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薔薇去旅行】三瓶防曬難抵墨西哥的五個太陽——墨西哥古巴行記
第一次走進 哈瓦那 的日用品商店,那種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那是一種只存在於記憶中的“服務社”“供銷社”,即便是兩瓶礦泉水,也需要櫃臺後面的營業員幫你拿。網絡也是。其實 哈瓦那 也不是完全不能上網。只是需要排隊購買上網卡,再到指定地點,輸入一長串上網卡密碼而已。據悉, 中國 移動已經開通了 古巴
的數據漫游服務,一天60元封頂。我呢,早就打定主意逃離網絡的世界,一心在 哈瓦那 過幾天與世隔絕的安逸日子。 買上網卡也是個辛苦活兒。 韓國
綜藝節目《Traveler》里,柳俊烈足足排了兩個小時隊。買到上網卡之後倒是不必擔心找不到上網區域,哪裡有低頭族聚集,哪裡就是熱點。 我們的民宿附近就是一個可以上網的小公園。到 哈瓦那
的第一晚,我們就見識到了暮色下每個人臉上泛出的幽幽的光。雪球姐姐專心研究上網,琳醬和一個當地十歲左右的小姑娘驢唇不對馬嘴聊了一個小時,我和一個 突尼斯
小哥哥分享彼此的旅行,一樣看過撒哈拉的星空,一樣穿過烏布的山林……斷網的 哈瓦那 實在太美好,好像人和人都近了一些。臨走的那天,我們民宿附近的國營超市終於開門了。我和琳醬趕緊要進去長長見識。超市果然是超市,終於不是供銷社了。貨架上陳列的大多還是餅干、零食、果汁等生活必需品,商品的種類比小商店自是多了不少,但離“琳琅滿目”四個字還差得遠呢。 我拿起相機準備拍照,被工作人員善意提醒:“對不起,這裡不許拍照。” — 當街燈亮起哈瓦那漫步,是最美那雙人舞劉驍騫在《颶風掠過蔗田》一書中寫道:當失去自然光的參照後, 哈瓦那
的街道變成了由拉丁姓名和阿拉伯數字混雜而成的不規則棋盤。然而這種迷失並不會引起關於人身安全的擔憂,這是我拜訪過的所有拉美城市的唯一特例。
是不是“唯一特例”我持保留意見,但 哈瓦那 確實是完全不用擔心夜間出行的城市,可以放心讓自己變身出沒於老城和中心區之間縱橫阡陌的巷弄的老魂靈。 城市漫游,那本叫做哈瓦那的時光相冊哈瓦那 市中心分為老城區(La Habana Vieja)、中心區(Centro Habana)以及 新城
區(Vedado),大多數景點都分佈在老城區和中心區,老城區更是整體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城市自 哈瓦那 灣向西蔓延。
索颯老師在《把我的心染棕》里普及了理解 哈瓦那 的要領: 哈瓦那
的城市發展採取了波浪式的“西進”方針,中心不斷西移,沒有重大的拆遷、改建和戰爭破壞,400年裡, 哈瓦那
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築格局,如一本立體的書,一部活的城市沿革史。
從武器廣場到國會大廈再到革命廣場,老城區向 新城 區的過渡不僅見於建築,也見於政治和歷史。 — 尋找老城的四個廣場
哈瓦那
老城同我走過的拉美其他殖民城市類似,棋盤狀的佈局,一個中心廣場四周分佈著大教堂、政府辦公大樓和其他公共建築,處處體現了帝國的統治意志,是“帝國和教會秩序的縮影”。
斑駁的牆皮,傾頹的樓體,銹爛的鐵藝門框,掩飾不住老城建築昔日的雕琢和華貴。若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裡的建築材料幾乎都是花崗岩和 大理
石,浮雕和立柱華麗精緻。酷似南方地區騎樓建築的沿街迴廊和二樓陽臺,適應著熱帶地區多雨的氣候。《孤獨星球》說:“保守估計,老城內有900多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其中有大量傑出的典範之作,從精美繁複的巴
洛克 風格到富麗堂皇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風格跨度極大。”
狹窄的街道或許是 哈瓦那
