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頂的就是 聖尼古拉 斯教堂,屬於胡斯派的教堂,是市區最美的巴 洛克 式教堂。教堂由波希米亞建築師丁岑霍費(Kilian Dientzenhofers)父子所設計,共花了十五年才完成。
黑頂的是提恩教堂,但實際上這座教堂的原名是“提恩(國稅局)前的聖母 瑪利亞 教堂”,由於尖頂比較詭異,晚上亮燈後又是冷色調,所以有點魔鬼教堂的感覺。
老城廣場從早到晚都會聚滿人群,非常熱鬧。
老城廣場中心有一巨大的群雕,紀念 捷克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 布拉格 查理大學的首任校長揚•胡斯。揚•胡斯改革和簡化了 捷克 語語法,主張高校用捷語教學,反對日耳曼化、教權專制、高級教階和教學主事銷售“贖罪券”等腐敗現象。由於胡斯的主張與 羅馬 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因而於1415年被 羅馬 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佈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
從老城廣場一路往西,就能到達查理大橋。
建於1357年的查理大橋是伏爾 塔瓦 河上最著名的橋, 幾乎成了 布拉格 的象徵。伏爾 塔瓦 河將 布拉格 一分為二,一側是老城和 新城 ,佈滿各個時代的華麗建築,一側是起伏的山丘和高聳的 布拉格 城堡。
查理大橋長520米,寬不到10米,有29座宗教雕像。
聖維塔大教堂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是 布拉格 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 布拉格 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
歷史上,聖維塔大教堂經過了3次擴建才有了現在的規模,929年的聖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在1060年時擴建為長方形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哥特式建築,一直到1929年才正式完工。
聖維特大教堂全稱聖維特、聖 瓦茨 拉夫和聖阿達爾貝特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 Václava a Vojtěcha,英文: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Saint Vitus,Wenceslaus and Adalbert)。
大教堂的名字里包含了三個聖人的名字,其中放在最前面的聖維特,是基督教傳說中的十四聖助手之一。第二位的 瓦茨 拉夫一世是波西米亞國王,也是修建大教堂是始作俑者,所以也被放了進來。第三位的聖阿達爾貝特是 布拉格 歷史上的第二任主教。
教堂入口左側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就是 布拉格 著名畫家穆夏的作品,沒想到第一次到 布拉格 ,見到穆夏的作品居然是在教堂里。
正門上方的玫瑰窗是用兩萬七千塊花色玻璃片組成的“創世紀”主題的作品,陽光透過來,把室內染成一片粉色。
繞過聖壇後方,純銀打造、裝飾華麗的是反宗教改革者 聖約翰 之墓,1393年因不肯告訴國王有關皇后告解內容,而被扔下查理士橋的 聖約翰 的遺體就在這座靈柩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