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亞歐非 從伊朗德黑蘭到埃及赫爾格達 60天6國行攝之旅(海量美圖+15萬字游記 全文完)
雖然裡海被稱之為“海”,但其實它是一個位於亞歐內陸交界的鹹水湖,只是面積達到世界最大才被稱為海。裡海的四周被 土庫曼斯坦 、 阿塞拜疆 、 哈薩克斯坦 、 俄羅斯 和 伊朗 共五個國家包圍。
來到海邊,明顯感覺到整個氛圍與前面停留過的幾個城市有所區別,裡海邊處處洋溢著自由、歡樂、祥和的氣氛。不少男士身穿短褲赤裸上身在沙灘上跑步踢球,而在水中嬉戲的女士雖然不敢公然無視伊斯蘭戒律中的著裝規定,但大多數人的頭巾都只是象徵式地搭在頭上,有些甚至不管已經滑落了的頭巾,任憑長髮沉浸在海水以及歡快祥和的氣氛中。我自然也按捺不住,輓起褲腳跑到海中撒歡。說實話瑙沙赫爾的海岸線並不美,沙子粗糙,海水也沒有很清澈,但我卻被周遭的氣氛所感染了,自由開放的氛圍並不罕有,但對於 伊朗 和 伊朗 人來說,這種氛圍顯得尤為寶貴。
上岸後認識了幾個從 德黑蘭 過來玩的大學生,雖然英文講得不太溜,但談吐舉止都十分斯文有禮,臨別時還不斷提醒我們要註意安全,因為前幾天就有人被大浪捲走了。我對中間高個子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他笑起來有點像陳冠希老濕哈哈。
瑙沙赫爾完全沒有游客,長著東亞面孔的我們走在沙灘上自然很有明星出巡的感覺,海中三基友遠遠地就跟我們Say HI。 很有愛的父女。 遇到不少當地人求合照,我都要了郵箱把照片發過去了,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收到。這張是被一幫基友圍觀時誤按快門拍下的,回來發現拍得這哥兒們蠻帥的(笑)。 我之前也游歷過一些國家的海邊城市,竊以為靠海的地方容易令人身心放鬆愉悅,即使是在教條嚴格的伊斯蘭國家亦一樣,沙灘上不少前來度假的 伊朗 人在追逐踢球聊天抽水煙。
之前在做攻略時看到論壇大神的游記有提到,在這邊的沙灘上來回晃悠的話很容易被 伊朗 人邀請一同吃喝,果不其然,我在往回走時對一家人點了點頭打了聲招呼然後就被他們叫過去坐下一起喝茶了。都說 伊朗 人好客,以邀請客人到自家做客為值得驕傲的事,一路上我都沒遇著,沒想到在將近結束 伊朗 段的行程時碰個正著。
他們只懂幾句簡單的英語,交談之下得知原來他們是兩個家庭,都是從 卡尚 過來度假的,知道我剛去過而且很喜歡 卡尚 之後,其中一個父親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後像小孩子一樣伸出雙手豎起大拇指比划出一個GOOD的手勢,惹得大家都笑了。雖然大家都語言不通,但依然指手劃腳聊得歡。
幾口茶過後大家都意猶未盡,他們乾脆把已經收拾妥當的水煙重新拿出來,把已經澆滅了的碳拿掉再燒一堆新的,示意我一定要嘗嘗。我之前在 伊斯法罕 第一次嘗到了水煙,雖然環境分滿十分,但其實就味道來說還是以果味為主,尼 古丁 味比較弱。而這回的水煙卻完全相反,因為毫無準備第一口就被嗆到了,雖然我沒有吸進肺了,但幾口過後竟然也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另一個父親很自豪地比划著說,我的水煙,GOOD; 伊朗 的水煙,GOOD!然後我搖頭晃腦地做出一個喝醉酒的姿勢,大家都笑得很開心。
