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西班牙——幸會一場文明的交響




這是個後現代的藝術品,拍攝它是個有意思的過程。實際上任何一個角度它都會呈現一種不同的樣貌。我們要趕回去休息,已經沒有時間上去慢慢逛了,所以我在下麵嘗試了幾個角度後,找了一個最能利用邊上路燈的位置,通過後期,將強光源射在鏡頭上形成的繁星般的光斑提了出來,成了自然的點綴:


早上的氣溫還沒有上去,帶有一點點拂面的微風,心情特別好。
因為最終要回來拿行李,所以今天我們採取了由遠及近步行的策略,先奔赴最南邊的 西班牙 廣場,再參觀緊挨著的皇宮與大教堂,最後回到離民宿很近的英格列斯百貨買點東西。


特別是從大教堂邊路過的時候,街道寬闊敞亮。
有軌電車和馬車同時迎客,一種古典和現代的混合感撲面而來,就像那些路邊的建築,它們混合著伊斯蘭、哥特、巴 洛克 等等眾多風格。如果說 科爾多瓦 的特征是文化“共存”, 塞維利亞 可以用上“融合”這個詞:








“最吸引眼球一定是盛裝出席的 西班牙 女郎。
節日期間,
所有的姑娘都身穿起源於十九世紀的舞裙,
舞裙通常綴有兩層到三層的褶皺,
鑲嵌上精緻的蕾絲,
再由鮮艷亮麗的優質布料
量身剪裁再搭配披肩。
別上一朵鮮艷綻放的花朵則作為頭部裝飾。
在今天,很多傳統的舞裙也會根據每年流行的時尚元素而做出改變。
男人們的裝扮則較為簡單,頭戴禮帽,
身穿貼身西裝和馬褲,
穿上是鋥亮的馬靴,騎一匹高大的駿馬。”



吉他演奏及其他萬千娛樂活動
遍佈全城的每一條街道。”


人潮實在擁擠,我們另擇它路轉了出來,恰好路過了 塞維利亞 大學的後牆:

我對此很有興趣,去網上搜了一下資料,發現了新天地:它果然是排的上號的大,長185米,寬147米,是 西班牙 第二大建築。
在作為 塞維利亞 大學之前,它是皇家煙廠。當年在 西班牙 市場的雪茄有四分之 三出 自此處,工人有上千人,她們大都是年輕的女工。煙廠里生產時機器轟鳴,加上 塞維利亞 炎熱的天氣,女工們穿的衣服都很薄。想想她們叼著香煙或者聞著煙葉的樣子吧,那真是一幅令人面紅心跳的畫面
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那個歌劇《卡門》的女主角卡門的人設就在這座煙廠里工作,那可真是一個攝人心魄的吉普賽女郎啊……

一位前同事正好前一天在她的公眾號上發了一篇關於它的游記,我看後也懷著濃烈興趣感到這裡。

它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即便站在圓心中央,14mm的超廣角也無法拍全。我嘗試了各個地方,發現也只有這個二樓的陽臺可以一展它的雄姿:


首先,伊比利亞美洲是個什麼鬼?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是美洲最重要的兩個殖民宗主國,在他們殖民的中美與南 美國 家都講這兩種語言。曾經的殖民國與它們的宗主國加在一起就是伊比利亞美洲的概念。伊比利亞指半島上的兩個曾經的宗主國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美洲則是曾經殖民國的指代。
這對 塞維利亞 來說是個大事,因為這涉及 塞維利亞 的輝煌與榮耀:
還是那個基督雙王,他們除了拔掉了 格拉納達 的星月旗居功至偉外,還有一項重大的貢獻,就是資助 哥倫布 開發新航線,發現了美洲。這可是一座巨大的金礦,大到無需戰略的任性揮霍就足以把 西班牙 推上 歐洲 之巔。
作為基督選民的 西班牙 探險者來到美洲,釋放出了凱撒“我來、我見、我征服”的霸氣。以當年阿拉伯摩爾人兩倍以上的速度征服了美洲。然後他們殖民、傳教、販賣人口……把金銀礦藏一船船拉回 西班牙 ,用掠奪來的錢打造出的無敵艦隊護航。這一船船的好貨從美洲的各個港口駛來,但它們都只有一個目的地—— 塞維利亞 。
卡斯 蒂利亞王國領著整個 西班牙 東征西討的所有開銷的經濟支柱就是這條美洲貿易航線,航線本身就是戰略資源,他們必然要壟斷它。所以他們在 塞維利亞 設立了 西班牙 海外貿易與航海管理院,這個院就位於 塞維利亞 皇宮裡。按規定只有 塞維利亞 有權進行美洲的貿易。想象一下, 塞維利亞 擁有的是何等體量的貿易規模。
對於1929年的 西班牙 而言,那個曾經的 歐洲 霸主早已經遠去了,但這段歷史對於 塞維利亞 人而言,絕對值得懷念。所以他們辦的這屆博覽會可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第一個融合來自 西班牙 廣場的建築風格:“新穆德哈爾”風格。
什麼是新穆德哈爾?
從這名字也看得出,跟阿拉伯人有聯繫。實際上在 科爾多瓦 、 塞維利亞 被 光復 ,阿拉伯政權倒台之後,多數摩爾人都被驅逐了,但還剩下一批摩爾人的後裔。之所以捨不得驅逐,是因為他們都是優秀的工匠與手工藝人。恰逢文藝復興時,很多從北方與 地中海 其它地方掀起的狂潮席卷 西班牙 。多種風格與 西班牙 本土的阿拉伯風格再一次碰撞交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新穆德哈爾”風格。
這座廣場本身就是新穆德哈爾風格的代表作。
第二個融合是 西班牙 文化輸出美洲,又與當地文化的融合。
“伊比利亞美洲”就是這個融合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