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亞歐非 從伊朗德黑蘭到埃及赫爾格達 60天6國行攝之旅(海量美圖+15萬字游記 全文完)
穹頂下以前是商隊的旅館,現在則變成了買賣地毯、各種舊器皿等等的商鋪。我本身鐘愛有年代感的舊物,而商鋪老闆也樂得讓人拍照,於是我也毫不客氣地把這裡的古舊物品全部掃了遍,當然了不是用錢包而是用眼睛和相機掃,雖然我對每一樣都有興趣,但旅途長不宜負重太多。 期間認識了兩個好基友請我們喝茶,算是第一次正式地喝 伊朗 紅茶,沒有想像中苦澀。交談中知道他們都叫Muhammad(對,兩個都是,接下來還會認識到不少Muhammad、Ali、Mustafa),他們都是軍人,現在休假才回來 卡尚 這邊。說起軍人,在 伊朗 的頭幾天我們認識的男性絕大多數都說自己是軍人。起初我們以為自己如此牛掰搭上的的都是兵哥哥,但後來忘了是哪個Ali跟我說其實 伊朗 雖然不是強制服兵役,但也不像 中國 那樣可以選擇。如果男性到法定年齡後沒有當夠兩年兵的,不但申請駕照和護照有困難,甚至連結婚也成問題。這種變相要求在天朝見得多,想不到 伊朗 這邊也流行。因此也難怪我們認識的幾乎每個 伊朗 男人都說自己是軍人。
在 卡尚 待了兩天,雖然對旅行者來說這裡的名氣不及 設拉子 和 伊斯法罕 ,專程來的人也不多(後面我遇到的幾撥同胞表示壓根就沒聽過 卡尚 ),但正因如此這裡保留了小城特有的慢節奏和安靜舒適,人們也比其他傳統旅游城市更加熱情友好。況且這裡的各種精美的傳統庭院和獨具特色的巴扎,以及與世隔絕的奧比揚奈古村都十分值得一看,我們在這裡度過充實的兩天,也在這裡開始了我們的 中東 之旅。而明天我們將動身前往擁有“半個天下”美譽的城市, 伊斯法罕 。
三、伊朗-伊斯法罕——天下一半如果現在讓我選一個 伊朗 城市再游一遍的話, 伊斯法罕 必定是我的不二之選。這裡有眾多 伊朗 難得一見的林蔭大道,以及眩目的清真寺、小資的Jolfa區、浪漫的三十三孔橋,所有的這些都能成為 伊斯法罕 的浪漫符號。這裡時尚、開放、輕鬆、充滿活力,確實無愧“半個天下”的美譽。
伊斯法罕 得名於波斯語“ 斯帕 罕”,意為“軍隊”,其歷史最遠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在公元11世紀塞爾柱王朝時, 伊斯法罕 曾被定為首都。到薩法維王朝時,整個城市達到空前繁榮,商賈雲集,東西方貿易集中於此,因此亦有了“到 伊斯法罕 就能閱盡半個世界”的贊美。而我則將用兩天的時間看盡這“半個天下”
Day4 6月14日 伊朗 \- 伊斯法罕
早上起來和Mustafa道別後便搭乘他父親的車到汽車站。 卡尚 到 伊斯法罕 的大巴車費20塊人民幣不到,依然便宜到飛起,三個半小時就到達 伊斯法罕 。坐出 租車 去旅館的途中,車在林蔭大道上開行,有那麼一瞬間我竟然忘記自己身在 中東 。從 德黑蘭 到 卡尚 ,一路走來都是黃土和沙漠,氣候乾燥得不行,來到 伊斯法罕 看到路兩旁滿眼綠色就深深愛上這裡了。
伊斯法罕 舊時商業的繁榮程度令人驚嘆,而如今也不弱。雖然沒有類似國內的大型購物商場,但沿街而立的店鋪一家緊挨著一家,賣衣服的賣箱包的賣金器的賣首飾的賣吃的賣喝的應有盡有,因此在 伊斯法罕 基本不愁吃喝逛。我們住的地方距離三十三孔橋不遠,在樓下快餐店速速解決掉兩個熱狗後就出發了。
