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薔薇去旅行】三瓶防曬難抵墨西哥的五個太陽——墨西哥古巴行記
— 用生命踢一場球賽中部美洲球賽至今已有3500年曆史,從前古典時期的奧爾梅克文明到16世紀阿茲特克文明消亡,中部美洲的每個社群、每個部落都在玩這種球賽。而在奇琴伊察,庫 庫爾
坎金字塔 西北 側有著古代中部美洲最大的球場——大蹴球場Gran Juego de
Pelota。這座蹴球場建於公元864年,長165米,寬70米,兩面聳立著兩面高牆,其長寬均遠超一個現代標準足球場的規格。▲
實在太曬了,我連照片都沒力氣拍,從官網找來一張大蹴球場的照片。這個球場還有一個奇妙的聲學現象——偌大的球場,南面人說話的聲音在北面都能被聽到。沒有聘請導游也沒有做足攻略的我們當時不知道其中緣由,只看到好多游客都在球場中拍手。cr.
*** 奧爾梅克文明發源地盛產橡膠,在沒有發明車輪的中部美洲,蹴鞠球成為了瑪雅人對橡膠為數不多的應用。瑪雅人在球賽中使用的是實心橡膠球,重量通常在3-5公斤,而且球賽規定不能用腳踢,用臀部、胯部、肘部將球頂進球場兩側的石環方為進球。並且,這個石環也不像現代籃球的球筐那樣平行於地面,而是垂直建在離地近5米高的高牆之上,光是想想就覺得進球難度頗大。▲ 後人繪製的球賽場景 cr. *** 然而雙方依舊樂此不疲在這片開闊的場地奔跑呼嘯,輾轉騰挪。他們拼盡全力贏得的,卻並不是一座大力神杯,而是一次向神靈獻祭的機會——獲勝隊伍的隊長,便是神祇的血之祭品。奇琴伊察的瑪雅人和托爾特克人都相信,獲勝後把頭顱或心臟獻祭給神,不僅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是整個家族的榮光。 — 瑪雅世界的麥加水是希望和生命的聚集地。在缺乏地表河流的 尤卡坦半島 ,擁有兩口巨大天然井cenote的奇琴伊察因此具備了建城的基礎。 同時,看似被大海和高山包圍而環境相對閉塞的瑪雅地區,實際上由於地處 墨西哥 和中美洲之間,成為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重要 通道 。 因水而建,因貿易而興,奇琴伊察成為了 尤卡坦半島 最神聖的城市。奇琴伊察聖井Cenote Sagrado中所打撈出的豐富工藝品充分證明瞭這一點:來自 巴拿馬 和 哥斯達黎加 的金制圓盤和珠寶;來自南部低地 帕倫克
等城市的碧玉雕刻;來自西部 墨西哥 的銅製品;還有遠至今新 墨西哥 的綠松石。這些珍品可能是通過貿易所得,或各地送來的貢品。祭品是瑪雅祭祀儀式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根據祈求事項的重要程度而有所不同。從簡單的玉米到水果、動物、鳥類,活的死的、生的熟的都有,還有各種裝飾品和貴重物品。10世紀
墨西哥 中部文明的到來不僅給當地的建築帶來了“瑪雅-托爾特克”樣式,還帶來了偶像崇拜和活人獻祭。 美州中部、 墨西哥 南部和中部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前來朝聖;各種金器、玉器、陶器、熏香等祭品,甚至活生生的人,都會被當作祭品拋進可怕的井底。 奇琴伊察在新帝國晚期就是瑪雅世界的 麥加 。——《瑪雅三千年》 作為一個主要以種植玉米為生的農業民族,由於沒有大牲畜、沒有金屬工具、沒有發明車輪,瑪雅人的農業生產技術基本停留在“靠天吃飯“階段。在沒有地表水的 尤卡坦半島
,如果遇上乾旱,糧食無收,瑪雅文明的根基就會動搖。為了祈求大範圍的降水,美貌的少女會被當作最高規格的祭品投入這座“獻祭之井”,向雨神恰克Chaac獻上人類最大的誠意。 速游圖盧姆:烈日下的大海守望者規劃 尤卡坦半島 行程的過程其實也是艱難取捨的過程。 除了確定的奇琴伊察和 坎昆 之外,我還想去殖民城鎮 梅里達 Merida,還想去ins網紅粉紅湖Las
