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丨赴一場十年之約
和 上海 的十年之約,如期而至。
這十年間的人事變化無意間拉進我們的距離,讓我對 上海 有多一分的瞭解,也我對她的感覺發生180度轉變:初訪時的各種“水土不服”,而現在卻流連忘返。也不知是股怎樣的神秘東方力量,讓人的態度足以有如此大的變化。
可能是那光怪陸離的新新事物;
或是凝住往昔的一道道溫暖靜謐時光;
抑或是本幫菜的濃油赤醬,吃過便難以忘懷的白切雞和蔥油拌面;
還是因為這裡多了位想見的人
……
“魔都”的“魔”,大抵如此吧。
上海 自開埠以來一直是時代的弄潮兒,她那海派姿態里有發自骨子裡的“驕傲”,有那自信的耀眼光芒,還有那令人著迷的一絲“叛逆”。所以經典的電視劇喜愛用 上海 作為舞臺,因為不論過去多久,她都一直保持著十里洋場時代“冒險家樂園”的屬性,讓你敢於做夢、勇於創作,將她的千姿百態展現地淋漓盡致,令人久久回味。下麵讓我來開啟這場十年之約的 上海 故事吧。 你好,
你的陸家嘴四件套到了。
十年前在 上海 留下的第一張照片便是在外灘。之後不論第幾次來 上海 ,總會到外灘走上一轉。這陸家嘴上星光熠熠的四件套,讓我嘗試從不同角度欣賞它們的宏偉。漸漸地就會發現,作為地標,你幾乎能在 上海 中心市區的每個角落髮現它們的蹤跡。
[經典機位]:外灘
如同 臺北 的忠孝東路走九遍, 北京 的長安大街走九遍一樣, 上海 的外灘大道也值得走上九遍。
從 南京 東路出來,過個馬路,走上外灘平臺,最經典的陸家嘴全貌豁然開朗地出現在眼前。幾乎每一位到 上海 旅游的人都是直奔這個外景而來。面前是新時代的完美結晶,背後是舊時代的十里洋場,伴隨著貨輪低吟的汽笛聲和海關大樓清脆的東方紅鐘聲,新與舊交織在一起,思緒在過去和未來里無盡來回穿梭。
節假日來外灘更要趕早,畢竟逢年過節在外灘上的人海人潮都是頗為震撼的。 本想起個大早捕捉城市黎明的燈光,沒曾想太陽上班都那麼捲,一大早就躍出背後的石屎森林懸在半空。不過這依然我這趟行程中最美妙的體驗:搭著20路電車,穿過寧靜的 南京 路來到外灘前,窗外的景緻熟悉得讓人雀躍。
至少早上的外灘有著不一樣的驚喜,稀稀落落的路人能讓你承包一個無人的外灘,還能遇上晨跑的人定格住清晨充滿活力的 上海 。 一隻水鳥試圖逆風而上,卻被清勁的季候風吹得原地盤旋,即便努力地張開翅膀對抗強風,少點毅力都會被風給吹跑了。
[經典機位]: 九江 路
和隔壁街 南京 東路相比,這裡像是個大隱於市的秘境,周邊的紛擾仿佛從來與我無關。
兩側是租界時期遺留下的西式建築,前方是獨一味的東方明珠,只要耐心等一會就能拍下電車與東方明珠的合影。 道路盡頭的還留存著一段電車的電線和升桿時用到的捕捉器,這原是20路的終點站,從漢口路經 中山 東一路轉入 九江 路的區間原是外灘上保留的最後一段無軌電車電線,可以拍到行駛在外灘上的電車與東方明珠的合影。
但,現在只能從照片里找到了。 [經典機位]: 北京 東路
右手邊的怡和洋行曾是遠東最大的英資財閥,在 中國 依靠買鴉片和茶葉發家,鴉片戰爭的爆發和洋行的創辦人爭奪貿易據點有莫 大關 系。1922年洋行在此興建了一作凹字形的大樓,1-2樓是8座 羅馬 式的拱門,3-5樓則有4跟跨越3層樓的 科林斯 式柱,修長而典雅。
左手邊的格林郵船大樓則是在1921年建成的 英國 新古典派樣式大樓,這間公司擁有數十艘遍佈世界各地航線上的輪船,船隻都圖有“格林”的字樣,所以才被叫作格林游船大樓。
