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媽媽帶你去印度
錢包莫名失蹤記我一個曾經去過 40 多國的朋友說:旅行世界三大坑, 印度 埃及 摩洛哥
他說:
“ 摩洛哥 不用去了, 埃及 可以去 紅海 潛水看古 埃及 文明, 印度 媽的一邊罵一邊去了又去”
可能是警惕性還比較高,旅行至今,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被坑的情況,但是被偷卻遇到了已經不止一次。
上次在 摩洛哥 的 馬拉喀什 ,防不勝防就在人群里被開包順走了錢包還差點丟掉了拉庸婆婆送我的珍貴的戒指,這一次在 印度 ,更加是“被偷”的一臉懵逼。
在德里的最後一天,我們乘坐地鐵回 新德里 住的那一片,想著待會兒下地鐵路上看到旅行社,去問下到 的車票和時刻,順便去超市買點明天帶在路上吃的東西。
就在我們裝了一籃框的東西準備超市前臺結賬的時候,發現錢包不見了,我翻出所有的東西,一件一件還是沒有找到,可是包的拉鏈是合上的。
錢包裡面有現金、信用卡和我們可以在境外取現的銀行卡。信用卡是可以在境外免密碼刷卡使用。而我們此刻根本顧不上去想是什麼時候不見了的,當即就立馬打國際長途給銀行查詢有沒有被盜刷以及掛失。 印度 可以刷卡的店鋪不是很多,超市也多以小賣部為主,可能這也是我們沒有損失很大的僥幸之一。
再就是雖然昨天美金剛兌換了部分盧比,但是所幸其他美金放在了另一個夾層里沒有一起丟,但是想到錢包是怎麼不翼而飛的,我們實在是完全不知道,不像之前被偷或者掉了至少自己都能想起來。 不會是地鐵安檢的時候我拿在手上然後只拿了大包小包丟在安檢臺上了吧?
就算是小偷偷了,可是小偷偷完還幫我把拉鏈合上?
完全沒有被人動過包的感覺。。。
後來為此我們還特意去地鐵監控室看了錄像,總是不敢相信是被偷,而覺得是自己大意落下了。
我很擔心所剩的美金支撐不了我們整個旅途,何況 印度 結束之後還有一個國家的行程要走,當時的我們,還並不知道在 印度 可以找 中國 人支付寶轉賬換盧比。就覺得沒有銀行卡不能取現很難辦。而且強迫症的我,實在不能容忍是自己魂不守舍在安檢台忘拿了錢包。
德里地鐵的工作人員還是挺友好的,關鍵是我這個蹩腳的英文跟他們不是純正英式口語的英文之間對話,能搞定個麻煩事兒已經是很不容易。
結果錄像看來,錢包在我安檢之前就已經放進了大包,
一直到上地鐵之前我的包都沒有被開過的痕跡。
那麼錢包到底是怎麼被丟的,至今都是一個迷,迷,迷…… 《 2 / 篇 》本不是 印度 行程計劃要來到的目的地,相對於南北印的其他城市,這裡路線規划起來確實有點遠。但最終我們依然不顧奔波義無反顧的選擇前往,只因在 尼泊爾 的 加德滿都 ,我曾跟路遇的有緣人惜靈有過幾次相聚的機會長談。
他向我講述他幾次劍走偏鋒的 印度 旅行,而 也正是一處他有著特殊回憶的地方,當我靜靜的坐在他的對面,那些極具畫面感的經歷,那些感動到他、即使是再次複述也依然眼裡飽含著淚花的瞬間,也令我心有所動。那一刻 便成了我在 印度 最期待拜訪的地方。
網上是這樣概括 的:
“喜馬拉雅下的瑜伽小鎮”
但實際上更多的人是將這裡與“流亡藏民”相聯繫,我對宗教流派本沒有太多的好奇和執念。
