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媽媽帶你去印度
這是“ 羅布林卡 ”,
需要門票才能進入參觀,
但是我們被看守的直接側門邀請進去了
羅布林卡 果然是風水寶地,
環境優美,建造的跟園林似的。 《 3 / 阿姆利則篇 》如果說 帶給我的是短暫的歸屬感,那麼 阿姆利則 的所感就是這裡是整個 印度 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從 出發,又要乘坐當地的巴士前往,只是每天只有兩班車,還都是在大清早一個4:30,一個5:00,而乘車地點在下達蘭,可是這麼早天都沒亮根本沒車下山,於是我們又做了一件很二的決定,馱著行李從後山走下去。
頭天晚上忙活忙活又收拾打包行李到差不多一點才睡,而為了給小問子準備早餐早上3點就起床了,等把所有的行李搬下樓最後臨出門的一刻才把小娃娃抱起來。
房東大叔有心的提前一晚給我們留了院子門沒鎖,我輕身輕氣的把鑰匙放在他外屋的桌子上,怕驚擾到他們睡覺。就這樣沒有機會說再見,但我知道我還會再回來的。 伸手不見五指的後山,偶爾才會路過一片有廊燈亮著的居民家門前,其餘的路我們都只能用手機電筒照亮前行。
看來我低估了負重下山的難度。肩上前後幾十公斤的重量連同體重一起壓在膝蓋上,我感覺我直想橫著走。而濤先生也好不到哪裡去,28寸的拉桿箱需要使點力拖住往前滑,前面還背帶掛著個小問子。
所以那些說帶老公出門他可以幫忙背行李的你站出來,老公不是自己家的嗎,他也沒三頭六臂累傷了還不得自己照顧嘛。所以我真的寧願自己累自己病。想想這一點上咱還挺壯士的,扛得了重又能吃得了苦的壯士。
有時候可能身體所能感知到的難耐和苦,反倒讓過程更加難忘深刻,那段路我們走了大概一個小時才到山下,只記得夜空下山裡一片寂靜,只能聽到拉桿箱滑動的聲音,遠處是山下星星點點的燈火。
我們一邊走一邊跟小問子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他也時不時的被我們逗得咯咯笑。並沒有黑夜與陌生的恐懼,反倒覺得特別愉悅和自在,因為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夜空下只有我們在著一起。 在去 阿姆利則 的車上,我終於扛不住睡著了,其實自己是最個習慣晚睡晚起,也最不願早起的人,可是在路上的每一天卻都是第一個起床的。
後來半路上醒來還是被熱醒的,窗外只見大片大片的綠地和麥田。溫度已經上升了好幾級,一看就知道已經到了 旁遮普邦 。
據說 旁遮普邦 90%以上的耕地都可以灌溉,而這裡居住的大部分人口多為錫克教。
雖然這裡的錫克教徒僅占全國人口的2%,但他們長居於此又遵循進取和堅持的精神辛勤勞動,甚至 印度 全境二分之一的糧食都是由他們提供,由此贏得了“ 印度 糧倉”的稱號。
而 阿姆利則 ,正是 旁遮普邦 的一個重要城市,這裡便是 印度 大名 鼎鼎的錫克教的聖城。在來 印度 之前,只聽說聖城的金廟那個關於“免費吃免費住的共產主義”的傳說。
如果你還不瞭解錫克教,那你一定在很多電影和神話故事里有熟悉過錫克教徒的著裝和服飾,頭頂大頭巾、留著長鬍子。 而這些正是跟錫克教徒必須遵守的五條“卡爾薩戒律”有關
也被稱為“5k”標誌:kesh(終生蓄長鬚髮),kangh(戴發梳),kacch(穿短褲),kirpan(身佩短劍),kara(戴手鐲)。