Coloradas,還想去Xcaret、Xenses、Xplor三個側重不同的主題公園……在地圖上圈圈改改,設計了N種路線之後,最終我們選擇了 圖盧姆
Tulum——無他,僅僅因為這裡有瑪雅文明唯一一處屹立在海邊的遺跡。 於是,參觀完奇琴伊察的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 尤卡坦半島 自駕游的第二站, 圖盧姆 。 — 征服者的初站與發現者的末站圖盧姆 據信是 西班牙 人到達尤卡坦海岸時見到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瑪雅發現之旅”的最後一站。 19世紀以來,一些西方探險家和學者不斷踏上 尤卡坦半島
,他們不畏艱難險阻,跋山涉水,揮刀開路,深入荊棘叢生、毒蛇出沒的熱帶雨林,堪稱初代“披荊斬棘的哥哥”。 美國 游記作家斯蒂芬斯和 英國 畫家卡瑟伍德在
尤卡坦半島 的發現之旅向世人生動展現了迷人的瑪雅文明,揭開了瑪雅文明埋藏於莽莽叢林的神秘面紗,在歐美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 在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1839至1842年的瑪雅發現之旅中, 圖盧姆 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他們開始攀登一系列陡峭的懸崖。每爬到一處崖頂,遠處名為“城堡”(Castillo)的高大建築就更近一步。這是一幅令人振奮的景象,一座雄踞懸崖之巔的石 頭城
堡高高在上,俯視著大海。斯蒂芬斯寫道:“障礙和困難紛至沓來,但我們已經感覺到所有努力沒有付諸東流。我們正置身我們在尤卡坦見過的最令人激動的景色中。”——《石像、神廟與失落的文明》 斯蒂芬斯記述的“石 頭城 堡”正是 圖盧姆 遺址的地標性建築——城堡El Castillo,除此之外, 圖盧姆
獨特的地理位置所看到的“令人激動的景色”也配得上他一路的披荊斬棘。▲ 城堡El Castillo標準照。這一看就是 西班牙 人起的名字,奇琴伊察的庫 庫爾 坎金字塔也被 西班牙 人叫做El Castillo。 圖盧姆 遺址Zona Arqueológica de Tulum位於 尤卡坦半島 東岸12米高的懸崖之上,直面 加勒比海 。建在懸崖之上, 圖盧姆 瑪雅
加勒比海 的綠松石色調一覽無遺。 這裡最初的名字叫Zamá,在瑪雅語中意為“清晨”或者“黎明”, 圖盧姆 人在這裡迎接海上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而Tulum在瑪雅語中的意思是“圍牆”,意指它是
加勒比海 沿岸一個有圍牆的瑪雅城市。▲ 當我刷到這張圖的時候,真正理解了為什麼 圖盧姆 最初的名字叫Zamá。(網圖)▲ El Castillo的正面是背對大海的那一面,所以當 西班牙 人第一次抵達尤卡坦的時候,他們看到的其實是它的背面。我拍不出那麼美的 朝陽
,只覺得烈日當空一陣暈眩。 與附近的許多瑪雅遺址相比, 圖盧姆 遺址占地面積不大,建築分佈相對緊湊,是保存最完好的瑪雅海岸遺址之一。(網圖) 而如今再回憶起 圖盧姆 ,我卻完全不記得自己看過什麼,只記得這個下午是我整個 墨西哥 之旅中最最最最最熱、最最最最最曬的一個下午。又是一個毫無蔭蔽的遺址公園,每一寸皮膚都暴露在高張的火傘之下。上午在奇琴伊察還能露背拍照,下午就不得不撐起遮陽傘,穿上防曬衣,把全身都包裹上。無奈裙子無法覆蓋小腿,涼鞋無法覆蓋腳背,整個腳面被曬得發燙髮痛,戴著墨鏡都睜不開眼。 我根本提不起精神去欣賞這些看不懂的殘垣斷壁,也毫無意興去探究這背後的瑪雅秘辛,對懸崖下著名的綠松石海岸興緻寥寥,甚至連旅行中最重要的拍照都草草了事,我只想趕緊看完趕緊走人。畢竟,在
加勒 比午後烈日的炙烤下,說“融化”都是輕的,整個人即將“氣化”。最後的離開,簡直可以用“落荒而逃”四個字。▲ 大神殿,這是當地統治者及其家人的住所。由於他們被視為神的代言人,因此這裡也被稱為神的宮殿。茅草屋頂是這裡的一個看點,仔細看還能發現屋頂下的牆壁上刻著