照片中沒穿衣服的是父親,另外一個父親在幫我們拍照,三個女孩是他們的女兒,灰色衣服的是女孩的舅舅。臨別時我拿出 中國 結作為禮物送給他們,他們接過後高興得不行,兩家人圍在一起研究了很久。我們走出了很遠回過頭看到他們仍然熱情地對著我們揮手,十分窩心。旅行至 伊朗 段的尾聲終於感受到 伊朗 人傳說中的熱情好客,這也是我這段旅行中最美好的經歷之一。
告別了 伊朗 人一家,我們沿著裡海慢慢散步到沙灘的另一頭,在正對夕陽的地方坐下等日落。 伊朗 足球隊是 亞洲 的傳統強隊,沙灘上隨處可見赤腳踢球的人。 接近日落時分,沙灘卻越來越熱鬧,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歡笑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我在拍日落時來了個男的,看樣子貌似以為我在拍他,不停地在我鏡頭前凹造型,我隨便咔嚓兩張後說ok ok cool,他心滿意足地繼續換著姿勢讓我拍,我當時就卧了個擦了,見過自戀男但沒見過如此自戀的。
瑙沙赫爾裡海的日落特別難忘,這種感覺當然不是來自景色本身,而在於被 伊朗 人熱情款待的這個下午,在於裡海邊悠閑歡樂祥和的氛圍,在於眼前光著身子的 伊朗 男人和摘下頭巾的 伊朗 女人,更在於這一行為背後代表著的 伊朗 人對於自由開放與現代生活的渴望。十來天時間里我在 伊朗 境內走過的地方不多,瑙沙赫爾的裡海邊是其中我認為最能體現 伊朗 人的這種渴望和嚮往的地方。
Day13 6月23日 伊朗 -瑙沙赫爾 德黑蘭
今天就要離開瑙沙赫爾,返回那個嘈雜不堪的首都。回到 德黑蘭 時間還早,我們於是就去汽車站順便把明天到 亞美尼亞 的車票一併買了,怎料被告知當天的車票已經脫銷了,而後天也只剩幾張車票。沒辦法了只能買後天的,一想到又要在 德黑蘭 多待一天,其實我當時的心情是崩潰的。
回到汽車配件一條街Amir Kabir St,這次我們沒有繼續住之前的Firouzeh Hotel,而是在隔了幾條街的地方找到一家屌絲旅館,雖然環境不怎麼樣,但雙人間10美元/晚的價格令人著實極具吸引力。晚上在庭院里煮意麵時認識了來自 德國 的女生,她竟然一個人在 德黑蘭 待了五天。話說雖然我在 伊斯法罕 受到騷擾,在 設拉子 遇到無賴和騙子,但其實我最不喜歡的 伊朗 城市卻是混亂、嘈雜、仿佛連空氣都瀰漫著濃重的工業味的 德黑蘭 。奇怪的是我一路上遇到不少獨行的女背包客似乎都對 德黑蘭 情有獨鐘,在這裡逗留的時間都遠超乎我想象。
Day14 6月24日 伊朗 \- 德黑蘭
今天一早到 亞美尼亞 大使館取簽證,21天有效期,3個月內有效,十分給力,手捧簽證那一刻仿佛拿到了逃離 德黑蘭 的通行證一樣。不過在逃離之前還有一個地方要去,就是在不少游記攻略中出現過的、當時震驚世界的人質危機發生地、原 美國 駐 德黑蘭 大使館。
179年流亡在外的霍梅尼在 美國 的支持下回國策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家族的統治。然而 美國 此時卻不管 伊朗 當局的反對,准許尋求庇護的巴列維赴美治病。此舉徹底惹怒了霍梅尼,1979年11月,革命衛隊以及大批學生在霍梅尼的授意下衝擊並占領了 美國 大使館,將多名 美國 外交官扣押起來,作為要求 美國 交出巴列維的籌碼。期間有六名人質在 加拿大 大使館、 瑞典 大使館以及中情局的協助下 成功 逃離。之後隨著巴列維的逝世以及兩伊戰爭的爆發,剩下的人質也陸陸續續被釋放。而那六名人質逃離的過程亦正是電影《逃離 德黑蘭 》的藍本。
