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媽媽帶你去印度
孤獨的快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關註到孤獨的命題。
這個詞非常常見,但我開始留意到並思考,是源自曾被很多人問起:
“你一個旅行不覺得孤單嗎”
“你怎麼會喜歡一個人喝酒”
“下次旅行能不能帶上我”
“暖暖你組團帶隊吧,去哪裡都可以,我肯定第一個報名”
“想跟你約一場旅行,我什麼時間都可以”
是的,以前還沒有小問子的時候,我的微博簽名是這樣的: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喝酒、寫字自己對話談心”
看起來仿佛有點冷有點涼,但我自己卻十分歡喜這樣的狀態,也是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真實的生活寫照。
生活里,旅行中都時常一個人待著,有時候靜的仿佛能聽到呼吸的聲音、血液流淌的聲音、靈魂飄蕩的聲音。那樣的時刻總是很踏實。 有些孤獨的氣質是隱隱存在於血液里的,它讓你不懼怕成為一個“異類”,不懼怕被孤立。
就如同有人天生樂觀,有人天生悲情,有人由心的微笑著堅信世界的美好。
而我呢,其實並不太刻意會相信什麼世間美好,我所覺得的美好,是當我知道世間有很多險惡,卻依然有願意直面的勇氣才是美好。
享受的了孤獨,它會讓你不至於因為孤獨寂寞而融入群體,甚至依賴於誰,如此便也不會因為有誰的離去,而落寞的一塌糊塗。
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不懼怕孤獨,享受孤獨,欣賞孤獨的氣質,也因為對孤獨更深刻的理解,變成更具人格魅力的自己。 而旅行呢?
它又是一個將自己置於另一種孤獨境界的方式,
幾乎可以斷了與外界的聯絡,
不在意原本的生活圈子裡都發生了什麼,
有著的只是柴米油鹽的日常、以及在路上日夜勞碌的奔波。
可是很多時候內心是安寧的,
會因為每天不同的所見,
在腦海裡迸發出一些耐人尋味的靈感,
然後慢慢將凌亂的意識碎片有秩序的歸整,
這個過程常常是處於內心獨處的狀態,冷靜自持大約也是在這個過程里不斷的修煉而成。
有人說這種旅行更可稱作是“流浪”,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情懷並憧憬,而對深愛著自由的我來說,
這個詞曾經熟悉又遙遠。
所以如果真的算是,
那一定是人生圓滿系列之一。
慶幸未曾拋下一切獨自啟程,
而是在這還算年輕卻肩負責任的歲月,
帶著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兩個人一起這樣經歷過。
內心的篤定,我想也來源於,
有著明確的需求和喜愛,
卻也不躲避自己的弱點,
只想為身邊重要的人剋制與收斂。
一定需要去經歷足夠多的潮起潮落,
不懼怕黑暗、嚴寒、饑餓與疾病,也對孤獨、無助、陌生與未知習已為常。
所有內心的剛強不是為了讓我們變的更有棱角,
而是有著保護對你來說重要的人的能力,卻也不對醜惡與陰暗充滿敵意。
不遺憾昨天,熱愛著今天,也順其自然的迎接著明天。 恆河 的夜晚,
褪去了白日的燥熱,
沒有了白天的擁擠,
晚上反倒是非常適合納涼發獃的。
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帶著小問子去走一走
能看到在附近生活的孩子們在廣場上嬉戲打鬧,還有玩板球。
還有穿著隨性的外國人坐在一起,依偎或者低語。 恆河 夜祭,
是 恆河 之畔傳承了千年的古老儀式,
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觀看,
船上、岸上早早就擠滿了人,
感受那份久仰的神聖。
在 印度 教徒的心目中,人生有四大樂趣:
住 瓦拉納西 、結交聖人、飲 恆河 水、敬濕婆神。
所以可見 瓦拉納西 在 印度 人心中的地位。
每個季度祭祀開始的時間並不同,
前兩晚我們就因為搞錯的時間而錯過
最後一天愣是提著晚飯早早就在岸邊等著開場。
每天會有4位大祭祀來主場,
當然隔一段時間也會換人,
不過大多還是顏值很高的。
他們神情莊嚴而肅穆,
現場的感覺是即使你並不是教徒,
也能輕而易舉的進入那種虔誠的境界。
這是 恆河 一天中最最熱鬧的時候了。 《 5 / 卡久拉霍篇 》卡久拉霍是因為 “性廟” 才名聲遠揚的,就連廟門口那些兜售小畫書的小販,看到黃皮膚的東亞面孔似乎都能一眼識出是否 中國 人,他們會用蹩腳的中文說“ni hao”。
我們對這種雖然是 “漲見識” 的事物並無興趣,也不太關註建築美學。來卡久唯一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好朋友美朵姑娘曾說,卡久是她在 印度 最喜歡的一個地方。
她曾在朋友圈發過一張鄉村原野的照片,當時就很驚異這哪裡像是在 印度 ,分明就有那麼點英式小鄉村的寧靜之美。而事實上,卡久也確實是我們去過所有 印度 城市裡最乾凈清新的。 美朵懷念那個她曾居住了一周的位於卡久小村子深處的一家民宿,我也因為她而不顧交通不便的拖著箱子找到了這裡。民宿老闆Prem是個非常善良熱情的男孩,不但對美朵印象非常深刻,對我們也是照顧有周。從早上端上煮好的熱乎乎的薑茶,到下午回來會遞上冰鎮好的大瓶冰水給我們解暑,每天都將屋裡院落打掃的乾乾凈凈,即使光著腳也沒什麼灰。
印度 男人好像總是那種看著鬍子拉碴年紀很大的樣子,實際上卻很年輕,Prem甚至比我還小一歲,而他的妹妹看起來與我年紀相當,卻實際只有22歲。
妹妹英文不是很好,卻很喜歡找機會接近我,試圖用眼神和肢体與我交流,也許對她來說,我們更像是她的眼睛能眺望到外面世界的一扇窗。
在廚房做飯的時候,
她都會在一旁看著我一步步的把弄著手裡的鍋鏟和調料,
對我帶去的各種 中國 調味品充滿好奇。
毫不見外的用勺子沾點豆瓣醬嘗一嘗,拿起八角左看右看,
順起醬油瓶聞了又聞……
然後與我相視而笑,可以感覺到那個笑容的背後,分明就是個好奇的孩子。
每次我都在煮好飯菜之後給她盛一碗品嘗,她那個迫不及待、還等不到飯菜涼下來就大勺塞進嘴裡的樣子,滿臉都是對於美味的期待與滿足感。
這個詞非常常見,但我開始留意到並思考,是源自曾被很多人問起:
“你一個旅行不覺得孤單嗎”
“你怎麼會喜歡一個人喝酒”
“下次旅行能不能帶上我”
“暖暖你組團帶隊吧,去哪裡都可以,我肯定第一個報名”
“想跟你約一場旅行,我什麼時間都可以”
是的,以前還沒有小問子的時候,我的微博簽名是這樣的: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喝酒、寫字自己對話談心”
看起來仿佛有點冷有點涼,但我自己卻十分歡喜這樣的狀態,也是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真實的生活寫照。
生活里,旅行中都時常一個人待著,有時候靜的仿佛能聽到呼吸的聲音、血液流淌的聲音、靈魂飄蕩的聲音。那樣的時刻總是很踏實。 有些孤獨的氣質是隱隱存在於血液里的,它讓你不懼怕成為一個“異類”,不懼怕被孤立。
就如同有人天生樂觀,有人天生悲情,有人由心的微笑著堅信世界的美好。
而我呢,其實並不太刻意會相信什麼世間美好,我所覺得的美好,是當我知道世間有很多險惡,卻依然有願意直面的勇氣才是美好。
享受的了孤獨,它會讓你不至於因為孤獨寂寞而融入群體,甚至依賴於誰,如此便也不會因為有誰的離去,而落寞的一塌糊塗。
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不懼怕孤獨,享受孤獨,欣賞孤獨的氣質,也因為對孤獨更深刻的理解,變成更具人格魅力的自己。 而旅行呢?