圖盧姆 城內常見的下凡神/降神Dios Desendente。 — 瑪雅文明的終點瑪雅文明起源於叢林與荒原,但這座依海而建的城市卻是它命運的終點。對於 圖盧姆 的古代瑪雅人來說,這座城市除了作為天文臺和防禦系統外,還在瑪雅 加勒
比地區的海上和陸地貿易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由於造船技術所限,瑪雅人的小船無法抵禦公海的風浪,只能在近海淺灘巡航,濱海的 圖盧姆
因此成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貿易中心。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五六百年前,裝載著棉花、蜂蜜、鹽、黑曜石製品、玉器飾品、羽毛斗篷和磨石等貨物的小船在這條貿易路線上頻繁穿梭,連接著一條陸海貿易新
通道 。 同其他很多瑪雅城邦在 西班牙 人到來之前就已趨衰落不同,繁盛於13-15世紀的 圖盧姆 在 西班牙 人開始占領 墨西哥
後仍然存活了大約70年。1516年,在 圖盧姆 建立了瑪雅人1200餘年“立碑記事”歷史上最後一塊 石柱 碑。16世紀末, 圖盧姆 被廢棄。▲ 風神殿Templo del Dios del Viento。它和El Castillo一樣,也是一座濱海建築,在懸崖之上守衛著城市的入 海口 。 事實上, 圖盧姆 除了遺址公園,還有許多值得探訪的目的地:有古老的瑪雅城市 科巴
Cobá,那裡建有瑪雅文明的最高建築、如今仍可攀爬的諾霍赫穆爾金字塔Nohoch Mul;有 圖盧姆
國家公園及美洲豹國家公園,那裡有碧綠海水和白色沙灘——可以說, 圖盧姆 是 加勒 比自然景觀與瑪雅文化融合的獨特表達。(網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叢林與大海之間的 圖盧姆 海灘上,還坐落著主打各種主題的精品酒店,好幾家都是設計雜誌的常客和ins上的網紅,許多 好萊塢
明星都喜歡來這裡度假。這座瑪雅人最後的城市,在今天依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圖盧姆 城市不大,分為以遺址為中心的城鎮和沿海酒店區,薔薇小姐去的時候住在城市裡,晚飯後到鎮子上遛彎,一 邊和
當地小哥哥聊天一邊跟著他橫穿體育場抄了個近路,也算是live like local的體驗。但是看到這令人一秒心空的藍,突然好想住到沿海酒店區。(網圖) — 石頭的最後命運為了寫游記,我2022年下半年才開始讀斯蒂芬斯所著《瑪雅秘境:失落的四十四座尤卡坦古城》,那是他1842年10月對 尤卡坦半島
進行第二次探險之旅後,和卡瑟伍德一起用文字和繪畫的形式所留下的,對瑪雅人建築、雕塑、壁畫的珍貴記錄。 斯蒂芬斯所處的那個年代, 尤卡坦半島
無數的城邦遺址荒廢、淹沒於叢林之中;它們周遭的寂靜或許曾被短暫地打破,但很快再度恢復無邊的孤獨與寂寥。斯蒂芬斯看到,這些廢墟城市中
“所有正立面雕刻著美麗裝飾的宏偉建築,如今已龜裂、顫顫巍巍”,他斷言,它們“再過幾個世紀,勢必全數傾頹,化成一堆石礫。”“它們終將灰飛煙滅,這是它們無可避免的最後命運。”但幸運的是,正是由於以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為代表的探險家剋服了疾病、戰爭、自然和地形的重重困難,發現並一絲不苟記錄下這些驚人的遺跡,才讓瑪雅這一美洲古文明被世人所知,其可以媲美同一時代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文明的藝術和建築成就也改變了西方人對人類歷史的認知——原來這些遺跡並不是舊大陸文明遷徙的產物,而是美洲原住民想象力、創造力和勞動力的結晶。更幸運的是,當年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披荊斬棘穿過最濃密的叢林,發現的常常只是一堆堆無法理解的石刻和看似雜亂無章的建築,而在他們第一次登陸 尤卡坦半島