可這次旅行從時隔五年帶上問問重返 西藏 ,到前往 尼泊爾 的藏族學院留下很多感動的回憶,如今又來到 ,一切都是最初的計劃之外,最終卻似乎冥冥之中串連成了一條線。 在德里待了兩天,雖然身體還沒有適應過來,但是內心卻一刻也不想多停留,本來打算多住一天再休息一下,可是見小問子狀態還不錯活蹦亂跳,於是果斷利索的收拾起了行李。
沒一會兒老闆見我們拖著箱子從屋子裡走出來有點懵,因為本來是計劃明天退房的,估計他還在想著今晚再跟我們推銷一下車票,沒想到我們這就要走了。
去 的攻略網上很少,我們跟著搜集的模糊信息到了一個搞不清南北的車站。我孤身一人問了好半天還被小男生搭訕要Facebook,最後總算沒白跑買到了車票。
但是到既定時間上車才發覺,哎呦我去,我知道 印度 汽車條件肯定好不到哪裡去,沒想到這麼超出想象,行李是要掛在車頂的,而且得自己扛上去,我們可是28寸的大箱子啊。。
於是只能效仿一群 印度 人直接丟在了汽車座位間的走道里,然後票上寫的發車時間6點,沒想到司機那麼守時,一分不差的發動車子一溜煙頭也不回的就開跑了。
我在想萬一哪個乘客放了行李剛好去廁所回來發現車不見了咋辦,會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可能性。
這小巴不能用破來描述,應該怎麼說呢,90年代的公交車哈哈,司機開的賊猛換檔位跟打游戲機似的,BGM是 印度 曲調的嗨爆音樂,那種感覺是縱使擠在狹小的空間座位還咯屁股,但卻絲毫系不起一點嫌棄之心。
天漸漸黑了下來,不再能看清白天里擁擠的街道、嘈雜的tutu聲和霧霾霾的天色,德里的城市燈火就這樣飛速的離我們遠去。
那是我來 印度 的幾日第一次感受到內心的無比愉悅與放飛,也許是因為終於離開了德里,又或許是因為下一站是我有所期待的地方。
小巴的終點站是下 ,而真正藏族人聚集的區域是在上達蘭還要再往山上幾公里,兩地之間的公共交通方式是那種8人坐的SUV,票價15盧比一個人。
可是司機硬生生一直往車上塞了14個人才發車,而且車頂了堆了幾個大箱子毫無防護,真的很擔心 盤山 公路一個急剎車箱子被甩出去。還好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也是孩子的媽媽…… 清晨的 還是有點涼,讓人直想往太陽下麵鑽,我們拖著箱子抱著小問子準備先找一處旅店落腳。
街道兩旁的店鋪還有很多沒有開門,我一邊走一邊在藏文、 印度 文、英文交錯的門牌里猜想這些店的主人是不是同胞。
紅黃袍子的僧侶們倒是挺早,圍坐在街邊喝甜茶曬太陽。不知道是不是出來兩個月開始有點想念,面對眼前這些熟悉的膚色和麵龐,竟然有種莫名的親切與歸屬感。
不再像德里時候那樣,腳步匆忙,躲避路人目不轉睛的眼神,躲避烈日的暴曬,躲避擁擠的街道和汽車尾氣。我知道我一定會在這裡住上好幾天的。
其實 比想象的要小很多,主城大概也就橫豎兩條街區和一條岔路。我們找的民宿在一片小樹林之間,起初是被它黃綠色的外牆和滿院的花草吸引,老闆是個 印度 人雖然不太言笑卻非常彬彬有禮。
雖然在 印度 的行程時間上還是比較緊張的,但是一想到大費周折昨晚差點被顛的骨頭散架的繞來這裡,怎麼也得至少住個4晚吧,於是一次性付完了房費。
的水質是整個 印度 僅次於 果阿 的,能達到直飲水的標準。而 果阿 的水質幾乎跟農夫山泉差不多。為什麼我們知道的這麼清楚呢。
因為濤先生是為此行特地提前買了小米測水質的儀器,說是到時候要測測 恆河 的水有多爆表,於是到哪兒第一時間就是衝到水龍頭測水,信誓旦旦的說回來要寫一篇水質評測,可是。。可是真的回來之後呢,所有費腦費力的事情又都拋之腦後。
