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亞歐非 從伊朗德黑蘭到埃及赫爾格達 60天6國行攝之旅(海量美圖+15萬字游記 全文完)
回程時到村口等車,穿過寧靜的Garni村,光影搖曳,一邊執拾野果一邊哼唱小調,氣氛愉悅祥和。
Geghard修道院和Garni神廟各有各的特色,前者是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空間利用巧妙,別具一格。後者則是 亞美尼亞 唯一一座 希腊 化神廟建築,加之群山環抱,環境十分優越。而且兩者在同一方向,相距不遠,非常適合放在 亞美尼亞 一天聯游的行程里。
回到 埃里溫 ,我們又屁顛屁顛地跑去超市買菜。不得不說Orser家的廚房對於我們在 伊朗 慘遭蹂躪的胃來說真的是天賜恩物,為了報答Orser的恩情我們買了一隻個頭大小堪比冬瓜的 土耳其 西瓜回去分享。怎料進門一刻Orser看了一眼我們手提的西瓜後,立即皺著眉頭說了句“mmm……not Armenian……Turkish is not good……”看來 亞美尼亞 人在食方面依然是放不下家國情仇啊。
十、亞美尼亞-塞凡湖——外高加索的藍眼睛早上起來翻了翻地圖,發現在 埃里溫 周邊的景點就只剩塞凡湖沒去,於是決定今天把它KO掉然後明天前往 卡拉 巴赫。而幾天下來我們也總結出,對於背包客來說 亞美尼亞 的交通基本就分為 埃里溫 市中心和 埃里溫 郊區兩個部分。塞凡湖位處 埃里溫 東北 部,在北部車站有小巴直達湖所在的塞凡鎮,本來我們打算坐傳說中的舊式慢火車到塞凡鎮,但前兩天到火車站打探過,火車要等到7月中旬才會重開,只好作罷。
小巴站旁的廢棄車站,高端大氣但不上檔次的感覺。其實雖然 埃里溫 錶面上看上去有點像 歐洲 城市,但街頭上卻有不少廢棄的或者爛尾的建築,乾凈整潔的市容掩蓋不了脫離前蘇聯後的窘迫,這也是很多前蘇聯國家的真實寫照。
小巴開了一個多小時就到達塞凡鎮,但鎮上距離湖邊有一段距離,下車後我們換乘出 租車 到湖邊的半島上,結果又一次受到戰鬥民族的禮遇,司機把小轎車硬生生地開出了F1的感覺,而且還不時雙手脫離方向盤迴頭和我們說話,一次又一次的騰空落地一度令我產生了“媽蛋我要死在 亞美尼亞 ”的念頭。
安全到達湖邊的半島,踏出車門一刻簡直有一種死裡逃生的感覺。我們現在所身處的半島就是塞凡湖最精華也是游客最多的部分。半島盡頭有個小山坡,山坡上有兩家小教堂, 亞美尼亞 名信片中常出現的湖邊教堂的畫面就是在這裡。上去前我們找了家餐廳嘗試塞凡湖特產的烤鱒魚,不過烤過的魚幾乎沒有鮮味,就是在吃烤焦了的皮以及魚蓉,感覺一般般。
塞凡湖是整個外 高加索 地區最大的高山 淡水 湖,地處海拔將近兩千米的位置。四面環山加 上高 海拔,因此這一帶的氣溫比 埃里溫 要低一些。我們來之前Orser就跟我們說這個時候不要下水不然會冷死我們。
沿著石梯拾級而上,很快就來到山坡高處俯瞰。 塞凡湖本身不算大,也不屬於壯觀的類別,反倒給人緩慢又平靜的感覺,像外 高加索 的一面明鏡。 山坡上有不少以賣畫為生的人,畫的內容除了塞凡湖和亞 拉臘 雪山以外,還有不少 亞美尼亞 人的生活場景。 上到山坡最高處,有兩座小教堂,左邊牆體顏色較淺的是Surp Harutyun Church,右邊顏色稍微深一點的是Sevanavank。 幾千年來,塞凡湖邊曾建起過無數教堂,但保留到現在的只有這兩座以及另一側山腳的St. Jakob Church。其中建於9世紀的被稱為“黑色寺院”的Sevanavank正是塞凡湖名字的由來。 教堂範圍內外都放有十字架石墓碑。 雖然歷史悠久,但兩家教堂內部都缺乏看點,所以就沒有拍照了。