的近180年後,我所到達的是已經被全面挖掘和妥善保存的考古遺址。那裡有輝煌的金字塔、廟宇和宮殿,有被學者部分破解和還原的藝術品和象形文字,遺址周邊是齊全的旅游配套設施,每年為當地帶來數以萬計的游客和高昂的旅游收入。石頭的最後命運可能是灰飛煙滅,但被文字、圖片、繪畫、博物館等形式保存下來的人類文明記憶,卻將永恆璀璨,歷久彌新。 天然井:尤卡坦半島“隱秘的角落”尤卡坦半島
是由珊瑚岩和多孔石灰岩組成的臺地,經過雨水或地下河的長時間侵蝕,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地下溶洞。有的地下溶洞頂部岩層較薄,地下水的侵蝕使地表塌陷後,在地面留下一個大坑。這些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的“大坑”叫做Cenote,是
尤卡坦半島 “隱秘的角落”。 “Cenote”一詞的發音是say-no-
tay,源自瑪雅語的“Dzonot”。這個詞在漢語中常見的翻譯為“天坑”“地下湖”“天然井”“沼穴”等,也不知道地質學上的規範名稱到底是什麼,姑且按照薔薇小姐的理解稱之為“天然井”吧。 各種地質事件和氣候變化的結合,在 尤卡坦半島
創造出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地下洞穴生態系統。這些洞穴和地下河流自然形成於6500年前,至今也無法準確統計半島上天然井的數量,但至少超過6000個,其中記錄在案的超過2200個。尤卡坦整座半島都沒有河流湖泊,天然井里存儲的雨水曾是瑪雅人唯一的
淡水 來源,因此在瑪雅世界享有崇高地位。他們普遍認為這是神聖的存在,天然井便是神靈居住在地下世界的入口,也是他們死後靈魂的安居之所。地下河的河水來自雨水在地表的緩慢過濾,因此水質非常清澈。水下四通八達錯綜複雜的洞穴系統也讓尤卡坦的天然井成為了洞潛愛好者的天堂。 雖然既不會洞穴潛水Cave
Diving也不會半開放式洞穴潛水Caverns,甚至對浮潛Snorkeling都有些心理陰影,但到了尤卡坦,怎麼能錯過這裡的天然井? 不算只是看到不能下水的奇琴伊察的聖井Cenote Sagrado,薔薇小姐的 墨西哥 之行一共體驗了三口天然井,分別是位於奇琴伊察的Cenote Ik
Kil、位於 圖盧姆 的Cenote Dos Ojos和Cenote Nicte-Ha,下麵接下來就和大家一一介紹一下吧。 — Cenote Ik KilCenote Ik Kil距離著名的瑪雅遺址奇琴伊察僅有3公里。它的名氣大到,很多介紹 墨西哥
天然井的宣傳片都是由它出鏡,《花樣姐姐》第二季也曾在這裡取景。 自駕的游客可以住到奇琴伊察鎮上,下午暢游Cenote Ik Kil,晚間觀賞奇琴伊察的燈光秀,第二天一早做第一波進入奇琴伊察的游客,坐擁整座庫 庫爾
坎金字塔。這座天然井直徑約60米,水深為48米。提前沖走身上的防曬霜後,便可以沿石階拾階而下,走到地下約26米的水面。這裡高高的跳台向游客發出“勇敢者的挑戰”,隊伍竟然還排得老老長。眼看著一起去的小伙伴都能逐漸抬升跳水的臺階,恐水的薔薇小姐還是只敢牢牢抓住入水的扶梯,連從岸上平地入水都不敢。
坎金字塔 西北 側有著古代中部美洲最大的球場——大蹴球場Gran Juego de
Pelota。這座蹴球場建於公元864年,長165米,寬70米,兩面聳立著兩面高牆,其長寬均遠超一個現代標準足球場的規格。▲
實在太曬了,我連照片都沒力氣拍,從官網找來一張大蹴球場的照片。這個球場還有一個奇妙的聲學現象——偌大的球場,南面人說話的聲音在北面都能被聽到。沒有聘請導游也沒有做足攻略的我們當時不知道其中緣由,只看到好多游客都在球場中拍手。cr.
