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下的冰雪奇境——冬季俄羅斯極地之行(二刷戰鬥民族,海量美圖+詳細攻略,附鮮為人知的追光基地)
除了游樂設施和店鋪,游樂場里還藏有一個冰球場面積大小的溜冰場,因為正對著古姆百貨的門口,所以溜冰場也叫做古姆溜冰場ГУМ-каток。從2005年開業至今古姆溜冰場已經走過13個年頭了,因此幾乎成為了 莫斯科 甚至 俄羅斯 冬天的經典標誌之一。 說這裡是世界上最美的溜冰場也毫不為過,面積不大,但景色卻是一絕。置身其中,有五顏六色的彩繪木屋、五彩繽紛的聖誕樹和霓虹燈作點綴,克裡姆林宮宮牆和塔樓、國家歷史博物館、聖瓦西里教堂、百年古姆百貨張燈結彩,融入併成為流動的背景,美得令人陶醉。 當然了,溜冰場上能稱得上為流動的風景的可不止克裡姆林宮和聖瓦西里教堂等名氣建築,還有場上那些或形單影隻或兩兩組隊或三五成群的 俄羅斯 妹紙。 俄羅斯 姑娘的美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但每次我以驚世駭俗來形容這裡的妹紙時,在符拉迪 沃斯 托克認識的Ilya都聳聳肩說I don’t think so,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其實紅場游樂場本身不具備多高超的科技元素或者多牛逼的設施,但正正是所有元素疊加起來,色彩繽紛霓虹燈、精緻的小木屋,城牆、教堂、博物館作為背景,還有那最重要的笑臉和歡笑聲,即使氣溫只有零下十幾度,也足以令我無可自拔地愛上這種暖意濃濃的氛圍。 還記得上一次來 莫斯科 ,因為先後經歷了 貝加爾湖 的深邃、 蘇茲達爾 的田園風光以及 聖彼得堡 的古典美,所以當我最後到達 莫斯科 時,除了宮殿般的地鐵站台外,這個龐大且冗雜的城市幾乎沒有帶給我任何驚喜。而現在,我站在無數的暖黃色燈泡下,站在飛速旋轉的迴旋木馬旁,站在絡繹不絕的人潮當中,站在一種冰冷下的溫情洋溢里,竟然有種相識太遲的感覺。此時此刻的紅場,就正是俄語賦予它的本意一樣,是美麗的,精彩的,浪漫的。 153
如同 亞美尼亞 的音樂噴泉那樣, 莫斯科 的紅場游樂場以同樣的方式打動著我。冬日的紅場並不能代替整個 莫斯科 ,但卻是 莫斯科 冷酷但溫情的最好體現。於是我額外修了一張圖,像電影一般配上字幕來表達我對 莫斯科 遲來的情感:
莫斯科 ,第二眼鐘情的城市。
Day3 莫斯科
其實看過了紅場游樂場的旋(眾)轉(多)木(妹)馬(紙)後,我就功德完滿了。在 莫斯科 我還剩下大半天的時間,但一些經典的路線譬如說麻雀山、伊斯梅洛沃市場、 莫斯科 大學、新聖女公墓等等兩年前我就已經刷過,最後我翻遍了窮游,終於被我發現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這顆滄海遺珠。雖然遠離市中心但好歹是地鐵覆蓋範圍內,吃過早餐過後我就屁顛屁顛地過去了。
再次乘坐有著“ 俄羅斯 地下藝術宮殿”之稱的 莫斯科 地鐵,依然是美得令人嘆為觀止。兩年前的間隔年,我還特意為它騰出了一天的時間,將196個地鐵站 臺中 較具代表性的三十多個都走了個遍,並整理出一份詳盡的圖文介紹。這裡丟出一條鏈(廣)接(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看瞭解。
http://www.mafengwo.cn/i/6340697.html
來幾張地鐵站的街拍。從1935年第一條地鐵線路開通至今, 莫斯科 地鐵系統已經走過80年曆史。如今 莫斯科 地鐵合計已建成12條線路、196個站台,形成基本與地面城市構造相一致的環行狀與輻射狀疊加的佈局,是全球第6大以及第4繁忙的地鐵系統。但與之相對應的是, 莫斯科 地鐵列車相對殘舊,十分契合懷舊的站台裝潢,在高速行駛時甚至會電壓不穩燈光忽然暗淡的狀況出現,只有貼在列車窗口旁的wifi標識提醒著現在確實已經處於21世紀。 莫斯科 地鐵美得全不重樣和特色鮮明,因此令人很容易地就能分辨出某個站台屬於哪一時代的作品。在斯 大林 時期、赫魯曉夫時期、勃 列日 涅夫時期、戈爾巴喬夫時期以及蘇聯解體後, 莫斯科 地鐵都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和設計語言。