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飯看世界】在綿軟而懷舊時光中獨行,馬來西亞七日談
↑和記雞飯 切開以後的雞粒飯,芯中間的飯粒形狀還是很清晰的。
不過講真, 和記雞飯 雖然名氣大,但他家的白切雞就真的很一般,味道比 檳城 的 月萍豆芽雞 差很多,但雞粒飯真的很好吃,在 馬六甲 吃飯,還是推薦來嘗嘗。 ↑和記雞飯 吃完飯,就正式開始了下午的行程。馬來小姐姐曾經和我說過,不但 檳城 有壁畫, 馬六甲 也不少,不過它們的風格不太一樣, 馬六甲 的壁畫比 檳城 還艷。的確,沒走幾步,我就遇到了大片的“艷麗”壁畫。 ↑雞場街 ↑雞場街 這面牆在 鄭和文化館 的斜對面,是面“網紅”牆,超多的女孩兒站在牆面前各種拍,然後就地發twitter、ins或者朋友圈 。 這個門是被合影最多的,我為了等一張沒人的,竟然排了7、8分鐘… 窗戶裡面是一家咖啡館,窗口坐了三個 歐洲 女人,結果牆外的女人們在自拍,牆內的女人們也在自拍 。 ↑馬六甲 告別網紅壁畫,開始了今日正式行程:參觀 鄭和文化館 。
如果在現代,鄭和應該是個世界級巨星:不光是得到了很多 中國 人的崇拜,還有很多海外粉絲,很多 東南亞 和 南亞 國家甚至將鄭和奉為神明。我在2015年的時候去過一次 斯裡蘭卡 , 斯裡蘭卡 的國家博物館中,就專門為鄭和開闢了展廳。
在我心中,鄭和不僅僅是一個有大智慧的明朝太監,更是一個通古論今、知天文曉地理的大神,博學程度和膽量簡直強得令人髮指。 ↑鄭和文化館 鄭和前後共七次下西洋,前三次都是到 印度 古里,古里是當時東西方最重要的商業貿易港口。
第四次到達了西亞和 東非 地區,航線長達15000海裡。之後他把寶船越來越遠,後來竟然到達了 非洲 南端的好望角。
他所走過的航線,連接了太平洋、 印度 洋和大西洋。 ↑鄭和文化館 航海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只有真正開過船的人,才知道大海的可怕。我曾經在 巴哈馬 自己駕駛了一輛小艇出海,雖然只有30分鐘的船程,但卻是提心吊膽,船舵稍有不慎就會跑偏。回程的路上又遇到下大雨刮大風,一葉扁舟在大海的風雨飄搖不停搖晃,當時真的擔心船翻了自己落水能不能游到岸邊。只是一艘小快艇都能帶來如此焦慮,何況鄭和大神28000人的船隊!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的二樓有個陽臺,可以看到整個 雞場街 。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在一塊如何征服海洋的展板前,我站了很久,如何征服?需要懂的知識太多了:天文、地理、水文、生物學、軍事、養殖、造船、團隊管理…鄭和真的懂這麼多?對,他懂的只多不少。
在他七次下西洋的歷程中,他開啟了亞非新航路、開拓了貿易通商的新途徑、還為明朝建立了更多的外交關係。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當面船隊的還原模型,浩浩蕩盪,對於很多當時還不 開化 的國家或者民族來說,簡直是天神降臨般的感覺 。 ↑鄭和文化館 居明史記載,鄭和的艦隊共有各種船隻240多艘,船員28000名,船一共分為五種:
最大的一艘是鄭和自己的大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可容納艦員近千人,船上甚至可以騎馬;
第二種是馬船,載戰馬及草料;
第三種是糧船,用於儲藏糧食及日用品;
第四種是水船,用於儲存 淡水 ;
第五種是大小戰船,用於對外作戰。
這五種船圍繞在大寶船周圍,個船分工明確,各斯其職,同時又能協同合作,鄭和的艦隊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特混艦隊。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這個地方,在 馬六甲 很冷門,幾乎沒什麼游客,因為館中主要展出的是只與鄭和航海相關的歷史展品,只有歷史人文控才會選擇花10馬幣進來參觀。 ↑鄭和文化館 在館內參觀了1個半小時,再出來的時候發現“網紅牆”竟然沒人了?!趕緊去補拍了兩張,補拍第二張的時候,正好趕上一個穆斯林小姐姐也在拍照。
馬來這邊的穆斯林小姐姐雖然都佩戴頭巾,但卻十分愛美,每個購物中心的美妝櫃臺前都有她們的身影,新出的大牌口紅更是被搶購一空。 下午再來 馬六甲 河的時候,正趕上一趟游船從河中經過。河的兩岸都鋪設了甬道,甬道邊上開了很多小咖啡館和酒吧。 ↑馬六甲河