*** 奧爾梅克文明發源地盛產橡膠,在沒有發明車輪的中部美洲,蹴鞠球成為了瑪雅人對橡膠為數不多的應用。瑪雅人在球賽中使用的是實心橡膠球,重量通常在3-5公斤,而且球賽規定不能用腳踢,用臀部、胯部、肘部將球頂進球場兩側的石環方為進球。並且,這個石環也不像現代籃球的球筐那樣平行於地面,而是垂直建在離地近5米高的高牆之上,光是想想就覺得進球難度頗大。▲ 後人繪製的球賽場景 cr. *** 然而雙方依舊樂此不疲在這片開闊的場地奔跑呼嘯,輾轉騰挪。他們拼盡全力贏得的,卻並不是一座大力神杯,而是一次向神靈獻祭的機會——獲勝隊伍的隊長,便是神祇的血之祭品。奇琴伊察的瑪雅人和托爾特克人都相信,獲勝後把頭顱或心臟獻祭給神,不僅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是整個家族的榮光。 — 瑪雅世界的麥加水是希望和生命的聚集地。在缺乏地表河流的 尤卡坦半島 ,擁有兩口巨大天然井cenote的奇琴伊察因此具備了建城的基礎。 同時,看似被大海和高山包圍而環境相對閉塞的瑪雅地區,實際上由於地處 墨西哥 和中美洲之間,成為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重要 通道 。 因水而建,因貿易而興,奇琴伊察成為了 尤卡坦半島 最神聖的城市。奇琴伊察聖井Cenote Sagrado中所打撈出的豐富工藝品充分證明瞭這一點:來自 巴拿馬 和 哥斯達黎加 的金制圓盤和珠寶;來自南部低地 帕倫克
等城市的碧玉雕刻;來自西部 墨西哥 的銅製品;還有遠至今新 墨西哥 的綠松石。這些珍品可能是通過貿易所得,或各地送來的貢品。祭品是瑪雅祭祀儀式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根據祈求事項的重要程度而有所不同。從簡單的玉米到水果、動物、鳥類,活的死的、生的熟的都有,還有各種裝飾品和貴重物品。10世紀
墨西哥 中部文明的到來不僅給當地的建築帶來了“瑪雅-托爾特克”樣式,還帶來了偶像崇拜和活人獻祭。 美州中部、 墨西哥 南部和中部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前來朝聖;各種金器、玉器、陶器、熏香等祭品,甚至活生生的人,都會被當作祭品拋進可怕的井底。 奇琴伊察在新帝國晚期就是瑪雅世界的 麥加 。——《瑪雅三千年》 作為一個主要以種植玉米為生的農業民族,由於沒有大牲畜、沒有金屬工具、沒有發明車輪,瑪雅人的農業生產技術基本停留在“靠天吃飯“階段。在沒有地表水的 尤卡坦半島
,如果遇上乾旱,糧食無收,瑪雅文明的根基就會動搖。為了祈求大範圍的降水,美貌的少女會被當作最高規格的祭品投入這座“獻祭之井”,向雨神恰克Chaac獻上人類最大的誠意。 速游圖盧姆:烈日下的大海守望者規劃 尤卡坦半島 行程的過程其實也是艱難取捨的過程。 除了確定的奇琴伊察和 坎昆 之外,我還想去殖民城鎮 梅里達 Merida,還想去ins網紅粉紅湖Las
Coloradas,還想去Xcaret、Xenses、Xplor三個側重不同的主題公園……在地圖上圈圈改改,設計了N種路線之後,最終我們選擇了 圖盧姆
Tulum——無他,僅僅因為這裡有瑪雅文明唯一一處屹立在海邊的遺跡。 於是,參觀完奇琴伊察的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 尤卡坦半島 自駕游的第二站, 圖盧姆 。 — 征服者的初站與發現者的末站圖盧姆 據信是 西班牙 人到達尤卡坦海岸時見到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瑪雅發現之旅”的最後一站。 19世紀以來,一些西方探險家和學者不斷踏上 尤卡坦半島