老城最明顯的特點。原因來自宗主國給殖民地各總督下得一道命令:寒冷處街道當修得寬闊,酷熱處街道當修得狹窄;後者若有騎兵防衛之需要,可容酌情加寬。
細密如織的網格、狹窄破舊的街巷以及點綴其間的建築或許會讓沒有電子導航的游客分不清東南 西北
。然而相隔不過2公里的四大廣場串聯起老城幾乎所有的知名景點,尋訪遍這四大廣場,也就幾乎看遍了整個 哈瓦那 老城的精華。
這四大廣場按建成時間的先後順序分別是:聖弗朗西斯科廣場Plaza de San Francisco de Asis、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老廣場Plaza Vieja,以及大教堂廣場Plaza de la Catedral。我們的行程從大教堂廣場開始。大教堂廣場
離我們民宿最近的是大教堂廣場,我們也是從那裡開始的一日漫游。大教堂的全名叫做聖克裡斯托瓦爾教堂Catedral de San Critobal de la
Habana,是美洲保存最完好的教堂,其最典型的特點在於不對稱的塔樓,以及巴 洛克
風格的外立面與古典風格的內部裝飾,被稱為“凝固在石頭中的音樂”。這座1787年完工的教堂是美洲地區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哥倫布
的遺骨曾在這裡安放多年,直至1898年運回 塞維利亞 。
周邊:五分錢小酒館武器廣場
幾乎每一個 西班牙 殖民城市都有一個武器廣場, 哈瓦那 也不例外。這片 哈瓦那
最古老的廣場之一始建於16世紀20年代初,原先叫做教堂廣場,直到16世紀末才被命名為武器廣場。當時的殖民地總督住在皇家軍隊城堡,將廣場作為練兵場所,廣場因此得名。如今廣場和周圍的大部分建築都可以被追溯到18世紀末。廣場上王棕樹成行,中心是一座
卡洛 斯·曼努埃爾·得·塞斯佩德斯雕像。(這個廣場真的好小)周邊:總督府Placio de los Capitanes Generales( 哈瓦那 標誌性的巴 洛克
建築,但是我去的時候好像沒開門,只拍了個外部長廊)周邊:兩個世界飯店Hotel Ambos Mundos(海明威每次來 古巴 都住在這裡的511號房,併在這裡完成了《喪鐘為誰而鳴》的部分章節)沿途:西蒙·玻利瓦爾雕像Estatua de Simon Bolivar聖弗朗西斯科廣場
哈瓦那
港口上的廣場是聖弗朗西斯科廣場。曾經是一個貿易中心,集海關、貨運碼頭、民間集市於一地。廣場以其中心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為名。教堂修建於1608年,1719年到1738年被改建為巴
洛克 風格,雄偉的鐘樓是當時全 哈瓦那 最高的建築。19世紀40年代起不再作為宗教場所使用。沿途:西蒙·玻利瓦爾雕像Estatua de Simon Bolivar聖弗朗西斯科廣場曾是早期 哈瓦那 的心臟,濃縮著殖民時期的歷史。15世紀末, 西班牙 從 加勒比海 進入美洲,他們在今天海地島上的 聖多明各
建立了第一個居民點, 古巴 是他們登上的第二個大島,併成為殖民進軍的橋頭堡。16世紀早期的“征服”、殖民活動就是以 古巴 為基地出發的。
伴隨著征服和殖民的進程,金銀礦藏被源源不斷開采出來,以印第安人為燃料鑄成的金條銀塊,堆積在大洋此岸。挾 墨西哥 灣之咽喉的 古巴
島,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了“新世界的鑰匙”。一年兩季從宗主國出發的武裝運輸艦隊,滿載著著 墨西哥 的金銀和 秘魯 的財寶集結在這裡,於夏季乘著 哈瓦那
洋流回航 西班牙 。
在此後的兩個世紀里, 哈瓦那 成了美洲最大的港口,人口從17世紀初的四千激增到18世紀中葉的七萬,其繁榮場面多次出現在中世紀畫捲上。 哈瓦那
也由此成為一個有交叉火力掩護、有城堡防衛體系的設防港城,這也是 哈瓦那 的第一次繁榮。
周邊:郵局Correo(不要錯過在這裡給自己寄一張明信片哦,能收到!)老廣場
老廣場建於1559年,比美洲許多 大城 市都來的古老。老廣場是 哈瓦那 在建築方面最不拘一格的廣場, 古巴 巴 洛克