我常常對他的這些奇怪的小興趣點表示很不想說啥。懷疑他是不是藝術院校的科班生,很多行為和思維方式都像理工生和程序員。可是明明我才是理工生好嗎,所以他常說我們肯定是彼此選錯了專業。 其實昨天一晚在車上顛了一夜就像沒睡過一樣,可是真的放下箱子和背包又一下滿血複活了過來,不捨得浪費一點點的時間在睡覺上。
想想之前母乳喂養小問子的那段一晚上要醒來十一次的時光,長期的睡眠不足讓整個人都變得莫名煩躁。
可是在旅行路上呢,其實更加辛苦和睡眠不夠,還常常要支撐長途跋涉和負重滿滿的體力消耗。
可是內心卻無比平靜,那種體能和精力的極限能夠一次次的被超越。
,悲涼的自由來 本就只是想來看看遠在異國他鄉的同胞們的生活,想看看這個被他們稱作 Free Tibet 的地方是如何的Free。
於是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很簡單,買菜做飯去街上閑逛、曬太陽喝甜茶,去後山探訪深居的藏民,或者遠遠的用長焦拍攝和記錄人文。
我會盯著迎面走來的僧侶說你好,可是常常收到的不是同樣“你好”的回應,而是微笑著點頭。中文。。在這個特殊的地域似乎沒有了啥用武之地。
以至於最後我甚至要對皮膚黝黑的藏族阿哥說:
“Can you speak chinese”,
我期待滿滿的想聽到他們回覆熟悉的語言,可是最終得到的回應卻是:
“Sorry”。 在外面的時日,因為不能隨身攜帶很多玩具,小問子反倒思維更發散,對各種我們攜帶的生活用品充滿好感和創意,把它們拼裝成他腦海裡想象的東西:
把空瓶子當小號角
把便攜小馬桶圈被當作潛水面罩
把相機電池組合成小帆船
把皮帶扣起來當成救援繩索
把長焦相機當作望遠鏡
把枕頭堆成帳篷
……
也對各種學校和公園裡的滑滑梯蹺蹺板之類的滿是期待。
用小問子的話說就是:
“我喜歡旅行的呀,因為可以遇見各種不同顏色的滑滑梯”
嚯嚯~平時小區家門口就有兩座大的滑滑梯,也沒見他這麼喜愛過,果然還是匱乏的環境能讓人更懂得知足和珍惜。 有兩所學校,目測有一處是給年少小喇嘛學習,一所是供藏民孩子讀書的場所。
小喇嘛的學校因為在鎮中心,我們也是無意間看到一個小標牌寫著 “School” 才發現這個隱蔽鐵門背後的校園。
正從鐵門的小窗戶里張望進去,只見一個身著藏族衣飾,手裡還捧著幾本書的姑娘走了出來,我猜她可能是學校的老師。
她沖我點頭微笑又半蹲下身子去摸了摸小問子的腦袋,然後邀請我們進去,依然沒有任何的語言交流,但卻彼此都心有默契。
包括之後去拜訪的另一所建坐在一個小山腰上的學校。去的時候剛巧是孩子們放學的時間,學校門前站了很多家長,跟我們在國內看到的無異。
只是面對一群人,我不再像路遇一位僧侶那樣目不轉睛的等待眼神的交集,我害怕自己的突如其來驚擾到他們,更不想他們有一個瞬間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我而尷尬。 學校有兩層樓,大概8間教室和一些老師的辦公室,這讓我想起媽媽在鄉村教書時的校園,只是這裡少了一些繁茂的樹木。
操場倒不是很大,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座簡易的滑滑梯,是那種鐵藝焊接成的、一面是鏤空的小樓梯一面是滑道的簡單造型,小問子興奮的奔過去,完了一會兒過來跟我說:
“他們這裡為什麼只有一個滑滑梯沒有別的可玩的呢?”