它們分別象徵神聖、清潔、警覺、決心和戰鬥。而在禁煙禁酒,飲食方面沒有什麼嚴格的禁忌,錫克教雖然允許吃肉,但禁止吃伊斯蘭教律法屠宰牲畜的肉食。 這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來 印度 之前對 阿姆利則 的瞭解除了“共產主義”之外,最深刻的還是在 加德滿都 的惜靈跟我提起:
在 印度 不要輕信任何人,除了 包頭 的錫克教徒。無論你遇到什麼困難,哪怕只是路人他們也都會竭盡全力的幫助你。
關於這一點,我在德里的機場已經領教過。這是促使我來到聖城的最重要的源動力。
我們本來倒並不指望在金廟吃住,畢竟 印度 餐還是有一點不習慣,走哪都帶著鍋的我們怎麼著都能滿足自己的 中國 胃。
只是那段時間正值 印度 的過年期間。平時本就游客絡繹不絕的 阿姆利則 ,在那段時間更是全國各地的朝拜者都蜂擁而至。住宿變得異常緊張。很多旅店都是滿房的狀態。這讓我想起在 伊朗 的 伊斯法罕 ,也是趕上過年期間的悲劇。 這回真的是大正午一直暴走到下午又累又熱,濤先生說要不在金廟住一晚明天再說。於是我讓濤先生帶著小問子和行李找地方先歇著,我去找找金廟怎麼住再來接他們。
嗯嗯,為什麼單獨出動的事情總是我?因為濤先生的英語溝通實在是。。。所以那些說自己英語不好的盆友們,肢体語言的運用,以及把複雜的單詞變換成簡單的詞彙組合併說出來,才是真正實用的溝通能力。
錫克教的人真的是超級善意又彬彬有禮。我這前一分鐘還沉浸在找了半天住宿累的要死的疲憊里,如今立馬就被他們的熱情幫助感染的心裡暖暖的。也很快就被安頓了下來。
之前聽沈涵和潘潘說起在金廟有專門給外國人準備的房間,只是有可能是大通鋪,對於一個曾經的背包客來說,睡大通鋪太正常了。只是比較擔心的是小問子吵鬧會影響到大家休息。可沒想到宿舍的管理員知道我們帶著一個孩子特地給安排了一間單獨的房間。
這是第二次帶小問子一起住集體的環境,上一次是在 亞美尼亞 的青旅。
金廟每天24小時開放,任何人在這裡都能得到平等對待,免費吃也好住也好。
進入金廟之前,必須拖鞋,大門口有專門存放鞋子的櫃臺,有工作人員免費提供服務,而不是亂七八糟的堆在門口,甚至把鞋子裝在包裡帶進去都是不可以的。
而且不管男女老少都需要用頭巾包住頭髮,如果沒有帶頭巾門口也有免費提供的。
在金廟大門前有一道水溝,每個人都得進廟之前在水溝里走一遭洗腳,坦白說一開始我是有點陰影的,這麼多人從水溝里走過,沒個腳氣啥的嗎。。。
金廟宮殿內的地板全部是用白色 大理 石鋪就而成,即便每天有這麼多的人,但是也非常潔白乾凈,因為每天24小時都有志願者不間斷的細緻的打掃。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但是在金廟,你不但可以吃到免費的午餐,還有早餐,下午茶,晚餐,宵夜。
對的,這裡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免費食堂。
在此之前我對這一點深有疑慮,要知道 印度 人口本來就超級多,很多人都是掙扎在溫飽線上,更何況來金廟的朝聖者還是來自世界各地。
而且 印度 種族和等級制度森嚴,個人素養也必定會參差不齊,這樣每天數以萬計的人到訪金廟朝拜和就餐,還要控制場面,這得是多大的工程,關鍵是這些所有的日常工作,全部都是由志願者協作完成。
跟著人群的方向我們找到了金廟的大餐廳,發放盤子、勺子、和碗的志願者有條不紊的乾著流水線,排隊的男女不緊不慢的往前挪動,完全沒有插隊擁擠的現象。這跟我們印象中混亂的 印度 ,完全是兩個景象。
每一批就餐的人數是有限制的,上一波吃完,清潔的志願者會火速打掃好現場,然後下一波才能放進去坐下就餐。大家也都是很自覺地排好隊列,不分貧富貴賤,特別欣賞錫克教這種弘揚眾生平等的精神。
