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吳哥窟的花樣年華(柬埔寨6日行)
天空的顏色在不斷變化,從初時藍色的冷,開始溫暖起來。今日的雲層很厚,看不到太陽的真身,但隨著旭日初升,雲層仿佛被染了色,迎著陽光的那一面透露映照出一張張紅色的臉龐。 蔣勛來看過很多次小吳哥的日出:“實與虛,有與無,吳哥體現了最深的東方哲學,使人想到兩千年前老子說的有無相生,使人想到更早佛經開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在哲學的層次上賦予‘空’、‘無’真實的存在意義。因此,我等待的吳哥寺的黎明,也只是時間意義上的一個虛幻假象嗎?” 等待日出的人們或坐在石頭上,或立於池邊,朝向同一個方向。池邊幾隻水鳥從容的駐足,仿佛它們也是這世界名景中的一部分。 通王城南門通王城就是大吳哥,吳哥王朝的首都。Angkor Thom,Thom是“通”,“大”的意思,按照梵文原意,Angkor(吳哥)就是“城市”的意思。 南門是從市區進入大吳哥最常走的門。兩邊欄桿是 印度 教神話攪拌乳海的故事,最前面是蛇神naga,兩邊欄桿一邊是天神,一邊是阿修羅。 是天神還是阿修羅,還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的,古老的神話里,善與惡還是寫在臉上。幾經戰火,兩邊的頭顱有的已經遺失,有的可以看出是後期的修補。 南門上面的神是梵天, 印度 教的創造之神。很多神廟供奉的都是濕婆神和毗濕奴,同樣作為 印度 教三大主神的梵天則很少。據導游說是因為後來他強姦了自己的女兒,沒有考證不知怎樣。但的確不像在 泰國 ,梵天是很受推崇的,鼎鼎 大名 的四面佛就是指梵天。 巴戎寺(巴揚寺)巴戎寺在大吳哥的中心,象徵著 須彌山 ,那裡是眾神居住的聖域,宇宙的中心。向東南 西北 延伸的道路象徵著向世界各地的傳播,城牆象徵著喜馬拉雅山脈,包圍城牆的環形渠象徵著大海。
巴戎寺有49座巨大的四面的佛雕像,加上大吳哥5道城門上的四面佛塔,一共54座佛塔,代表吳哥王朝輝煌時代的54個省。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在闍耶跋摩七世之前,吳哥王朝信奉的是 印度 教,但是他在位期間,卻把全國的宗教信仰都給改成佛教了。他受了信奉佛教的妻子的影響,有人說因為,吳哥時代的帝王都會把自己當做是他所信奉宗教的主神的化身, 印度 教主神濕婆並不符合闍耶跋摩七世這位佛系國王的性格特質。我覺得國王不一定都認為自己是主神化身,也有國王認為是天空之神因陀羅下凡,但 印度 教的確有森嚴的等級制度,佛教則提倡眾生平等,信仰什麼宗教必定呼應著一個人內在的一些東西。 導游說,闍耶跋摩七世很暴力,殺過很多人。可是據我所知,他本身是不想當國王的,曾兩次主動放棄王位,他50多歲時,鄰國入侵高棉,殺掉了國王,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就做了國王,不但趕走了外來侵略者,還把高棉發展成當時 東南亞 國力最強的國家,他在位期間還修了一百多所醫院。
導游又說,闍耶跋摩七世很自戀,表現為把自己的臉放在這麼多的佛塔上,可是他先為母親建了塔普倫寺,又為父親建了聖劍寺,然後為百姓修了可以治病的龍蟠水池,最後才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而且巴戎寺分三層,導游只帶著大家看了最高層,下麵非常值得一看的浮雕完全沒有去看,其他的君王都在贊頌神,但闍耶跋摩七世在那裡極為罕見的刻畫了眾多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導游還講到,闍耶跋摩七世因為受妻子的影響,改變了國家的信仰,所以就導致了宗教之間產生爭戰,是在禍國殃民。我想宗教鬥爭的力量源於人心裡對異己的排斥、對權力的迷戀,並不是改變宗教本身。