怡和洋行和格林郵船大樓兩座重量級的歷史建築在路口兩側,路燈也特意換成了洋氣的的風格,雖然刻意打造成歐陸風,但也算是協調。 夜晚溫暖的燈光照在花崗岩的外牆上, 歐洲 的氣息更加濃厚,架一個腳架,等待前方的綠燈亮起,一條精美的光軌就出現了。 [經典機位]:外白渡橋、乍浦路橋
在靠近黃 浦江 那邊看到的景緻和在外灘差不多,不過這四兄弟因為角度的不同,走到了一起,變得更加親密了。
走到靠近 蘇州 河的一側,橋梁的鋼架結構正好可以當成一個相框,把他們分隔在一個獨自的區域里。
來不用爭,人人有份。
一,二,三……茄子🍆。📷咔嚓。
不過讓這個畫面更有張力的地方,應該是後面那座法師橋-乍浦路橋,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值得一看。
外白渡橋和陸家嘴四件套一同同框,成全了一段跨越100多年的曠世絕戀。 如果說白天平平無奇,那麼伴隨夜幕降臨,周邊的景緻不約而同地亮起了燈光,好戲終於上場了。攝影發燒友早已占據了橋上一側的人行道架起腳架,長槍短炮地捕捉每一瞬間。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夜晚的 蘇州 河是如此美妙,完全不輸給滾滾東逝入海的黃 浦江 。 噢,別忘了身後的郵政博物館,醒目的大鐘樓還在彰顯著當年“遠東第一廳”的雄風。 by the way,其實依萍跳的那座橋真的不是外白渡橋,是1.5km外、14路電車經過的那座 浙江 路橋。
[經典機位]:銀城中路花園石橋路路口
抬首仰望的視覺效果是非常蔚為壯觀的。
站在三件套下方的路口,方能切身體會陸家嘴三件套的摩天即視感。或許就在這一刻,對600m的高度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確切的概念。
我來陸家嘴的次數遠不及外灘那般頻密,每次到來總會探訪一座新的天際觀光平臺,四件套里就剩下金茂大廈還沒上去過了,那我們就約定下次吧。 天氣甚是給力,登上118層的觀光廳,能清晰地看到30多公里開外的 上海 長江大橋橫卧在長 江口 上,未曾踏足過的崇明,仿佛觸手可得。長 江口 上繁忙的船隻,上演著這座摩登都市的工業4.0。
玻璃幕牆自帶的濾鏡效果,營造出海天一色的景緻。是真是假並不重要,只需讓人陶醉片刻。 黃 浦江 穿城而過,依舊飾演著 上海 航運運輸黃金水道的角色。因此過江隧道是東西兩岸的主力軍,這倒顯得跨江大橋是個稀罕物。約40km長的黃 浦江 市區段里,只有5座跨江大橋。直到現在我都還沒試過通過橋往返 浦江 兩岸。
好,又有一個來 上海 的理由了。
特別喜歡這張 楊浦 大橋,紅色的倒Y型塔柱在碧海藍天下最佳點綴。 楊浦 大橋是黃 浦江 匯入長江前的最後一座大橋,也是市區里的第二座跨江大橋。 終於見到最出名的南浦大橋的 廬山 真面目。 上海 市區的第一座跨江橋,在21年底迎來了它的30歲生日。大橋宛如一條昂首盤旋的巨龍橫卧在黃 浦江 上,圓了 上海 人“一橋飛架黃 浦江 ”的夢想,見證了 浦江 兩岸日新月異的發展。 一路南望,盧浦大橋、徐浦大橋,甚至閔浦大橋都依稀可見。如果說 蘇州 河上的橋是答答含羞的小家碧玉,那麼黃 浦江 上的橋便是落落 大方 的大家閨秀了。 居高臨下的感覺真好。
站在 上海 之巔,便不由生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嘆。 浦東的房子整齊劃一,如同一片片精心擺放的多米諾骨牌拼湊成的巨幅畫捲。 拔地而起的水泥鋼筋如同微縮模型一樣趣智可愛。
