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吳哥窟的花樣年華(柬埔寨6日行)
雨還在不大也不小的下著,已有走廊處有沒足的積水。偌大的塔普倫,游人有指定路線一般的走著,拐進一個走廊,就有一片無人的領地。 塔普倫寺是 印度 在維修,不同於其他很多國家,直接砍掉樹木進行翻新, 印度 看到了這些古樹的生命,它們已在這裡存在了幾百年,我們後來的人類是否有資格就這樣對待它們。 而且也許砍掉樹木之後,寺廟也會坍塌的,他們修整了一些枝幹,或採取搭架子的方式支撐住,這樣比砍掉其實成本更高,但 印度 理解了樹木與寺廟之間的某種共生關係,維護著它們共同的存續,這裡面有很深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智慧。 下麵是像一條蛇一般的樹根。 塔高寺(茶膠寺)塔高寺是一座金剛寶座塔式的廟宇,是闍耶跋摩五世為自己興建的葬廟,但他在位時期很多寺廟都沒有完工。塔高寺便是其中之一,在做到裝飾工序的時間停工。塔高寺是由 中國 進行修複的。 很多寺廟後來都修建了便於游客行走的木樓梯,再也體會不到之前那種需要手腳並用小心攀爬的感覺,之前爬上 吳哥窟 的石梯因為危險艱難,還是值得自滿的一件事,如今的樓梯變得非常安全,卻也少了一些值得記住的體驗。塔高寺還保留著原始的石梯,我在上去的時候,就看到下來的兩個人小心翼翼,一位外國女士還脫了拖鞋提在手裡光著腳下來。
我參觀完要走下來時,看著那一節節狹小陡峭還不平整的臺階,感到了一些恐懼,這是我在吳哥唯一體會到對臺階恐懼的地方。我準備往下走,看到下麵游客站在那裡拍照,註視著上面,我感到心煩。想起蔣勛多次表達過一個意思,當不把自己當作一個游客,而是凝神做尊重和找尋信仰的人的時候,是不會在臺階上出危險的。而下麵拍照仰視卻大概是因為畏高而不上來的游客,仿佛提醒著我,這是一個游客旅行的地方。 於是我換了另一邊無人的樓梯,扶著石階的邊緣,一步一步走下來,我發現,其實只要不去看下麵遠處的一節節臺階,不去擔心尚不可及的未來,就走好腳下的這一步,就讓這一步步逐漸累積起來,就沒有那麼恐懼了。
塔高寺是第一座全部由沙岩建成的寺廟,因而是 柬埔寨 建築歷史上的里程碑。塔高寺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築,原因有的說是過程中遭到雷擊,認為是不祥之兆,有的說是因為石塊太堅硬,不適宜雕刻。後人也得以看到吳哥建築的建造工藝:先用石塊築起整座建築,再在牆壁錶面雕刻佛像、浮雕。塔高寺讓我們看到石塊本身具有的力量。“是一種形式的還原。使美歸零到只是材料和結構本身。” “未完成常常成為世俗人們的遺憾,未完成卻又常常是藝術創作上發人深省的啟示,知道如何適可而止,知道無論如何努力巧奪天工,畢竟最後還有不可思議的天意。”
就在這個未完成的塔高寺里,我竟然接到一段當時有一方面未“完成”的關係的一個未完成的視頻電話,沒有任何可以解釋的原因,互相嘗試多次卻依然網絡無法接通。這也是個象徵。我之前就知道,有些東西是真的完成了,我現在知道,更多東西是真的完成了,而它們的完成,正是不再去“完成”,不是可不可能,而是不必要,不值得。關於“完成”,更難的修行是,可以不再那麼在乎“未完成”。在未完成的塔高寺上,我能學到一些什麼嗎? 周薩神廟周薩神廟是從塔高寺進通往城的路上會遇到的,下車來看是因為它也是 中國 進行維修的。在講塔普倫寺的修複時,蔣勛提到周薩神廟,是作為反例的, 印度 順應自然,保留建築生態,不做過度的干預,而有些國家則是很快速的翻新了整個寺廟, 比如 周薩…… 周薩的外面專門修建了一個亭子,歌頌 中國 修複塔高和周薩的歷程。塔高也到處立了很多牌子,顯示修複前與後的樣子。在2000年3月時, 中國 政府無償援助1000萬元用於神廟的修複,這也是 中國 首次參與對外文物和古跡的修複工程。 周薩神廟修建於12世紀中葉,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屬於小吳哥建築風格,是吳哥古跡中一座較小的寺廟。維修項目很多,現存9座單體建築中除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其餘8座建築毀壞情況極為嚴重。我見到周薩神廟之前想看看它修複得是不是真的挺差的,見過之後——咳,看下麵幾張照片吧,可以說是很直觀了…… ??? ??? 與其北邊相距一百餘米,有個托瑪儂神廟,同一時期建造,堪稱姐妹寺廟。
