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汁天竺(春節北印20天)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烏代布爾城市王宮
它們是 印度 燦爛文化的一部分。但我瞭解到作為它們的持有者的王公是世襲的。如今整座宮殿依然是王公後裔的私有財產。很顯然這些沾滿了血腥和掠奪的財富對民主化的 印度 是一種絕妙的諷刺。看來那些城邦的王公們不可能成為 印度 真正的驕傲,他們只是 印度 封建產物地延續罷了。
飛德里,從飄然出塵到人間煙火城市宮殿出來後,便要結束 烏代布爾 短暫的旅途了,再次回到旅館背起背包,手機約了兩輛車,直奔機場-----我們的交通工具一再升級,當初坐sleeper的心塞已經仿佛過去一個世紀那麼遠。 ↑烏代布爾 第一次乘坐 印度 國內航段的飛機,只拿著一張自己打印的行程單,在進入機場前的一道安檢就被告知需要換成機票才可以進入,雖然時間不多了,但好在有驚無險很順利找到印表機票的小窗口。時間銜接的很好,香料航空飛機上也並沒有都是馬 沙拉 香料的味道,短暫的1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便來到德里-----這是我們旅途的最後一站了。
顯然德里是 大城 市,機場出來後乘坐地鐵到達 新德里 火車站,因為這裡附近就有一個市集,類似於 曼谷 的考山路,是全世界背包客的聚集地,簡而言之就是旅店便宜,並且就在火車站和地鐵旁邊,出行非常方便。然而到達了 新德里 火車站地鐵站之後,我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去的路,這是第一次,迷失在地下 通道 ,漫漫長的時間來回走著相同的路,看著前面就是通往光明的臺階,可就有這麼一道鐵欄桿拉著不給你過去,最後沒辦法,重新買了一張票,進入地鐵後重新選擇出口,這才走了出來。重見天日之後,即便走到Main Bazaar市集 只有很少的路,我們也沒有耐心背著巨大的行李慢慢走了,於是喊了兩輛嘟嘟車,似乎被宰的上了車,到達旅館門口。 在嘟嘟車上,我們見識了這個背包客聚集地是有多嘈雜和骯髒,這一下讓我們和早上的 烏代布爾 做了對比,似乎我們從” 印度 ”再次來到了“ 印度 ”。我們回到了 瓦拉納西 !這種被雷住的感覺,還是很爽的。
入住之後,我們再出發走了很多路,最後迷失在 新德里 的“人民廣場”飢腸轆轆的尋找晚餐,最後將就了一家餐吧,想回味一下金城的那家手抓羊肉飯於是又點了一份羊肉飯,然而這一頓飯,我們像中毒了一樣,吃完以後,上吐下瀉發燒到第二天。。。。
↑烏代布爾 ↑烏代布爾 德里打卡印度門、蓮花廟迷迷糊糊又迎來了新的一天。在旅館二樓的餐廳解決了早飯後,遍一路出發去了 印度 門,作為 新德里 拉傑大道東端起點的“ 印度 門”無疑是首都的一座豐碑式建築。它是由著名的魯琴斯大師於1921年設計完成。仰望起高達42米的拱門,仿若在欣賞 巴黎 的“凱旋門”。當然 印度 門上刻有90000名左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北 邊境行動和1919年 阿富汗 慘敗中陣亡的 印度 士兵的名字。原來它相當於我們 北京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我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度都會“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其實無需做更多的政治解讀。因為我們人類最終追求正是 和平 的主流。 印度 門的下一站就是蓮花寺了,我們統統沒有心情去尋找公共交通,大概是長途旅行的疲憊感此刻被放大到最大,於是索性嘟嘟車一路打過去。 ↑德里印度門 蓮花寺的本名叫Lotus Temple,這也是德里著名的地標建築,據說訪問量竟已經超過泰姬陵,因為建築的形狀很像一朵蓮花,所以被稱為蓮花寺。看到蓮花寺的第一眼仿佛覺得這不就是 悉尼 歌劇院嗎? 印度 的近現代建築總是這麼奇妙,凱旋門似的 印度 門,歌劇院似的蓮花寺。。。