,他們不畏艱難險阻,跋山涉水,揮刀開路,深入荊棘叢生、毒蛇出沒的熱帶雨林,堪稱初代“披荊斬棘的哥哥”。 美國 游記作家斯蒂芬斯和 英國 畫家卡瑟伍德在
尤卡坦半島 的發現之旅向世人生動展現了迷人的瑪雅文明,揭開了瑪雅文明埋藏於莽莽叢林的神秘面紗,在歐美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 在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1839至1842年的瑪雅發現之旅中, 圖盧姆 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他們開始攀登一系列陡峭的懸崖。每爬到一處崖頂,遠處名為“城堡”(Castillo)的高大建築就更近一步。這是一幅令人振奮的景象,一座雄踞懸崖之巔的石 頭城
堡高高在上,俯視著大海。斯蒂芬斯寫道:“障礙和困難紛至沓來,但我們已經感覺到所有努力沒有付諸東流。我們正置身我們在尤卡坦見過的最令人激動的景色中。”——《石像、神廟與失落的文明》 斯蒂芬斯記述的“石 頭城 堡”正是 圖盧姆 遺址的地標性建築——城堡El Castillo,除此之外, 圖盧姆
獨特的地理位置所看到的“令人激動的景色”也配得上他一路的披荊斬棘。▲ 城堡El Castillo標準照。這一看就是 西班牙 人起的名字,奇琴伊察的庫 庫爾 坎金字塔也被 西班牙 人叫做El Castillo。 圖盧姆 遺址Zona Arqueológica de Tulum位於 尤卡坦半島 東岸12米高的懸崖之上,直面 加勒比海 。建在懸崖之上, 圖盧姆 瑪雅
加勒比海 的綠松石色調一覽無遺。 這裡最初的名字叫Zamá,在瑪雅語中意為“清晨”或者“黎明”, 圖盧姆 人在這裡迎接海上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而Tulum在瑪雅語中的意思是“圍牆”,意指它是
加勒比海 沿岸一個有圍牆的瑪雅城市。▲ 當我刷到這張圖的時候,真正理解了為什麼 圖盧姆 最初的名字叫Zamá。(網圖)▲ El Castillo的正面是背對大海的那一面,所以當 西班牙 人第一次抵達尤卡坦的時候,他們看到的其實是它的背面。我拍不出那麼美的 朝陽
,只覺得烈日當空一陣暈眩。 與附近的許多瑪雅遺址相比, 圖盧姆 遺址占地面積不大,建築分佈相對緊湊,是保存最完好的瑪雅海岸遺址之一。(網圖) 而如今再回憶起 圖盧姆 ,我卻完全不記得自己看過什麼,只記得這個下午是我整個 墨西哥 之旅中最最最最最熱、最最最最最曬的一個下午。又是一個毫無蔭蔽的遺址公園,每一寸皮膚都暴露在高張的火傘之下。上午在奇琴伊察還能露背拍照,下午就不得不撐起遮陽傘,穿上防曬衣,把全身都包裹上。無奈裙子無法覆蓋小腿,涼鞋無法覆蓋腳背,整個腳面被曬得發燙髮痛,戴著墨鏡都睜不開眼。 我根本提不起精神去欣賞這些看不懂的殘垣斷壁,也毫無意興去探究這背後的瑪雅秘辛,對懸崖下著名的綠松石海岸興緻寥寥,甚至連旅行中最重要的拍照都草草了事,我只想趕緊看完趕緊走人。畢竟,在
加勒 比午後烈日的炙烤下,說“融化”都是輕的,整個人即將“氣化”。最後的離開,簡直可以用“落荒而逃”四個字。▲ 大神殿,這是當地統治者及其家人的住所。由於他們被視為神的代言人,因此這裡也被稱為神的宮殿。茅草屋頂是這裡的一個看點,仔細看還能發現屋頂下的牆壁上刻著
