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下的冰雪奇境——冬季俄羅斯極地之行(二刷戰鬥民族,海量美圖+詳細攻略,附鮮為人知的追光基地)
許多餐館都藏身在老城裡,普通的 漢堡 包店、精緻的甜品店、小資的咖啡店都能在這裡找到。 小店外的裝飾,稍稍調解了下色溫,光線和色調都十分棒。 除了有高聳的 維堡 城堡外,老城中心還有一座低矮的圓柱形古塔。這是 瑞典 統治時期留下的防禦城堡,因為外形的格格不入,古塔一度面臨拆除,幸好最後都保留了下來。現在古塔內部已經被改建成餐廳,二層是酒吧,三層是俄式餐廳。
老城挨著港灣,走到盡頭就是海灣邊。 維堡 沒有熙熙攘攘的旅行團,甚至連背包客也很少看到。老城街道古老且窄小,縱橫交錯,高低有致。走在鋪滿積雪的鵝卵石地面,在瀰漫著周邊的淡雅的 北歐 風情中,把街道兩旁一座接著一座的斑駁的老建築一一看過來。 維堡 就是這樣一座適合步行,且令人腳步輕緩的小城。 老城老街與老汽車。
穿過老城,來到在 維堡 的最後一個打卡點, 維堡 圖書館。 維堡 圖書館位於老城深處,距城堡和火車站都有一段距離,但好在 維堡 城本身不大,步行前往也是半小時內的事。
專門到 維堡 的游客不多,能註意到這座現代主義建築的游客就更少了。 維堡 圖書館是 芬蘭 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阿爾托曾獲得過 英國 皇家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和 美國 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包括 赫爾辛基 科技大學和 芬蘭 大廈、 德國 埃森 歌劇院都是他的代表作。 維堡 圖書館雖然不常出現在他的代表作列表中,但其實她的行頭一點也不小。 圖書館設計於1927年,至1935年才完成建設,當時 維堡 還屬於 芬蘭 領土。隨後 維堡 幾度易主,城內的建築隨著戰爭的爆發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雖然圖書館不能幸免地遭到廢棄,但總算能在戰火中艱難地活了下來。50年代後, 維堡 圖書館經歷了多次維修和複原,但都無法還原成原貌。2000年,圖書館被列入世界100個瀕危遺址名單,這聽上去並不是什麼好事,但圖書館卻為此博得了世界的關註,迎來了翻修的機會。2010年, 俄羅斯 總理普京和 芬蘭 總統哈 洛寧 敲定協議並啟動對圖書館的修複工程,此後, 維堡 圖書館的外立面和阿爾托標誌性的內部細節才得到最大程度的修複。 維堡 圖書館堪稱現代 北歐 建築的開創性作品,其外立面以米白色為主調,輔以作為底部支撐和收邊的灰色石材、玻璃立面以及黑色窄窗框,在我看來,簡直是將性冷淡風發揮到極致。 雖然圖書館的外形和建築風格深得我心,但其實它的精髓全在於內部設計。因為裡面安靜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怕影響別人,所以我沒有走太深入,也沒有拍照片,這裡結合豆瓣上的圖展示(原帖地址: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1467514/?start=25&sort=time&sub_type= 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維堡 圖書館內部設計的精妙之處主要在於三個方面,首先是對光的利用。頭頂上一個個極具現代主義風格的開孔就是圖書館主光源的來源,自然光從室外透進室內,經過多重反射後,實現柔和不刺眼的照明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開孔形狀並不是圓柱形,而是圓錐形,為的是最大限度將光反射到室內。 其次還是反射,對聲音的反射。