可以說, 莫斯科 地鐵站台建築風格的變遷,某程度上體現的是蘇俄的發展歷程。 國內某些鍵盤媒體很喜歡抓住“外國人坐地鐵時是捧著書的但 中國 人在坐地鐵時是捧著手機的”這一論調然後得出 中國 人怎樣不愛看書balabalabala等的言論。平心而論,這的確是事實的一部分,在 俄羅斯 大多數乘客都是在車廂里安靜閱讀,但現在已經是移動網絡時代,生活、工作、社交都離不開手機,這樣一竿子打死的論調顯然有失偏頗。但 俄羅斯 人坐地鐵時有序、安靜這倒是真的,想起國內坐地鐵和巴士時拿出手機開揚聲器看電視劇的人我就感到抓狂。 經過曾經停留過的馬雅可夫斯基站,這是曾在1938年的 紐約 國際展上獲得過設計金獎的地鐵站台,一個緊挨著一個的弧形拱門使人很容易產生一種視覺空間上的迷幻感,而每個拱頂的凹陷位置都裝飾有採用古老 馬賽 克拼貼技藝的壁畫,典型的斯 大林 風格建築中卻透露出一絲現代的感覺。此外堅固的拱柱也使車站在戰時被挪作防空洞和戰地醫院之用。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橫跨 卡洛 明斯科婭站(Kolomenskaya)和卡希拉站(Kashirskaya)兩個地鐵站,足足有390公頃、接近4平方公里之大,想要完全走完至少需要大半天。莊園的正門位於卡希拉附近,一般旅行團都是從那裡進入參觀,主要是參觀靠近正門入口的石制的耶穌升天大教堂,這是莊園裡最為古老的建築。我在網上看過圖片,無論從宏偉程度還是細節的刻畫,耶穌升天大教堂都不及我之前在 弗拉基米爾 游覽過的聖德米特裡大教堂,因此我選擇從更靠近同樣具有代表性的另一座建築的 卡洛 明斯科婭站進入莊園。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修築於14世紀,後來成了俄國沙皇的避暑山莊,歷任沙皇陸續在裡面修築了石制教堂和木質宮殿。 春夏花果飄香,秋天滿眼金黃,冬季銀妝素裹,還有各種歌舞晚會和音樂劇,當年的沙皇官邸,現在已變為普通民眾的休閑場所。拍拖的、跑步的、遛狗的,甚至還有帶著單板或輪胎過來滑雪的,一派歡樂祥和的畫面。 莊園裡還有許多老師帶著學生過來游覽。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大,大到什麼程度?靠步行游完整座莊園並不現實,更何況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里,所以小朋友們都是坐的馬車游覽。 前面說到,歷任沙皇在莊園裡修築了多座建築,其中包括彼得大帝的父親,沙皇 亞歷山大 •米哈 伊洛 維奇的木製宮殿。宮殿修築於17世紀中期,是當時沙皇的郊外避暑官邸,擁有270個房間,合共3000扇窗戶。 171 172
宮殿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也因此在當時進入了黃金時代。可惜的是原宮殿毀於法俄戰爭,現在看到的建築是根據歷史原圖於2010年重建。今天剛好閉館,所以就沒法進去參觀了。
如同 亞美尼亞 的音樂噴泉那樣, 莫斯科 的紅場游樂場以同樣的方式打動著我。冬日的紅場並不能代替整個 莫斯科 ,但卻是 莫斯科 冷酷但溫情的最好體現。於是我額外修了一張圖,像電影一般配上字幕來表達我對 莫斯科 遲來的情感:
莫斯科 ,第二眼鐘情的城市。
Day3 莫斯科
其實看過了紅場游樂場的旋(眾)轉(多)木(妹)馬(紙)後,我就功德完滿了。在 莫斯科 我還剩下大半天的時間,但一些經典的路線譬如說麻雀山、伊斯梅洛沃市場、 莫斯科 大學、新聖女公墓等等兩年前我就已經刷過,最後我翻遍了窮游,終於被我發現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這顆滄海遺珠。雖然遠離市中心但好歹是地鐵覆蓋範圍內,吃過早餐過後我就屁顛屁顛地過去了。
再次乘坐有著“ 俄羅斯 地下藝術宮殿”之稱的 莫斯科 地鐵,依然是美得令人嘆為觀止。兩年前的間隔年,我還特意為它騰出了一天的時間,將196個地鐵站 臺中 較具代表性的三十多個都走了個遍,並整理出一份詳盡的圖文介紹。這裡丟出一條鏈(廣)接(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看瞭解。