式建築與受高迪影響的新藝術風格建築緊緊依偎在一起。今天的老廣場上零星散佈著酒吧、餐廳和咖啡館,廣場的西側能看到 哈瓦那
最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帶圍欄的噴泉是老廣場的地標。
的數據漫游服務,一天60元封頂。我呢,早就打定主意逃離網絡的世界,一心在 哈瓦那 過幾天與世隔絕的安逸日子。 買上網卡也是個辛苦活兒。 韓國
綜藝節目《Traveler》里,柳俊烈足足排了兩個小時隊。買到上網卡之後倒是不必擔心找不到上網區域,哪裡有低頭族聚集,哪裡就是熱點。 我們的民宿附近就是一個可以上網的小公園。到 哈瓦那
的第一晚,我們就見識到了暮色下每個人臉上泛出的幽幽的光。雪球姐姐專心研究上網,琳醬和一個當地十歲左右的小姑娘驢唇不對馬嘴聊了一個小時,我和一個 突尼斯
小哥哥分享彼此的旅行,一樣看過撒哈拉的星空,一樣穿過烏布的山林……斷網的 哈瓦那 實在太美好,好像人和人都近了一些。臨走的那天,我們民宿附近的國營超市終於開門了。我和琳醬趕緊要進去長長見識。超市果然是超市,終於不是供銷社了。貨架上陳列的大多還是餅干、零食、果汁等生活必需品,商品的種類比小商店自是多了不少,但離“琳琅滿目”四個字還差得遠呢。 我拿起相機準備拍照,被工作人員善意提醒:“對不起,這裡不許拍照。” — 當街燈亮起哈瓦那漫步,是最美那雙人舞劉驍騫在《颶風掠過蔗田》一書中寫道:當失去自然光的參照後, 哈瓦那
的街道變成了由拉丁姓名和阿拉伯數字混雜而成的不規則棋盤。然而這種迷失並不會引起關於人身安全的擔憂,這是我拜訪過的所有拉美城市的唯一特例。
是不是“唯一特例”我持保留意見,但 哈瓦那 確實是完全不用擔心夜間出行的城市,可以放心讓自己變身出沒於老城和中心區之間縱橫阡陌的巷弄的老魂靈。 城市漫游,那本叫做哈瓦那的時光相冊哈瓦那 市中心分為老城區(La Habana Vieja)、中心區(Centro Habana)以及 新城
區(Vedado),大多數景點都分佈在老城區和中心區,老城區更是整體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城市自 哈瓦那 灣向西蔓延。
索颯老師在《把我的心染棕》里普及了理解 哈瓦那 的要領: 哈瓦那
的城市發展採取了波浪式的“西進”方針,中心不斷西移,沒有重大的拆遷、改建和戰爭破壞,400年裡, 哈瓦那
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築格局,如一本立體的書,一部活的城市沿革史。
從武器廣場到國會大廈再到革命廣場,老城區向 新城 區的過渡不僅見於建築,也見於政治和歷史。 — 尋找老城的四個廣場
哈瓦那
老城同我走過的拉美其他殖民城市類似,棋盤狀的佈局,一個中心廣場四周分佈著大教堂、政府辦公大樓和其他公共建築,處處體現了帝國的統治意志,是“帝國和教會秩序的縮影”。
斑駁的牆皮,傾頹的樓體,銹爛的鐵藝門框,掩飾不住老城建築昔日的雕琢和華貴。若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裡的建築材料幾乎都是花崗岩和 大理
石,浮雕和立柱華麗精緻。酷似南方地區騎樓建築的沿街迴廊和二樓陽臺,適應著熱帶地區多雨的氣候。《孤獨星球》說:“保守估計,老城內有900多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其中有大量傑出的典範之作,從精美繁複的巴
洛克 風格到富麗堂皇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風格跨度極大。”
狹窄的街道或許是 哈瓦那
老城最明顯的特點。原因來自宗主國給殖民地各總督下得一道命令:寒冷處街道當修得寬闊,酷熱處街道當修得狹窄;後者若有騎兵防衛之需要,可容酌情加寬。
細密如織的網格、狹窄破舊的街巷以及點綴其間的建築或許會讓沒有電子導航的游客分不清東南 西北
。然而相隔不過2公里的四大廣場串聯起老城幾乎所有的知名景點,尋訪遍這四大廣場,也就幾乎看遍了整個 哈瓦那 老城的精華。