象台我那忠厚老實的司機小哥,把我放在一個他認識的有大嬸在路邊追著拉客的餐廳然後一溜煙消失不見蹤影了,我坐下一看價格,下圖的湯要8刀,加上喝水也要自己買礦泉水1刀,60多rmb,就在路邊一個棚子里一頓這樣的飯,在我旅舍對面同樣的東西3.5刀,還附送冰茶水。覺得之前導游帶我們去有空調有院子有裝修的地方吃的飯還不算黑……我是真的覺得我那司機小哥挺淳樸的,算了,我不怪他……哈哈哈哈。 癲王台、象台是緊臨著的。象台是闍耶跋摩七世修建的,台的長度超過三百米,共有三個平臺。平臺的牆壁則雕上 獅子 和神鳥。象台的外觀,主要是厚皮動物如大象、犀牛、河馬等圖飾。古代的吳哥國王,站在鬥象臺上作檢閱,舉行各種公共儀式,馬隊、車隊、象隊,魚貫在廣場上走過。 元成宗鐵穆耳派遣周達觀於1296年到吳哥,停留了一年多,寫了《真臘風土記》,是研究吳哥城的最重要資料,很多東西在他們自己的歷史文獻里都沒有記載。《真臘風土記》里也詳細記載了象台,“聞內中多有奇處,防禁甚嚴,不可得而見”,因為象台後方就是皇宮,也具有防衛功能。 象台往後,我想去看空中宮殿,我走進 通道 ,聽到遠處誦經的聲音在林間迴蕩,就一路追隨著過去,到了那個寺廟。後來才發現,我應該是沒有去到那個傳說裡面有九頭蛇精每夜與國王交媾的空中宮殿。 在象台對面,有這樣12座塔,我那沉默寡言的導游,也許沒想到我會對這裡感興趣專門走過來吧,告訴我說國王有12個王妃,這是王妃住的地方,的確有人是這麼以為的,也有人說時12生肖塔。 而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里有記載,“兩家爭訟,莫辨曲直;國宮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一人各坐一塔中,其外兩家自以親屬互相堤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無理者必獲癥候而出,或身上生瘡癤,或咳嗽熱證之類;有理者略無纖事。以此剖判曲直,謂之天獄,蓋其土地之靈有如此也。” 難斷對錯時就把雙方都關進這些 塔里 ,古代人認為無理的那一方必然會生病,得到上天懲罰。這在有法制觀念的現代人看來當然不可思議,但是當時的人們就是如此相信上天會做出公平的審判。我們現代人單憑推測自然也不會想到塔有如此功用,即使是當地人也做出錯誤的講解,可見參閱文獻與搜集證據,還是理解古跡與歷史的正解啊。 再次經過巴戎寺時,司機主動說這裡拍照效果好,在我把包放在車上就下去時,他默默背起了我的包,幫我去拍照。
吳哥窟最後一站又是 吳哥窟 ,昨天the holy day,上層不開放,於是決定今天再來一次,也正好應了蔣勛說的, 吳哥窟 要在日出和日落,各來一次。 連續三天來 吳哥窟 ,進去前在護城河邊坐了很久,看著《吳哥之美》里我摘錄下的話:“我想到佛這個字,從梵文翻譯而來,採取了人與弗的並置。弗是沒有,弗是存在的消失,那麼佛也就是人在消失里的領悟嗎?” 我突然之間想到了自己最渴望的存在與我最恐懼的不存在。
大抵我所做的,都可以說是為了存在,以我想要的方式存在。回看自己的生命,我在職業上的努力不是為了所謂優秀,更加不可能是為了什麼安穩,那對我沒有什麼意義,我所希望的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存在過。我在生活上,喜歡經歷新奇的在未知的東西,喜歡探索各種不為人註意的地方,我所希望的是,真正鮮活的存在過。我去做自己所愛的事,無論是職業還是興趣,以及去愛自己所愛的人,其實同時也都是在尋找一種自己存在的感覺。 在關係中,我恐懼自己不存在,恐懼對方不存在,恐懼自己在別人的心象中不存在。每一種恐懼都是如此真切。當別人沒有回應、不再回應時,那種不存在的感覺讓我體會到死亡焦慮。我的咨詢師曾問我,對方的“死亡”,會導致我害怕自己“死亡”嗎?當時沒有覺得,可後來我想,是這樣的,就好像嬰兒時期,重要他人的死亡就意味著失去了這個人的關註和照顧,嬰兒自身也無法存活下去。我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那個渴望存在的嬰兒。
可是佛竟然是在消失中的領悟啊。蔣勛說,“我穿過廊道,穿過我自己的生命,看到成、住、壞、空;看到存在,也看到消失。或許, 吳哥窟 真正使我領悟的是時間的力量吧。” “我在廢墟間行走,我不知道自己如此短暫的生命是否可以通過、經驗、體會上千年繁華剎那間成為廢墟的意義?”