不過講真, 和記雞飯 雖然名氣大,但他家的白切雞就真的很一般,味道比 檳城 的 月萍豆芽雞 差很多,但雞粒飯真的很好吃,在 馬六甲 吃飯,還是推薦來嘗嘗。 ↑和記雞飯 吃完飯,就正式開始了下午的行程。馬來小姐姐曾經和我說過,不但 檳城 有壁畫, 馬六甲 也不少,不過它們的風格不太一樣, 馬六甲 的壁畫比 檳城 還艷。的確,沒走幾步,我就遇到了大片的“艷麗”壁畫。 ↑雞場街 ↑雞場街 這面牆在 鄭和文化館 的斜對面,是面“網紅”牆,超多的女孩兒站在牆面前各種拍,然後就地發twitter、ins或者朋友圈 。 這個門是被合影最多的,我為了等一張沒人的,竟然排了7、8分鐘… 窗戶裡面是一家咖啡館,窗口坐了三個 歐洲 女人,結果牆外的女人們在自拍,牆內的女人們也在自拍 。 ↑馬六甲 告別網紅壁畫,開始了今日正式行程:參觀 鄭和文化館 。
如果在現代,鄭和應該是個世界級巨星:不光是得到了很多 中國 人的崇拜,還有很多海外粉絲,很多 東南亞 和 南亞 國家甚至將鄭和奉為神明。我在2015年的時候去過一次 斯裡蘭卡 , 斯裡蘭卡 的國家博物館中,就專門為鄭和開闢了展廳。
在我心中,鄭和不僅僅是一個有大智慧的明朝太監,更是一個通古論今、知天文曉地理的大神,博學程度和膽量簡直強得令人髮指。 ↑鄭和文化館 鄭和前後共七次下西洋,前三次都是到 印度 古里,古里是當時東西方最重要的商業貿易港口。
第四次到達了西亞和 東非 地區,航線長達15000海裡。之後他把寶船越來越遠,後來竟然到達了 非洲 南端的好望角。
他所走過的航線,連接了太平洋、 印度 洋和大西洋。 ↑鄭和文化館 航海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只有真正開過船的人,才知道大海的可怕。我曾經在 巴哈馬 自己駕駛了一輛小艇出海,雖然只有30分鐘的船程,但卻是提心吊膽,船舵稍有不慎就會跑偏。回程的路上又遇到下大雨刮大風,一葉扁舟在大海的風雨飄搖不停搖晃,當時真的擔心船翻了自己落水能不能游到岸邊。只是一艘小快艇都能帶來如此焦慮,何況鄭和大神28000人的船隊!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的二樓有個陽臺,可以看到整個 雞場街 。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在一塊如何征服海洋的展板前,我站了很久,如何征服?需要懂的知識太多了:天文、地理、水文、生物學、軍事、養殖、造船、團隊管理…鄭和真的懂這麼多?對,他懂的只多不少。
在他七次下西洋的歷程中,他開啟了亞非新航路、開拓了貿易通商的新途徑、還為明朝建立了更多的外交關係。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當面船隊的還原模型,浩浩蕩盪,對於很多當時還不 開化 的國家或者民族來說,簡直是天神降臨般的感覺 。 ↑鄭和文化館 居明史記載,鄭和的艦隊共有各種船隻240多艘,船員28000名,船一共分為五種:
最大的一艘是鄭和自己的大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可容納艦員近千人,船上甚至可以騎馬;
第二種是馬船,載戰馬及草料;
第三種是糧船,用於儲藏糧食及日用品;
第四種是水船,用於儲存 淡水 ;
第五種是大小戰船,用於對外作戰。
這五種船圍繞在大寶船周圍,個船分工明確,各斯其職,同時又能協同合作,鄭和的艦隊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特混艦隊。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鄭和文化館 這個地方,在 馬六甲 很冷門,幾乎沒什麼游客,因為館中主要展出的是只與鄭和航海相關的歷史展品,只有歷史人文控才會選擇花10馬幣進來參觀。 ↑鄭和文化館 在館內參觀了1個半小時,再出來的時候發現“網紅牆”竟然沒人了?!趕緊去補拍了兩張,補拍第二張的時候,正好趕上一個穆斯林小姐姐也在拍照。
馬來這邊的穆斯林小姐姐雖然都佩戴頭巾,但卻十分愛美,每個購物中心的美妝櫃臺前都有她們的身影,新出的大牌口紅更是被搶購一空。 下午再來 馬六甲 河的時候,正趕上一趟游船從河中經過。河的兩岸都鋪設了甬道,甬道邊上開了很多小咖啡館和酒吧。 ↑馬六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