圖盧姆 城內常見的下凡神/降神Dios Desendente。 — 瑪雅文明的終點瑪雅文明起源於叢林與荒原,但這座依海而建的城市卻是它命運的終點。對於 圖盧姆 的古代瑪雅人來說,這座城市除了作為天文臺和防禦系統外,還在瑪雅 加勒
比地區的海上和陸地貿易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由於造船技術所限,瑪雅人的小船無法抵禦公海的風浪,只能在近海淺灘巡航,濱海的 圖盧姆
因此成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貿易中心。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五六百年前,裝載著棉花、蜂蜜、鹽、黑曜石製品、玉器飾品、羽毛斗篷和磨石等貨物的小船在這條貿易路線上頻繁穿梭,連接著一條陸海貿易新
通道 。 同其他很多瑪雅城邦在 西班牙 人到來之前就已趨衰落不同,繁盛於13-15世紀的 圖盧姆 在 西班牙 人開始占領 墨西哥
後仍然存活了大約70年。1516年,在 圖盧姆 建立了瑪雅人1200餘年“立碑記事”歷史上最後一塊 石柱 碑。16世紀末, 圖盧姆 被廢棄。▲ 風神殿Templo del Dios del Viento。它和El Castillo一樣,也是一座濱海建築,在懸崖之上守衛著城市的入 海口 。 事實上, 圖盧姆 除了遺址公園,還有許多值得探訪的目的地:有古老的瑪雅城市 科巴
Cobá,那裡建有瑪雅文明的最高建築、如今仍可攀爬的諾霍赫穆爾金字塔Nohoch Mul;有 圖盧姆
國家公園及美洲豹國家公園,那裡有碧綠海水和白色沙灘——可以說, 圖盧姆 是 加勒 比自然景觀與瑪雅文化融合的獨特表達。(網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叢林與大海之間的 圖盧姆 海灘上,還坐落著主打各種主題的精品酒店,好幾家都是設計雜誌的常客和ins上的網紅,許多 好萊塢
明星都喜歡來這裡度假。這座瑪雅人最後的城市,在今天依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圖盧姆 城市不大,分為以遺址為中心的城鎮和沿海酒店區,薔薇小姐去的時候住在城市裡,晚飯後到鎮子上遛彎,一 邊和
當地小哥哥聊天一邊跟著他橫穿體育場抄了個近路,也算是live like local的體驗。但是看到這令人一秒心空的藍,突然好想住到沿海酒店區。(網圖) — 石頭的最後命運為了寫游記,我2022年下半年才開始讀斯蒂芬斯所著《瑪雅秘境:失落的四十四座尤卡坦古城》,那是他1842年10月對 尤卡坦半島
進行第二次探險之旅後,和卡瑟伍德一起用文字和繪畫的形式所留下的,對瑪雅人建築、雕塑、壁畫的珍貴記錄。 斯蒂芬斯所處的那個年代, 尤卡坦半島
無數的城邦遺址荒廢、淹沒於叢林之中;它們周遭的寂靜或許曾被短暫地打破,但很快再度恢復無邊的孤獨與寂寥。斯蒂芬斯看到,這些廢墟城市中
“所有正立面雕刻著美麗裝飾的宏偉建築,如今已龜裂、顫顫巍巍”,他斷言,它們“再過幾個世紀,勢必全數傾頹,化成一堆石礫。”“它們終將灰飛煙滅,這是它們無可避免的最後命運。”但幸運的是,正是由於以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為代表的探險家剋服了疾病、戰爭、自然和地形的重重困難,發現並一絲不苟記錄下這些驚人的遺跡,才讓瑪雅這一美洲古文明被世人所知,其可以媲美同一時代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文明的藝術和建築成就也改變了西方人對人類歷史的認知——原來這些遺跡並不是舊大陸文明遷徙的產物,而是美洲原住民想象力、創造力和勞動力的結晶。更幸運的是,當年斯蒂芬斯和卡瑟伍德披荊斬棘穿過最濃密的叢林,發現的常常只是一堆堆無法理解的石刻和看似雜亂無章的建築,而在他們第一次登陸 尤卡坦半島
