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下的冰雪奇境——冬季俄羅斯極地之行(二刷戰鬥民族,海量美圖+詳細攻略,附鮮為人知的追光基地)
除了鐘樓外,教堂各個邊上 都安 放有姿態各不相同的青銅雕像。 外立柱的青銅雕飾部分,十分精美。 遠遠望到滴血救世主教堂的頂部,可惜正在圍蔽修複,青旅工作人員說修複工程沒個一年半載都完成不了。 遠眺埃米爾塔日博物館建築群。整個建築群由5座彼此相連的建築組成,我們常說的冬宮就是其中一部分,此外還有小埃爾米塔日、老埃爾米塔日、新埃爾米塔日和國立埃爾米塔日劇院。建議每一個來 聖彼得堡 的朋友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起碼騰出一天在這裡,我在埃爾米塔日博物館足足逛了7個小時,但依然感覺還沒觸及所有藏品的1/3。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藏品,博物館的每一間房間每一架樓梯每一條走廊每一片天花每一塊地磚都盡顯奢華且美得攝人心魄。 聖以撒大教堂廣場前的尼古拉一世雕像,整個雕像的支撐點只有馬匹的兩條後腿,巧妙的設計使得雕像頗具氣魄。 雪地、欄桿、行人,構成一幅極簡畫面 同樣是信仰東正教的國家,感覺雖然 聖彼得堡 教堂密度比不上 格魯吉亞 的 第比利斯 ,但洋蔥頭風格的教堂圓頂卻是頗具特色。
除了聖以撒大教堂, 聖彼得堡 另一左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教堂非滴血救世主大教堂莫屬。從聖以撒大教堂觀景臺下來,沿涅瓦大街一直走,高大的穹頂以及令人眼花繚亂的外裝飾,使滴血救世主大教堂成為很難令人錯過的焦點。
當然了,焦點是在沒有被圍蔽的前提下實現的,圍起來的教堂頂部的造型實在是有點……一眼難盡。所以我們就不在教堂外面糾結了,買票進去再說。 東正教擅長用華麗的壁畫無死角地鋪滿教堂的內部,滴血救世主教堂就是其中很好的代表,金碧輝煌得喪心病狂,令每個進到來的游客保持肅靜的同時,打從心底裡發出驚嘆。 相比起聖以撒教堂,滴血救世主教堂要相對年輕一些,其建成於1907年。而教堂所在的位置,正是沙皇阿歷山大二世在1881年被主張推翻帝制以建立農村公社的恐怖組織“人民意志”所炸死的地方。之後教堂經歷了洗劫、掠奪、破壞,也曾被用作糧倉,上世紀70年代開展修複工作,直至1997年才完成修葺徹底對外開放。 壁畫的細節,描繪的是舊約聖經上的情節。一組比較有趣的數據是,滴血救世主教堂用了24年建成,但卻用了27年來修複。至於修複的時間為什麼如此漫長,我想這些精美絕倫的 馬賽 克拼圖和壁畫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格魯吉亞 的大部分教堂也具有同樣的壁畫,但因為歷史久遠且缺乏系統性修複,顯得有一絲的破舊感,相反這裡因為壁畫剛修複不久,加之內部空間寬敞寬闊,所以更顯得富麗堂皇。
7000多平米360°無死角的 馬賽 克壁畫可不是吃素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被它的華麗和閃耀震撼得合不攏嘴。在 俄羅斯 ,冬宮是我在博物館和藝術方面當之無愧的首推,而教堂方面的NO 1,救世主滴血教堂自然就是當仁不讓。
從教堂出來,天色開始變暗。今天是周末,涅瓦大街上特別熱鬧,在街上表演的街頭藝人也比平日多。因為聽說過涅瓦大街小偷強盜之猖狂,所以之前我一個人每次經過這裡附近時都不敢把相機掛在身上。現在不同了,身邊有人膽子就長毛了,可以好好地啪啪啪。
地鐵站口的樂隊,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同一地點駐唱,除了自彈自唱自high,還會把路人拉到一起載歌載舞,場面非常歡樂。除了歌手,涅瓦大街上還有魔術表演、踩高蹺、泥人裝扮、街舞等藝術表演。 入夜後,偌大的冬宮廣場上也分佈著不少街頭藝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雖然聽不懂俄語,但絲毫不減不分距離和國界的音樂的魅力。