這十年間的人事變化無意間拉進我們的距離,讓我對 上海 有多一分的瞭解,也我對她的感覺發生180度轉變:初訪時的各種“水土不服”,而現在卻流連忘返。也不知是股怎樣的神秘東方力量,讓人的態度足以有如此大的變化。
可能是那光怪陸離的新新事物;
或是凝住往昔的一道道溫暖靜謐時光;
抑或是本幫菜的濃油赤醬,吃過便難以忘懷的白切雞和蔥油拌面;
還是因為這裡多了位想見的人
……
“魔都”的“魔”,大抵如此吧。
上海 自開埠以來一直是時代的弄潮兒,她那海派姿態里有發自骨子裡的“驕傲”,有那自信的耀眼光芒,還有那令人著迷的一絲“叛逆”。所以經典的電視劇喜愛用 上海 作為舞臺,因為不論過去多久,她都一直保持著十里洋場時代“冒險家樂園”的屬性,讓你敢於做夢、勇於創作,將她的千姿百態展現地淋漓盡致,令人久久回味。下麵讓我來開啟這場十年之約的 上海 故事吧。 你好,
你的陸家嘴四件套到了。
十年前在 上海 留下的第一張照片便是在外灘。之後不論第幾次來 上海 ,總會到外灘走上一轉。這陸家嘴上星光熠熠的四件套,讓我嘗試從不同角度欣賞它們的宏偉。漸漸地就會發現,作為地標,你幾乎能在 上海 中心市區的每個角落髮現它們的蹤跡。
[經典機位]:外灘
如同 臺北 的忠孝東路走九遍, 北京 的長安大街走九遍一樣, 上海 的外灘大道也值得走上九遍。
從 南京 東路出來,過個馬路,走上外灘平臺,最經典的陸家嘴全貌豁然開朗地出現在眼前。幾乎每一位到 上海 旅游的人都是直奔這個外景而來。面前是新時代的完美結晶,背後是舊時代的十里洋場,伴隨著貨輪低吟的汽笛聲和海關大樓清脆的東方紅鐘聲,新與舊交織在一起,思緒在過去和未來里無盡來回穿梭。
節假日來外灘更要趕早,畢竟逢年過節在外灘上的人海人潮都是頗為震撼的。 本想起個大早捕捉城市黎明的燈光,沒曾想太陽上班都那麼捲,一大早就躍出背後的石屎森林懸在半空。不過這依然我這趟行程中最美妙的體驗:搭著20路電車,穿過寧靜的 南京 路來到外灘前,窗外的景緻熟悉得讓人雀躍。
至少早上的外灘有著不一樣的驚喜,稀稀落落的路人能讓你承包一個無人的外灘,還能遇上晨跑的人定格住清晨充滿活力的 上海 。 一隻水鳥試圖逆風而上,卻被清勁的季候風吹得原地盤旋,即便努力地張開翅膀對抗強風,少點毅力都會被風給吹跑了。
[經典機位]: 九江 路
和隔壁街 南京 東路相比,這裡像是個大隱於市的秘境,周邊的紛擾仿佛從來與我無關。
兩側是租界時期遺留下的西式建築,前方是獨一味的東方明珠,只要耐心等一會就能拍下電車與東方明珠的合影。 道路盡頭的還留存著一段電車的電線和升桿時用到的捕捉器,這原是20路的終點站,從漢口路經 中山 東一路轉入 九江 路的區間原是外灘上保留的最後一段無軌電車電線,可以拍到行駛在外灘上的電車與東方明珠的合影。
但,現在只能從照片里找到了。 [經典機位]: 北京 東路
右手邊的怡和洋行曾是遠東最大的英資財閥,在 中國 依靠買鴉片和茶葉發家,鴉片戰爭的爆發和洋行的創辦人爭奪貿易據點有莫 大關 系。1922年洋行在此興建了一作凹字形的大樓,1-2樓是8座 羅馬 式的拱門,3-5樓則有4跟跨越3層樓的 科林斯 式柱,修長而典雅。
左手邊的格林郵船大樓則是在1921年建成的 英國 新古典派樣式大樓,這間公司擁有數十艘遍佈世界各地航線上的輪船,船隻都圖有“格林”的字樣,所以才被叫作格林游船大樓。
怡和洋行和格林郵船大樓兩座重量級的歷史建築在路口兩側,路燈也特意換成了洋氣的的風格,雖然刻意打造成歐陸風,但也算是協調。 夜晚溫暖的燈光照在花崗岩的外牆上, 歐洲 的氣息更加濃厚,架一個腳架,等待前方的綠燈亮起,一條精美的光軌就出現了。 [經典機位]:外白渡橋、乍浦路橋