這四大廣場按建成時間的先後順序分別是:聖弗朗西斯科廣場Plaza de San Francisco de Asis、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老廣場Plaza Vieja,以及大教堂廣場Plaza de la Catedral。我們的行程從大教堂廣場開始。大教堂廣場
離我們民宿最近的是大教堂廣場,我們也是從那裡開始的一日漫游。大教堂的全名叫做聖克裡斯托瓦爾教堂Catedral de San Critobal de la
Habana,是美洲保存最完好的教堂,其最典型的特點在於不對稱的塔樓,以及巴 洛克
風格的外立面與古典風格的內部裝飾,被稱為“凝固在石頭中的音樂”。這座1787年完工的教堂是美洲地區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哥倫布
的遺骨曾在這裡安放多年,直至1898年運回 塞維利亞 。
周邊:五分錢小酒館武器廣場
幾乎每一個 西班牙 殖民城市都有一個武器廣場, 哈瓦那 也不例外。這片 哈瓦那
最古老的廣場之一始建於16世紀20年代初,原先叫做教堂廣場,直到16世紀末才被命名為武器廣場。當時的殖民地總督住在皇家軍隊城堡,將廣場作為練兵場所,廣場因此得名。如今廣場和周圍的大部分建築都可以被追溯到18世紀末。廣場上王棕樹成行,中心是一座
卡洛 斯·曼努埃爾·得·塞斯佩德斯雕像。(這個廣場真的好小)周邊:總督府Placio de los Capitanes Generales( 哈瓦那 標誌性的巴 洛克
建築,但是我去的時候好像沒開門,只拍了個外部長廊)周邊:兩個世界飯店Hotel Ambos Mundos(海明威每次來 古巴 都住在這裡的511號房,併在這裡完成了《喪鐘為誰而鳴》的部分章節)沿途:西蒙·玻利瓦爾雕像Estatua de Simon Bolivar聖弗朗西斯科廣場
哈瓦那
港口上的廣場是聖弗朗西斯科廣場。曾經是一個貿易中心,集海關、貨運碼頭、民間集市於一地。廣場以其中心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為名。教堂修建於1608年,1719年到1738年被改建為巴
洛克 風格,雄偉的鐘樓是當時全 哈瓦那 最高的建築。19世紀40年代起不再作為宗教場所使用。沿途:西蒙·玻利瓦爾雕像Estatua de Simon Bolivar聖弗朗西斯科廣場曾是早期 哈瓦那 的心臟,濃縮著殖民時期的歷史。15世紀末, 西班牙 從 加勒比海 進入美洲,他們在今天海地島上的 聖多明各
建立了第一個居民點, 古巴 是他們登上的第二個大島,併成為殖民進軍的橋頭堡。16世紀早期的“征服”、殖民活動就是以 古巴 為基地出發的。
伴隨著征服和殖民的進程,金銀礦藏被源源不斷開采出來,以印第安人為燃料鑄成的金條銀塊,堆積在大洋此岸。挾 墨西哥 灣之咽喉的 古巴
島,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了“新世界的鑰匙”。一年兩季從宗主國出發的武裝運輸艦隊,滿載著著 墨西哥 的金銀和 秘魯 的財寶集結在這裡,於夏季乘著 哈瓦那
洋流回航 西班牙 。
在此後的兩個世紀里, 哈瓦那 成了美洲最大的港口,人口從17世紀初的四千激增到18世紀中葉的七萬,其繁榮場面多次出現在中世紀畫捲上。 哈瓦那
也由此成為一個有交叉火力掩護、有城堡防衛體系的設防港城,這也是 哈瓦那 的第一次繁榮。
周邊:郵局Correo(不要錯過在這裡給自己寄一張明信片哦,能收到!)老廣場
老廣場建於1559年,比美洲許多 大城 市都來的古老。老廣場是 哈瓦那 在建築方面最不拘一格的廣場, 古巴 巴 洛克
式建築與受高迪影響的新藝術風格建築緊緊依偎在一起。今天的老廣場上零星散佈著酒吧、餐廳和咖啡館,廣場的西側能看到 哈瓦那
最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帶圍欄的噴泉是老廣場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