反而是拐到它們身後看到的景色更加漂亮。矗立在湖邊的教堂更顯一種獨特的靈氣。 站在山坡的最盡頭,感覺像被湖水包圍住一樣。日暖風和溫度宜人,讓人忍不住在這裡多賴一會兒。雖然眼前的塞凡湖很美,但其實在前蘇聯時期政府曾將湖泊的水引到別的地方發展農業和經濟,最後導致水資源嚴重枯竭。後來政府施行了一些恢復塞凡湖生態的政策,才使這裡的正常水循環得以恢復,現在塞凡湖成了 亞美尼亞 重要的旅游點。 在這個雲 白水 藍草綠的地方,小清新是必須的。 天邊飄來一頭鯨魚。 對於當時還沒看過 土耳其 死海 以及 紅海 的我來說,塞凡湖的湖水已經藍得讓我驚嘆連連了,怪不得這麼多教堂甚至總統的度假屋都選擇建在這裡。 教堂旁邊有情侶在拍藝術照,擺起pose來特有範。 我們一直在半島的山坡上賴著,盡情地享受日暖風和帶來的舒適,不知不覺超過了計劃中的逗留時間,最後只能依依不捨地離開。塞凡湖是 亞美尼亞 的一面明鏡,也是外 高加索 地區的藍眼睛。建議有條件的話完全可以選一個好天氣在這裡過一晚。
坐小巴返回到 埃里溫 市區,我們下一個國家是 格魯吉亞 ,之前聽說過 亞美尼亞 和 格魯吉亞 之間在雙數日時是有火車連接的。我們到 埃里溫 火車站咨詢了一下,發現列車班次很折磨人,都是傍晚出發然後第二天凌晨3點到,而且價錢還比坐小巴貴幾倍,這致使我們一嘗過境火車的想法幻滅了。
火車站廣場前的建築,和 共和 國廣場上的一樣都貼滿 馬賽 克瓷片。 火車站廣場上的雕塑,LP上沒有記載,回來翻查資料發現這是 亞美尼亞 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名叫Sasuntsi Davit的英雄,與火車站的地鐵站站名同名。 火車站主建築,蘇聯式的簡約和大氣。但如同我前面說的一樣,乾凈整潔的市容和大氣粗獷的建築掩蓋不了 亞美尼亞 脫離前蘇聯後的窘迫,火車站附近堆有不少爛尾樓,左右兩旁的巴士站也是雜草叢生。
Geghard修道院和Garni神廟各有各的特色,前者是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空間利用巧妙,別具一格。後者則是 亞美尼亞 唯一一座 希腊 化神廟建築,加之群山環抱,環境十分優越。而且兩者在同一方向,相距不遠,非常適合放在 亞美尼亞 一天聯游的行程里。
回到 埃里溫 ,我們又屁顛屁顛地跑去超市買菜。不得不說Orser家的廚房對於我們在 伊朗 慘遭蹂躪的胃來說真的是天賜恩物,為了報答Orser的恩情我們買了一隻個頭大小堪比冬瓜的 土耳其 西瓜回去分享。怎料進門一刻Orser看了一眼我們手提的西瓜後,立即皺著眉頭說了句“mmm……not Armenian……Turkish is not good……”看來 亞美尼亞 人在食方面依然是放不下家國情仇啊。
十、亞美尼亞-塞凡湖——外高加索的藍眼睛早上起來翻了翻地圖,發現在 埃里溫 周邊的景點就只剩塞凡湖沒去,於是決定今天把它KO掉然後明天前往 卡拉 巴赫。而幾天下來我們也總結出,對於背包客來說 亞美尼亞 的交通基本就分為 埃里溫 市中心和 埃里溫 郊區兩個部分。塞凡湖位處 埃里溫 東北 部,在北部車站有小巴直達湖所在的塞凡鎮,本來我們打算坐傳說中的舊式慢火車到塞凡鎮,但前兩天到火車站打探過,火車要等到7月中旬才會重開,只好作罷。
小巴站旁的廢棄車站,高端大氣但不上檔次的感覺。其實雖然 埃里溫 錶面上看上去有點像 歐洲 城市,但街頭上卻有不少廢棄的或者爛尾的建築,乾凈整潔的市容掩蓋不了脫離前蘇聯後的窘迫,這也是很多前蘇聯國家的真實寫照。
