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 | 與地球的盡頭在一起
🐧
真正開始把南極跟人的活動鏈接在一起,是看一部BBC拍的兩個 澳大利亞 人徒步到達南極點的過程。兩個人通過人力拖拽著放滿補給的小船踏上徵程,茫茫雪原上兩個人弓背艱難一步步用腳和身體丈量著南極大陸的每一寸土地,夜晚住宿帳篷,整個過程自己用錄像記錄下來,最後他們到達了南極點,成為了徒步自帶供給穿 越南 極的勇士。白色雪原上那艱難前行的小黑點,夜晚昏暗燈光下訴說的種種感受,特別是臨近南極點嚼著無味的已經乾化的肉碎屑(只是為了補充所需營養的需要),幾近崩潰的情緒,以及他們回到 澳大利亞 時雖瘦的脫了形卻在親朋好友的懷抱中綻放的自豪的笑容,一切都讓人淚奔。從那時起,我開始惦記上了南極,開始覺得那是一片勇士的天地,雖然做不了勇士,也要去看看和感受一下勇士壯舉的地方。
南極,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生難以抵達的地方,對於愛好旅行的旅行達人而言,是心中無限嚮往的終極旅行地。
對於尚未到達的遠方,我們總是充滿了各種憧憬,雖然在過程里,我們會害怕,會緊張,會焦慮,會因此而忙碌,但還是懷抱著不同的憧憬,義無反顧的踏上南極徵程。
* 有的為了完成今生一定踏上南極大陸的願望
* 有的為了欣賞天地自然大美
* 有的為了現場體驗曾經在某個電視節目中深深打動自己的場景
* 有的為了緩解焦慮,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放空自己
* 有的為了找一片寂靜的地方,過一段自己和自己相處的時間
* 有的為了征服一段世人看來不可能的旅程,滿足自己剋服困難後的成就感
。。。。。。
此行大大突破了我個人飛行遠行的紀錄,飛行30多個小時,跨過近20000公里的距離。踏著10米高浪,在十餘平方米的海上空間飄蕩10天。踏上了以地球為半徑的南極之旅,南極並沒有想象中的遙遠,南極確實很遙遠。
出發,踏上走出舒適圈的旅程,走進那個不屬於人類生活半徑的世界盡頭,我們會遇到什麼呢?! 登船,告別人類的陸地近大半天的遊蕩在 阿根廷 烏斯懷亞 的街頭,徘徊在比格爾海峽岸邊望著搭載我們奔赴南極的海鑽號,終於在下午登船了。 靜候我們登船的海鑽石號 晚霞染紅了比格爾海灣,起錨,告別人類生活的大陸 挺進,穿越魔鬼西風帶如果南極兩個字的意義對於站在陸地上的人還不真切,當站上甲板,打在臉上的不再是溫潤的陽光,卻變成了割刀般的西風時,身臨南極正式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上船不久就開始48小時穿越恐怖的德雷克海峽-西風帶的旅程,雖然領隊一再說我們算幸運的碰上了不錯的天氣,浪算小的。可是夜晚晃落地上的各種桌上物品,咯吱作響的房間里的櫃門,感覺搖籃一樣的床和第二天寥寥無幾的就餐游客,我們還是領略了風浪的威力,感覺到了郵輪在海浪中震顫得如同一片飄落的樹葉。
因為吃了抗暈船藥而順利避免了各種暈船癥狀的我,卻因為藥物作用開始了各種昏睡,除了夢游般吃完一日三餐以外,就是爬上床不停的睡睡睡,似乎要把平時缺的覺一次性補償回來。 照片反映不出十米的大浪 巨浪拍打著船頭 風有多大,浪就有多大、那風有多大呢?請參考頭髮和此刻裹著棉服躲在船艙里的我 是不是看著就頭暈 遙望,遇見第一座冰山頂著魔鬼西風帶的各種暈眩,人們積极參与著船上組織的遇見第一座冰山時間預測,遇見冰山是來南極旅行所有憧憬中的一項,當然也預示著渡過了魔鬼西風帶,看到了南極。