這是圖書館的報告廳,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超前的弔頂設計。在沒有音頻放大設備的年代,阿爾托利用連續的波浪形的木質天花,實現聲音的反射反射再反射,巧妙地將聲音傳遍室內每一個角落。與此同時,波浪形弔頂也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 再者是隨處可見的弧形扶手。同樣是起疏導作用,但將扶手做成弧形,能減輕條形扶手帶來的生硬冰冷的壓迫感,能更好地起到良性疏導的作用。此外, 維堡 圖書館是較早引入錯層結構的圖書館,從圖片可以看到,與一般圖書館將服務台設置在入口處不同,阿爾托將服務台架起,兩側下沉區域為閱讀區,如此一來服務台成了整個空間的統領角色,可同時方便服務兩側的讀者。 很可惜,因為不能繼續深入,所瞭解的 維堡 圖書館的細節就只有這些。回來我查了下相關資料,發現內部設計還有許多內容值得一說。我的旅行地圖暫時不會涉足到 德國 和 芬蘭 ,但好歹能在地理意義上屬於 歐洲 區域的 維堡 親眼見識到阿爾托大師的作品真身,也算是不虛此行。 圖書館的正門入口處。淺灰色石材門面、深色細體標識、木質玻璃門,簡約的冷色系搭配將 北歐 風表現得淋漓盡致。除去因為維修而無法一窺全貌的 維堡 城堡,這座低調卻擁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設計的建築,順理成章地成了我在 維堡 的最愛。
維堡 雖然不大,但一路走走停停拍拍,不知不覺大半天就過去了,老城中還有許多小資店還沒有時間去探。臨近約定的返程時間,我們返回火車站後,給早上的警察小哥打電話報告行蹤。他在電話那頭興奮地囑咐我一路平安,像是放下一塊心頭大石,並叮囑我如果在 聖彼得堡 和 摩爾曼斯克 遇到麻煩的話可以直接打電話找他。
維堡 火車站。站前的小廣場上擺放著不鏽鋼制的W形狀雕塑,上面有一尊城堡模型,模型上是分別用俄語和 芬蘭 語標示的 維堡 的名字。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挺喜歡冬日的 維堡 。游客稀少、節奏緩慢,安靜、朴素,成群白鴿在城堡上方低空盤旋、雪花緩緩飄落至古老的鵝卵石巷道。它位於 俄羅斯 ,卻時刻洋溢著 北歐 風情,它屬於現代,卻總帶有一種中世紀淡淡的憂郁。這座與世無爭的邊陲小城,像是可以以這樣的姿態一直延續下去,直至下一個十年,甚至百年。
捷里別爾卡——陸地止於此,極地始於斯
Day7 聖彼得堡 – 摩爾曼斯克
今天開始就要往 北極 圈進發了。這次二刷戰鬥民族的目的一是雪景,二是極光。 俄羅斯 看極光比較熱門的有兩種方式,一是在 摩爾曼斯克 報極光團,二是在 摩爾曼斯克 中轉前往極光基地洛沃澤羅,但對我來說前者價高且不確定性大,後者網上體驗回饋褒貶不一。經過一番地毯式搜尋,最終被我找到舒適且性價比高的極光觀賞地——Loparskaya小鎮附近的一個莊園。
聖彼得堡 機場並沒有地鐵連通,只能坐巴士和出租車,因為怕堵車,我們特地提早出門,結果還沒到巴士站就被司機拉著上車,椅子還沒坐暖機場就到了,只好在候機廳百無聊賴地看著女友在商店里開啟買買買模式……
飛機兩個小時候落地,踏出機艙門時,我深深吸了一口極地的冷空氣,有生之年第一次踏入 北極 圈,心裡還是隱隱有點興奮。 摩爾曼斯克 機場是真的小,拿行李的地方就只有普通小學教室大小,拿完行李拐個彎出門後就是到達大廳,不對,應該是到達小廳。Loparskaya其實是 摩爾曼斯克 州的一個小鎮,而我所預訂的莊園離鎮中心有十來公里路程。機場與 摩爾曼斯克 之間,以及 摩爾曼斯克 與Loparskaya的莊園之間是有公交車來往的,因為到達時間比較晚,我們就直接讓莊園安排司機接機了。莊園周邊荒無人煙,更不要說超市和食肆,但好在每座獨棟別墅都會配有廚房——沒有什麼比在異國他鄉自給自足更加美好的了,所以途中司機開到附近的超市,讓我們採購接下來三天的物資。