在導游的眼中,闍耶跋摩七世是這樣殘暴、自戀、導致國家分裂的君王,而另一方面, 比如 在蔣勛的觀點里,他是一位仁慈、心系蒼生、不戀名利、把 平和 靜定帶給世人的君王,幾乎是兩種完全相反的認知,可見,從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會是多麼不同,每個人都可能對一些事物帶著自己的態度,歷史本來就不是單一維度的。
上面就是最有名的那個“高棉的微笑”了。 巴戎寺第三層的面積不大,下午的時間滿眼都是游人,人流中穿梭著講解完留下20分鐘時間草草拍照,我其實明顯感覺到,對我來說,自己就處於一個觀光客的狀態里,沒有真正和這個地方產生鏈接,我知道明天我自己一個人來的時候,我才會真正來過這個地方。
我更明白了,為什麼有人說,到了一個即便是世界奇跡的嘆為觀止的地方,也只是覺得看到了,就是這個樣子,不過如此,沒什麼感覺。我對巴戎寺提前有不少瞭解,也很期待,但如果沒有一個靜定的場域、充足的時間和專註的自己,都還是很難有更深的鏈接,但也知道,還是會在抬頭望向某張臉的時刻突然鼻子一酸。 巴芳寺巴芳寺緊鄰巴戎寺,步行過去即可。 60年代 法國 殖民時期,曾計劃修複這座寺廟。後來“ 法國 殖民結束, 柬埔寨 獨立,許多和 法國 學者一起工作的技術人員都被視為殖民的幫凶,激烈的愛國主義變質為凶殘的、對自己同胞的報複,一切文化都被認定是資產階級的附庸。”那是2004年,“修複的計劃在今年年底就要完成,我此刻坐著的這一塊石頭,也要找到它應有的位置吧!那時我想重來這裡,看一看新整修好的巴芳寺,找到我懟文明延續的信心。”
時至今日,巴芳寺,乃至其他一些寺廟,也都還會有不少散至的石塊,有些有編號還可以繼續修複,有些沒有編號的,就只能永遠放置一邊了。
巴芳寺有著長長的引道,正殿也是五層逐漸向上縮小的金字塔形建築。 導游說我們登到上面兩層就好了,不用上到最後一層,因為臺階陡。 於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登到最高一層哈哈。其實我不是一個愛挑戰的人,我想是更加喜歡不被束縛、不選擇止步庸常的感覺吧。 不過登上了那一層,其實也不算到頂,最最高的地方(下麵照片)已經被攔住了。今日萬里的藍天白雲,讓人對直抵天空的高處更加有一種想象。 登塔的臺階已經是後人所搭建的木頭臺階,所以只要不是內心恐懼,危險性也並不大。
在準備下去的時候,突然陽光下一隻黃色蝴蝶翩然落在扶手中,突然想起hocc的《化蝶》,“如何回到當時,猶如情侶熱戀的那時,記憶可以,幻作一對蝴蝶飛舞在時光深處。荼薇紅過都變枯枝,血肉之軀會沒法保持,蝴蝶苦戀花那魂魄也願意。”
離開正殿後回望去(上面的照片),導游問大家這像一個什麼,每一個人都說了,大家說的基本是鱷魚、船艦之類的,我是最後一個,說是卧佛。還走在其中時,就突然感覺看到了一個佛的臉。
跟團帶去的餐廳都會貴一些,今天這盤紅燒牛肉8刀,點菜後還等了半個多小時……味道還是不錯,特別是擠入檸檬汁的感覺。