我參觀完要走下來時,看著那一節節狹小陡峭還不平整的臺階,感到了一些恐懼,這是我在吳哥唯一體會到對臺階恐懼的地方。我準備往下走,看到下麵游客站在那裡拍照,註視著上面,我感到心煩。想起蔣勛多次表達過一個意思,當不把自己當作一個游客,而是凝神做尊重和找尋信仰的人的時候,是不會在臺階上出危險的。而下麵拍照仰視卻大概是因為畏高而不上來的游客,仿佛提醒著我,這是一個游客旅行的地方。 於是我換了另一邊無人的樓梯,扶著石階的邊緣,一步一步走下來,我發現,其實只要不去看下麵遠處的一節節臺階,不去擔心尚不可及的未來,就走好腳下的這一步,就讓這一步步逐漸累積起來,就沒有那麼恐懼了。
塔高寺是第一座全部由沙岩建成的寺廟,因而是 柬埔寨 建築歷史上的里程碑。塔高寺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築,原因有的說是過程中遭到雷擊,認為是不祥之兆,有的說是因為石塊太堅硬,不適宜雕刻。後人也得以看到吳哥建築的建造工藝:先用石塊築起整座建築,再在牆壁錶面雕刻佛像、浮雕。塔高寺讓我們看到石塊本身具有的力量。“是一種形式的還原。使美歸零到只是材料和結構本身。” “未完成常常成為世俗人們的遺憾,未完成卻又常常是藝術創作上發人深省的啟示,知道如何適可而止,知道無論如何努力巧奪天工,畢竟最後還有不可思議的天意。”
就在這個未完成的塔高寺里,我竟然接到一段當時有一方面未“完成”的關係的一個未完成的視頻電話,沒有任何可以解釋的原因,互相嘗試多次卻依然網絡無法接通。這也是個象徵。我之前就知道,有些東西是真的完成了,我現在知道,更多東西是真的完成了,而它們的完成,正是不再去“完成”,不是可不可能,而是不必要,不值得。關於“完成”,更難的修行是,可以不再那麼在乎“未完成”。在未完成的塔高寺上,我能學到一些什麼嗎? 周薩神廟周薩神廟是從塔高寺進通往城的路上會遇到的,下車來看是因為它也是 中國 進行維修的。在講塔普倫寺的修複時,蔣勛提到周薩神廟,是作為反例的, 印度 順應自然,保留建築生態,不做過度的干預,而有些國家則是很快速的翻新了整個寺廟, 比如 周薩…… 周薩的外面專門修建了一個亭子,歌頌 中國 修複塔高和周薩的歷程。塔高也到處立了很多牌子,顯示修複前與後的樣子。在2000年3月時, 中國 政府無償援助1000萬元用於神廟的修複,這也是 中國 首次參與對外文物和古跡的修複工程。 周薩神廟修建於12世紀中葉,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屬於小吳哥建築風格,是吳哥古跡中一座較小的寺廟。維修項目很多,現存9座單體建築中除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其餘8座建築毀壞情況極為嚴重。我見到周薩神廟之前想看看它修複得是不是真的挺差的,見過之後——咳,看下麵幾張照片吧,可以說是很直觀了…… ??? ??? 與其北邊相距一百餘米,有個托瑪儂神廟,同一時期建造,堪稱姐妹寺廟。
象台我那忠厚老實的司機小哥,把我放在一個他認識的有大嬸在路邊追著拉客的餐廳然後一溜煙消失不見蹤影了,我坐下一看價格,下圖的湯要8刀,加上喝水也要自己買礦泉水1刀,60多rmb,就在路邊一個棚子里一頓這樣的飯,在我旅舍對面同樣的東西3.5刀,還附送冰茶水。覺得之前導游帶我們去有空調有院子有裝修的地方吃的飯還不算黑……我是真的覺得我那司機小哥挺淳樸的,算了,我不怪他……哈哈哈哈。 癲王台、象台是緊臨著的。象台是闍耶跋摩七世修建的,台的長度超過三百米,共有三個平臺。平臺的牆壁則雕上 獅子 和神鳥。象台的外觀,主要是厚皮動物如大象、犀牛、河馬等圖飾。古代的吳哥國王,站在鬥象臺上作檢閱,舉行各種公共儀式,馬隊、車隊、象隊,魚貫在廣場上走過。 