http://www.mafengwo.cn/i/6340697.html
來幾張地鐵站的街拍。從1935年第一條地鐵線路開通至今, 莫斯科 地鐵系統已經走過80年曆史。如今 莫斯科 地鐵合計已建成12條線路、196個站台,形成基本與地面城市構造相一致的環行狀與輻射狀疊加的佈局,是全球第6大以及第4繁忙的地鐵系統。但與之相對應的是, 莫斯科 地鐵列車相對殘舊,十分契合懷舊的站台裝潢,在高速行駛時甚至會電壓不穩燈光忽然暗淡的狀況出現,只有貼在列車窗口旁的wifi標識提醒著現在確實已經處於21世紀。 莫斯科 地鐵美得全不重樣和特色鮮明,因此令人很容易地就能分辨出某個站台屬於哪一時代的作品。在斯 大林 時期、赫魯曉夫時期、勃 列日 涅夫時期、戈爾巴喬夫時期以及蘇聯解體後, 莫斯科 地鐵都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和設計語言。可以說, 莫斯科 地鐵站台建築風格的變遷,某程度上體現的是蘇俄的發展歷程。 國內某些鍵盤媒體很喜歡抓住“外國人坐地鐵時是捧著書的但 中國 人在坐地鐵時是捧著手機的”這一論調然後得出 中國 人怎樣不愛看書balabalabala等的言論。平心而論,這的確是事實的一部分,在 俄羅斯 大多數乘客都是在車廂里安靜閱讀,但現在已經是移動網絡時代,生活、工作、社交都離不開手機,這樣一竿子打死的論調顯然有失偏頗。但 俄羅斯 人坐地鐵時有序、安靜這倒是真的,想起國內坐地鐵和巴士時拿出手機開揚聲器看電視劇的人我就感到抓狂。 經過曾經停留過的馬雅可夫斯基站,這是曾在1938年的 紐約 國際展上獲得過設計金獎的地鐵站台,一個緊挨著一個的弧形拱門使人很容易產生一種視覺空間上的迷幻感,而每個拱頂的凹陷位置都裝飾有採用古老 馬賽 克拼貼技藝的壁畫,典型的斯 大林 風格建築中卻透露出一絲現代的感覺。此外堅固的拱柱也使車站在戰時被挪作防空洞和戰地醫院之用。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橫跨 卡洛 明斯科婭站(Kolomenskaya)和卡希拉站(Kashirskaya)兩個地鐵站,足足有390公頃、接近4平方公里之大,想要完全走完至少需要大半天。莊園的正門位於卡希拉附近,一般旅行團都是從那裡進入參觀,主要是參觀靠近正門入口的石制的耶穌升天大教堂,這是莊園裡最為古老的建築。我在網上看過圖片,無論從宏偉程度還是細節的刻畫,耶穌升天大教堂都不及我之前在 弗拉基米爾 游覽過的聖德米特裡大教堂,因此我選擇從更靠近同樣具有代表性的另一座建築的 卡洛 明斯科婭站進入莊園。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修築於14世紀,後來成了俄國沙皇的避暑山莊,歷任沙皇陸續在裡面修築了石制教堂和木質宮殿。 春夏花果飄香,秋天滿眼金黃,冬季銀妝素裹,還有各種歌舞晚會和音樂劇,當年的沙皇官邸,現在已變為普通民眾的休閑場所。拍拖的、跑步的、遛狗的,甚至還有帶著單板或輪胎過來滑雪的,一派歡樂祥和的畫面。 莊園裡還有許多老師帶著學生過來游覽。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大,大到什麼程度?靠步行游完整座莊園並不現實,更何況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里,所以小朋友們都是坐的馬車游覽。 前面說到,歷任沙皇在莊園裡修築了多座建築,其中包括彼得大帝的父親,沙皇 亞歷山大 •米哈 伊洛 維奇的木製宮殿。宮殿修築於17世紀中期,是當時沙皇的郊外避暑官邸,擁有270個房間,合共3000扇窗戶。 171 172
宮殿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卡洛 明斯科婭莊園也因此在當時進入了黃金時代。可惜的是原宮殿毀於法俄戰爭,現在看到的建築是根據歷史原圖於2010年重建。今天剛好閉館,所以就沒法進去參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