的近180年後,我所到達的是已經被全面挖掘和妥善保存的考古遺址。那裡有輝煌的金字塔、廟宇和宮殿,有被學者部分破解和還原的藝術品和象形文字,遺址周邊是齊全的旅游配套設施,每年為當地帶來數以萬計的游客和高昂的旅游收入。石頭的最後命運可能是灰飛煙滅,但被文字、圖片、繪畫、博物館等形式保存下來的人類文明記憶,卻將永恆璀璨,歷久彌新。 天然井:尤卡坦半島“隱秘的角落”尤卡坦半島
是由珊瑚岩和多孔石灰岩組成的臺地,經過雨水或地下河的長時間侵蝕,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地下溶洞。有的地下溶洞頂部岩層較薄,地下水的侵蝕使地表塌陷後,在地面留下一個大坑。這些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的“大坑”叫做Cenote,是
尤卡坦半島 “隱秘的角落”。 “Cenote”一詞的發音是say-no-
tay,源自瑪雅語的“Dzonot”。這個詞在漢語中常見的翻譯為“天坑”“地下湖”“天然井”“沼穴”等,也不知道地質學上的規範名稱到底是什麼,姑且按照薔薇小姐的理解稱之為“天然井”吧。 各種地質事件和氣候變化的結合,在 尤卡坦半島
創造出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地下洞穴生態系統。這些洞穴和地下河流自然形成於6500年前,至今也無法準確統計半島上天然井的數量,但至少超過6000個,其中記錄在案的超過2200個。尤卡坦整座半島都沒有河流湖泊,天然井里存儲的雨水曾是瑪雅人唯一的
淡水 來源,因此在瑪雅世界享有崇高地位。他們普遍認為這是神聖的存在,天然井便是神靈居住在地下世界的入口,也是他們死後靈魂的安居之所。地下河的河水來自雨水在地表的緩慢過濾,因此水質非常清澈。水下四通八達錯綜複雜的洞穴系統也讓尤卡坦的天然井成為了洞潛愛好者的天堂。 雖然既不會洞穴潛水Cave
Diving也不會半開放式洞穴潛水Caverns,甚至對浮潛Snorkeling都有些心理陰影,但到了尤卡坦,怎麼能錯過這裡的天然井? 不算只是看到不能下水的奇琴伊察的聖井Cenote Sagrado,薔薇小姐的 墨西哥 之行一共體驗了三口天然井,分別是位於奇琴伊察的Cenote Ik
Kil、位於 圖盧姆 的Cenote Dos Ojos和Cenote Nicte-Ha,下麵接下來就和大家一一介紹一下吧。 — Cenote Ik KilCenote Ik Kil距離著名的瑪雅遺址奇琴伊察僅有3公里。它的名氣大到,很多介紹 墨西哥
天然井的宣傳片都是由它出鏡,《花樣姐姐》第二季也曾在這裡取景。 自駕的游客可以住到奇琴伊察鎮上,下午暢游Cenote Ik Kil,晚間觀賞奇琴伊察的燈光秀,第二天一早做第一波進入奇琴伊察的游客,坐擁整座庫 庫爾
坎金字塔。這座天然井直徑約60米,水深為48米。提前沖走身上的防曬霜後,便可以沿石階拾階而下,走到地下約26米的水面。這裡高高的跳台向游客發出“勇敢者的挑戰”,隊伍竟然還排得老老長。眼看著一起去的小伙伴都能逐漸抬升跳水的臺階,恐水的薔薇小姐還是只敢牢牢抓住入水的扶梯,連從岸上平地入水都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