為了讓他將來去學校上學的時候不反感,我們從小就給他構建校園的美好畫面讓他充滿嚮往:
漂亮的老師,
很多能一起玩的小朋友,
操場球場滑滑梯和各種體育器材……
可是如今他身處的校園似乎跟爸爸媽媽描述的不太一樣,那一刻我腦子有點卡殼,突然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去回答。
我在一旁看著小問子跟那些孩子們在一起玩耍,似曾相識的哥哥姐姐,可他們之間卻彼此語言已經不再相通,只是……只是那個追逐嬉戲的笑容卻是同樣的乾凈陽光。
又想起我在 尼泊爾 的藏族學院遇見的孩子們,這世間的孩子,有很多種成長與被養育的方式,我在一個觀念非常傳統與固執的環境中長大。而小問子在一個相對開放卻依然有很多理念導向的社會裡出生。
從別人的孩子變成別人的媽媽,這個過程似乎沒有明顯的界限,甚至於我,還常常恍惚的穿梭於兒時的很多場景和記憶里,覺得怎麼好像自己都還沒被好好照顧過卻已經開始要照顧別人。也許那就是故事再也無法重塑的經歷,以及空缺再難彌補的曾經吧。
他說:
“ 摩洛哥 不用去了, 埃及 可以去 紅海 潛水看古 埃及 文明, 印度 媽的一邊罵一邊去了又去”
可能是警惕性還比較高,旅行至今,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被坑的情況,但是被偷卻遇到了已經不止一次。
上次在 摩洛哥 的 馬拉喀什 ,防不勝防就在人群里被開包順走了錢包還差點丟掉了拉庸婆婆送我的珍貴的戒指,這一次在 印度 ,更加是“被偷”的一臉懵逼。
在德里的最後一天,我們乘坐地鐵回 新德里 住的那一片,想著待會兒下地鐵路上看到旅行社,去問下到 的車票和時刻,順便去超市買點明天帶在路上吃的東西。
就在我們裝了一籃框的東西準備超市前臺結賬的時候,發現錢包不見了,我翻出所有的東西,一件一件還是沒有找到,可是包的拉鏈是合上的。
錢包裡面有現金、信用卡和我們可以在境外取現的銀行卡。信用卡是可以在境外免密碼刷卡使用。而我們此刻根本顧不上去想是什麼時候不見了的,當即就立馬打國際長途給銀行查詢有沒有被盜刷以及掛失。 印度 可以刷卡的店鋪不是很多,超市也多以小賣部為主,可能這也是我們沒有損失很大的僥幸之一。
再就是雖然昨天美金剛兌換了部分盧比,但是所幸其他美金放在了另一個夾層里沒有一起丟,但是想到錢包是怎麼不翼而飛的,我們實在是完全不知道,不像之前被偷或者掉了至少自己都能想起來。 不會是地鐵安檢的時候我拿在手上然後只拿了大包小包丟在安檢臺上了吧?
就算是小偷偷了,可是小偷偷完還幫我把拉鏈合上?
完全沒有被人動過包的感覺。。。
後來為此我們還特意去地鐵監控室看了錄像,總是不敢相信是被偷,而覺得是自己大意落下了。
我很擔心所剩的美金支撐不了我們整個旅途,何況 印度 結束之後還有一個國家的行程要走,當時的我們,還並不知道在 印度 可以找 中國 人支付寶轉賬換盧比。就覺得沒有銀行卡不能取現很難辦。而且強迫症的我,實在不能容忍是自己魂不守舍在安檢台忘拿了錢包。
德里地鐵的工作人員還是挺友好的,關鍵是我這個蹩腳的英文跟他們不是純正英式口語的英文之間對話,能搞定個麻煩事兒已經是很不容易。
結果錄像看來,錢包在我安檢之前就已經放進了大包,
一直到上地鐵之前我的包都沒有被開過的痕跡。
那麼錢包到底是怎麼被丟的,至今都是一個迷,迷,迷…… 《 2 / 篇 》本不是 印度 行程計劃要來到的目的地,相對於南北印的其他城市,這裡路線規划起來確實有點遠。但最終我們依然不顧奔波義無反顧的選擇前往,只因在 尼泊爾 的 加德滿都 ,我曾跟路遇的有緣人惜靈有過幾次相聚的機會長談。
他向我講述他幾次劍走偏鋒的 印度 旅行,而 也正是一處他有著特殊回憶的地方,當我靜靜的坐在他的對面,那些極具畫面感的經歷,那些感動到他、即使是再次複述也依然眼裡飽含著淚花的瞬間,也令我心有所動。那一刻 便成了我在 印度 最期待拜訪的地方。
網上是這樣概括 的:
“喜馬拉雅下的瑜伽小鎮”
但實際上更多的人是將這裡與“流亡藏民”相聯繫,我對宗教流派本沒有太多的好奇和執念。