說起這個寺廟,並非是某一種信仰的寺廟,而是不論你是什麼信仰,都可以在這裡無差別的崇拜自己的神,你可以稱這種行為叫包容。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走進廣場內,只見蓮花寺高34.27米,底坐直徑74米,由三層花瓣組成,全部採用白色 大理 石建造。底座邊上有清水池,拱托著這巨大的“蓮花”。 這裡非常安靜,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寧靜的宗教氣氛。在排隊進廟的時候需要脫鞋,並且工作人員會發一個編織手提袋,由自己提著自己的鞋子以防丟失。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進入內部是不可以拍照的,但其實內部設置的十分簡單。既沒有神像,也沒有雕刻、壁畫之類的裝飾物。唯有靜謐光線下的空闊空間,以及光潔地板上安放著一排排的 大理 石長椅。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你是何種宗教信徒,此時我們都共處一堂靜坐、冥想、祈禱……就像衣服臟了要清洗,心靈蒙塵也要滌盪。我們一陣小坐後悄然退出。其實無論時間的長短,我想我們的初心都是一樣。正如身後這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每一種宗教也都是平等,自然也要學會包容。因為和諧才會 和平 。但願我們的孜孜追求能迎來理想的美好世界。
終於一病不起來到德里的第二天,就開始有點發熱,同行的伙伴們經過兩晚的上吐下瀉,已經被折騰的毫無生氣,我嘗試著去藥店買退燒藥,買了很多品牌,最終只確定其中一種是可以治療腹瀉,也許是藥物作用,也許是自身調節,在德里的第三天終於好轉,但我無心去德里的紅堡或者胡瑪雍陵等等著名的建築再游覽,只一心在旅館露臺坐著發獃,將沒寫完的明信片寫了,又隨便畫了一些小伙伴們的速寫,趕在回家前,將這些明信片寄了出去。
最終剩我一人冷靜告別隨著假期接近尾聲,小伙伴們三三兩兩的都離開了德里,他們有的已經回國準備上班,有的去了其他熱帶國家開啟新的旅程,我也即將在德里的第四天離開。因為只剩下我一個人,又因為前面幾天很不舒服,所以我實在不想搞得自己太緊張,於是決定就在我所入住的旅館二樓露臺上,打發掉這不長不短的一天時間,我想這裡來來往往的人,總能展示德裡人生活市井。 坐定後時間才08:00左右,喜歡晚睡的 印度 人大多還未醒來,整個巷子中顯得安安靜靜。似乎只有那些香氣撩人的奶茶提醒人們清晨的到來。隨著太陽的高高升起,路兩邊的客棧、店鋪、餐館等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而街邊的那些臨時攤位也漸漸多起來。我目光正對面的,是賣皮帶和背包的臨時攤位,小販們往地上鋪一張報紙,一個臨時店鋪似乎就搭建出來了,你會覺得很粗糙,但卻沒有人在意,這裡擁擠、混亂,才是 印度 ,這是屬於 印度 的別樣風情。
每一個來 印度 的人,不管是挑戰底線也好,獵奇探險也罷,在收拾行囊準備出發前,都是帶著某種期許的。而今天, 印度 孑然而止,希望每個人,都能在 印度 ,拾到對自己滿意的回答。
生病的這兩天在德里幾乎哪都沒去,我就坐在這個陽臺上看著市井百態,三哥們有的熟練掌握各國語言在拉客,有的擺著小攤蹲在角落一言不發,有匆匆而過的婦人,也有淡定閑步的神牛。看著他們我出了神, 印度 人有時候讓我感覺有信仰很純凈,有時候又讓我感覺慵懶低俗。或許這種矛盾本身就有它存在的意義。畢竟 印度 也是人口大國。首先人得生存,然後才能談信仰。當然大多的 印度 人給我感覺是輕物欲重思想,或許它會給我們人生一些啟迪吧。 回家前的犒勞---甲米終要離開,一早起來我便出發,最後一次穿梭在人潮密佈的Main Bazaar市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屬於 印度 的最後一眼,所以每一腳步我都走的異常緩慢,每一眼周遭的環境都被我銘記在心,來的時候他們搖著頭歡迎我,臨走前,他們也同樣搖著頭仿佛在告訴我,我的朋友,旅行就是這麼回事兒!