與 莫斯科 中心一樣, 聖彼得堡 的中心區同樣佈滿古典氣息濃厚的歷史建築。 莫斯科 因為紅場游樂場而顯得溫馨和浪漫, 聖彼得堡 則眾多的街頭藝人而變得典雅 和美 麗。
今日探訪了 聖彼得堡 最重要的兩家教堂,而且重走了周末的涅瓦大街,雖然是二刷,但因為季節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收穫。明天我將前往一個小眾的目的地補遺, 聖彼得堡 名人墓地。
Day5 聖彼得堡
我算是半個墓地控,旅行時愛往一些極具特色的墓園鑽, 澳門 的舊西洋墳場、 越南 大叻 和 斯裡蘭卡 努沃勒埃利耶 的無名墳場,還有 俄羅斯 莫斯科 的新聖女公墓等。墓園裡的清凈肅穆的氛圍特別吸引我,而且其中有不少更是兼具藝術性和觀賞性。之前已經對探訪過的 莫斯科 的新聖女公墓喜愛有加,後來知道 聖彼得堡 也有一座分量相當的名人墓地,但礙於當時時間緊迫而沒有前往,所以這次特地為它留出半天時間。墓園位於涅瓦大街東南面的盡頭,用地圖導航很快就找到前往的公交車。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廣場上的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的雕像,他身後就是為紀念他而修建的涅夫斯基修道院。 聖彼得堡 名人墓地正是位於修道院裡面。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是 聖彼得堡 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原名是 亞歷山大 •雅 羅斯 拉維奇,原本是 諾夫哥羅德 大公。1240年,雅 羅斯 拉維奇帶隊在涅瓦河畔擊退 瑞典 人,於是得到“涅夫斯基”的稱號,意為“涅瓦河的英雄”。隨後涅夫斯基也沒有閑著,兩年後在 愛沙尼亞 邊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擊潰了條頓騎士團,取得了“冰上之戰”的勝利。接下來的十多年涅夫斯基一直致力於統一 俄羅斯 北部的各個公國,直至1263年去世。10年前, 俄羅斯 國家電視臺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 俄羅斯 人”的評選活動,結果涅夫斯基名列首位,可見他在 俄羅斯 人心目中的地位。
跨過一條結了冰的小河進到修道院。1710年,彼得大帝為幫新首都求得庇佑,下令在涅夫斯基當年擊退 瑞典 人的戰役遺址上建一座修道院。3年後,修道院完工並舉行創立慶祝儀式,但當時修道院是木製的。現在看到的紅牆綠瓦風格建築是後來修築於1790年的。 修道院內的聖三一教堂,因為內里禁止拍照,所以這裡就沒有圖了,不過就內飾來看並沒有特別之處。
除了聖以撒大教堂, 聖彼得堡 另一左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教堂非滴血救世主大教堂莫屬。從聖以撒大教堂觀景臺下來,沿涅瓦大街一直走,高大的穹頂以及令人眼花繚亂的外裝飾,使滴血救世主大教堂成為很難令人錯過的焦點。
當然了,焦點是在沒有被圍蔽的前提下實現的,圍起來的教堂頂部的造型實在是有點……一眼難盡。所以我們就不在教堂外面糾結了,買票進去再說。 東正教擅長用華麗的壁畫無死角地鋪滿教堂的內部,滴血救世主教堂就是其中很好的代表,金碧輝煌得喪心病狂,令每個進到來的游客保持肅靜的同時,打從心底裡發出驚嘆。 相比起聖以撒教堂,滴血救世主教堂要相對年輕一些,其建成於1907年。而教堂所在的位置,正是沙皇阿歷山大二世在1881年被主張推翻帝制以建立農村公社的恐怖組織“人民意志”所炸死的地方。之後教堂經歷了洗劫、掠奪、破壞,也曾被用作糧倉,上世紀70年代開展修複工作,直至1997年才完成修葺徹底對外開放。 壁畫的細節,描繪的是舊約聖經上的情節。一組比較有趣的數據是,滴血救世主教堂用了24年建成,但卻用了27年來修複。至於修複的時間為什麼如此漫長,我想這些精美絕倫的 馬賽 克拼圖和壁畫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格魯吉亞 的大部分教堂也具有同樣的壁畫,但因為歷史久遠且缺乏系統性修複,顯得有一絲的破舊感,相反這裡因為壁畫剛修複不久,加之內部空間寬敞寬闊,所以更顯得富麗堂皇。