現在大使館被改建成一所反映 美國 霸權主義的博物館,也成為了 德黑蘭 最獨特的一個“景點”。大使館里包括一座大院和兩座小樓,裡面陳列著當年 美國 外交人員留下的各種通訊設備以及美軍因營救人質失敗而被 伊朗 繳獲的直升機發動機殘骸。大使館的圍牆外部則是意味深長而又極具代表性的反美塗鴉。例如上圖的自由女神像被刻畫成魔鬼狀,而右邊的則配以被掩蓋在鐵欄下的 伊朗 地圖,所要傳遞的信息不言而喻。
再過去一點,就看到伊斯蘭革命的領袖霍梅尼,後面則是 伊朗 國旗。雖說霍梅尼是宗教領袖,但伊斯蘭革命後的 伊朗 及其民眾在生活各方面都出現倒退跡象,以至於現在有不少 伊朗 人開始反思當初支持霍梅尼發動革命到底是對還是錯。 這個塗鴉就比較有意思了,除了將自由女神像畫成骷髏狀以外,旁邊的白宮上還插有 以色列 的國旗。眾所周知 伊朗 和 以色列 誰都看誰不順眼,如果你護照上有 伊朗 簽證那麼你就甭想踏入 以色列 國土半步。其實這兩個國家也有過一段蜜月期,但在伊斯蘭革命以後,因為巴列維王朝與 美國 的曖昧關係以及 美國 在阿以問題上偏幫 以色列 ,使得霍梅尼將 以色列 連同 美國 一起列入敵對名單,兩國自此勢成水火。就在上兩個月, 伊朗 最 高領 袖哈梅內伊還放狠話稱 以色列 活不過25年,可見兩國關係之緊張。
大使館同時有部分為革命衛隊兵營,而且外圍都有天眼。據說在這裡拍照千萬要小心,之前有不少游客試過被革命衛隊請喝茶和沒收相機,搞到我的神經一直綳得緊緊的。
游記里出現的頻率最高的應該是這把槍吧,在做攻略時我有看過不少 伊朗 人被“射殺”的照片,不過這張照片里的大叔竟然剛好在槍口下捂住胸口,很敬業的群眾演員。 地鐵站旁打倒 美國 的標語,伴隨著一代 伊朗 人出生與成長。
離開大使館後回到旅館附近找黑市兌換一點里亞爾, 伊朗 物價上漲速度之快超出我們的想象,所以在 伊朗 段的開銷比預想中多了不少。一連問了幾家開出的匯率都不太理想,雖然 伊朗 里亞爾的匯率每天都在變,但算下來其實還是機場的匯率比較划算。
Day15 6月25日 伊朗 \- 德黑蘭
早上起來收拾好行李坐地鐵到汽車站,從 德黑蘭 到 亞美尼亞 首都 埃里溫 要24個小時,比當初我從 越南 胡志明市 到 柬埔寨 馬德望 的14個小時長得多,如無意外的話這應該是我人生中坐過的歷時最長的長途汽車了。大 巴中 午12點正出發,看時間(其實是口袋的錢)還充裕,我們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走進車站附近的一家餐館,沒想到裡面竟然聚集了不少正在進食的人,瞬間令我懷疑齋月是不是已經過了。飽食最後一頓 伊朗 餐之後,被熱情的店員擁抱了一下,我們就踏上開往 亞美尼亞 的長途汽車了。
我們買到了車頭前兩號的座位,雖然雙腳不能完全伸展開,但勝在有無敵前景作補償,感覺眼前就是一塊大屏幕,屏幕上映著大自然的大片,有好幾次我都很有衝動叫司機停車讓我下去拍照。 在 伊朗 境內拍的最後一張照片。剩下的就留待 亞美尼亞 篇再細說吧。
