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葡萄牙行紀:大西洋上不滅的燈塔








隨著帆船出征的 葡萄牙 人,不但為世界帶去了 葡萄牙 文明,也帶回了 印度 的香料、美洲的黃金與東方的瓷器。 葡萄牙 人驚艷於 中國 瓷器素雅,充滿韻味的藍白配色,它是這個民族熱愛的天空與海洋呀。
貴族經常將它們作為名貴的裝飾品置於家中。由於摩爾人與 葡萄牙 千絲萬縷的關係,許多技藝與文化交匯相融。15世紀, 葡萄牙 人愛上了阿拉伯瓷磚的色彩與幾何圖紋。17世紀後, 葡萄牙 瓷磚畫技藝在 西班牙 馬賽 克與 荷蘭 代夫特藍陶等工藝糅合併重新塑造後,重回本土。 葡萄牙 人開始流行瓷磚上作畫。



瓷磚畫不獨屬於 葡萄牙 ,隔壁 西班牙 的 塞維利亞 也不逞多讓。 葡萄牙 人升華了瓷磚畫藝術,將它與歷史、詩歌等文化結合,並長久保留在重要建築的外牆上。如此,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值得珍重的故事永不被遺忘。由於它藝術表現力強、實用且永不褪色,如被美神吹拂的春風,在建築內外裝飾的各個角落迅速風靡。這個領域中一些聲名顯赫的大師( 安東 尼奧、波利加特)紛紛開辦繪畫學校,讓這門技藝精益求精。
我眼前的火車站壁畫由兩萬塊瓷磚組成。這意味著工匠至少燒制幾萬塊白磚,然後在每塊白磚上,描繪巨幅畫作中的某一部分。這好比一群人在完成一幅拼圖,如果其中某一幅出錯,產生的返工不可估量。彩繪完成後,還有一步考驗,便是烤制瓷磚。若火候過足瓷磚開裂報廢,一切又要重來。前人用極大的精力,智慧,時間造就了一處處文化遺產。幾百年後,來自東方的我看到這門骨血交融的藝術,驚嘆的不只是它的美麗,匠人的努力與傳承令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久聞波特酒 大名 。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波特酒把我帶來了 波爾圖 。杜羅河上游的土壤並不肥沃,乾燥、多石,淺淺地浮了一層沙土。任何一個經驗豐富的葡萄酒莊主看到這片土地都會頻頻搖頭。然而堅強的葡萄藤牢牢地扎進岩石中汲取養分,將根系變得龐大有力,能度過炎炎夏日。惡劣環境下的淬煉讓波特葡萄浴火重生。大自然沒有辜負葡萄藤的努力,獎勵了充足的糖分。



它能成為暢銷全球的葡萄酒品種也是天賜機緣。17世紀英法戰爭爆發, 法國 切斷了對 英國 的葡萄酒供應,為了滿足 英國 葡萄酒市場的需求,致使 英國 酒商不得不尋找新的酒類供應國家。
為了防止長途運輸酒類變質, 英國 人在葡萄酒中加入高酒精度的白蘭地殺死酵母,達到強行中斷發酵的目的。無心插柳,原來如此調配出葡萄酒的口感甜蜜馥郁,口感特殊。波特酒空降在 倫敦 小酒館,開啟走紅的一生。這也能解釋為何長期以來波特酒被認為是 英國 人釀造的葡萄酒而非 葡萄牙 的原創名酒。
我舉起酒盃,對著陽光輕輕搖動茶色波特Tawny,紅棕色的波特在杯底跳舞,透過光暈閃耀著琥珀般醉人的 光澤 。我沿著酒盃聞它,烤堅果、焦糖、巧克力等香氣元素隨著葡萄馥郁的酒氣撲鼻而來。輕輕抿一口,驚訝地發現,它居然如此甘甜,容易入口!我開玩笑說:“這是葡萄酒果汁吧!”


“輕敵”的我由於波特酒入口絲滑甜美,一連喝了好幾口。Márcia邊笑邊勸我慢些喝:“你喝的可不是純良無害的果汁,這杯酒的酒精度數高於大多數紅酒。 英國 作家塞繆爾·約翰遜說過一句話----男孩喝紅酒,男人喝波特----。你可悠著點,當心醉了。”
可惜Márcia提醒的太晚了,幾句話的功夫我已經雙頰酡紅,酒勁上頭,儼然微醺。




黃昏,微風飄渺,兩岸如畫。我漫步在杜羅河邊。來來往往的渡船行駛在流淌的杜羅河上。船尾的漣漪化為酒後的詩意。幾百年前,船夫們划著裝滿酒桶的帆船,將美酒與杜羅河文明駛向了 歐洲 大陸。 波爾圖 全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它何嘗不是一桶濃醇甘洌的美酒,讓人沉醉其中。






來到具有古典氣質 波爾圖 ,不妨用24小時去找尋寫作的靈感。清晨,煙灰色的水汽彌散在老街,鬱金香經過露水的滋潤,輕盈如水晶。東方既白,悄悄地關上門,找個咖啡館吃早餐。我身披一條羊毛披肩,婉拒絲絲入骨的寒意。行走在蜿蜒狹窄的街道上尋找一個名叫Majestic CAFE的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