它又是一個將自己置於另一種孤獨境界的方式,
幾乎可以斷了與外界的聯絡,
不在意原本的生活圈子裡都發生了什麼,
有著的只是柴米油鹽的日常、以及在路上日夜勞碌的奔波。
可是很多時候內心是安寧的,
會因為每天不同的所見,
在腦海裡迸發出一些耐人尋味的靈感,
然後慢慢將凌亂的意識碎片有秩序的歸整,
這個過程常常是處於內心獨處的狀態,冷靜自持大約也是在這個過程里不斷的修煉而成。
有人說這種旅行更可稱作是“流浪”,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情懷並憧憬,而對深愛著自由的我來說,
這個詞曾經熟悉又遙遠。
所以如果真的算是,
那一定是人生圓滿系列之一。
慶幸未曾拋下一切獨自啟程,
而是在這還算年輕卻肩負責任的歲月,
帶著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兩個人一起這樣經歷過。
內心的篤定,我想也來源於,
有著明確的需求和喜愛,
卻也不躲避自己的弱點,
只想為身邊重要的人剋制與收斂。
一定需要去經歷足夠多的潮起潮落,
不懼怕黑暗、嚴寒、饑餓與疾病,也對孤獨、無助、陌生與未知習已為常。
所有內心的剛強不是為了讓我們變的更有棱角,
而是有著保護對你來說重要的人的能力,卻也不對醜惡與陰暗充滿敵意。
不遺憾昨天,熱愛著今天,也順其自然的迎接著明天。 恆河 的夜晚,
褪去了白日的燥熱,
沒有了白天的擁擠,
晚上反倒是非常適合納涼發獃的。
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帶著小問子去走一走
能看到在附近生活的孩子們在廣場上嬉戲打鬧,還有玩板球。
還有穿著隨性的外國人坐在一起,依偎或者低語。 恆河 夜祭,
是 恆河 之畔傳承了千年的古老儀式,
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觀看,
船上、岸上早早就擠滿了人,
感受那份久仰的神聖。
在 印度 教徒的心目中,人生有四大樂趣:
住 瓦拉納西 、結交聖人、飲 恆河 水、敬濕婆神。
所以可見 瓦拉納西 在 印度 人心中的地位。
每個季度祭祀開始的時間並不同,
前兩晚我們就因為搞錯的時間而錯過
最後一天愣是提著晚飯早早就在岸邊等著開場。
每天會有4位大祭祀來主場,
當然隔一段時間也會換人,
不過大多還是顏值很高的。
他們神情莊嚴而肅穆,
現場的感覺是即使你並不是教徒,
也能輕而易舉的進入那種虔誠的境界。
這是 恆河 一天中最最熱鬧的時候了。 《 5 / 卡久拉霍篇 》卡久拉霍是因為 “性廟” 才名聲遠揚的,就連廟門口那些兜售小畫書的小販,看到黃皮膚的東亞面孔似乎都能一眼識出是否 中國 人,他們會用蹩腳的中文說“ni hao”。
我們對這種雖然是 “漲見識” 的事物並無興趣,也不太關註建築美學。來卡久唯一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好朋友美朵姑娘曾說,卡久是她在 印度 最喜歡的一個地方。
她曾在朋友圈發過一張鄉村原野的照片,當時就很驚異這哪裡像是在 印度 ,分明就有那麼點英式小鄉村的寧靜之美。而事實上,卡久也確實是我們去過所有 印度 城市裡最乾凈清新的。 美朵懷念那個她曾居住了一周的位於卡久小村子深處的一家民宿,我也因為她而不顧交通不便的拖著箱子找到了這裡。民宿老闆Prem是個非常善良熱情的男孩,不但對美朵印象非常深刻,對我們也是照顧有周。從早上端上煮好的熱乎乎的薑茶,到下午回來會遞上冰鎮好的大瓶冰水給我們解暑,每天都將屋裡院落打掃的乾乾凈凈,即使光著腳也沒什麼灰。
印度 男人好像總是那種看著鬍子拉碴年紀很大的樣子,實際上卻很年輕,Prem甚至比我還小一歲,而他的妹妹看起來與我年紀相當,卻實際只有22歲。
妹妹英文不是很好,卻很喜歡找機會接近我,試圖用眼神和肢体與我交流,也許對她來說,我們更像是她的眼睛能眺望到外面世界的一扇窗。
在廚房做飯的時候,
她都會在一旁看著我一步步的把弄著手裡的鍋鏟和調料,
對我帶去的各種 中國 調味品充滿好奇。
毫不見外的用勺子沾點豆瓣醬嘗一嘗,拿起八角左看右看,
順起醬油瓶聞了又聞……
然後與我相視而笑,可以感覺到那個笑容的背後,分明就是個好奇的孩子。
每次我都在煮好飯菜之後給她盛一碗品嘗,她那個迫不及待、還等不到飯菜涼下來就大勺塞進嘴裡的樣子,滿臉都是對於美味的期待與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