它們是 印度 燦爛文化的一部分。但我瞭解到作為它們的持有者的王公是世襲的。如今整座宮殿依然是王公後裔的私有財產。很顯然這些沾滿了血腥和掠奪的財富對民主化的 印度 是一種絕妙的諷刺。看來那些城邦的王公們不可能成為 印度 真正的驕傲,他們只是 印度 封建產物地延續罷了。
飛德里,從飄然出塵到人間煙火城市宮殿出來後,便要結束 烏代布爾 短暫的旅途了,再次回到旅館背起背包,手機約了兩輛車,直奔機場-----我們的交通工具一再升級,當初坐sleeper的心塞已經仿佛過去一個世紀那麼遠。 ↑烏代布爾 第一次乘坐 印度 國內航段的飛機,只拿著一張自己打印的行程單,在進入機場前的一道安檢就被告知需要換成機票才可以進入,雖然時間不多了,但好在有驚無險很順利找到印表機票的小窗口。時間銜接的很好,香料航空飛機上也並沒有都是馬 沙拉 香料的味道,短暫的1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便來到德里-----這是我們旅途的最後一站了。
顯然德里是 大城 市,機場出來後乘坐地鐵到達 新德里 火車站,因為這裡附近就有一個市集,類似於 曼谷 的考山路,是全世界背包客的聚集地,簡而言之就是旅店便宜,並且就在火車站和地鐵旁邊,出行非常方便。然而到達了 新德里 火車站地鐵站之後,我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去的路,這是第一次,迷失在地下 通道 ,漫漫長的時間來回走著相同的路,看著前面就是通往光明的臺階,可就有這麼一道鐵欄桿拉著不給你過去,最後沒辦法,重新買了一張票,進入地鐵後重新選擇出口,這才走了出來。重見天日之後,即便走到Main Bazaar市集 只有很少的路,我們也沒有耐心背著巨大的行李慢慢走了,於是喊了兩輛嘟嘟車,似乎被宰的上了車,到達旅館門口。 在嘟嘟車上,我們見識了這個背包客聚集地是有多嘈雜和骯髒,這一下讓我們和早上的 烏代布爾 做了對比,似乎我們從” 印度 ”再次來到了“ 印度 ”。我們回到了 瓦拉納西 !這種被雷住的感覺,還是很爽的。
入住之後,我們再出發走了很多路,最後迷失在 新德里 的“人民廣場”飢腸轆轆的尋找晚餐,最後將就了一家餐吧,想回味一下金城的那家手抓羊肉飯於是又點了一份羊肉飯,然而這一頓飯,我們像中毒了一樣,吃完以後,上吐下瀉發燒到第二天。。。。
↑烏代布爾 ↑烏代布爾 德里打卡印度門、蓮花廟迷迷糊糊又迎來了新的一天。在旅館二樓的餐廳解決了早飯後,遍一路出發去了 印度 門,作為 新德里 拉傑大道東端起點的“ 印度 門”無疑是首都的一座豐碑式建築。它是由著名的魯琴斯大師於1921年設計完成。仰望起高達42米的拱門,仿若在欣賞 巴黎 的“凱旋門”。當然 印度 門上刻有90000名左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北 邊境行動和1919年 阿富汗 慘敗中陣亡的 印度 士兵的名字。原來它相當於我們 北京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我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度都會“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其實無需做更多的政治解讀。因為我們人類最終追求正是 和平 的主流。 印度 門的下一站就是蓮花寺了,我們統統沒有心情去尋找公共交通,大概是長途旅行的疲憊感此刻被放大到最大,於是索性嘟嘟車一路打過去。 ↑德里印度門 蓮花寺的本名叫Lotus Temple,這也是德里著名的地標建築,據說訪問量竟已經超過泰姬陵,因為建築的形狀很像一朵蓮花,所以被稱為蓮花寺。看到蓮花寺的第一眼仿佛覺得這不就是 悉尼 歌劇院嗎? 印度 的近現代建築總是這麼奇妙,凱旋門似的 印度 門,歌劇院似的蓮花寺。。。說起這個寺廟,並非是某一種信仰的寺廟,而是不論你是什麼信仰,都可以在這裡無差別的崇拜自己的神,你可以稱這種行為叫包容。