最後綜合我個人的所見所聞來總結一下 伊朗 吧。自從和 美國 交惡, 伊朗 就一直被歐 美國 家及傳媒形容為邪惡軸心,我在剛剛結束的 俄羅斯 之行中遇到不少歐美背包客,他們知道我去過 伊朗 後第一反應大都是問那裡危險嗎,而我的親戚朋友也有不少覺得 伊朗 約等於 伊拉克 和 阿富汗 ,整個國家每天都槍林彈雨大街上個個都是恐怖分子。但就我個人經歷來看比起周邊動蕩的國家, 伊朗 絕對要安全 和平 穩定得多,同時也是 中東 地區極具吸引力的旅游地。 卡尚 的傳統庭院、奧比揚奈村的原始和寧靜、 伊斯法罕 的現代與開放、 亞茲德 的沙漠風情以及 設拉子 那宏偉的波斯遺址和精美的清真寺等等,每個城市風格迥異而且又令人欲罷不能。除此之外,還有熱情友好、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強大的 伊朗 人。在 伊朗 ,我們幾乎每天都被 伊朗 人拉著問“為什麼選擇來 伊朗 ”、“覺得這裡怎麼樣,喜歡 伊朗 嗎”,也幾乎每天都忙於和 伊朗 人打招呼以及回應他們的問候,以至我後來去到 亞美尼亞 甚至 格魯吉亞 都下意識地用波斯語向當地人打招呼。毫不誇張地說結識當地人是到 伊朗 旅行的最佳經歷之一。
但 伊朗 不是純潔高冷到不食人間煙火一萬年的神, 伊朗 在發展, 伊朗 的旅游業也一同發展,到 伊朗 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一些熱門旅游地所擁有的缺點在 伊朗 身上也慢慢顯現。首先是像坐了火箭的物價,對比起我手上2012年版《Lonely Planet》上的描述,食、住、行、門票等方面的支出都有2~5倍的漲幅。其次是針對游客進行坑矇騙偷以及騷擾的行為比以前有所增多,尤其集中在頭幾號熱門旅游城市以及出 租車 司機身上,而且隨著國家慢慢開放、旅游業逐步發展,情況還有繼續變壞的趨勢。當然了這種遭遇畢竟是少數,今時今日我所遇到過的 伊朗 人絕大多數都是熱情友好的,無數 伊朗 人給予過我幫助和熱情的招待。不過世界在變, 伊朗 也在變,要去 伊朗 的話,真的要趁早了。
SaLam是你好的意思,是我們到 伊朗 第一天學會的單詞,而在 伊朗 的最後一天我們學會了再見怎麼說:Hodaakhafes。
伊朗 ,Hodaakhafes。
七、亞美尼亞-KhorVirap——亞美尼亞基督信仰的發源地位於歐亞交界外 高加索 地區的 亞美尼亞 應該算是我去過的比較冷門的國家之一,家人甚至將 亞美尼亞 和 阿爾及利亞 、 尼日利亞 這些 非洲 國家聯繫起來了。也難怪, 亞美尼亞 地緣政治環境險惡,資源貧瘠,而且國家的發展又不依賴旅游業,不少人對這裡的印象只停留在“從前蘇聯分裂出來的其中一個小國而已”。但其實 亞美尼亞 的歷史一點都不含糊,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而且還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為信仰的國家。
公元前331年,隨著 亞歷山大 大帝征服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亞美尼亞 從波斯的一省變為 馬其頓 帝國的一部分。隨後 亞歷山大 逝世, 亞美尼亞 歸塞琉古帝國統治。直到公元前190年 阿爾塔 什斯一世建立 阿爾塔 什斯王朝, 亞美尼亞 才真正獨立出來併成為當時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疆域一度從今天的裡海、 地中海 一帶一直綿延至 埃及 。
