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穿行記——奧匈捷十日談
教堂後面就是黃金巷(Zlata Ulicka),短短的小巷裡觀光客的擁擠程度與查理大橋不相上下。
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有此名稱,然而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 卡夫 卡曾居住過的22號,現在是一家小巧的書店。 整個教堂都被繁複驚人的浮雕包圍,砂石牆的中央弦月窗上是亞蓋隆的“耶穌受難”、“基督衣旁爭論”和“哀悼耶穌”。 從高堡區下來,太陽也快落下去了。最後的餘暉反射在老城的石板路上,散出一片刺目的金黃。
有軌電車依著幾百年的軌道在 新城 和老城之間穿梭,讓人恍如隔世。 等到入夜,查理大橋和高堡區的燈光都盡數亮了起來,伏爾 塔瓦 河沿岸的酒吧和餐廳就逐漸喧鬧起來。晚上的老城廣場和白天又不一樣了,有賣藝人架起電子琴演奏,為了一圈游客。 火藥塔,高65米,建於1475年,是為了保衛老城區而建造的城牆上的一個城門,在17世紀曾經被用作火藥庫,高塔也因此而得名。現在這裡成為一座小型的博物館向游客開放,用來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煉金術文物等。
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有此名稱,然而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 卡夫 卡曾居住過的22號,現在是一家小巧的書店。 整個教堂都被繁複驚人的浮雕包圍,砂石牆的中央弦月窗上是亞蓋隆的“耶穌受難”、“基督衣旁爭論”和“哀悼耶穌”。 從高堡區下來,太陽也快落下去了。最後的餘暉反射在老城的石板路上,散出一片刺目的金黃。
有軌電車依著幾百年的軌道在 新城 和老城之間穿梭,讓人恍如隔世。 等到入夜,查理大橋和高堡區的燈光都盡數亮了起來,伏爾 塔瓦 河沿岸的酒吧和餐廳就逐漸喧鬧起來。晚上的老城廣場和白天又不一樣了,有賣藝人架起電子琴演奏,為了一圈游客。 火藥塔,高65米,建於1475年,是為了保衛老城區而建造的城牆上的一個城門,在17世紀曾經被用作火藥庫,高塔也因此而得名。現在這裡成為一座小型的博物館向游客開放,用來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煉金術文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