在靠近黃 浦江 那邊看到的景緻和在外灘差不多,不過這四兄弟因為角度的不同,走到了一起,變得更加親密了。
走到靠近 蘇州 河的一側,橋梁的鋼架結構正好可以當成一個相框,把他們分隔在一個獨自的區域里。
來不用爭,人人有份。
一,二,三……茄子🍆。📷咔嚓。
不過讓這個畫面更有張力的地方,應該是後面那座法師橋-乍浦路橋,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值得一看。
外白渡橋和陸家嘴四件套一同同框,成全了一段跨越100多年的曠世絕戀。 如果說白天平平無奇,那麼伴隨夜幕降臨,周邊的景緻不約而同地亮起了燈光,好戲終於上場了。攝影發燒友早已占據了橋上一側的人行道架起腳架,長槍短炮地捕捉每一瞬間。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夜晚的 蘇州 河是如此美妙,完全不輸給滾滾東逝入海的黃 浦江 。 噢,別忘了身後的郵政博物館,醒目的大鐘樓還在彰顯著當年“遠東第一廳”的雄風。 by the way,其實依萍跳的那座橋真的不是外白渡橋,是1.5km外、14路電車經過的那座 浙江 路橋。
[經典機位]:銀城中路花園石橋路路口
抬首仰望的視覺效果是非常蔚為壯觀的。
站在三件套下方的路口,方能切身體會陸家嘴三件套的摩天即視感。或許就在這一刻,對600m的高度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確切的概念。
我來陸家嘴的次數遠不及外灘那般頻密,每次到來總會探訪一座新的天際觀光平臺,四件套里就剩下金茂大廈還沒上去過了,那我們就約定下次吧。 天氣甚是給力,登上118層的觀光廳,能清晰地看到30多公里開外的 上海 長江大橋橫卧在長 江口 上,未曾踏足過的崇明,仿佛觸手可得。長 江口 上繁忙的船隻,上演著這座摩登都市的工業4.0。
玻璃幕牆自帶的濾鏡效果,營造出海天一色的景緻。是真是假並不重要,只需讓人陶醉片刻。 黃 浦江 穿城而過,依舊飾演著 上海 航運運輸黃金水道的角色。因此過江隧道是東西兩岸的主力軍,這倒顯得跨江大橋是個稀罕物。約40km長的黃 浦江 市區段里,只有5座跨江大橋。直到現在我都還沒試過通過橋往返 浦江 兩岸。
好,又有一個來 上海 的理由了。
特別喜歡這張 楊浦 大橋,紅色的倒Y型塔柱在碧海藍天下最佳點綴。 楊浦 大橋是黃 浦江 匯入長江前的最後一座大橋,也是市區里的第二座跨江大橋。 終於見到最出名的南浦大橋的 廬山 真面目。 上海 市區的第一座跨江橋,在21年底迎來了它的30歲生日。大橋宛如一條昂首盤旋的巨龍橫卧在黃 浦江 上,圓了 上海 人“一橋飛架黃 浦江 ”的夢想,見證了 浦江 兩岸日新月異的發展。 一路南望,盧浦大橋、徐浦大橋,甚至閔浦大橋都依稀可見。如果說 蘇州 河上的橋是答答含羞的小家碧玉,那麼黃 浦江 上的橋便是落落 大方 的大家閨秀了。 居高臨下的感覺真好。
站在 上海 之巔,便不由生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嘆。 浦東的房子整齊劃一,如同一片片精心擺放的多米諾骨牌拼湊成的巨幅畫捲。 拔地而起的水泥鋼筋如同微縮模型一樣趣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