白天的三十三孔橋個人感覺不是太上鏡,還是等晚上再來拍夜景,不過橋下有不少當地人在水中嬉戲。 伊斯法罕 這邊明顯感覺到風氣開放不少,橋上橋下隨處可見十指緊扣的情侶,女士的頭巾顏色也十分鮮艷。 回眸一笑不生花哈哈。
過了三十三孔橋來到扎因達魯德河的南邊,Jolfa 亞美尼亞 區就在這一區域。為什麼在一個純粹的伊斯蘭國家裡會有 亞美尼亞 基督區呢? 亞美尼亞 區的存在可以追溯到阿 巴斯 一世時期,當時的Jolfa是 伊朗 北部邊境的一個城市,是 亞美尼亞 人的聚居點,以能工巧匠聞名。阿 巴斯 一世得悉之後,為令到這些出色的工匠幫助自己興建新國都即 伊斯法罕 ,便將整個 亞美尼亞 基督教社區從Jolfa搬到 伊斯法罕 ,並將該區域命名為新Jolfa。阿 巴斯 尊重他們的能力,亦同樣尊重他們擁有宗教自由,鼎盛時期Jolfa區一度有四萬多名基督徒在此生活。 從三十三孔橋到Jolfa不算很近,但沿著河邊走一路都是綠樹成蔭,感覺十分舒服。
期間碰到三個拿著枕頭毛毯準備到河邊草地上野餐的好基友求合照。 伊朗 人對待拍照這件事好奇怪,總會興高采烈地拉著你求合照,然後又要自己單獨拍一張,最後基本都是連照片都不看也不要求回傳直接揮揮手走人。
來到Jolfa區,能感覺到這裡與外面有些不同,用碎石鋪成的街道很有西方小鎮的感覺。
在這片 亞美尼亞 區最不可錯過的是旺克大教堂。旺克大教堂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是 伊朗 亞美尼亞 教會史上的重要焦點,同時亦側面反應出當時的開放包容政策。
本以為一座基督教教堂矗立在伊斯蘭國家當中不多不少會顯突兀,沒想到教堂外觀伊斯蘭風格如此強烈,不知道的話還以為是一座普通的清真寺。右邊的是建於1702年的鐘樓。 教堂外的碑文。 一進去,瞬間被眩目的內飾亮瞎雙眼!實在是太美太華麗太震撼了! 教堂內部以金黃色為主色調,顯得金碧輝煌。伊斯蘭風格建築混搭著基督教壁畫,看似毫無聯繫的兩樣事物卻結合在一起散髮出著一種詭異的美。 壁畫上講述的都是一些伊甸園、世界的起源等《聖經》裡頭的故事。而這幅名為“上帝之國”的壁畫是教堂里最大最豪華的一幅,畫面表現了對天堂、凈界以及地獄的想象。 不得不說,教堂里每塊區域每個角落都精美燦爛得令人乍舌,據說這些360°無死角的壁畫用了15年的時間繪製。 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就這樣站在伊斯蘭風格的穹頂下抬頭仰望鋪排得密密麻麻的基督教壁畫,感覺長期下去頸椎病都能被治好。旺克大教堂的外部並不起眼,甚至還會讓人以為這隻是一座普通的清真寺,想不到內里的裝飾如此震撼人眼球。 在我眼中,在 伊斯法罕 ,可以錯過大巴扎,可以錯過四十柱宮,但Jolfa區的旺克大教堂一定不容錯過。