然而 亞美尼亞 的繁榮只是一剎那光輝,在 羅馬 帝國和帕提亞帝國(也就是前面 伊朗 篇提到的阿薩息王朝)的夾擊下, 亞美尼亞 最終淪為其保護國。224年,薩珊王朝消滅帕提亞,此時 亞美尼亞 人以拜火教為信仰。公元301年, 亞美尼亞 梯里達底三世將基督教定為 亞美尼亞 的國教, 亞美尼亞 隨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單一宗教國家。公元680年,阿拉伯人打敗波斯人併入侵 亞美尼亞 ,隨後阿拉伯人更是強迫 亞美尼亞 人改信伊斯蘭教,但在不斷的抗爭中 亞美尼亞 人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
之後 亞美尼亞 仍然多災多難,先後被拜占庭、塞爾柱以及 蒙古 所統治,直至1454年,奧斯曼 土耳其 人的到來使得 亞美尼亞 失去了最後的主權。1828年,當時的沙俄從 土耳其 手中買回東 亞美尼亞 。然而在1915年至1918年這三年時間里 亞美尼亞 人面臨的才是真正的空前的災難。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奧斯曼 土耳其 政府因為害怕 亞美尼亞 人叛亂,於是對居住在其控制區內的 亞美尼亞 人進行有預謀有目的的種族大清洗,死亡人數估計在100萬至1萬之間,數以萬計 亞美尼亞 人被迫流亡海外,慘烈程度遠超 南京 大屠殺。今年正好是 亞美尼亞 大屠殺0周年,但令人痛心的是國際社會特別是 土耳其 當局始終沒有正視這起人為災難。
118年, 亞美尼亞 從 土耳其 獨立,但原本的西 亞美尼亞 又被 土耳其 奪回,連帶著被 亞美尼亞 人視為基督教聖山的亞 拉臘 山都被信仰伊斯蘭教的 土耳其 搶去。歷史問題、領土爭端、宗教衝突,使得 亞美尼亞 和 土耳其 之間時至今日依然勢成水火。1922年 亞美尼亞 加入蘇聯,69年後從蘇聯獨立而出,再度恢復獨立國家的身份。
亞美尼亞 的歷史大概就這樣簡單梳理了下,剩下的 卡拉 巴赫和亞 拉臘 聖山等問題就留待下麵游記再補充吧。歷史上的 亞美尼亞 命途多舛,雖然是世界上第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國家,但卻不斷被入侵不斷被征服。幸好 亞美尼亞 人堅韌而又勇於抗爭,才在無數戰爭洗禮中保持自己的信仰以及文化。而今天的 亞美尼亞 ,雖然在國際上名氣不大、地緣政治較為險惡、旅游業也不發達,但亦因此造就淳樸的人文風景以及純凈的自然風景,是外 高加索 地區的一顆遺珠,對於旅行者來說更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 亞美尼亞 也成為此行六國中我最喜愛的國家。
Day16 6月26日 亞美尼亞 \- 埃里溫
在大巴休息站吃過晚飯後我就沉沉睡去了,再次醒來時已經是半夜的兩點多,大巴停在 伊朗 邊境處,所有人都需要下車步行過境。出 伊朗 邊境時需要檢查行李,但似乎只針對 伊朗 人,工作人員對我們的行李隨便瞄一瞄按一按就讓我們過去了。出口處有一些換匯店,我們都睡得朦朦朧朧的也就沒有心思再去匯率了,把身上的里亞爾留點作留念其他的全換成德拉姆以備不時之需,反正橫豎都是坑,坑多坑少那就要看坑人者的良心了。出了 伊朗 邊境後有一條橋,橋下的小河就是 伊朗 和 亞美尼亞 之間的邊境線了。走在橋上,女友把頭巾一解一甩,我們都不由自主地呼了一口氣,總算暫別伊斯蘭世界,暫別頭巾長袖長褲了。
到了 亞美尼亞 邊境一側,同車的 伊朗 人不約而同地都在填不知道哪來的表格,我們當場就蒙了,這時候邊檢的帥哥示意我們過去,接過我的護照後前翻翻後翻翻翻了一遍又一遍翻到我後背發涼後,用力地蓋上章,然後笑著對我說“Don’t worry , welcome to Armenia”。