也許在 印度 的其他地方,他們骨子裡總無法消除那種種族歧視,但是在金廟,大家卻能這麼自覺的尊重和遵守這裡的教義,這必定不是強制就能做到的。 這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第一次體驗,
第一次這麼多人一起吃飯,
第一次跟前擺著碗勺坐在地上,
第一次好奇的等待被髮放食物。
那種場面反倒覺得謙卑神聖,每個人都關註著自己的食物,沒有喧嘩、浪費也是極少,我想這是出於一種對錫克教由心的敬佩和信服,敢問這個世界上有哪個教派和組織能將做善事如此直接的落到實處,還日積月累的堅持一直在做的。
關鍵你要覺得因為是免費的食物他們就偷工減料這就錯了,如果說 印度 的饢和咖喱咱們吃不慣的話,那椰子粥一定會有很多人喜歡。
我從沒見過哪個餐廳的椰子粥有這麼濃郁的椰子味,而且不是香料哦,是真正的椰子煮制而成。比甜品店的椰汁西米露還要好吃,還有奶茶,薑茶等等。
更為貼心的是,他們還為不能吃飯的小寶寶準備了溫熱的鮮奶,是可以拿著奶瓶直接去裝的。真的超級感動。 來金廟當志願者的人群各異,
男女老少都有,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輕鬆的神態和微笑,
完全沒有因為每天要接待這麼多的人而煩躁,
你看連這麼小的妹妹都開始來金廟當志願者了。 餐廳對面就是擀面做囊的廚房,
可以看到志願者們忙碌著手中的活計
不慌不忙的流水線作業,
連很小的孩子也不閑著跟年長的大人一起學習擀面。 從餐廳出來,這個洗盤子的地方是最熱鬧的,
大老遠就能聽到不鏽鋼餐盤之間碰撞噼里啪啦的聲音,
男男女女圍在水池跟前,那個手腳麻利的,沒想到看洗盤子也能這麼歡樂。
需要門票才能進入參觀,
但是我們被看守的直接側門邀請進去了
羅布林卡 果然是風水寶地,
環境優美,建造的跟園林似的。 《 3 / 阿姆利則篇 》如果說 帶給我的是短暫的歸屬感,那麼 阿姆利則 的所感就是這裡是整個 印度 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從 出發,又要乘坐當地的巴士前往,只是每天只有兩班車,還都是在大清早一個4:30,一個5:00,而乘車地點在下達蘭,可是這麼早天都沒亮根本沒車下山,於是我們又做了一件很二的決定,馱著行李從後山走下去。
頭天晚上忙活忙活又收拾打包行李到差不多一點才睡,而為了給小問子準備早餐早上3點就起床了,等把所有的行李搬下樓最後臨出門的一刻才把小娃娃抱起來。
房東大叔有心的提前一晚給我們留了院子門沒鎖,我輕身輕氣的把鑰匙放在他外屋的桌子上,怕驚擾到他們睡覺。就這樣沒有機會說再見,但我知道我還會再回來的。 伸手不見五指的後山,偶爾才會路過一片有廊燈亮著的居民家門前,其餘的路我們都只能用手機電筒照亮前行。
看來我低估了負重下山的難度。肩上前後幾十公斤的重量連同體重一起壓在膝蓋上,我感覺我直想橫著走。而濤先生也好不到哪裡去,28寸的拉桿箱需要使點力拖住往前滑,前面還背帶掛著個小問子。
所以那些說帶老公出門他可以幫忙背行李的你站出來,老公不是自己家的嗎,他也沒三頭六臂累傷了還不得自己照顧嘛。所以我真的寧願自己累自己病。想想這一點上咱還挺壯士的,扛得了重又能吃得了苦的壯士。
有時候可能身體所能感知到的難耐和苦,反倒讓過程更加難忘深刻,那段路我們走了大概一個小時才到山下,只記得夜空下山裡一片寂靜,只能聽到拉桿箱滑動的聲音,遠處是山下星星點點的燈火。