從旺克教堂出來,鑒於 亞美尼亞 是我們下個目的地,我們順便進去隔壁的 亞美尼亞 文化博物館參觀。展館有三層,主要展出了 亞美尼亞 古老的文字、衣飾、書籍、繪畫等物品,算是基本把 亞美尼亞 的歷史文化梳理了一遍。其中最震撼我的是展示 亞美尼亞 大屠殺這一慘痛歷史的展櫃。 亞美尼亞 大屠殺是當年奧斯曼 土耳其 帝國對境內的 亞美尼亞 基督徒進行的一次由官方發起的有目的有預謀的種族清洗行為,受害者達150萬之多,慘烈情形對比起 南京 大屠殺有過之而無不及。但 土耳其 政府一直到現在都拒不承認,這也是 亞美尼亞 與 土耳其 徹底交惡的重要原因,具體等我寫到 亞美尼亞 篇時再細說,這裡就暫且不表。今年剛好是 亞美尼亞 大屠殺0周年,希望會有更多人關註這段慘痛的歷史吧。
在博物館里我基本沒有拍照,但看到這翻欄桿的熊孩子就忍不住拍下了,將來必定是位大帥哥。 旺克大教堂的外牆。 其實Jolfa區並不大,看完旺克大教堂,然後沿著外頭的碎石路走一圈就完了。不過在這裡慢游的感覺很不錯,小區西化痕跡相對較濃,到處都是裝修別緻的小店,咖啡店也不少,打扮時髦的人們步履休閑,四處洋溢著小資和自由氣息。Jalfa值得下午過來慢慢走走。途中發現有個小小菜檔,想起酒店里有燒水壺,靈機一動決定扛一袋番茄一袋雞蛋一袋香腸回去煮面吃。
沿著河邊走回去,路上見到不少當地人在散步嬉戲。其中有個小孩纏著我們買他的東西,我笑著搖搖頭,然後他竟然整個撲到我腰上抱著我不讓我走。這時有個大叔迎面走來,一手把小孩提起扔一邊然後嘰里咕嚕地說了他幾句把他打發走,整個情節給我感覺就是大叔很努力維持自己國家在游客眼中的良好形象哈哈。 又經過三十三孔橋,慶幸我們來的這幾天河水沒有完全乾涸。不過此時天還沒完全黑透,拍起來也不上鏡,於是我們也不打算停留太久,回去填飽肚子後在出來。 在橋的附近看到不少落寞青年在獨自思考人生,有個哥兒們還坐到水中央去了……
回到旅店,馬上將番茄薯仔香腸洗凈切塊,用筷子卡住電水壺壺蓋滾了一小煲美味的番茄湯,再配以不遠萬里從祖國帶來的私家雞蛋麵條,那一刻簡直就覺得眼前的是人間美味。填飽肚子後我們又出發前往三十三孔橋。
這時天已經全黑了,橋上的燈也亮了起來,橋洞整齊地倒映在水中,比白天看到的好看得不是一點半點。 伊斯法罕 共有11座橋梁,三十三孔橋是其中最漂亮的一條。橋兩邊外側都有約一米寬的空間供行人走動。 三十三孔橋得名於其33個拱,至於是不是有33個我就沒有特意去數。橋本身具有橋梁和水壩的作用。
閑逛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又遇到不少求合照,而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我對所有來求合照的人都毫無戒心,直至遇到那幾個Gay佬……
話說我在橋上拍照時,一班年輕人叫住了我,然後其中一個皮膚稍白的高個子的走上前跟我說了一堆波斯文,我聳聳肩攤開手錶示聽不懂,然後他又balabala地說了一堆,最後我笑著擺擺手不鳥他走開了。但他仍不死心,走上前捉住我的手臂摸(沒錯真的是摸!)了一下,笑得十分猥瑣得望著我,然後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又伸過來指著我對嘴,口裡不斷念著“ching ge li、ching ge li、ching ge li”,他旁邊的那堆人也不懷好意地笑。我瞬間意識到不太妙,立馬板起臉跟他說“I don’t know what you say , please don’t follow me”,然後掉頭就走。可他依然不死心,仍舊以相當猥瑣的語氣在我耳邊不斷說“ching ge li”,幸好我女友化身女漢子衝過來把我拉走才得以脫身。