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相遇,在你華麗轉身前》一家三口緬甸12日自由行——曼德勒—蒲甘—格勞徒步—茵萊湖—仰光

在很遠的地方就被圍了起來,所以不能近觀,
為此,給佛像添憑了些許神秘感。

一部分是木製的,一部分是水泥的。
個人認為,水泥圍廊應該是木製圍廊損毀後替代的。
即便如此,水泥圍廊也佈滿滄桑。


所以整個建築從門窗到牆壁屋頂都佈滿了精美的複雜的雕刻,
這同我們明天將要在 曼德勒 城區參觀的金色宮殿頗為相像。
寶迦雅寺精美雕刻並沒有粉黛於建築外牆四周,
而是玉琢在寺院內部,似乎彰顯著它的朴實無華。



就象柚木構件一樣,低調而沉默,只有細細察看時,才能體會其最初的華麗。
其實,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建築本身就已經是一段歷史。

雖然王室已經成為了過去,但學堂的職能卻保存了下來。
這裡現在已經成為當地僧侶的小學堂。
很遺憾,
沒有看見小和尚在這裡認真的讀書寫字,
沒有聽到大和尚帶著小和尚誦讀經文,
但是,
那擺放在簡陋的課桌上紙筆,
似乎在對我說:
我所企盼的景象,就發生在剛剛。
太陽透過漆黑的柚木門窗灑進的光芒,
照在孩子的作業本上,頓覺好美,感覺特別的美好。



開始逐步適應這種赤腳的節奏。
記得在我剛剛嫁到婆家的時候,
那時候,婆家的習慣是進入實木地板的卧室是要赤腳的。
作為新媳婦,我卻做不到,因為即便是實木地板,我也受不了那種隔腳的滋味。
久而久之,現在全家人都是穿鞋進出卧室了
而現在,我卻迫不得已,必須適應這種赤腳的節奏。
走在這樣的古老的柚木地面上,腳會覺得生生地疼痛,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更大更多的考驗還在後面,還在 蒲甘 。



馬哈昂美寺是在1818年,孟既王的第一夫人為高僧而建造的。
當時的僧院一般為木造,而這座僧院是磚造的。
正因為此,才保存至今。
它是因瓦為數不多的古建築。
馬哈昂美寺是唯一一個提出女兒服裝不合格的寺院。
好在我早有準備,拿出萬用圍巾就可以解決這等小問題。
馬哈昂美寺是整個 緬甸 寺廟中,規模較大的寺院。
當然,比起 仰光 的大 金塔 還是有些遜色的。
但大 金塔 同馬哈昂美寺基本上沒有什麼可比性。
一個是現代的,一個是古代的。
進去寺院的路很長,好在這段不需要赤腳

外表非常類似 吳哥窟 的寺廟,只是要小得多。
雖如此,我拙略的攝影技術,也是拍不下全景的。

外牆通體黃色,因此也被人稱為“黃寺”。
佛寺外圍是一圈圍牆,像庭院一樣吧主塔包圍起來。
期間,還看到本地青年在這裡郊游,好不愜意。

但依然可以看出那艷麗的黃色和雄偉的氣魄,
氣勢恢宏的黃色在陽光下很美,層層疊疊著向上慢慢收攏。

碩大的磚制僧院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
我們為那斑駁的、褪了色的灰黃著迷,
心想這樣的色調也許只有時間才能調成。
在黃色湮開的灰色里,可以體會時間的脈搏!
想象著在這美麗建築里到底有沒有平常的生活,
或者只是佛陀的行宮!




沒有看到什麼大型的雕塑,顯得有些空蕩盪的。


與其說是一樓,還不如說更像地下室。一個人行走其間會感覺有些恐怖。
前後左右都是一樣的洞穴,頗像地道站般交叉縱橫!
關鍵是佈滿石子,應該是許久沒有人打掃的樣子,赤腳走在其間,很痛苦。

這裡可以透過因瓦鐵橋遠眺 伊洛 瓦底江對岸的 實皆 山。
這些白色的塔群同斑駁的黃色主塔比起來,年輕了很多。
聽著佛塔上的風鈴聲,赤腳站在這裡,吹著外來的涼風,感覺很舒服。
就連腳下的痛楚似乎也停止了。
一切都變的溫暖柔和,時間也近乎靜止。


斜塔所在位置曾經是因瓦皇宮的舊址。
但是經過戰亂遷徙和地震,除了殘破的斜塔,這裡已經看不到其他建築。
斜塔高27米,站在上面,可以鳥瞰整個古城。
不過由於現在已經嚴重傾斜,已經禁止攀登,所以我們就沒有前往。
下圖就是南明瞭望斜塔(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終於離開了這個馬車之鄉的因瓦古城。
小雄說,12點,還不是因瓦古城裡馬車最多的時候。
大多數游客會在看完千人僧飯之後,於下午到達因瓦。
那個時候,驅車在因瓦基本上是寸步難行的。


其間,必然會途徑阿瓦鐵橋。
阿瓦鐵橋是 英國 人1934年建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42年),
英國 為了使阿瓦橋不被入侵的日軍所利用而將它爆破,
修複此橋是在戰後10年(1955年)。
鐵橋中央是單線鐵路,鐵路兩側各有一個車道。
另外,現在下游建造有一座新鐵橋,現在主要使用的是新鐵橋。
第二張圖是透過車窗,拍到的新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