我們一邊走一邊跟小問子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他也時不時的被我們逗得咯咯笑。並沒有黑夜與陌生的恐懼,反倒覺得特別愉悅和自在,因為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夜空下只有我們在著一起。 在去 阿姆利則 的車上,我終於扛不住睡著了,其實自己是最個習慣晚睡晚起,也最不願早起的人,可是在路上的每一天卻都是第一個起床的。
後來半路上醒來還是被熱醒的,窗外只見大片大片的綠地和麥田。溫度已經上升了好幾級,一看就知道已經到了 旁遮普邦 。
據說 旁遮普邦 90%以上的耕地都可以灌溉,而這裡居住的大部分人口多為錫克教。
雖然這裡的錫克教徒僅占全國人口的2%,但他們長居於此又遵循進取和堅持的精神辛勤勞動,甚至 印度 全境二分之一的糧食都是由他們提供,由此贏得了“ 印度 糧倉”的稱號。
而 阿姆利則 ,正是 旁遮普邦 的一個重要城市,這裡便是 印度 大名 鼎鼎的錫克教的聖城。在來 印度 之前,只聽說聖城的金廟那個關於“免費吃免費住的共產主義”的傳說。
如果你還不瞭解錫克教,那你一定在很多電影和神話故事里有熟悉過錫克教徒的著裝和服飾,頭頂大頭巾、留著長鬍子。 而這些正是跟錫克教徒必須遵守的五條“卡爾薩戒律”有關
也被稱為“5k”標誌:kesh(終生蓄長鬚髮),kangh(戴發梳),kacch(穿短褲),kirpan(身佩短劍),kara(戴手鐲)。
它們分別象徵神聖、清潔、警覺、決心和戰鬥。而在禁煙禁酒,飲食方面沒有什麼嚴格的禁忌,錫克教雖然允許吃肉,但禁止吃伊斯蘭教律法屠宰牲畜的肉食。 這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來 印度 之前對 阿姆利則 的瞭解除了“共產主義”之外,最深刻的還是在 加德滿都 的惜靈跟我提起:
在 印度 不要輕信任何人,除了 包頭 的錫克教徒。無論你遇到什麼困難,哪怕只是路人他們也都會竭盡全力的幫助你。
關於這一點,我在德里的機場已經領教過。這是促使我來到聖城的最重要的源動力。
我們本來倒並不指望在金廟吃住,畢竟 印度 餐還是有一點不習慣,走哪都帶著鍋的我們怎麼著都能滿足自己的 中國 胃。
只是那段時間正值 印度 的過年期間。平時本就游客絡繹不絕的 阿姆利則 ,在那段時間更是全國各地的朝拜者都蜂擁而至。住宿變得異常緊張。很多旅店都是滿房的狀態。這讓我想起在 伊朗 的 伊斯法罕 ,也是趕上過年期間的悲劇。 這回真的是大正午一直暴走到下午又累又熱,濤先生說要不在金廟住一晚明天再說。於是我讓濤先生帶著小問子和行李找地方先歇著,我去找找金廟怎麼住再來接他們。
嗯嗯,為什麼單獨出動的事情總是我?因為濤先生的英語溝通實在是。。。所以那些說自己英語不好的盆友們,肢体語言的運用,以及把複雜的單詞變換成簡單的詞彙組合併說出來,才是真正實用的溝通能力。
錫克教的人真的是超級善意又彬彬有禮。我這前一分鐘還沉浸在找了半天住宿累的要死的疲憊里,如今立馬就被他們的熱情幫助感染的心裡暖暖的。也很快就被安頓了下來。
之前聽沈涵和潘潘說起在金廟有專門給外國人準備的房間,只是有可能是大通鋪,對於一個曾經的背包客來說,睡大通鋪太正常了。只是比較擔心的是小問子吵鬧會影響到大家休息。可沒想到宿舍的管理員知道我們帶著一個孩子特地給安排了一間單獨的房間。
這是第二次帶小問子一起住集體的環境,上一次是在 亞美尼亞 的青旅。
金廟每天24小時開放,任何人在這裡都能得到平等對待,免費吃也好住也好。