當時我已經有一點點猜到他的意思可是我還不確定,之後我問了不少 伊朗 人他們也表示不知道“ching ge li”的意思,後來是在 亞茲德 認識的Ali告訴我“ching ge li”的意思大概是他想“吃”了我,但這個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瞬間千萬頭草泥馬在我腦海裡奔騰,加之“ching ge li”讀起來十分像國語里的“親個你”的發音,直接導致我我之後對主動前來搭訕的 伊朗 男人都保持高度的戒備心……
事實上雖然伊斯蘭教條里明文規定禁止同性戀,但同時也規定男人不得隨便碰女人,所以才衍生出如此多將魔掌伸向外國游客的Gay佬……所以說某些規條是一面雙刃劍,處理得不好就會把人性扭曲,例如將男人掰彎。
客觀來說除卻那個Gay佬晚上在三十三孔橋附近散步還是十分舒服愜意的,但此刻我也沒心情再逗留了。
Day5 6月15日 伊朗 \- 伊斯法罕
昨天一下午都在Jolfa區,今天的重點自然就是伊瑪目廣場一帶了。伊瑪目廣場建於1602年,同樣也是阿 巴斯 大帝時期的產物。作為當時 新都 的最重要建築,伊瑪目廣場十分恢弘宏偉,是僅次於我大天朝的天安門廣場的世界第二大廣場。除此之外全 伊斯法罕 最精美的建築幾乎全部彙集於此,其中包括 阿裡卡 普宮,以及我接下來的目的地,沙阿清真寺和謝克洛弗拉清真寺。
沙阿清真寺位於伊瑪目廣場的南端,與北面的大巴扎遙首相望。我進入廣場看了一眼就被它的大門吸引過去了。
門口鑲嵌了大量的藍色圖案,使它在一整列的黃褐色建築中尤為突出。 進入裡面看到的第二道門,圖案密密麻麻地鋪排在建築上,左右完全對稱的設計使其具有不少的視覺衝擊力。 穿過兩道大門進入到主殿抬頭一看,哇噻又是把我炫到合不攏嘴的節奏哦!深藍色的背景與金色的圖案以同心圓的形式鋪開開來,令人不得不為設計者與工匠折服。 將穹頂拉近點看,簡直就是視覺奇觀。據說這個高高的穹頂是當時建造沙阿清真寺的最後一步,直至1629年阿 巴斯 在位的最後一年才完成,至此整個沙阿清真寺才真正完工。而在穹頂圓心位置的正下方跺腳或說話時,會在整個主殿內部產生響亮的回聲,設計十分精妙。
在 卡尚 待了兩天,雖然對旅行者來說這裡的名氣不及 設拉子 和 伊斯法罕 ,專程來的人也不多(後面我遇到的幾撥同胞表示壓根就沒聽過 卡尚 ),但正因如此這裡保留了小城特有的慢節奏和安靜舒適,人們也比其他傳統旅游城市更加熱情友好。況且這裡的各種精美的傳統庭院和獨具特色的巴扎,以及與世隔絕的奧比揚奈古村都十分值得一看,我們在這裡度過充實的兩天,也在這裡開始了我們的 中東 之旅。而明天我們將動身前往擁有“半個天下”美譽的城市, 伊斯法罕 。
三、伊朗-伊斯法罕——天下一半如果現在讓我選一個 伊朗 城市再游一遍的話, 伊斯法罕 必定是我的不二之選。這裡有眾多 伊朗 難得一見的林蔭大道,以及眩目的清真寺、小資的Jolfa區、浪漫的三十三孔橋,所有的這些都能成為 伊斯法罕 的浪漫符號。這裡時尚、開放、輕鬆、充滿活力,確實無愧“半個天下”的美譽。