到達莊園後,我們隨即與莊園的打理人Irina聯繫明天包車去捷里別爾卡的事宜。後來又來了一個 廣州 妹紙和三個 四川 妹紙,偌大的別墅瞬間熱鬧起來。在我們的拉攏下,四個妹紙決定和我們一起包車前往捷里,隊伍壯大的同時也能以更便宜的價格包到更大的車。
Day8 捷里別爾卡
我們前後會在Loparskaya待三天三夜守極光,昨天晚上一直到12點天空都是被烏雲覆蓋,後來我凌晨兩點和三點各起來一次,還是沒戲,和極光女神第一次交鋒就宣告失敗,還好我們還有兩個晚上的時間。
極地的天亮得遲也黑得早,我們8點半出發時天還是漆黑一片,車子一路開出兩個小時候,太陽才懶洋洋地從地平線蹦出來。沒過多久,金黃色的陽光就鋪滿大地。司機看得出我們的興奮,貼心地找了一塊空曠的位置停下讓我們下車拍照。 其實我們四周都是厚厚的積雪,只有中間馬路的積雪稍微薄一點,但因為位處高緯度,太陽始終在地平線附近徘徊,陽光將白雪都染成了黃橙色,遠遠望去,此時此刻就像是沙漠的日落、鹽灘的日出。 350 351
去過這麼多地方旅行,也看過一些日出,但都比不上在前往捷里別爾卡路上的這次熱烈和壯觀,最美的景色在路上並不是心靈雞湯。
捷里別爾卡位於 俄羅斯 科拉半島北部,背靠著北冰洋的陸緣海之一巴倫支海,是名副其實的北冰洋沿岸、世界盡頭的小鎮。捷里別爾卡小鎮形成於16世紀,曾經是季節性漁業基地,後來發展成為 北極 圈範圍內最繁盛的漁村之一,擁有多個魚類加工廠,鼎盛時期人口有近萬人。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捕魚的出現和發展,曾繁極一時的捕魚業漸漸衰落,漁民慢慢放棄以此為生的漁船前往 摩爾曼斯克 等地謀出路。因為沒有對船隻到港和離港登記的場所,眾多漁船就這樣被丟棄在岸邊,又因為洋流的作用,捷里別爾卡也成為海上失事船舶最後的停靠點,由此小鎮被冠上一個蕭瑟感十足的名字——船舶墓地。
2個多小時後抵達小鎮。從Loparskaya鎮和 摩爾曼斯克 出發前往捷里別爾卡,除了包車外還能選擇公交車。但要註意的是,前往捷里這段路上隨時有可能會碰上大風雪,嚴重的進出公路會被大雪切斷,曾經試過有游客進去以後第二天出來時碰上道路封閉,在捷里困了幾天才能出來,最後航班不得不被迫改簽,所以來之前要隨時查詢天氣狀況。
老城挨著港灣,走到盡頭就是海灣邊。 維堡 沒有熙熙攘攘的旅行團,甚至連背包客也很少看到。老城街道古老且窄小,縱橫交錯,高低有致。走在鋪滿積雪的鵝卵石地面,在瀰漫著周邊的淡雅的 北歐 風情中,把街道兩旁一座接著一座的斑駁的老建築一一看過來。 維堡 就是這樣一座適合步行,且令人腳步輕緩的小城。 老城老街與老汽車。
穿過老城,來到在 維堡 的最後一個打卡點, 維堡 圖書館。 維堡 圖書館位於老城深處,距城堡和火車站都有一段距離,但好在 維堡 城本身不大,步行前往也是半小時內的事。
專門到 維堡 的游客不多,能註意到這座現代主義建築的游客就更少了。 維堡 圖書館是 芬蘭 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阿爾托曾獲得過 英國 皇家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和 美國 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包括 赫爾辛基 科技大學和 芬蘭 大廈、 德國 埃森 歌劇院都是他的代表作。 維堡 圖書館雖然不常出現在他的代表作列表中,但其實她的行頭一點也不小。 圖書館設計於1927年,至1935年才完成建設,當時 維堡 還屬於 芬蘭 領土。隨後 維堡 幾度易主,城內的建築隨著戰爭的爆發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雖然圖書館不能幸免地遭到廢棄,但總算能在戰火中艱難地活了下來。50年代後, 維堡 圖書館經歷了多次維修和複原,但都無法還原成原貌。