搖籃一樣的床上度過了兩個晚上,還沒感受到平穩下來的郵輪,早上9:00多從廣播中傳出了在船的大概1點方向看到了第一座冰山,我們進入南極了、 第一座冰山在一片迷霧中若隱若現,依然引來歡呼聲一片 遺憾,錯過巡游長城站一進南極大陸,迎面相遇的便是南設特蘭群島,建在上面的 中國 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對於很多 中國 人來說,絕對是地標式的存在。登上科考站,也是多少來南極旅行的 中國 人的必選項。可是因為一些政策的改變,我們無緣登陸,本打算坐衝鋒舟從海上無限靠近一下,結果因為氣候惡劣,風浪不適宜衝鋒舟巡游,也不得不放棄了,只能抱著崇敬的心情從船上遠遠望著漂過了。 近看不了就相機拉過來拍成照片仔細看 穿越,通過利馬爾水道船靠近 利馬 爾水道時,天氣轉好,碧藍的藍天映襯著聳立的雪山,如仙境一般。穿越猶如仙境般的 利馬 爾水道在過去是一種探險,在現在是一種享受。天時地利人和,我們的船成了今年第二艘 成功 在此一穿的船隻。 放張當時的定位地圖感受一下 聳立的岩石峭壁 對準開始穿越 遠處停泊的一艘船(罕見能遇到其他船)不知是否也在準備穿越 挑戰,感受冰冷的南極水船上繼續推出加深人們南極體驗記憶的活動 -跳水,在零下2度的 水裡 浸泡一下,對於心腦血管、對於勇氣絕對是個考驗。 都是勇士們,圖二第一張不是被推下去的 陶醉,身臨南極美景饕餮無論從甲板上遠觀,還是衝鋒舟上近距離欣賞,那些無邊無際、雲霧繚繞的雪山,那些發散著靜謐幽蘭的光的浮冰,都不是用一個簡單的“真漂亮”就能形容的,甚至會覺得這麼簡單的贊賞會褻瀆了南極。
南極不是風景,無可把玩,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她是大自然原本應該有的樣子,是上帝創造世界之初的樣子。還是將時間留白給感官,盡情享受和感受一切。
真正開始把南極跟人的活動鏈接在一起,是看一部BBC拍的兩個 澳大利亞 人徒步到達南極點的過程。兩個人通過人力拖拽著放滿補給的小船踏上徵程,茫茫雪原上兩個人弓背艱難一步步用腳和身體丈量著南極大陸的每一寸土地,夜晚住宿帳篷,整個過程自己用錄像記錄下來,最後他們到達了南極點,成為了徒步自帶供給穿 越南 極的勇士。白色雪原上那艱難前行的小黑點,夜晚昏暗燈光下訴說的種種感受,特別是臨近南極點嚼著無味的已經乾化的肉碎屑(只是為了補充所需營養的需要),幾近崩潰的情緒,以及他們回到 澳大利亞 時雖瘦的脫了形卻在親朋好友的懷抱中綻放的自豪的笑容,一切都讓人淚奔。從那時起,我開始惦記上了南極,開始覺得那是一片勇士的天地,雖然做不了勇士,也要去看看和感受一下勇士壯舉的地方。
南極,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生難以抵達的地方,對於愛好旅行的旅行達人而言,是心中無限嚮往的終極旅行地。
對於尚未到達的遠方,我們總是充滿了各種憧憬,雖然在過程里,我們會害怕,會緊張,會焦慮,會因此而忙碌,但還是懷抱著不同的憧憬,義無反顧的踏上南極徵程。
* 有的為了完成今生一定踏上南極大陸的願望
* 有的為了欣賞天地自然大美
* 有的為了現場體驗曾經在某個電視節目中深深打動自己的場景
* 有的為了緩解焦慮,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放空自己
* 有的為了找一片寂靜的地方,過一段自己和自己相處的時間
* 有的為了征服一段世人看來不可能的旅程,滿足自己剋服困難後的成就感
。。。。。。
此行大大突破了我個人飛行遠行的紀錄,飛行30多個小時,跨過近20000公里的距離。踏著10米高浪,在十餘平方米的海上空間飄蕩10天。踏上了以地球為半徑的南極之旅,南極並沒有想象中的遙遠,南極確實很遙遠。
