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平成最後的秋空霽海——河口湖-修善寺-藤沢/鐮倉-日光-東京 獨行之詩

如果只是去一下命運的路口什麼的刷公交卡就好,如果在這一帶預留了一天以上的時間強烈推薦一日票(江之電的江之島車站就可以買到)。當日內無限次乘坐,每個小站都可以下車逛逛,600円就可以解決一整天的交通。
唯一的缺點就是乘客真的多,有沒有座位完全看運氣。和大都市 東京 不同,這裡還是有明顯的早晚高峰的,遇上了放學時間更是讓你感受全世界小孩一樣活(聒)潑(噪)的道理。如果想拍出自己乘坐復古小電車的畫面,把握好早上9點到11點之間的時間。

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主要車站、湘 南海 岸公園都是5分鐘以內步行距離,走過弁天橋就到江之島。旅館本身就有餐廳(雖然晚上似乎不營業的),出門就有各種飯店(雖然7點左右基本就結束營業了),旁邊還有不小的便利店。
走到旅館門口就看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歡迎牌,整個旅館都是傳統日式旅店的感覺。有多傳統呢?大概就是昭和風已經不足以形容了吧。有年輕的員工會說英語,交流溝通不成問題。一樓是接待大廳、餐廳、浴室等公共區域,房間在二樓,要通過比較陡峭的木製樓梯(是的,電梯必然是沒有的,但是我一個戰五渣自己提行李箱也沒有很狼狽)。
房間不寬敞,但我的房間還有個小小玄關讓我挺意外。房門是非常老式的木柵欄門(我在《 東京 物語》里見過),還有非常舊時代的“門鎖”。按理來說隔音效果應該是非常差的,但我住的三個晚上其他客人基本都是 日本 老人,所以意外的很安靜。
在booking上定的住宿含早餐,餐廳水準依然讓人贊嘆。三天的早餐不重樣,基本以各種魚類為特色,豐盛且美味。
綜合來說,在這一帶算是性價比挺高的住宿選擇。



幸好在這裡嘗試了小銀魚蓋飯,不然打卡的願望就落空了。海味什麼的,只要食材好便 成功 了一大半。所以這碗蓋飯雖然沒有非常驚艷,卻讓我有再次嘗試的心動。只可惜隔日再去,銀鍋已經閉店休息了。

從 鐮倉 出發,途經 東京 ,再輾轉宇都宮,最後到達 日光 站。拉著拖箱感受了 東京 上班高峰,一路向北人漸漸少了,至宇都宮開往 日光 的列車,餘下的一眼就可辨認出是旅人。其中又主要是兩類,其一是舉家前往或結伴而游的歐美人士,另一種就是互相依偎的 日本 中老年夫妻(再次感嘆這次旅行看到太多如此志趣相投相濡以沫的感情,甚美好),我這樣的獨行者倒是寥寥。到達的 日光 站簡約狹小又寂靜,讓我對這個傳說中蜚聲國際之地產生些許疑惑。實際上不遠處的東武 日光 站才是集散中心。

東武 日光 站外形簡潔古樸,內部很“國際化”。 日光 應該是這一趟的幾個旅游城市當中英文程度最好的一個,估計是因為 日光 深受歐美人歡迎吧。在游客接待中心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英語溝通的工作人員,旅行冊子、列車時刻表、地圖等都能很方便地拿到,購買各種交通票、游覽票也很快捷。
車站外就是本地公交車站。 日光 旅游資源豐富,但多數自然風光距離市區有一定距離,市區提供不同線路的公交,只要看好時間就可以很順利地到達目的地。

說到 日光 ,最想去的是 日光 江戶村,因為那是《仁醫》的取景地。這是怎樣一部作品呢?不嚴謹是有的,狗血也是有的,然而為什麼還是由始至終地淚目,為什麼會將之深藏心底。我想是因為那些江戶末期的人們吧,皇族、武士、知識分子、平民,甚至是最底層被輕賤的人們,在時代的洪流中,帶著與過去割裂的陣痛,流著淚大踏步向前走進未知的決心和勇氣。明治維新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只有一場明治維新才能配得上這樣的風骨。所有的一切,都化為南方先生眼裡暮光中的江戶城,這是江戶最美的落日。
雖然此行未能如願,但在 日光 的最後一個清晨,在被 朝陽 染成金色的空無一人的街道,我好像還是看到了,那曾經照耀江戶的 日光 。









Nikko is Nippon.這句宣傳語在我心中只存在於那令人驚艷的一小時時光。 2.日光東照宮日光 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其中心還是以“二社一寺”為代表的,充滿政治、宗教、歷史底蘊的人文景觀。
幾個世紀以來, 日光 神殿和神廟與它們周圍的自然環境一直被視為神聖之地,並因其傑出的建築和裝飾而聞名於世。同時該遺址與德川幕府時期的歷史具有密切的關係。——世界遺產“ 日光 寺社”的介紹。
從 鐮倉 到 日光 ,從 鐮倉 幕府到德川幕府,有始有終的 關東 之旅。

神橋屬於二荒山神社。相傳勝道上人一千多年前在 日光 開山時,經過大谷川溪水遇阻,便向神佛請願。後深沙王現身,將一紅一青兩條蛇投入川中,變成了一座橋。現在的神橋就是根據這些傳說在1636年所建,這或許也是它被稱為“山菅的蛇橋”的緣由。神橋在當年主要為神事、將軍參拜神社、敕使或幣帛供進使使用。也就是帶有政治和宗教意義的特殊場所,一般民眾是不能走的。一直到了1973年才開放給平民參拜,但是要支付費用才能走上神橋。
實話說,如果不是有這些淵源和象徵意義,神橋本身看著並無特殊之處(也可能是建築小白看不懂,畢竟這是 日本 三大奇橋之一,是 日本 唯一一座在山間峽谷使用“吊橋”形式的古橋)。但是置身於周遭環境中的神橋又有意想不到的美感。朱紅的神橋在山間秋色中畫出一條柔和的弧線,其下大谷川的流水清可見底泛出靛藍色。私以為不上去也無妨,遠觀的神橋才最為完美。

當年的東照宮建立在這樣的環境中,何等莊嚴。現在常年游人如織難免使這種肅穆的宗教 和政 治色彩褪去了許多。東照宮碑上閃耀著德川家紋,三葉葵在東照宮內的建築細節中也無所不在,這是德川家族對於那個時代的烙印。


隔太遠了看不清,第一層塔身雕刻了十二生肖,正面的虎、兔、龍,是德川幕府前三代將軍的屬相。








陽明門正面的兩個人像是誰呢?這是我一直疑惑的問題。因為他們衣服上的圖案實在太像織田家紋,所以我對此十分好奇。
還是說回“東照大權現”吧。這塊由後陽成天皇所書的匾額代表著怎樣的一種政治震撼,恐怕今天的人們很難感同身受。德川家康的神化,東照大神與天照大神的博弈,簡直就是宣告 日本 有兩個太陽,有兩座主神,從此國有二君(天皇和將軍)。這樣的野心,在後來大政奉還的時代背景下實在是罪無可赦,所以對德川家康的否定也成為了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