2000年,圖書館被列入世界100個瀕危遺址名單,這聽上去並不是什麼好事,但圖書館卻為此博得了世界的關註,迎來了翻修的機會。2010年, 俄羅斯 總理普京和 芬蘭 總統哈 洛寧 敲定協議並啟動對圖書館的修複工程,此後, 維堡 圖書館的外立面和阿爾托標誌性的內部細節才得到最大程度的修複。 維堡 圖書館堪稱現代 北歐 建築的開創性作品,其外立面以米白色為主調,輔以作為底部支撐和收邊的灰色石材、玻璃立面以及黑色窄窗框,在我看來,簡直是將性冷淡風發揮到極致。 雖然圖書館的外形和建築風格深得我心,但其實它的精髓全在於內部設計。因為裡面安靜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怕影響別人,所以我沒有走太深入,也沒有拍照片,這裡結合豆瓣上的圖展示(原帖地址: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1467514/?start=25&sort=time&sub_type= 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維堡 圖書館內部設計的精妙之處主要在於三個方面,首先是對光的利用。頭頂上一個個極具現代主義風格的開孔就是圖書館主光源的來源,自然光從室外透進室內,經過多重反射後,實現柔和不刺眼的照明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開孔形狀並不是圓柱形,而是圓錐形,為的是最大限度將光反射到室內。 其次還是反射,對聲音的反射。這是圖書館的報告廳,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超前的弔頂設計。在沒有音頻放大設備的年代,阿爾托利用連續的波浪形的木質天花,實現聲音的反射反射再反射,巧妙地將聲音傳遍室內每一個角落。與此同時,波浪形弔頂也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 再者是隨處可見的弧形扶手。同樣是起疏導作用,但將扶手做成弧形,能減輕條形扶手帶來的生硬冰冷的壓迫感,能更好地起到良性疏導的作用。此外, 維堡 圖書館是較早引入錯層結構的圖書館,從圖片可以看到,與一般圖書館將服務台設置在入口處不同,阿爾托將服務台架起,兩側下沉區域為閱讀區,如此一來服務台成了整個空間的統領角色,可同時方便服務兩側的讀者。 很可惜,因為不能繼續深入,所瞭解的 維堡 圖書館的細節就只有這些。回來我查了下相關資料,發現內部設計還有許多內容值得一說。我的旅行地圖暫時不會涉足到 德國 和 芬蘭 ,但好歹能在地理意義上屬於 歐洲 區域的 維堡 親眼見識到阿爾托大師的作品真身,也算是不虛此行。 圖書館的正門入口處。淺灰色石材門面、深色細體標識、木質玻璃門,簡約的冷色系搭配將 北歐 風表現得淋漓盡致。除去因為維修而無法一窺全貌的 維堡 城堡,這座低調卻擁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設計的建築,順理成章地成了我在 維堡 的最愛。
維堡 雖然不大,但一路走走停停拍拍,不知不覺大半天就過去了,老城中還有許多小資店還沒有時間去探。臨近約定的返程時間,我們返回火車站後,給早上的警察小哥打電話報告行蹤。他在電話那頭興奮地囑咐我一路平安,像是放下一塊心頭大石,並叮囑我如果在 聖彼得堡 和 摩爾曼斯克 遇到麻煩的話可以直接打電話找他。
維堡 火車站。站前的小廣場上擺放著不鏽鋼制的W形狀雕塑,上面有一尊城堡模型,模型上是分別用俄語和 芬蘭 語標示的 維堡 的名字。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挺喜歡冬日的 維堡 。游客稀少、節奏緩慢,安靜、朴素,成群白鴿在城堡上方低空盤旋、雪花緩緩飄落至古老的鵝卵石巷道。它位於 俄羅斯 ,卻時刻洋溢著 北歐 風情,它屬於現代,卻總帶有一種中世紀淡淡的憂郁。這座與世無爭的邊陲小城,像是可以以這樣的姿態一直延續下去,直至下一個十年,甚至百年。