可這次旅行從時隔五年帶上問問重返 西藏 ,到前往 尼泊爾 的藏族學院留下很多感動的回憶,如今又來到 ,一切都是最初的計劃之外,最終卻似乎冥冥之中串連成了一條線。 在德里待了兩天,雖然身體還沒有適應過來,但是內心卻一刻也不想多停留,本來打算多住一天再休息一下,可是見小問子狀態還不錯活蹦亂跳,於是果斷利索的收拾起了行李。
沒一會兒老闆見我們拖著箱子從屋子裡走出來有點懵,因為本來是計劃明天退房的,估計他還在想著今晚再跟我們推銷一下車票,沒想到我們這就要走了。
去 的攻略網上很少,我們跟著搜集的模糊信息到了一個搞不清南北的車站。我孤身一人問了好半天還被小男生搭訕要Facebook,最後總算沒白跑買到了車票。
但是到既定時間上車才發覺,哎呦我去,我知道 印度 汽車條件肯定好不到哪裡去,沒想到這麼超出想象,行李是要掛在車頂的,而且得自己扛上去,我們可是28寸的大箱子啊。。
於是只能效仿一群 印度 人直接丟在了汽車座位間的走道里,然後票上寫的發車時間6點,沒想到司機那麼守時,一分不差的發動車子一溜煙頭也不回的就開跑了。
我在想萬一哪個乘客放了行李剛好去廁所回來發現車不見了咋辦,會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可能性。
這小巴不能用破來描述,應該怎麼說呢,90年代的公交車哈哈,司機開的賊猛換檔位跟打游戲機似的,BGM是 印度 曲調的嗨爆音樂,那種感覺是縱使擠在狹小的空間座位還咯屁股,但卻絲毫系不起一點嫌棄之心。
天漸漸黑了下來,不再能看清白天里擁擠的街道、嘈雜的tutu聲和霧霾霾的天色,德里的城市燈火就這樣飛速的離我們遠去。
那是我來 印度 的幾日第一次感受到內心的無比愉悅與放飛,也許是因為終於離開了德里,又或許是因為下一站是我有所期待的地方。
小巴的終點站是下 ,而真正藏族人聚集的區域是在上達蘭還要再往山上幾公里,兩地之間的公共交通方式是那種8人坐的SUV,票價15盧比一個人。
可是司機硬生生一直往車上塞了14個人才發車,而且車頂了堆了幾個大箱子毫無防護,真的很擔心 盤山 公路一個急剎車箱子被甩出去。還好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也是孩子的媽媽…… 清晨的 還是有點涼,讓人直想往太陽下麵鑽,我們拖著箱子抱著小問子準備先找一處旅店落腳。
街道兩旁的店鋪還有很多沒有開門,我一邊走一邊在藏文、 印度 文、英文交錯的門牌里猜想這些店的主人是不是同胞。
紅黃袍子的僧侶們倒是挺早,圍坐在街邊喝甜茶曬太陽。不知道是不是出來兩個月開始有點想念,面對眼前這些熟悉的膚色和麵龐,竟然有種莫名的親切與歸屬感。
不再像德里時候那樣,腳步匆忙,躲避路人目不轉睛的眼神,躲避烈日的暴曬,躲避擁擠的街道和汽車尾氣。我知道我一定會在這裡住上好幾天的。
其實 比想象的要小很多,主城大概也就橫豎兩條街區和一條岔路。我們找的民宿在一片小樹林之間,起初是被它黃綠色的外牆和滿院的花草吸引,老闆是個 印度 人雖然不太言笑卻非常彬彬有禮。
雖然在 印度 的行程時間上還是比較緊張的,但是一想到大費周折昨晚差點被顛的骨頭散架的繞來這裡,怎麼也得至少住個4晚吧,於是一次性付完了房費。
的水質是整個 印度 僅次於 果阿 的,能達到直飲水的標準。而 果阿 的水質幾乎跟農夫山泉差不多。為什麼我們知道的這麼清楚呢。
因為濤先生是為此行特地提前買了小米測水質的儀器,說是到時候要測測 恆河 的水有多爆表,於是到哪兒第一時間就是衝到水龍頭測水,信誓旦旦的說回來要寫一篇水質評測,可是。。可是真的回來之後呢,所有費腦費力的事情又都拋之腦後。
我常常對他的這些奇怪的小興趣點表示很不想說啥。懷疑他是不是藝術院校的科班生,很多行為和思維方式都像理工生和程序員。可是明明我才是理工生好嗎,所以他常說我們肯定是彼此選錯了專業。 其實昨天一晚在車上顛了一夜就像沒睡過一樣,可是真的放下箱子和背包又一下滿血複活了過來,不捨得浪費一點點的時間在睡覺上。
想想之前母乳喂養小問子的那段一晚上要醒來十一次的時光,長期的睡眠不足讓整個人都變得莫名煩躁。