7000多平米360°無死角的 馬賽 克壁畫可不是吃素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被它的華麗和閃耀震撼得合不攏嘴。在 俄羅斯 ,冬宮是我在博物館和藝術方面當之無愧的首推,而教堂方面的NO 1,救世主滴血教堂自然就是當仁不讓。
從教堂出來,天色開始變暗。今天是周末,涅瓦大街上特別熱鬧,在街上表演的街頭藝人也比平日多。因為聽說過涅瓦大街小偷強盜之猖狂,所以之前我一個人每次經過這裡附近時都不敢把相機掛在身上。現在不同了,身邊有人膽子就長毛了,可以好好地啪啪啪。
地鐵站口的樂隊,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同一地點駐唱,除了自彈自唱自high,還會把路人拉到一起載歌載舞,場面非常歡樂。除了歌手,涅瓦大街上還有魔術表演、踩高蹺、泥人裝扮、街舞等藝術表演。 入夜後,偌大的冬宮廣場上也分佈著不少街頭藝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雖然聽不懂俄語,但絲毫不減不分距離和國界的音樂的魅力。
與 莫斯科 中心一樣, 聖彼得堡 的中心區同樣佈滿古典氣息濃厚的歷史建築。 莫斯科 因為紅場游樂場而顯得溫馨和浪漫, 聖彼得堡 則眾多的街頭藝人而變得典雅 和美 麗。
今日探訪了 聖彼得堡 最重要的兩家教堂,而且重走了周末的涅瓦大街,雖然是二刷,但因為季節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收穫。明天我將前往一個小眾的目的地補遺, 聖彼得堡 名人墓地。
Day5 聖彼得堡
我算是半個墓地控,旅行時愛往一些極具特色的墓園鑽, 澳門 的舊西洋墳場、 越南 大叻 和 斯裡蘭卡 努沃勒埃利耶 的無名墳場,還有 俄羅斯 莫斯科 的新聖女公墓等。墓園裡的清凈肅穆的氛圍特別吸引我,而且其中有不少更是兼具藝術性和觀賞性。之前已經對探訪過的 莫斯科 的新聖女公墓喜愛有加,後來知道 聖彼得堡 也有一座分量相當的名人墓地,但礙於當時時間緊迫而沒有前往,所以這次特地為它留出半天時間。墓園位於涅瓦大街東南面的盡頭,用地圖導航很快就找到前往的公交車。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廣場上的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的雕像,他身後就是為紀念他而修建的涅夫斯基修道院。 聖彼得堡 名人墓地正是位於修道院裡面。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是 聖彼得堡 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原名是 亞歷山大 •雅 羅斯 拉維奇,原本是 諾夫哥羅德 大公。1240年,雅 羅斯 拉維奇帶隊在涅瓦河畔擊退 瑞典 人,於是得到“涅夫斯基”的稱號,意為“涅瓦河的英雄”。隨後涅夫斯基也沒有閑著,兩年後在 愛沙尼亞 邊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擊潰了條頓騎士團,取得了“冰上之戰”的勝利。接下來的十多年涅夫斯基一直致力於統一 俄羅斯 北部的各個公國,直至1263年去世。10年前, 俄羅斯 國家電視臺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 俄羅斯 人”的評選活動,結果涅夫斯基名列首位,可見他在 俄羅斯 人心目中的地位。
跨過一條結了冰的小河進到修道院。1710年,彼得大帝為幫新首都求得庇佑,下令在涅夫斯基當年擊退 瑞典 人的戰役遺址上建一座修道院。3年後,修道院完工並舉行創立慶祝儀式,但當時修道院是木製的。現在看到的紅牆綠瓦風格建築是後來修築於1790年的。 修道院內的聖三一教堂,因為內里禁止拍照,所以這裡就沒有圖了,不過就內飾來看並沒有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