出發,踏上走出舒適圈的旅程,走進那個不屬於人類生活半徑的世界盡頭,我們會遇到什麼呢?! 登船,告別人類的陸地近大半天的遊蕩在 阿根廷 烏斯懷亞 的街頭,徘徊在比格爾海峽岸邊望著搭載我們奔赴南極的海鑽號,終於在下午登船了。 靜候我們登船的海鑽石號 晚霞染紅了比格爾海灣,起錨,告別人類生活的大陸 挺進,穿越魔鬼西風帶如果南極兩個字的意義對於站在陸地上的人還不真切,當站上甲板,打在臉上的不再是溫潤的陽光,卻變成了割刀般的西風時,身臨南極正式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上船不久就開始48小時穿越恐怖的德雷克海峽-西風帶的旅程,雖然領隊一再說我們算幸運的碰上了不錯的天氣,浪算小的。可是夜晚晃落地上的各種桌上物品,咯吱作響的房間里的櫃門,感覺搖籃一樣的床和第二天寥寥無幾的就餐游客,我們還是領略了風浪的威力,感覺到了郵輪在海浪中震顫得如同一片飄落的樹葉。
因為吃了抗暈船藥而順利避免了各種暈船癥狀的我,卻因為藥物作用開始了各種昏睡,除了夢游般吃完一日三餐以外,就是爬上床不停的睡睡睡,似乎要把平時缺的覺一次性補償回來。 照片反映不出十米的大浪 巨浪拍打著船頭 風有多大,浪就有多大、那風有多大呢?請參考頭髮和此刻裹著棉服躲在船艙里的我 是不是看著就頭暈 遙望,遇見第一座冰山頂著魔鬼西風帶的各種暈眩,人們積极參与著船上組織的遇見第一座冰山時間預測,遇見冰山是來南極旅行所有憧憬中的一項,當然也預示著渡過了魔鬼西風帶,看到了南極。
搖籃一樣的床上度過了兩個晚上,還沒感受到平穩下來的郵輪,早上9:00多從廣播中傳出了在船的大概1點方向看到了第一座冰山,我們進入南極了、 第一座冰山在一片迷霧中若隱若現,依然引來歡呼聲一片 遺憾,錯過巡游長城站一進南極大陸,迎面相遇的便是南設特蘭群島,建在上面的 中國 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對於很多 中國 人來說,絕對是地標式的存在。登上科考站,也是多少來南極旅行的 中國 人的必選項。可是因為一些政策的改變,我們無緣登陸,本打算坐衝鋒舟從海上無限靠近一下,結果因為氣候惡劣,風浪不適宜衝鋒舟巡游,也不得不放棄了,只能抱著崇敬的心情從船上遠遠望著漂過了。 近看不了就相機拉過來拍成照片仔細看 穿越,通過利馬爾水道船靠近 利馬 爾水道時,天氣轉好,碧藍的藍天映襯著聳立的雪山,如仙境一般。穿越猶如仙境般的 利馬 爾水道在過去是一種探險,在現在是一種享受。天時地利人和,我們的船成了今年第二艘 成功 在此一穿的船隻。 放張當時的定位地圖感受一下 聳立的岩石峭壁 對準開始穿越 遠處停泊的一艘船(罕見能遇到其他船)不知是否也在準備穿越 挑戰,感受冰冷的南極水船上繼續推出加深人們南極體驗記憶的活動 -跳水,在零下2度的 水裡 浸泡一下,對於心腦血管、對於勇氣絕對是個考驗。 都是勇士們,圖二第一張不是被推下去的 陶醉,身臨南極美景饕餮無論從甲板上遠觀,還是衝鋒舟上近距離欣賞,那些無邊無際、雲霧繚繞的雪山,那些發散著靜謐幽蘭的光的浮冰,都不是用一個簡單的“真漂亮”就能形容的,甚至會覺得這麼簡單的贊賞會褻瀆了南極。
南極不是風景,無可把玩,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她是大自然原本應該有的樣子,是上帝創造世界之初的樣子。還是將時間留白給感官,盡情享受和感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