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走進廣場內,只見蓮花寺高34.27米,底坐直徑74米,由三層花瓣組成,全部採用白色 大理 石建造。底座邊上有清水池,拱托著這巨大的“蓮花”。 這裡非常安靜,可以在這裡感受到寧靜的宗教氣氛。在排隊進廟的時候需要脫鞋,並且工作人員會發一個編織手提袋,由自己提著自己的鞋子以防丟失。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巴哈伊教蓮花廟 進入內部是不可以拍照的,但其實內部設置的十分簡單。既沒有神像,也沒有雕刻、壁畫之類的裝飾物。唯有靜謐光線下的空闊空間,以及光潔地板上安放著一排排的 大理 石長椅。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你是何種宗教信徒,此時我們都共處一堂靜坐、冥想、祈禱……就像衣服臟了要清洗,心靈蒙塵也要滌盪。我們一陣小坐後悄然退出。其實無論時間的長短,我想我們的初心都是一樣。正如身後這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每一種宗教也都是平等,自然也要學會包容。因為和諧才會 和平 。但願我們的孜孜追求能迎來理想的美好世界。
終於一病不起來到德里的第二天,就開始有點發熱,同行的伙伴們經過兩晚的上吐下瀉,已經被折騰的毫無生氣,我嘗試著去藥店買退燒藥,買了很多品牌,最終只確定其中一種是可以治療腹瀉,也許是藥物作用,也許是自身調節,在德里的第三天終於好轉,但我無心去德里的紅堡或者胡瑪雍陵等等著名的建築再游覽,只一心在旅館露臺坐著發獃,將沒寫完的明信片寫了,又隨便畫了一些小伙伴們的速寫,趕在回家前,將這些明信片寄了出去。
最終剩我一人冷靜告別隨著假期接近尾聲,小伙伴們三三兩兩的都離開了德里,他們有的已經回國準備上班,有的去了其他熱帶國家開啟新的旅程,我也即將在德里的第四天離開。因為只剩下我一個人,又因為前面幾天很不舒服,所以我實在不想搞得自己太緊張,於是決定就在我所入住的旅館二樓露臺上,打發掉這不長不短的一天時間,我想這裡來來往往的人,總能展示德裡人生活市井。 坐定後時間才08:00左右,喜歡晚睡的 印度 人大多還未醒來,整個巷子中顯得安安靜靜。似乎只有那些香氣撩人的奶茶提醒人們清晨的到來。隨著太陽的高高升起,路兩邊的客棧、店鋪、餐館等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而街邊的那些臨時攤位也漸漸多起來。我目光正對面的,是賣皮帶和背包的臨時攤位,小販們往地上鋪一張報紙,一個臨時店鋪似乎就搭建出來了,你會覺得很粗糙,但卻沒有人在意,這裡擁擠、混亂,才是 印度 ,這是屬於 印度 的別樣風情。
每一個來 印度 的人,不管是挑戰底線也好,獵奇探險也罷,在收拾行囊準備出發前,都是帶著某種期許的。而今天, 印度 孑然而止,希望每個人,都能在 印度 ,拾到對自己滿意的回答。
生病的這兩天在德里幾乎哪都沒去,我就坐在這個陽臺上看著市井百態,三哥們有的熟練掌握各國語言在拉客,有的擺著小攤蹲在角落一言不發,有匆匆而過的婦人,也有淡定閑步的神牛。看著他們我出了神, 印度 人有時候讓我感覺有信仰很純凈,有時候又讓我感覺慵懶低俗。或許這種矛盾本身就有它存在的意義。畢竟 印度 也是人口大國。首先人得生存,然後才能談信仰。當然大多的 印度 人給我感覺是輕物欲重思想,或許它會給我們人生一些啟迪吧。 回家前的犒勞---甲米終要離開,一早起來我便出發,最後一次穿梭在人潮密佈的Main Bazaar市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屬於 印度 的最後一眼,所以每一腳步我都走的異常緩慢,每一眼周遭的環境都被我銘記在心,來的時候他們搖著頭歡迎我,臨走前,他們也同樣搖著頭仿佛在告訴我,我的朋友,旅行就是這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