走出 亞美尼亞 邊境,夜空中星光點點,四周安靜得只聽見蟲叫聲。同車的 伊朗 人陸陸續續出來了,但大巴還沒出關,我們就席地而坐百無聊賴地等著。期間跟一對經常到 亞美尼亞 旅游的 伊朗 老夫妻聊了一下,我問他們為什麼長途跋涉到 亞美尼亞 旅游,他們竟輕聲對我說齋月里在 伊朗 不能吃東西,而去到 亞美尼亞 那邊就可以吃了……
等了半個多小時後大巴終於來了,上車收拾一下後就趕緊補眠了,朦朧中感覺到大巴開出不久後便一直在外 高加索 的山路盤旋。說起外 高加索 ,可能有的朋友只聽說過 高加索 地區,我在出發之前也是。地理意義上的 高加索 地區就是亞歐大陸的黑海、 亞速 海和裡海之間的自然區,這一廣闊的區域中又被大大小小的 高加索 山脈分割成南 高加索 和北 高加索 地區。南 高加索 就是我現在所在的外 高加索 ,包括 亞美尼亞 、 格魯吉亞 和 阿塞拜疆 三國,而北 高加索 則包括 俄羅斯 、車臣、北奧塞梯、達吉斯坦等。北 高加索 地區一直都是一個火藥庫,各種國土衝突民族鬥爭時有發生,但其實外 高加索 這邊也好不了多少, 北京 奧運會那年 俄羅斯 人的坦克開進了 格魯吉亞 的國土,造成不少 俄羅斯 人、 格魯吉亞 人和南奧塞梯平民死傷,這個就留到 格魯吉亞 篇再細說吧。
大巴早上停靠在山路邊的一家小餐館讓乘客吃早餐,因為手上的德拉姆不多,我們就把在 伊朗 大巴上收集到的乾糧全消滅掉當早餐了。外 高加索 地區真的是處處風光旖旎,從小餐館向外看去到處都是連綿不斷的群山和翠綠起伏的大草原,只可惜陰天沒有拿出相機拍照。再次回到車上,又經過四個多小時的山路,大巴終於在中午一點到達 亞美尼亞 首都 埃里溫 市中心西南面的Kilikya汽車站。
下車後找了輛大奔出 租車 去Zeno Yu在住的青旅,準備上車時碰見一個在車上認識的 伊朗 人,他過來打了聲招呼然後和我們小聲嘀咕了幾句,意思大概是他知道市中心附近有好的住宿,想讓我們和他們一家一起走。這時已經坐在大奔駕駛位上的司機老頭看到後忍不住發飆了,瞬間怒氣衝衝地跳下車用力推了 伊朗 人的肩膀一把,一副隨時準備開打的架勢。老頭雖然高但比較瘦弱,而 伊朗 人本身看上去比較壯,但當時他和我們都被嚇獃了。素聞戰鬥民族好勇鬥狠愛打架,想不到獨立出來的民族同樣勇猛無匹啊。最後 伊朗 人既沒動手又沒還口,灰溜溜地走了,我們也灰溜溜地上車了。
來到青旅,被告知剛好只有今天有床位,明後兩天的床位都滿了。坐了24個小時的汽車身心皆疲的我們也懶得折騰了,先住一晚補充HP再說。Zeno Yu他們明天一早前往 卡拉 巴赫,也是我們之後的目的地,不過我們在 亞美尼亞 待的時間比較充裕,因此也不急著明天去,先在這裡小逛幾天再說。
Day17 6月27日 亞美尼亞 -Khor Virap
早上醒來發現晴空萬里陽光正盛,馬上把小伙伴喊醒前往Khor Virap和亞 拉臘 聖山。 亞美尼亞 不大,除了稍遠的 卡拉 巴赫和Goris之外,其他地方基本都能一日來回,因此我們在 亞美尼亞 的行程很隨意,先去哪個地方決定於當天的心情以及天氣情況。而之所以選擇今天去Khor Virap和亞 拉臘 山是因為要在無雲無霧霾的大晴天才能清晰看到修道院和雪山的全貌,不然去了也是白搭。
埃里溫 中心城區內有地鐵,但只有一條線路以及十個站點,自1981年開通運營以來就再都沒有升級改造過,因此只有兩節車廂的地鐵殘舊又簡陋,跑起來噪音極大。而且和很多前蘇聯國家一樣, 埃里溫 地鐵車站位置比較深,站台內依然具有濃濃的前蘇聯風格。
