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穿行記——奧匈捷十日談
貝希特斯加登 被 阿爾卑斯山 所環抱,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讓這裡的秋天朝霞晚霧。回到 貝希特斯加登 ,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到老城中心去找看日出的點位。 穿過老城區古老的石板路,看到中心小廣場的燈光慢慢亮起,打在拱牆的彩色壁畫上;教堂里已經坐滿了當地人,在牧師的帶領下唱起了生個。穿過廣場,在老城東邊的公路上坡道上,有個地方俯瞰位,背景是 瓦茨 曼峰。 六、從薩爾茲堡到克魯姆洛夫第二天天不亮,就跑到昨天覓好的日出點,架起腳架等待日出。 巴伐利亞 的晨霧濃重得就像一床棉被,把整個山谷都蓋得嚴嚴實實,直到東邊的 朝陽 把一束陽光投射到 瓦茨 曼峰的頂端,氣溫開始緩緩變化,濃霧才滿滿地被一絲一絲地剝去。
遠山上的朝霞一層一層地變化著,然後,小鎮子里開始熱鬧起來,煙囪冒出了一陣陣的白煙,小馬路上穿梭起各色車子,學生們總是最早出門,三三兩兩往學校走。
瓦茨 曼山終於在晨霧散去之後露出真容。再過一陣,山頭上就能積起皚皚白雪了。 離開 貝希特斯加登 ,再往北行35公里,就又回到了 奧地利 境內。
今天要路過薩爾茲堡,然後再往北200公里進入 捷克 境內,到 克魯姆洛夫 落腳。
薩爾茨堡 (Salzburg)位於 奧地利 中部的 薩爾茨堡 州和 德國 巴伐利亞 州的交界處,是 阿爾卑斯山 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築風格以巴 洛克 為主。
“ 薩爾茨堡 ”意為“鹽堡”,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755年,因附近的鹽礦和城堡而得名, 薩爾茨堡 在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是其一個獨立的大主教教區,主教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壟斷鹽的銷售。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歷史上反覆在 巴伐利亞 和 奧地利 之間搖擺。 薩爾茨堡 大教堂外有一座 奧地利 雕塑家安娜克勞米的“ Pietà”雕像,是其“道德斗篷”系列作品之一。
遠山上的朝霞一層一層地變化著,然後,小鎮子里開始熱鬧起來,煙囪冒出了一陣陣的白煙,小馬路上穿梭起各色車子,學生們總是最早出門,三三兩兩往學校走。
瓦茨 曼山終於在晨霧散去之後露出真容。再過一陣,山頭上就能積起皚皚白雪了。 離開 貝希特斯加登 ,再往北行35公里,就又回到了 奧地利 境內。
今天要路過薩爾茲堡,然後再往北200公里進入 捷克 境內,到 克魯姆洛夫 落腳。
薩爾茨堡 (Salzburg)位於 奧地利 中部的 薩爾茨堡 州和 德國 巴伐利亞 州的交界處,是 阿爾卑斯山 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築風格以巴 洛克 為主。
“ 薩爾茨堡 ”意為“鹽堡”,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755年,因附近的鹽礦和城堡而得名, 薩爾茨堡 在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是其一個獨立的大主教教區,主教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壟斷鹽的銷售。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歷史上反覆在 巴伐利亞 和 奧地利 之間搖擺。 薩爾茨堡 大教堂外有一座 奧地利 雕塑家安娜克勞米的“ Pietà”雕像,是其“道德斗篷”系列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