元成宗鐵穆耳派遣周達觀於1296年到吳哥,停留了一年多,寫了《真臘風土記》,是研究吳哥城的最重要資料,很多東西在他們自己的歷史文獻里都沒有記載。《真臘風土記》里也詳細記載了象台,“聞內中多有奇處,防禁甚嚴,不可得而見”,因為象台後方就是皇宮,也具有防衛功能。 象台往後,我想去看空中宮殿,我走進 通道 ,聽到遠處誦經的聲音在林間迴蕩,就一路追隨著過去,到了那個寺廟。後來才發現,我應該是沒有去到那個傳說裡面有九頭蛇精每夜與國王交媾的空中宮殿。 在象台對面,有這樣12座塔,我那沉默寡言的導游,也許沒想到我會對這裡感興趣專門走過來吧,告訴我說國王有12個王妃,這是王妃住的地方,的確有人是這麼以為的,也有人說時12生肖塔。 而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里有記載,“兩家爭訟,莫辨曲直;國宮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一人各坐一塔中,其外兩家自以親屬互相堤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無理者必獲癥候而出,或身上生瘡癤,或咳嗽熱證之類;有理者略無纖事。以此剖判曲直,謂之天獄,蓋其土地之靈有如此也。” 難斷對錯時就把雙方都關進這些 塔里 ,古代人認為無理的那一方必然會生病,得到上天懲罰。這在有法制觀念的現代人看來當然不可思議,但是當時的人們就是如此相信上天會做出公平的審判。我們現代人單憑推測自然也不會想到塔有如此功用,即使是當地人也做出錯誤的講解,可見參閱文獻與搜集證據,還是理解古跡與歷史的正解啊。 再次經過巴戎寺時,司機主動說這裡拍照效果好,在我把包放在車上就下去時,他默默背起了我的包,幫我去拍照。
吳哥窟最後一站又是 吳哥窟 ,昨天the holy day,上層不開放,於是決定今天再來一次,也正好應了蔣勛說的, 吳哥窟 要在日出和日落,各來一次。 連續三天來 吳哥窟 ,進去前在護城河邊坐了很久,看著《吳哥之美》里我摘錄下的話:“我想到佛這個字,從梵文翻譯而來,採取了人與弗的並置。弗是沒有,弗是存在的消失,那麼佛也就是人在消失里的領悟嗎?” 我突然之間想到了自己最渴望的存在與我最恐懼的不存在。
大抵我所做的,都可以說是為了存在,以我想要的方式存在。回看自己的生命,我在職業上的努力不是為了所謂優秀,更加不可能是為了什麼安穩,那對我沒有什麼意義,我所希望的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存在過。我在生活上,喜歡經歷新奇的在未知的東西,喜歡探索各種不為人註意的地方,我所希望的是,真正鮮活的存在過。我去做自己所愛的事,無論是職業還是興趣,以及去愛自己所愛的人,其實同時也都是在尋找一種自己存在的感覺。 在關係中,我恐懼自己不存在,恐懼對方不存在,恐懼自己在別人的心象中不存在。每一種恐懼都是如此真切。當別人沒有回應、不再回應時,那種不存在的感覺讓我體會到死亡焦慮。我的咨詢師曾問我,對方的“死亡”,會導致我害怕自己“死亡”嗎?當時沒有覺得,可後來我想,是這樣的,就好像嬰兒時期,重要他人的死亡就意味著失去了這個人的關註和照顧,嬰兒自身也無法存活下去。我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那個渴望存在的嬰兒。
可是佛竟然是在消失中的領悟啊。蔣勛說,“我穿過廊道,穿過我自己的生命,看到成、住、壞、空;看到存在,也看到消失。或許, 吳哥窟 真正使我領悟的是時間的力量吧。” “我在廢墟間行走,我不知道自己如此短暫的生命是否可以通過、經驗、體會上千年繁華剎那間成為廢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