應該是斯捷潘納克特最熱鬧的地方了。我們在這裡蹭了一下wifi,期間也有一些當地人過來跟我們聊了幾句,大概他們覺得怎麼會有人來這種地方旅行吧。 在斯捷潘納克特,即使是在最熱鬧的主幹道旁也有不少這樣的廢棄空地以及建築。 游樂場下的墓碑,似乎是紀念某位音樂家。 斯捷潘納克特的街景,總的來說和 亞美尼亞 埃里溫 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多了一絲破敗,少了一絲活力。 斯捷潘納克特的次幹道,更加冷清,感覺已經走到了城郊部分,但其實這裡只是離開主幹道幾十米距離而已。 斯捷潘納克特沒有大規模的超市,只有一些小型雜貨店。我們到一家小店準備買些水果,旁邊的小伙子熱情地想幫我們付款,我們婉拒之後小店老闆又硬塞了兩個水果給我們…… 卡拉 巴赫人實在善良好客。 日落前回到民宿,Karine家附近都是這種延伸至遠處的小斜坡,看著都覺得舒服。
晚上Karine家來了位 德國 姑娘,在 土耳其 首都 安卡拉 留學,趁著假期到 亞美尼亞 這邊溜一圈,我也趁機從她那裡得到一些 土耳其 的有用信息。她極力推薦我一定要到首都 安卡拉 走走,在她心目中 安卡拉 是No.1,我當時就震驚了,在她心目中 安卡拉 竟然打敗了 格雷梅 和 伊斯坦布爾 。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現在何嘗不是專門拜訪一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甚至在地圖上連名字也沒有的國家呢。
用半天的時間小游了一下 卡拉 巴赫的首都斯捷潘納克特。即使戰爭已經過去20年了,但感覺這裡的城市建築和街景還沒從戰爭的陰霾中完全回過神來,不過幸好這片土地的主人樂觀、熱情、善良、好客,才令這裡擁有一片生機以及重生的希望。斯捷潘納克特只是開始,明天我們將前往戰前 卡拉 巴赫的文化中心、納卡戰爭破壞最嚴重的城市舒沙, 卡拉 巴赫在戰爭中所受的傷痛超出我們想象地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Day22 7月2日 卡拉 巴赫-斯捷潘納克特、舒沙
早上起來又吃了一遍Karine家自製的甜點和果茶後,我們就啟程去斯捷潘納克特的汽車站,坐小巴到距離首都公里的城市舒沙。舒沙在 亞美尼亞 和 卡拉 巴赫,包括我手上的外 高加索 版Lonely Planet上都寫作Shushi,發音類似國語的“舒西”。然而由於國際共識上 卡拉 巴赫是仍屬 阿塞拜疆 ,所以其境內城市的名字都普遍採用 阿塞拜疆 的寫法,如Shushi就寫作Shusha, 中國 官方翻譯過來就是舒沙。當然了在 亞美尼亞 和 卡拉 巴赫境內還是讀作Shushi比較好,至少不會被人打,我這裡為了方便閱讀就直接用舒沙。
卡拉 巴赫的首都客運站是一座只有兩層的小建築,看上去比我們國內的汽車站還要簡陋。 建築外的露天停車場停了不少這樣拉風的前蘇聯時期的古董汽車,不過去往舒沙的只是普通小巴,好在最後去Tatev的路上有幸坐上這種古董大巴復古了一把,這之後會說到。斯捷潘納克特到舒沙之間的小巴半個小時一班,我們上車後沒多久就開動了,汽車在山路盤旋一陣子很快就到達舒沙。 我們在舒沙的一個街心花園下了車,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眼前的破敗也還是嚇了我們一跳,眼之所及只有我們二人的身影,周圍死寂得令人心慌。
花園裡廢棄的游樂設施,座椅搖搖欲墜。 花園另一頭的紀念雕像,旁邊的鮮花或許就是這附近唯一的生機所在。 舒沙曾經是 卡拉 巴赫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也是其文化和藝術中心,不少藝術家和文學家都定居於此。但隨後納卡戰爭爆發,處於重要戰略位置上的舒沙迅速淪為廢墟,大量居民被迫逃離自己的家園。戰爭過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里, 卡拉 巴赫都未能恢復元氣,更無力復建這裡。現在的舒沙看上去就像一座鬼城,了無生氣。 在舒沙見得最多的建築就是這種滿目創痍的前蘇聯筒子樓。而這種看上去隨時會塌下來的樓房卻依然是幾千舒沙人的家。 筒子樓下同樣破敗的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