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吳哥窟的花樣年華(柬埔寨6日行)
我來到走廊,去追尋那光影中的變化。光影,也是這樣,存在於此時此刻,會在下一刻消失不再。 映照出的影子是留不住的,光總是會消散,只有那個物體本身,還可以存續,而即便是本體的存在,也不過短暫,只要看一眼吳哥的石壁,就知道了。 5點多即將關閉的時候,我沿著長長的引道離開 吳哥窟 ,我看見自己的影子,也拉得好長好長。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樣子嗎? 佛語曰,成、住、壞、空,而我,欣喜於成,執著於住,改變著壞,抗拒著空,卻忘記這四劫本都是世界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成住壞空,生住異滅,人生短長,並無別事”。 我想到在塔普倫寺歷史的廢墟前,在近五百年的鬚根也粗壯如斯的 大樹 前,一個人的整個生命其實都已經短促微小到不可名狀,更何況一個人生命中所產生的情緒、所建立的關係、所發生的糾葛。學習接受一切人事物在現實意義上的不存在,也試著覺察自己可以如何在不存在與消失中領悟。這才是我,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回到過去、不可能止步現在的我。
如果別人一定還要做什麼才行,那是別人不能放下,但如果我一定還要做什麼去讓別人放下才行,那我根本也是一樣的放不下啊。不管因為什麼而執著,內容不同,但態度大抵是相近的。看懂了成、住、壞、空,接受了事物的內外變化,接受了順其自然的階段轉變,就自然消解了執著。原來明白這四個字,是這麼難。 也許 吳哥窟 並沒有給我什麼,也許是蔣勛的文字啟發了我,但那文字我已看過多遍,卻偏偏在此時發生作用,我是坐在 吳哥窟 寬廣的護城河邊時,是看著水中的倒影與天空中的夕陽時,是走在它面向落日的長長引道上時,想到了這些。
更加懂什麼叫做“領悟”了,在某些時刻,突然之間的心領神會。我默默地說,就讓身後的 吳哥窟 作為見證,見證一個更加通透的更加澄明的我。 司機將我送回旅舍後問我明天去機場的時間,即使我說完之後,他也不會主動說,那我明天送你去吧,我一方面想話都說到這裡了,你就不可以主動一點點開口嗎,一方面知道,我前面也有過另外2個司機,後面連續3天找這個司機,其中一部分恰恰就是因為他從來不說讓我繼續找他啊,這種靦腆不主動讓我覺得舒服。而另外2個非常熱情給我留電話叫我找他們,雖然我也感受得到他們人很好,給我的感覺並不只是商業的趨利行為,但我依然會覺得應對起來是耗費資源的。
看吧,我所願意接近的人,也許就導向了對類似關係模式的不斷重覆。我就是偏好我所偏好的,沒有問題,只是對更多的事情和相應的情境,要帶有覺知,就很好了。 第二天他送我去機場要5刀,這一天我付他20刀,他應該找我5刀,我就說先把明天的一起給了吧。第二天一早,之前都很準時的他遲到了,我腦海中也閃過一絲:會不會他刪了我微信不來了,我是不是不該昨天就付了錢。其實早上6點多已有好幾位司機在旅舍外待客,問我走不走,我站在原地等他。他很快回覆然後到了,向我道歉,我並沒有很在意,就算他因為已經收到錢而遲到一會,也是人之常情,我看懂自己在乾什麼就好。
送我到機場後,寡言的他問我可不可以和我合張影,問我還會不會再來 暹粒 ,我說maybe,但心裡想的是不會了。世界太大了,我要去探索那些我還沒有去過的地方,已經去過的,就把回憶留在心裡吧,不必重臨了。
從 暹粒 到 吉隆坡 、 馬六甲 ,然後到 香港 ,最後回 廣州 。我是在 廣州 晚上回家的路上,網易雲一個偶然的歌單推送里,聽到吳雨霏的《 吳哥窟 》的。之前知道這首歌,但沒有好好聽過,現在一聽便單循了起來。林若寧填的詞,一貫的不繁複花哨,卻帶著一種觸動內心柔軟抑或軟弱之處的力量。又理解多了一分,去吳哥也是一種冥冥中的巧合啊。