塔普倫寺(塔布蘢寺)塔普倫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母親建造的寺院佛教寺院,後來被改建為一座 印度 教寺院,佛教色彩濃的雕刻大多遭到了破壞。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據說住著5000名僧侶和615名舞女。 塔普倫的吸引力在於它被叢林環繞,仿佛就像當初 歐洲 探險家首次發現時似的。不過其實寺廟周圍的樹木已經清理,那些最大的古樹還留在原處。有人說,如果 吳哥窟 、巴戎寺時古代高棉人藝術天賦的見證的話,那麼塔普倫寺則讓人們感受到令人敬畏的叢林的力量,和其頑強的生命力。 “結實雄大的塔倫寺,被當地人稱為蛇樹的卡 波克 (Kapok)樹所盤踞,它們粗壯發亮的根莖,繞過梁柱、探入石縫、盤繞在屋檐上、裹住窗門,由一顆不起眼的小種子開始,歷經數百年的努力,深穩緊密地縛住神廟,讓枝幹有力地向天攀升。而今卡 波克 蔥茂的樹葉就像祈神的臂膀, 成功 地伸向天際,與神廟交錯相纏,蔚為奇觀,以至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這些樹也應列入神廟歷史的一部份而一併保護。” 上面是導游在走廊停下來讓大家去觀看的樹包佛,在很不起眼的地方。
巴戎寺有49座巨大的四面的佛雕像,加上大吳哥5道城門上的四面佛塔,一共54座佛塔,代表吳哥王朝輝煌時代的54個省。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在闍耶跋摩七世之前,吳哥王朝信奉的是 印度 教,但是他在位期間,卻把全國的宗教信仰都給改成佛教了。他受了信奉佛教的妻子的影響,有人說因為,吳哥時代的帝王都會把自己當做是他所信奉宗教的主神的化身, 印度 教主神濕婆並不符合闍耶跋摩七世這位佛系國王的性格特質。我覺得國王不一定都認為自己是主神化身,也有國王認為是天空之神因陀羅下凡,但 印度 教的確有森嚴的等級制度,佛教則提倡眾生平等,信仰什麼宗教必定呼應著一個人內在的一些東西。 導游說,闍耶跋摩七世很暴力,殺過很多人。可是據我所知,他本身是不想當國王的,曾兩次主動放棄王位,他50多歲時,鄰國入侵高棉,殺掉了國王,他為了自己的國家就做了國王,不但趕走了外來侵略者,還把高棉發展成當時 東南亞 國力最強的國家,他在位期間還修了一百多所醫院。
導游又說,闍耶跋摩七世很自戀,表現為把自己的臉放在這麼多的佛塔上,可是他先為母親建了塔普倫寺,又為父親建了聖劍寺,然後為百姓修了可以治病的龍蟠水池,最後才為自己修建了巴戎寺。而且巴戎寺分三層,導游只帶著大家看了最高層,下麵非常值得一看的浮雕完全沒有去看,其他的君王都在贊頌神,但闍耶跋摩七世在那裡極為罕見的刻畫了眾多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導游還講到,闍耶跋摩七世因為受妻子的影響,改變了國家的信仰,所以就導致了宗教之間產生爭戰,是在禍國殃民。我想宗教鬥爭的力量源於人心裡對異己的排斥、對權力的迷戀,並不是改變宗教本身。
在導游的眼中,闍耶跋摩七世是這樣殘暴、自戀、導致國家分裂的君王,而另一方面, 比如 在蔣勛的觀點里,他是一位仁慈、心系蒼生、不戀名利、把 平和 靜定帶給世人的君王,幾乎是兩種完全相反的認知,可見,從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會是多麼不同,每個人都可能對一些事物帶著自己的態度,歷史本來就不是單一維度的。
上面就是最有名的那個“高棉的微笑”了。 巴戎寺第三層的面積不大,下午的時間滿眼都是游人,人流中穿梭著講解完留下20分鐘時間草草拍照,我其實明顯感覺到,對我來說,自己就處於一個觀光客的狀態里,沒有真正和這個地方產生鏈接,我知道明天我自己一個人來的時候,我才會真正來過這個地方。