進入金廟之前,必須拖鞋,大門口有專門存放鞋子的櫃臺,有工作人員免費提供服務,而不是亂七八糟的堆在門口,甚至把鞋子裝在包裡帶進去都是不可以的。
而且不管男女老少都需要用頭巾包住頭髮,如果沒有帶頭巾門口也有免費提供的。
在金廟大門前有一道水溝,每個人都得進廟之前在水溝里走一遭洗腳,坦白說一開始我是有點陰影的,這麼多人從水溝里走過,沒個腳氣啥的嗎。。。
金廟宮殿內的地板全部是用白色 大理 石鋪就而成,即便每天有這麼多的人,但是也非常潔白乾凈,因為每天24小時都有志願者不間斷的細緻的打掃。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但是在金廟,你不但可以吃到免費的午餐,還有早餐,下午茶,晚餐,宵夜。
對的,這裡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免費食堂。
在此之前我對這一點深有疑慮,要知道 印度 人口本來就超級多,很多人都是掙扎在溫飽線上,更何況來金廟的朝聖者還是來自世界各地。
而且 印度 種族和等級制度森嚴,個人素養也必定會參差不齊,這樣每天數以萬計的人到訪金廟朝拜和就餐,還要控制場面,這得是多大的工程,關鍵是這些所有的日常工作,全部都是由志願者協作完成。
跟著人群的方向我們找到了金廟的大餐廳,發放盤子、勺子、和碗的志願者有條不紊的乾著流水線,排隊的男女不緊不慢的往前挪動,完全沒有插隊擁擠的現象。這跟我們印象中混亂的 印度 ,完全是兩個景象。
每一批就餐的人數是有限制的,上一波吃完,清潔的志願者會火速打掃好現場,然後下一波才能放進去坐下就餐。大家也都是很自覺地排好隊列,不分貧富貴賤,特別欣賞錫克教這種弘揚眾生平等的精神。
也許在 印度 的其他地方,他們骨子裡總無法消除那種種族歧視,但是在金廟,大家卻能這麼自覺的尊重和遵守這裡的教義,這必定不是強制就能做到的。 這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第一次體驗,
第一次這麼多人一起吃飯,
第一次跟前擺著碗勺坐在地上,
第一次好奇的等待被髮放食物。
那種場面反倒覺得謙卑神聖,每個人都關註著自己的食物,沒有喧嘩、浪費也是極少,我想這是出於一種對錫克教由心的敬佩和信服,敢問這個世界上有哪個教派和組織能將做善事如此直接的落到實處,還日積月累的堅持一直在做的。
關鍵你要覺得因為是免費的食物他們就偷工減料這就錯了,如果說 印度 的饢和咖喱咱們吃不慣的話,那椰子粥一定會有很多人喜歡。
我從沒見過哪個餐廳的椰子粥有這麼濃郁的椰子味,而且不是香料哦,是真正的椰子煮制而成。比甜品店的椰汁西米露還要好吃,還有奶茶,薑茶等等。
更為貼心的是,他們還為不能吃飯的小寶寶準備了溫熱的鮮奶,是可以拿著奶瓶直接去裝的。真的超級感動。 來金廟當志願者的人群各異,
男女老少都有,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輕鬆的神態和微笑,
完全沒有因為每天要接待這麼多的人而煩躁,
你看連這麼小的妹妹都開始來金廟當志願者了。 餐廳對面就是擀面做囊的廚房,
可以看到志願者們忙碌著手中的活計
不慌不忙的流水線作業,
連很小的孩子也不閑著跟年長的大人一起學習擀面。 從餐廳出來,這個洗盤子的地方是最熱鬧的,
大老遠就能聽到不鏽鋼餐盤之間碰撞噼里啪啦的聲音,
男男女女圍在水池跟前,那個手腳麻利的,沒想到看洗盤子也能這麼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