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相遇,在你華麗轉身前》一家三口緬甸12日自由行——曼德勒—蒲甘—格勞徒步—茵萊湖—仰光


佈滿了密密麻麻的758座白塔,形成了一個白色的方陣。
每個塔頂都有金色的鈴鐺,微風吹過,聲聲鈴鐺作響,
仿佛是敏東王在想自己的弟弟訴說哀思。
又像是和尚在一遍又一遍地念誦經文。

靜靜地聽著風鈴聲,仿佛會有一些超然的了悟。
坐在黃昏里,聽樹聲,聽風吟,時不時的一些暗花香。
——醉美山達穆尼!!醉美 緬甸 !!

是做什麼的,想表達什麼樣的意願,至今不得而知。
只是因為在國內好久好久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了,
亦或作為80前 的我,自小到大,到底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

領隊的卡車車頭的頂部專門有放大喇叭的支架,看上去蠻專業的樣子;
劣質的喇叭里播放著如進行曲般刺耳的音樂,
車身上掛有橫幅,插有彩旗。
後面的車上放有某人的雕像。
這讓我聯想到了 美國 總統的大選,
不過 美國 大選是烏泱泱的人流,這裡連圍觀的人都屈指可數。
所以,可以斷定,我的聯想肯定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後來在從 曼德勒 去 蒲甘 的路上遇到同樣的場景,
看來這或許只是一種有趣的民間活動



去數一數鬱郁蔥蔥的平原上到底散落了多少“金子”。
曼德勒 皇宮 東北 部微微隆起的海拔236米的整個 曼德勒 山都是寺廟,
是 曼德勒 城區最大的佛教聖地。
沿途分佈著很多的寺廟和佛塔。
可以一邊走,一邊慢慢欣賞。
然而赤腳走完那1700個臺階,
不僅僅是於我,於任何一個外國游客,都是萬萬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錯過了那些散落的“金子”
直接來到山頂的斯坦溫皮佛塔(Sutaungpyai Paya)
同馬哈木尼佛塔一樣,這裡也是要再花1000k的費用的。
有的人說這是門票,有的人說這是照相的費用,
但不管怎麼說,這1000k免不掉。

相傳佛主釋迦牟尼宣揚佛法時曾路過此地,
釋迦牟尼由弟子阿難(Ananda)陪伴,
站在 曼德勒 山上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
預言2400年後,這裡將會出現一座繁華的 大城 。
此後 曼德勒 果然不負所望,在敏東國王的統治下,
30年的榮景在歷史中點綴成不朽的一頁。

彎彎曲曲繞過 曼德勒 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
倘若時間充裕,可以從山腳下沿著山坡逐級而上,
這裡有一千七百個臺階,沿途有八大寺廟。
山頂的塔尖以及綿延下來的塔廊,仿佛是一個剪紙的造型。

車子開到山上的停車場,最上面的一段可以有電梯直達。
山頂是一個 印度 教的寺廟,即古老的斯塔溫皮佛塔。
斯坦溫皮佛塔的四周是一根根方形的柱子,
柱子上用玻璃鑲嵌成棱形的圖案,柱子之間鬥拱相連,迴廊貫通,
在夕陽的餘暉下奪目耀眼,晶瑩剔透。


他們氣質儒雅,敏而好學,
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聊天,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最佳方式。
而作為游客,傾聽他們簡短含蓄的英語,
感知智慧者眼中的錯綜世界,也是一種陶冶和熏染。

在這裡,信仰是一種內心的靜謐與修養。
不管外面如何嘈雜,只要心無旁騖,內心就是永遠的寧靜和安詳。
三位敬佛的老者,就這樣安靜的坐著,仿佛與世隔絕一般。
這或許就是 緬甸 的魅力。

幸好,這些偏見並沒有阻止我的腳步,我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這裡。
獨有真正走進這個國家,才發現這裡才是東南半島上最驚艷的目的地所在。
比之 東南亞 最火的 泰國 和印尼,
這裡簡直就是視覺上的洞天福地,是心靈上的世外 桃源 。
因而唯有事先到達,大概才可以事後開口。
或許世界上的勝地,就是用來顛覆我們的原始想象的。
然而,這樣的勝地又能維持到幾何?
畢竟, 緬甸 也需要發展,也需要進步!
或許,日後的 緬甸 ,勝地也是只有風景罷了,
畢竟,這裡有詩情畫意的烏本橋,有萬千佛塔的 蒲甘 ,
然而,人文呢?這樣朴實無華的民族,
在發展和進步之後,還能維持到幾何?
所以,如果想看最美麗的 緬甸 ,真的一定要儘早!!
要在她華麗轉身前,一睹她的最原始的妖嬈!!

不管是在大街,還是在小巷,
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
緬甸 永遠有這樣免費的飲水供所有人飲用。
或許你會因為覺得不衛生、不講究而拒絕,
但本地人已經成為習慣,他們在無私贈與別人的同時,
也在毫無芥蒂地接受著別人的饋贈。
而自視各個方面都優於 緬甸 人的我們,
能這樣襟懷坦蕩,磊瑰不羈嗎?


如果不提前占好位子,估計只能在第二排拍夕陽了!

不過說實話,這裡的落日比起烏本橋的日落,真的差得太多。
如果時間不是很充裕, 曼德勒 山的日落是可以放棄的。



待到落幕之時,便是我們下山的那一刻了。
不知道停車場的大叔有沒有因為等待而焦灼
這樣的臨時包車,總會讓我因自己的遲遲不歸而對司機心生歉意。
到底我是太善良,還是太自私呢?


到達山下皎多枝的時候,已經是天沉四山黑了。
遠遠地看到山腳下由霓虹燈勾勒出來的皎多枝,
在這樣一個漆黑如墨的夜晚,顯得格外的璀璨奪目。

也叫做加烏庫奇佛塔,位於 曼德勒 上的南入口邊上。
另外,在阿瑪拉 普拉 古城,就是烏本橋的另一側也有一座皎多枝佛塔。
應該只是同名,沒有任何關聯。

是由位於 曼德勒 山北約30公里處的石山上採掘的一塊重達800噸的整塊綠色 大理 石雕刻而成的。
這座石山自古以來一直以出產優質 大理 石而聞名。
據說為了從伊諾瓦底江運這塊 大理 石,總共花了13天的時間,
動用了上萬名工人。
緬甸 大多數寺廟裡的佛像都貼了信奉者們進貢的金箔,
而這裡的佛像就是 大理 石。

如此巨大的佛像,是整塊 大理 石雕刻而成的,你能想象嗎?
然而,這隻是 緬甸 佛像的冰山一角。

不知道是否在舉行什麼儀式?可是只有他們倆;
或者是在拍婚紗?可是沒有攝影師;
或者只是為了紀念彼此的承諾吧!

八十羅漢雕像分別坐在八十座小佛 塔里 面。
不過為了保護佛像,都用鐵門鎖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