正如蔣勛所說,“不只是在吳哥,走到世界任何一片曾經繁華過的廢墟,我們都似乎是再一次重新經歷了自己好幾世幾劫的一切吧?自己的愛,自己的恨,自己的眷戀,自己的不舍,自己的狂喜與沮喪,自己對繁華永恆永不停止的狂熱,以及繁華過後那麼致死的寂寞與荒涼。”
我下了車,拉著行李箱淚流滿面,這就是我旅行12天之後回家的感覺啊。其實我從來不怕哭,怕的是哭都哭不出來。而車子回到 廣州 這座城市的時候,我知道我心裡有了一種感覺:我活著呢,我活過來了。
如果別人一定還要做什麼才行,那是別人不能放下,但如果我一定還要做什麼去讓別人放下才行,那我根本也是一樣的放不下啊。不管因為什麼而執著,內容不同,但態度大抵是相近的。看懂了成、住、壞、空,接受了事物的內外變化,接受了順其自然的階段轉變,就自然消解了執著。原來明白這四個字,是這麼難。 也許 吳哥窟 並沒有給我什麼,也許是蔣勛的文字啟發了我,但那文字我已看過多遍,卻偏偏在此時發生作用,我是坐在 吳哥窟 寬廣的護城河邊時,是看著水中的倒影與天空中的夕陽時,是走在它面向落日的長長引道上時,想到了這些。
更加懂什麼叫做“領悟”了,在某些時刻,突然之間的心領神會。我默默地說,就讓身後的 吳哥窟 作為見證,見證一個更加通透的更加澄明的我。 司機將我送回旅舍後問我明天去機場的時間,即使我說完之後,他也不會主動說,那我明天送你去吧,我一方面想話都說到這裡了,你就不可以主動一點點開口嗎,一方面知道,我前面也有過另外2個司機,後面連續3天找這個司機,其中一部分恰恰就是因為他從來不說讓我繼續找他啊,這種靦腆不主動讓我覺得舒服。而另外2個非常熱情給我留電話叫我找他們,雖然我也感受得到他們人很好,給我的感覺並不只是商業的趨利行為,但我依然會覺得應對起來是耗費資源的。
看吧,我所願意接近的人,也許就導向了對類似關係模式的不斷重覆。我就是偏好我所偏好的,沒有問題,只是對更多的事情和相應的情境,要帶有覺知,就很好了。 第二天他送我去機場要5刀,這一天我付他20刀,他應該找我5刀,我就說先把明天的一起給了吧。第二天一早,之前都很準時的他遲到了,我腦海中也閃過一絲:會不會他刪了我微信不來了,我是不是不該昨天就付了錢。其實早上6點多已有好幾位司機在旅舍外待客,問我走不走,我站在原地等他。他很快回覆然後到了,向我道歉,我並沒有很在意,就算他因為已經收到錢而遲到一會,也是人之常情,我看懂自己在乾什麼就好。
送我到機場後,寡言的他問我可不可以和我合張影,問我還會不會再來 暹粒 ,我說maybe,但心裡想的是不會了。世界太大了,我要去探索那些我還沒有去過的地方,已經去過的,就把回憶留在心裡吧,不必重臨了。
從 暹粒 到 吉隆坡 、 馬六甲 ,然後到 香港 ,最後回 廣州 。我是在 廣州 晚上回家的路上,網易雲一個偶然的歌單推送里,聽到吳雨霏的《 吳哥窟 》的。之前知道這首歌,但沒有好好聽過,現在一聽便單循了起來。林若寧填的詞,一貫的不繁複花哨,卻帶著一種觸動內心柔軟抑或軟弱之處的力量。又理解多了一分,去吳哥也是一種冥冥中的巧合啊。
正如蔣勛所說,“不只是在吳哥,走到世界任何一片曾經繁華過的廢墟,我們都似乎是再一次重新經歷了自己好幾世幾劫的一切吧?自己的愛,自己的恨,自己的眷戀,自己的不舍,自己的狂喜與沮喪,自己對繁華永恆永不停止的狂熱,以及繁華過後那麼致死的寂寞與荒涼。”
我下了車,拉著行李箱淚流滿面,這就是我旅行12天之後回家的感覺啊。其實我從來不怕哭,怕的是哭都哭不出來。而車子回到 廣州 這座城市的時候,我知道我心裡有了一種感覺:我活著呢,我活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