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西班牙——幸會一場文明的交響











從沒有哪座建築,在完工率才剛剛過半就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級藝術傑作。
也少有哪座建築能在建設過程中遭受如此多的爭議。
質疑的人永遠都在質疑,早期,他們質疑高迪的設計;去世後,他們質疑高迪本人;再後來,他們質疑高迪去世後的建設可能違背了高迪的設計意圖……
對於高迪而言,毀、譽似乎都不足以成為問題。他是個偏執的完美主義者,他一生未婚,居所里的每一個小物件都是自己精心設計。他拒絕一切與平庸沾邊的事物,哪怕這種努力會最終耗費無數的時光。效率在他看來似乎是個不值一提的東西,他曾說過:“我的客戶(上帝)並不著急”,他只要完美。所以 巴塞羅那 才有了聖家堂。
顯然,時間在變,人們對高迪的看法也在變。但這麼多年過去,人們也只是透過他留下的建築去揣測,誰又真正理解他呢?
天才都是孤獨的,孤獨並不可怕,還有上帝在註視與聆聽。作為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和瘋狂的設計師,高迪把自己對建築與宗教的雙重熱忱融入了一生的事業中,他無疑是幸運的。這件對他個人而言一生一座的傑作,也成為 巴塞羅那 和人類建築的星空中最為耀眼的一顆。
人們把 巴塞羅那 稱作高迪之城絕不僅僅是對一個建築師的認可與紀念這麼簡單。如若這種不甘於平庸、奉獻於信念、執著於完美的精神成為 巴塞羅那 的城市精神,那麼高迪也便完成了上帝賦予他的使命了吧。
建設聖家堂的43年,高迪也歷經了一個31歲的小伙子向世界建築大師的成長過程。接下來,我們再去看看他的藝術成熟之作:巴特羅之家

巴特羅之家就是體現高迪這種變革創新特質的一個作品:
約瑟普·巴特羅與後面會提到的佩雷·米拉一樣,是個有名的富商。二十世紀初, 巴塞羅那 政府搞出了一個艾森佈雷拓展區,就如同 上海 的浦東新區、 深圳 的前海。社會名流紛紛置業這個最具商業價值的中心城區——格雷西亞大道。
巴特羅買下了格雷西亞大道上的這棟由高迪的大學老師 科爾特 斯興建的大樓。但這棟樓實在是太過普普通通規規矩矩平淡無奇。毗鄰它的是一位名叫普奇的著名設計師設計的阿馬特耶之家,這兩棟樓放在一起,簡直丟盡老臉。所以巴特羅請來高迪,幫他重新裝修這棟樓。
拿現在的話說,高迪拿了個精裝修的合同,乾出了個徹底舊改的事。
完工後,這棟樓再也不見老師那中規中矩經典風格的身影,成了高迪個人風格的極端演繹。
所以,我們給巴特羅之家篇起了個有意思的標題,叫:去它的經典

二樓的大開窗外部像順滑的流沙,中間由四根骨頭支撐起來。這些顯然都是高迪的“自然元素”。


高迪用藝術的想象還原了王子屠龍的故事,那些陶瓷拼貼的就是龍的脊背。
帶有十字架的劍柄模擬了一把插入龍身的寶劍。
寶劍上刻有高迪體的“JHS”和"M",分別代表基督教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和聖母 瑪利亞 :

步入巴特羅之家,又是另一番樣子:










內部的門牆都是波浪狀的曲線,門框的裝飾玻璃一如既往的形態各異:


從這個大廳就看得出高迪的不簡單,每一個立柱、門窗與天花板它都進行了重新設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