伊斯法罕 得名於波斯語“ 斯帕 罕”,意為“軍隊”,其歷史最遠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在公元11世紀塞爾柱王朝時, 伊斯法罕 曾被定為首都。到薩法維王朝時,整個城市達到空前繁榮,商賈雲集,東西方貿易集中於此,因此亦有了“到 伊斯法罕 就能閱盡半個世界”的贊美。而我則將用兩天的時間看盡這“半個天下”
Day4 6月14日 伊朗 \- 伊斯法罕
早上起來和Mustafa道別後便搭乘他父親的車到汽車站。 卡尚 到 伊斯法罕 的大巴車費20塊人民幣不到,依然便宜到飛起,三個半小時就到達 伊斯法罕 。坐出 租車 去旅館的途中,車在林蔭大道上開行,有那麼一瞬間我竟然忘記自己身在 中東 。從 德黑蘭 到 卡尚 ,一路走來都是黃土和沙漠,氣候乾燥得不行,來到 伊斯法罕 看到路兩旁滿眼綠色就深深愛上這裡了。
伊斯法罕 舊時商業的繁榮程度令人驚嘆,而如今也不弱。雖然沒有類似國內的大型購物商場,但沿街而立的店鋪一家緊挨著一家,賣衣服的賣箱包的賣金器的賣首飾的賣吃的賣喝的應有盡有,因此在 伊斯法罕 基本不愁吃喝逛。我們住的地方距離三十三孔橋不遠,在樓下快餐店速速解決掉兩個熱狗後就出發了。
白天的三十三孔橋個人感覺不是太上鏡,還是等晚上再來拍夜景,不過橋下有不少當地人在水中嬉戲。 伊斯法罕 這邊明顯感覺到風氣開放不少,橋上橋下隨處可見十指緊扣的情侶,女士的頭巾顏色也十分鮮艷。 回眸一笑不生花哈哈。
過了三十三孔橋來到扎因達魯德河的南邊,Jolfa 亞美尼亞 區就在這一區域。為什麼在一個純粹的伊斯蘭國家裡會有 亞美尼亞 基督區呢? 亞美尼亞 區的存在可以追溯到阿 巴斯 一世時期,當時的Jolfa是 伊朗 北部邊境的一個城市,是 亞美尼亞 人的聚居點,以能工巧匠聞名。阿 巴斯 一世得悉之後,為令到這些出色的工匠幫助自己興建新國都即 伊斯法罕 ,便將整個 亞美尼亞 基督教社區從Jolfa搬到 伊斯法罕 ,並將該區域命名為新Jolfa。阿 巴斯 尊重他們的能力,亦同樣尊重他們擁有宗教自由,鼎盛時期Jolfa區一度有四萬多名基督徒在此生活。 從三十三孔橋到Jolfa不算很近,但沿著河邊走一路都是綠樹成蔭,感覺十分舒服。
期間碰到三個拿著枕頭毛毯準備到河邊草地上野餐的好基友求合照。 伊朗 人對待拍照這件事好奇怪,總會興高采烈地拉著你求合照,然後又要自己單獨拍一張,最後基本都是連照片都不看也不要求回傳直接揮揮手走人。
來到Jolfa區,能感覺到這裡與外面有些不同,用碎石鋪成的街道很有西方小鎮的感覺。
在這片 亞美尼亞 區最不可錯過的是旺克大教堂。旺克大教堂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是 伊朗 亞美尼亞 教會史上的重要焦點,同時亦側面反應出當時的開放包容政策。
本以為一座基督教教堂矗立在伊斯蘭國家當中不多不少會顯突兀,沒想到教堂外觀伊斯蘭風格如此強烈,不知道的話還以為是一座普通的清真寺。右邊的是建於1702年的鐘樓。 教堂外的碑文。 一進去,瞬間被眩目的內飾亮瞎雙眼!實在是太美太華麗太震撼了! 教堂內部以金黃色為主色調,顯得金碧輝煌。伊斯蘭風格建築混搭著基督教壁畫,看似毫無聯繫的兩樣事物卻結合在一起散髮出著一種詭異的美。 壁畫上講述的都是一些伊甸園、世界的起源等《聖經》裡頭的故事。而這幅名為“上帝之國”的壁畫是教堂里最大最豪華的一幅,畫面表現了對天堂、凈界以及地獄的想象。 