地鐵坐到火車站旁的廣場,剛好趕上11點出發的小巴。說起小巴忍不住吐槽一下, 亞美尼亞 的公交車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在 埃里溫 城裡跑的天朝援助的正常公交車,大小和環境和我們國內的沒多大區別,有些還自帶wifi功能。另一種則是去往Khor Virap、塞凡湖等距離稍遠的地方的小巴,這種小巴大多由麵包車改裝而成,不但沒有空調、窗戶鎖死不能開,而且車頂還特矮,身高超過1米4的就甭想在車裡頭站直了,沒位置坐的時候基本都是半蹲著,時間久了整個人都石化了。
小巴開了45分鐘左右就到了Khor Virap兩公裡外Lusarat村,司機示意我們下車往裡走,然後又很貼心地遞給我們一張寫有返程時間的小紙條,讓我們到點了就回到這裡等回程的車。
我們向著Khor Virap修道院和雪山方向一直走,一路上穿越大片墓地。中間碰到一對情侶,他們看見我們二話不說就拿出幾個果子塞到我們手上,感覺 亞美尼亞 人太好了。 遺憾的是雖然早上起來時晴空萬里,可是來到這邊雲量開始增多,更要命的是雲都集中在亞 拉臘 山附近,無法得見聖山的真容和理想中的畫面。畫面中在坡上的就是Khor Virap修道院,而遠處被雲遮蓋的就是基督教的聖山亞 拉臘 山。 既然看不見雪山,我們就將游覽的重點放在Khor Virap修道院身上。在來Khor Virap修道院之前和之後我都游歷了不少修道院以及教堂,Khor Virap建築本身可以說沒太大亮點和特色,但其實它的行頭卻大得很——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亞美尼亞 的基督信仰發源地。 基督教興起之初被不少人視為異教,因此當時絕大多數基督傳教士都遭受打壓,過著困苦的生活。當年十二使徒之一的巴多羅買到 亞美尼亞 傳教時就被國王亞士提亞基處以斬首、剝皮的極刑。
傳教士巴多羅買的死並沒有打擊基督教信徒。公元2世紀,不少傳教士冒險進入 亞美尼亞 宣教,部分 亞美尼亞 的貴族慢慢接受了基督信仰,其中包括被後人稱為“啟蒙者”的Grigor Lusavorich聖格裡高利。當時的 亞美尼亞 仍然以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即拜火教為信仰,因此成為了基督傳教士的聖格裡高利毫無疑問地被當時的國王Tiridates梯里達底三世打壓,並被關押在一座小山丘的深井中。深井里潮濕幽暗、毒蟲遍佈,但聖格裡高利仿佛受到神的眷顧,在被囚禁的13年期間靠著一位受基督影響的婦女的暗中接濟奇跡般活了下來。後來國王得了舉國上下無人能治的病,這時他的妹妹得知聖格裡高利仍然活著,認為他是聖人下凡並向他求援。後面的情節就如同童話故事的結尾般很好想象了:聖格裡高利治好了國王的病,國王經過深刻反省後一改此前態度,帶領全國人民信仰基督,並於公元301年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於是 亞美尼亞 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信仰基督的國家。公元642年,人們為了紀念聖格裡高利,在當年關押他的小山丘上修建了一座修道院,也就是現在我所在的Khor Virap修道院。Khor Virap在 亞美尼亞 語里是“深坑”的意思,因此這裡又被叫作深坑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