可是在旅行路上呢,其實更加辛苦和睡眠不夠,還常常要支撐長途跋涉和負重滿滿的體力消耗。
可是內心卻無比平靜,那種體能和精力的極限能夠一次次的被超越。
,悲涼的自由來 本就只是想來看看遠在異國他鄉的同胞們的生活,想看看這個被他們稱作 Free Tibet 的地方是如何的Free。
於是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很簡單,買菜做飯去街上閑逛、曬太陽喝甜茶,去後山探訪深居的藏民,或者遠遠的用長焦拍攝和記錄人文。
我會盯著迎面走來的僧侶說你好,可是常常收到的不是同樣“你好”的回應,而是微笑著點頭。中文。。在這個特殊的地域似乎沒有了啥用武之地。
以至於最後我甚至要對皮膚黝黑的藏族阿哥說:
“Can you speak chinese”,
我期待滿滿的想聽到他們回覆熟悉的語言,可是最終得到的回應卻是:
“Sorry”。 在外面的時日,因為不能隨身攜帶很多玩具,小問子反倒思維更發散,對各種我們攜帶的生活用品充滿好感和創意,把它們拼裝成他腦海裡想象的東西:
把空瓶子當小號角
把便攜小馬桶圈被當作潛水面罩
把相機電池組合成小帆船
把皮帶扣起來當成救援繩索
把長焦相機當作望遠鏡
把枕頭堆成帳篷
……
也對各種學校和公園裡的滑滑梯蹺蹺板之類的滿是期待。
用小問子的話說就是:
“我喜歡旅行的呀,因為可以遇見各種不同顏色的滑滑梯”
嚯嚯~平時小區家門口就有兩座大的滑滑梯,也沒見他這麼喜愛過,果然還是匱乏的環境能讓人更懂得知足和珍惜。 有兩所學校,目測有一處是給年少小喇嘛學習,一所是供藏民孩子讀書的場所。
小喇嘛的學校因為在鎮中心,我們也是無意間看到一個小標牌寫著 “School” 才發現這個隱蔽鐵門背後的校園。
正從鐵門的小窗戶里張望進去,只見一個身著藏族衣飾,手裡還捧著幾本書的姑娘走了出來,我猜她可能是學校的老師。
她沖我點頭微笑又半蹲下身子去摸了摸小問子的腦袋,然後邀請我們進去,依然沒有任何的語言交流,但卻彼此都心有默契。
包括之後去拜訪的另一所建坐在一個小山腰上的學校。去的時候剛巧是孩子們放學的時間,學校門前站了很多家長,跟我們在國內看到的無異。
只是面對一群人,我不再像路遇一位僧侶那樣目不轉睛的等待眼神的交集,我害怕自己的突如其來驚擾到他們,更不想他們有一個瞬間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我而尷尬。 學校有兩層樓,大概8間教室和一些老師的辦公室,這讓我想起媽媽在鄉村教書時的校園,只是這裡少了一些繁茂的樹木。
操場倒不是很大,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座簡易的滑滑梯,是那種鐵藝焊接成的、一面是鏤空的小樓梯一面是滑道的簡單造型,小問子興奮的奔過去,完了一會兒過來跟我說:
“他們這裡為什麼只有一個滑滑梯沒有別的可玩的呢?”
為了讓他將來去學校上學的時候不反感,我們從小就給他構建校園的美好畫面讓他充滿嚮往:
漂亮的老師,
很多能一起玩的小朋友,
操場球場滑滑梯和各種體育器材……
可是如今他身處的校園似乎跟爸爸媽媽描述的不太一樣,那一刻我腦子有點卡殼,突然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去回答。
我在一旁看著小問子跟那些孩子們在一起玩耍,似曾相識的哥哥姐姐,可他們之間卻彼此語言已經不再相通,只是……只是那個追逐嬉戲的笑容卻是同樣的乾凈陽光。
又想起我在 尼泊爾 的藏族學院遇見的孩子們,這世間的孩子,有很多種成長與被養育的方式,我在一個觀念非常傳統與固執的環境中長大。而小問子在一個相對開放卻依然有很多理念導向的社會裡出生。
從別人的孩子變成別人的媽媽,這個過程似乎沒有明顯的界限,甚至於我,還常常恍惚的穿梭於兒時的很多場景和記憶里,覺得怎麼好像自己都還沒被好好照顧過卻已經開始要照顧別人。也許那就是故事再也無法重塑的經歷,以及空缺再難彌補的曾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