不得不說,教堂里每塊區域每個角落都精美燦爛得令人乍舌,據說這些360°無死角的壁畫用了15年的時間繪製。 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就這樣站在伊斯蘭風格的穹頂下抬頭仰望鋪排得密密麻麻的基督教壁畫,感覺長期下去頸椎病都能被治好。旺克大教堂的外部並不起眼,甚至還會讓人以為這隻是一座普通的清真寺,想不到內里的裝飾如此震撼人眼球。 在我眼中,在 伊斯法罕 ,可以錯過大巴扎,可以錯過四十柱宮,但Jolfa區的旺克大教堂一定不容錯過。
從旺克教堂出來,鑒於 亞美尼亞 是我們下個目的地,我們順便進去隔壁的 亞美尼亞 文化博物館參觀。展館有三層,主要展出了 亞美尼亞 古老的文字、衣飾、書籍、繪畫等物品,算是基本把 亞美尼亞 的歷史文化梳理了一遍。其中最震撼我的是展示 亞美尼亞 大屠殺這一慘痛歷史的展櫃。 亞美尼亞 大屠殺是當年奧斯曼 土耳其 帝國對境內的 亞美尼亞 基督徒進行的一次由官方發起的有目的有預謀的種族清洗行為,受害者達150萬之多,慘烈情形對比起 南京 大屠殺有過之而無不及。但 土耳其 政府一直到現在都拒不承認,這也是 亞美尼亞 與 土耳其 徹底交惡的重要原因,具體等我寫到 亞美尼亞 篇時再細說,這裡就暫且不表。今年剛好是 亞美尼亞 大屠殺0周年,希望會有更多人關註這段慘痛的歷史吧。
在博物館里我基本沒有拍照,但看到這翻欄桿的熊孩子就忍不住拍下了,將來必定是位大帥哥。 旺克大教堂的外牆。 其實Jolfa區並不大,看完旺克大教堂,然後沿著外頭的碎石路走一圈就完了。不過在這裡慢游的感覺很不錯,小區西化痕跡相對較濃,到處都是裝修別緻的小店,咖啡店也不少,打扮時髦的人們步履休閑,四處洋溢著小資和自由氣息。Jalfa值得下午過來慢慢走走。途中發現有個小小菜檔,想起酒店里有燒水壺,靈機一動決定扛一袋番茄一袋雞蛋一袋香腸回去煮面吃。
沿著河邊走回去,路上見到不少當地人在散步嬉戲。其中有個小孩纏著我們買他的東西,我笑著搖搖頭,然後他竟然整個撲到我腰上抱著我不讓我走。這時有個大叔迎面走來,一手把小孩提起扔一邊然後嘰里咕嚕地說了他幾句把他打發走,整個情節給我感覺就是大叔很努力維持自己國家在游客眼中的良好形象哈哈。 又經過三十三孔橋,慶幸我們來的這幾天河水沒有完全乾涸。不過此時天還沒完全黑透,拍起來也不上鏡,於是我們也不打算停留太久,回去填飽肚子後在出來。 在橋的附近看到不少落寞青年在獨自思考人生,有個哥兒們還坐到水中央去了……
回到旅店,馬上將番茄薯仔香腸洗凈切塊,用筷子卡住電水壺壺蓋滾了一小煲美味的番茄湯,再配以不遠萬里從祖國帶來的私家雞蛋麵條,那一刻簡直就覺得眼前的是人間美味。填飽肚子後我們又出發前往三十三孔橋。
這時天已經全黑了,橋上的燈也亮了起來,橋洞整齊地倒映在水中,比白天看到的好看得不是一點半點。 伊斯法罕 共有11座橋梁,三十三孔橋是其中最漂亮的一條。橋兩邊外側都有約一米寬的空間供行人走動。 三十三孔橋得名於其33個拱,至於是不是有33個我就沒有特意去數。橋本身具有橋梁和水壩的作用。
閑逛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又遇到不少求合照,而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我對所有來求合照的人都毫無戒心,直至遇到那幾個Gay佬……