捷里別爾卡——陸地止於此,極地始於斯
Day7 聖彼得堡 – 摩爾曼斯克
今天開始就要往 北極 圈進發了。這次二刷戰鬥民族的目的一是雪景,二是極光。 俄羅斯 看極光比較熱門的有兩種方式,一是在 摩爾曼斯克 報極光團,二是在 摩爾曼斯克 中轉前往極光基地洛沃澤羅,但對我來說前者價高且不確定性大,後者網上體驗回饋褒貶不一。經過一番地毯式搜尋,最終被我找到舒適且性價比高的極光觀賞地——Loparskaya小鎮附近的一個莊園。
聖彼得堡 機場並沒有地鐵連通,只能坐巴士和出租車,因為怕堵車,我們特地提早出門,結果還沒到巴士站就被司機拉著上車,椅子還沒坐暖機場就到了,只好在候機廳百無聊賴地看著女友在商店里開啟買買買模式……
飛機兩個小時候落地,踏出機艙門時,我深深吸了一口極地的冷空氣,有生之年第一次踏入 北極 圈,心裡還是隱隱有點興奮。 摩爾曼斯克 機場是真的小,拿行李的地方就只有普通小學教室大小,拿完行李拐個彎出門後就是到達大廳,不對,應該是到達小廳。Loparskaya其實是 摩爾曼斯克 州的一個小鎮,而我所預訂的莊園離鎮中心有十來公里路程。機場與 摩爾曼斯克 之間,以及 摩爾曼斯克 與Loparskaya的莊園之間是有公交車來往的,因為到達時間比較晚,我們就直接讓莊園安排司機接機了。莊園周邊荒無人煙,更不要說超市和食肆,但好在每座獨棟別墅都會配有廚房——沒有什麼比在異國他鄉自給自足更加美好的了,所以途中司機開到附近的超市,讓我們採購接下來三天的物資。
到達莊園後,我們隨即與莊園的打理人Irina聯繫明天包車去捷里別爾卡的事宜。後來又來了一個 廣州 妹紙和三個 四川 妹紙,偌大的別墅瞬間熱鬧起來。在我們的拉攏下,四個妹紙決定和我們一起包車前往捷里,隊伍壯大的同時也能以更便宜的價格包到更大的車。
Day8 捷里別爾卡
我們前後會在Loparskaya待三天三夜守極光,昨天晚上一直到12點天空都是被烏雲覆蓋,後來我凌晨兩點和三點各起來一次,還是沒戲,和極光女神第一次交鋒就宣告失敗,還好我們還有兩個晚上的時間。
極地的天亮得遲也黑得早,我們8點半出發時天還是漆黑一片,車子一路開出兩個小時候,太陽才懶洋洋地從地平線蹦出來。沒過多久,金黃色的陽光就鋪滿大地。司機看得出我們的興奮,貼心地找了一塊空曠的位置停下讓我們下車拍照。 其實我們四周都是厚厚的積雪,只有中間馬路的積雪稍微薄一點,但因為位處高緯度,太陽始終在地平線附近徘徊,陽光將白雪都染成了黃橙色,遠遠望去,此時此刻就像是沙漠的日落、鹽灘的日出。 350 351
去過這麼多地方旅行,也看過一些日出,但都比不上在前往捷里別爾卡路上的這次熱烈和壯觀,最美的景色在路上並不是心靈雞湯。
捷里別爾卡位於 俄羅斯 科拉半島北部,背靠著北冰洋的陸緣海之一巴倫支海,是名副其實的北冰洋沿岸、世界盡頭的小鎮。捷里別爾卡小鎮形成於16世紀,曾經是季節性漁業基地,後來發展成為 北極 圈範圍內最繁盛的漁村之一,擁有多個魚類加工廠,鼎盛時期人口有近萬人。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捕魚的出現和發展,曾繁極一時的捕魚業漸漸衰落,漁民慢慢放棄以此為生的漁船前往 摩爾曼斯克 等地謀出路。因為沒有對船隻到港和離港登記的場所,眾多漁船就這樣被丟棄在岸邊,又因為洋流的作用,捷里別爾卡也成為海上失事船舶最後的停靠點,由此小鎮被冠上一個蕭瑟感十足的名字——船舶墓地。
2個多小時後抵達小鎮。從Loparskaya鎮和 摩爾曼斯克 出發前往捷里別爾卡,除了包車外還能選擇公交車。但要註意的是,前往捷里這段路上隨時有可能會碰上大風雪,嚴重的進出公路會被大雪切斷,曾經試過有游客進去以後第二天出來時碰上道路封閉,在捷里困了幾天才能出來,最後航班不得不被迫改簽,所以來之前要隨時查詢天氣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