我更明白了,為什麼有人說,到了一個即便是世界奇跡的嘆為觀止的地方,也只是覺得看到了,就是這個樣子,不過如此,沒什麼感覺。我對巴戎寺提前有不少瞭解,也很期待,但如果沒有一個靜定的場域、充足的時間和專註的自己,都還是很難有更深的鏈接,但也知道,還是會在抬頭望向某張臉的時刻突然鼻子一酸。 巴芳寺巴芳寺緊鄰巴戎寺,步行過去即可。 60年代 法國 殖民時期,曾計劃修複這座寺廟。後來“ 法國 殖民結束, 柬埔寨 獨立,許多和 法國 學者一起工作的技術人員都被視為殖民的幫凶,激烈的愛國主義變質為凶殘的、對自己同胞的報複,一切文化都被認定是資產階級的附庸。”那是2004年,“修複的計劃在今年年底就要完成,我此刻坐著的這一塊石頭,也要找到它應有的位置吧!那時我想重來這裡,看一看新整修好的巴芳寺,找到我懟文明延續的信心。”
時至今日,巴芳寺,乃至其他一些寺廟,也都還會有不少散至的石塊,有些有編號還可以繼續修複,有些沒有編號的,就只能永遠放置一邊了。
巴芳寺有著長長的引道,正殿也是五層逐漸向上縮小的金字塔形建築。 導游說我們登到上面兩層就好了,不用上到最後一層,因為臺階陡。 於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登到最高一層哈哈。其實我不是一個愛挑戰的人,我想是更加喜歡不被束縛、不選擇止步庸常的感覺吧。 不過登上了那一層,其實也不算到頂,最最高的地方(下麵照片)已經被攔住了。今日萬里的藍天白雲,讓人對直抵天空的高處更加有一種想象。 登塔的臺階已經是後人所搭建的木頭臺階,所以只要不是內心恐懼,危險性也並不大。
在準備下去的時候,突然陽光下一隻黃色蝴蝶翩然落在扶手中,突然想起hocc的《化蝶》,“如何回到當時,猶如情侶熱戀的那時,記憶可以,幻作一對蝴蝶飛舞在時光深處。荼薇紅過都變枯枝,血肉之軀會沒法保持,蝴蝶苦戀花那魂魄也願意。”
離開正殿後回望去(上面的照片),導游問大家這像一個什麼,每一個人都說了,大家說的基本是鱷魚、船艦之類的,我是最後一個,說是卧佛。還走在其中時,就突然感覺看到了一個佛的臉。
跟團帶去的餐廳都會貴一些,今天這盤紅燒牛肉8刀,點菜後還等了半個多小時……味道還是不錯,特別是擠入檸檬汁的感覺。
塔普倫寺(塔布蘢寺)塔普倫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母親建造的寺院佛教寺院,後來被改建為一座 印度 教寺院,佛教色彩濃的雕刻大多遭到了破壞。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據說住著5000名僧侶和615名舞女。 塔普倫的吸引力在於它被叢林環繞,仿佛就像當初 歐洲 探險家首次發現時似的。不過其實寺廟周圍的樹木已經清理,那些最大的古樹還留在原處。有人說,如果 吳哥窟 、巴戎寺時古代高棉人藝術天賦的見證的話,那麼塔普倫寺則讓人們感受到令人敬畏的叢林的力量,和其頑強的生命力。 “結實雄大的塔倫寺,被當地人稱為蛇樹的卡 波克 (Kapok)樹所盤踞,它們粗壯發亮的根莖,繞過梁柱、探入石縫、盤繞在屋檐上、裹住窗門,由一顆不起眼的小種子開始,歷經數百年的努力,深穩緊密地縛住神廟,讓枝幹有力地向天攀升。而今卡 波克 蔥茂的樹葉就像祈神的臂膀, 成功 地伸向天際,與神廟交錯相纏,蔚為奇觀,以至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這些樹也應列入神廟歷史的一部份而一併保護。” 上面是導游在走廊停下來讓大家去觀看的樹包佛,在很不起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