話說我在橋上拍照時,一班年輕人叫住了我,然後其中一個皮膚稍白的高個子的走上前跟我說了一堆波斯文,我聳聳肩攤開手錶示聽不懂,然後他又balabala地說了一堆,最後我笑著擺擺手不鳥他走開了。但他仍不死心,走上前捉住我的手臂摸(沒錯真的是摸!)了一下,笑得十分猥瑣得望著我,然後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又伸過來指著我對嘴,口裡不斷念著“ching ge li、ching ge li、ching ge li”,他旁邊的那堆人也不懷好意地笑。我瞬間意識到不太妙,立馬板起臉跟他說“I don’t know what you say , please don’t follow me”,然後掉頭就走。可他依然不死心,仍舊以相當猥瑣的語氣在我耳邊不斷說“ching ge li”,幸好我女友化身女漢子衝過來把我拉走才得以脫身。當時我已經有一點點猜到他的意思可是我還不確定,之後我問了不少 伊朗 人他們也表示不知道“ching ge li”的意思,後來是在 亞茲德 認識的Ali告訴我“ching ge li”的意思大概是他想“吃”了我,但這個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瞬間千萬頭草泥馬在我腦海裡奔騰,加之“ching ge li”讀起來十分像國語里的“親個你”的發音,直接導致我我之後對主動前來搭訕的 伊朗 男人都保持高度的戒備心……
事實上雖然伊斯蘭教條里明文規定禁止同性戀,但同時也規定男人不得隨便碰女人,所以才衍生出如此多將魔掌伸向外國游客的Gay佬……所以說某些規條是一面雙刃劍,處理得不好就會把人性扭曲,例如將男人掰彎。
客觀來說除卻那個Gay佬晚上在三十三孔橋附近散步還是十分舒服愜意的,但此刻我也沒心情再逗留了。
Day5 6月15日 伊朗 \- 伊斯法罕
昨天一下午都在Jolfa區,今天的重點自然就是伊瑪目廣場一帶了。伊瑪目廣場建於1602年,同樣也是阿 巴斯 大帝時期的產物。作為當時 新都 的最重要建築,伊瑪目廣場十分恢弘宏偉,是僅次於我大天朝的天安門廣場的世界第二大廣場。除此之外全 伊斯法罕 最精美的建築幾乎全部彙集於此,其中包括 阿裡卡 普宮,以及我接下來的目的地,沙阿清真寺和謝克洛弗拉清真寺。
沙阿清真寺位於伊瑪目廣場的南端,與北面的大巴扎遙首相望。我進入廣場看了一眼就被它的大門吸引過去了。
門口鑲嵌了大量的藍色圖案,使它在一整列的黃褐色建築中尤為突出。 進入裡面看到的第二道門,圖案密密麻麻地鋪排在建築上,左右完全對稱的設計使其具有不少的視覺衝擊力。 穿過兩道大門進入到主殿抬頭一看,哇噻又是把我炫到合不攏嘴的節奏哦!深藍色的背景與金色的圖案以同心圓的形式鋪開開來,令人不得不為設計者與工匠折服。 將穹頂拉近點看,簡直就是視覺奇觀。據說這個高高的穹頂是當時建造沙阿清真寺的最後一步,直至1629年阿 巴斯 在位的最後一年才完成,至此整個沙阿清真寺才真正完工。而在穹頂圓心位置的正下方跺腳或說話時,會在整個主殿內部產生響亮的回聲,設計十分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