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西班牙——幸會一場文明的交響

這是在近現代發達的土木工程與建築科技條件下建造了145年仍未完工的建築
這是今日成為 巴塞羅那 城市精神象徵並立於 西班牙 乃至世界宗教藝術之巔的建築
這是完美主義者留給殘缺世界的倔強—— 安東 尼·高迪一生僅此一座的聖家族贖罪堂
即使利用公園湖的倒影拍攝聖家堂早已成為俗套,但仍足以謀殺人的雙眼。
高迪設計的聖家堂外觀上會最終具有18座塔樓,3個立面:
18座塔樓分別象徵耶穌、聖母 瑪利亞 、十二門徒與福音書作者,
3個立面分別記錄耶穌在人世間的誕生、受難與複活。
僅僅從完工在誕生立面4座塔樓看,聖家堂已蔚為壯觀。待包括中央高達172.5米的耶穌之塔之內的所有18座塔樓建成,又是一番何等的景象!

高迪藉由讓人眼花繚亂的雕塑群講耶穌誕生的故事,這個立面充滿愉悅與朝氣。
我們既能看得到帶著農具與生活用具的信徒、演奏樂曲的樂師這些日常的形象,也能看得到浪花、海藻與翅膀般的虛幻背景。
所有的雕像都是獨立的,但它們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述說一個故事:順著正中的耶穌之柱向上,看到耶穌的誕生、耶穌的童年與聖母的加冕。




高迪一生忠誠於上帝,師法於自然。他的每一棟建築都是對自然元素的重新編排,每一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揮灑都能從自然之中找到原點。
高迪的“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人造的建築永遠不能超越自然”等等無一不在彰顯他對自然地崇敬。
聖家堂更是把這種理念發揮到了極致,你看正中間最大的博愛之門:高迪在上面層層疊疊鋪滿巨大的綠葉,它的門把手是一隻穿梭其間的蝸牛:

這是一座奇幻壯麗的森林!

所以一定要有樹,是真正的有樹枝的樹。

高迪的屋頂盛放白花的花圃,又有繁星點綴其間


如此一來,四周的牆壁就被解放了出來,它們就能容納高大透亮的窗,不必成為傳統教堂那種厚重的扶壁。
高迪設計的窗簡直要落地了,他們透過特殊的濾色成為色彩的製造者,讓整個殿堂充滿迷幻森林般的光照:




亦或許,這就是上帝本人的面孔。畢竟在猶太教與早期的基督教中,上帝的形象是嚴厲無情的。
基督在下方,像正被一隻巨大的海母帶離地面,向上帝之口——那扇巨大的天窗飛去:








在這個圓形迴廊之上,將矗立一座僅次於耶穌塔的聖母 瑪利亞 之塔。



對於執著裝逼的游客而言,無需擔心取景的問題,隨便一拍都是明信片的。唯一要考慮的,是怎麼避開洶涌的人潮與無處安放的激動……

這裡的雕像群與誕生立面產生巨大反差。那邊是歡欣的事物繁複地集合,這邊如同一座沙漠。
1911年,高迪差點死於一場重病,他離開聖家堂,到比利牛斯山去養病。歷經生死過程的高迪把它的藝術靈感激發了出來,將它親身經歷的病痛感變成受難立面的設計。
他說:“或許可能有人會認為這個立面太過於極端怪異,但我希望可以達到令人害怕、恐慌的效果,所以為了製造出這樣的效果,我會更加凸顯明暗對比所能帶來的力量……”
他本想先建造受難立面,但擔心對人的衝擊影響到大工程的進度,所以才先建造了誕生立面。
或許是上帝的旨意,在高迪意外身亡後, 西班牙 內戰開打。飽經苦難後平息了戰火的 西班牙 人民應也深刻體會到了受難的含義。1954年,受難立面才開始建造。

雕塑分為11組,從上圖的左下第一組的最後的晚餐,依次到右上的“三個哭泣的 瑪利亞 ”,講述了耶穌從被背叛到死亡的全過程。

蘇 比拉克 為了向高迪致敬,將下圖左下角的雕像人臉換成了高迪的:

門口的耶穌被捕,綁在立柱上的雕塑堪稱精品。就是這樣的簡單的輪廓,將上帝痛苦的表情刻畫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