小巴開了一個多小時就到達塞凡鎮,但鎮上距離湖邊有一段距離,下車後我們換乘出 租車 到湖邊的半島上,結果又一次受到戰鬥民族的禮遇,司機把小轎車硬生生地開出了F1的感覺,而且還不時雙手脫離方向盤迴頭和我們說話,一次又一次的騰空落地一度令我產生了“媽蛋我要死在 亞美尼亞 ”的念頭。
安全到達湖邊的半島,踏出車門一刻簡直有一種死裡逃生的感覺。我們現在所身處的半島就是塞凡湖最精華也是游客最多的部分。半島盡頭有個小山坡,山坡上有兩家小教堂, 亞美尼亞 名信片中常出現的湖邊教堂的畫面就是在這裡。上去前我們找了家餐廳嘗試塞凡湖特產的烤鱒魚,不過烤過的魚幾乎沒有鮮味,就是在吃烤焦了的皮以及魚蓉,感覺一般般。
塞凡湖是整個外 高加索 地區最大的高山 淡水 湖,地處海拔將近兩千米的位置。四面環山加 上高 海拔,因此這一帶的氣溫比 埃里溫 要低一些。我們來之前Orser就跟我們說這個時候不要下水不然會冷死我們。
沿著石梯拾級而上,很快就來到山坡高處俯瞰。 塞凡湖本身不算大,也不屬於壯觀的類別,反倒給人緩慢又平靜的感覺,像外 高加索 的一面明鏡。 山坡上有不少以賣畫為生的人,畫的內容除了塞凡湖和亞 拉臘 雪山以外,還有不少 亞美尼亞 人的生活場景。 上到山坡最高處,有兩座小教堂,左邊牆體顏色較淺的是Surp Harutyun Church,右邊顏色稍微深一點的是Sevanavank。 幾千年來,塞凡湖邊曾建起過無數教堂,但保留到現在的只有這兩座以及另一側山腳的St. Jakob Church。其中建於9世紀的被稱為“黑色寺院”的Sevanavank正是塞凡湖名字的由來。 教堂範圍內外都放有十字架石墓碑。 雖然歷史悠久,但兩家教堂內部都缺乏看點,所以就沒有拍照了。反而是拐到它們身後看到的景色更加漂亮。矗立在湖邊的教堂更顯一種獨特的靈氣。 站在山坡的最盡頭,感覺像被湖水包圍住一樣。日暖風和溫度宜人,讓人忍不住在這裡多賴一會兒。雖然眼前的塞凡湖很美,但其實在前蘇聯時期政府曾將湖泊的水引到別的地方發展農業和經濟,最後導致水資源嚴重枯竭。後來政府施行了一些恢復塞凡湖生態的政策,才使這裡的正常水循環得以恢復,現在塞凡湖成了 亞美尼亞 重要的旅游點。 在這個雲 白水 藍草綠的地方,小清新是必須的。 天邊飄來一頭鯨魚。 對於當時還沒看過 土耳其 死海 以及 紅海 的我來說,塞凡湖的湖水已經藍得讓我驚嘆連連了,怪不得這麼多教堂甚至總統的度假屋都選擇建在這裡。 教堂旁邊有情侶在拍藝術照,擺起pose來特有範。 我們一直在半島的山坡上賴著,盡情地享受日暖風和帶來的舒適,不知不覺超過了計劃中的逗留時間,最後只能依依不捨地離開。塞凡湖是 亞美尼亞 的一面明鏡,也是外 高加索 地區的藍眼睛。建議有條件的話完全可以選一個好天氣在這裡過一晚。
坐小巴返回到 埃里溫 市區,我們下一個國家是 格魯吉亞 ,之前聽說過 亞美尼亞 和 格魯吉亞 之間在雙數日時是有火車連接的。我們到 埃里溫 火車站咨詢了一下,發現列車班次很折磨人,都是傍晚出發然後第二天凌晨3點到,而且價錢還比坐小巴貴幾倍,這致使我們一嘗過境火車的想法幻滅了。
火車站廣場前的建築,和 共和 國廣場上的一樣都貼滿 馬賽 克瓷片。 火車站廣場上的雕塑,LP上沒有記載,回來翻查資料發現這是 亞美尼亞 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名叫Sasuntsi Davit的英雄,與火車站的地鐵站站名同名。 火車站主建築,蘇聯式的簡約和大氣。但如同我前面說的一樣,乾凈整潔的市容和大氣粗獷的建築掩蓋不了 亞美尼亞 脫離前蘇聯後的窘迫,火車站附近堆有不少爛尾樓,左右兩旁的巴士站也是雜草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