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博物館巡禮之一——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女子肖像》(Женский портрет / Female portrait)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78х62 см
● 作於:17世紀
● 作者:阿德里安·漢內曼(Адриан Ханнеман / Adriaen Hanneman)(1601-1671)★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著名畫家,其繪畫風格受到同時代著名畫家 安東 尼·凡·戴克的強烈影響,最出名的是為 英國 和 荷蘭 貴族所作的宮廷肖畫像。
● 作品背景: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他的繪畫風格:人物比例恰當,筆法極為細膩,通過光與影的良好把控和處理,賦予所描繪的對象極強的立體感——生動鮮活仿佛就在眼前。對五官、卷髮、頭飾、閃亮的珍珠項圈、輕薄的富有 光澤 感的淺色上衣等的描繪都非常考究。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海上風暴》(Буря на море / Storm at sea)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9.6х61 см.
● 作於:17世紀
● 作者:彼得·範·德·克 羅斯 (Питер ван дер Крос / Peter van der Cross)(1611-1701)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暴風雨來臨時的海面,駛在驚濤駭浪中的商船;畫家把風暴中的大海場景渲染出極為強列的即視感。
● 筆者評價:驚濤駭浪,跌宕起伏,看到頭暈。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年輕人的早晨》(Утро молодого человека / Morning young ma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0х53 см.
● 作於:1655 - 1657
● 作者:彼得·德·霍奇(Питер де Хох / Pieter De Hooch)(1629-1684 )
● 作者背景: 荷蘭 畫家。其作品善於利用畫面中的場景在運用光線、色彩和視角方面顯示出了高超的技藝,形成自己獨特的主題個風格。能敏銳地觀察了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同時表現出良好的道德取向。他的晚期作品風格變得粗糙,顏色過深,質量下降明顯。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男人肖像》(Мужской портрет / Portrait of a ma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75х64 см.
● 作於:1634
● 作者:範·德·弗里特(Виллем ван дер Влит / Willem van der Vliet) (1584 -1642)
● 作者背景: 荷蘭 畫家。繪畫體裁主要有歷史寓言和肖像。畫技細膩逼真。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買魚》(Покупка рыбы / Buying fish)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74х83 см.
● 作於:約1680
● 作者:雅各布·盧 卡斯 ·奧切特瓦爾特(Якоб Лукас Охтервелт ? / Jakob Lukas Ohtervelt ?)(1634 - 1684)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有魚販上門,看門僕打開門望向門外,僕人喚來女主人,互相討價。一位女僕半跪在地端著盆等著接魚。門後的小孩與在門前打鬧的小狗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和熙的晨光透過敞開的大門斜射進來,明暗光影給畫面添加了透視感。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搶劫》(Грабеж / Robbery)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36х50 см.
● 作於:1650
● 作者:雅各布·丟克(Якоб Дюк / Jacob Duke)(1600 -1667)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強盜進城了,是一群海盜,這次被搶的是個富戶,女主人穿戴不俗。一大箱子被搶的東西散落當街,強盜頭顯然對只搶到這點東 西非 常不滿,一臉蠻橫且帶姦詐地逼問女主人好東西都哪去了;女主人被嚇得不輕,神色驚慌,手攥白色手帕在哭訴,家裡的東西都被男人帶走了;或說,家境中落,財產都賣光了;或說,您來之前已經被別人搶劫一空了……。總之,真的是沒了。這幅畫讓我們看到了17世紀在 荷蘭 一帶活躍的強盜(海盜)是什麼模樣。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音樂會》(Концерт / Concert)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3.5х55 см.
● 作於:1640
● 作者:17世紀上半葉的 哈勒姆 斯基繪畫大師(Харлемский мастер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VII века / Harlemskij master in first half of XVII century)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畫家呈現的是一個小唱班,一女主唱,三男琴樂伴奏。這是17世紀 荷蘭 城市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滑冰場》(Катание на коньках / Ice skating)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24х38 см.
● 作於:1620
● 作者:亨德里克·巴倫斯·阿弗坎普(Хендрик Барентс Аверкамп / Hendrick Averkamp Barents)(1585-1634)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畫派的首批風景畫家之一,擅長畫冬天的 荷蘭 ,許多畫作都是在冰凍的湖面上滑冰的場景。他的畫色彩豐富,生動活潑,精心製作的人物形象散落在風景中。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大衛與喬納森》(Давид и Ионафан / David and Jonatha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0х59 см
● 作於:1620
● 作者:彼得·拉斯曼(Питер Питерс Ластман / Peter Lastman)(1583 -1633)
● 作者背景: 荷蘭 畫家。擅長畫歷史題材的作品。他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他的學生包括倫勃朗和簡·利文斯。在他的作品中,他很註意對臉部與手腳的細節描繪。
● 作品背景:故事情節出自聖經。大衛是上帝選定的要接替掃羅(Saul)的未來的古代 以色列 國王;喬納森(Jonathan)是掃羅的兒子,與大衛關係很好,當他得知掃羅要加害大衛的時候,背著他父親跑出來找到大衛通風報信,要他趕快逃走。畫面中半跪在地的是未來的新國王大衛,對面站立的是現國王掃羅的兒子喬納森。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十字架》(Распятие / The crucifixio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81х69 см.
● 作於:1637
● 作者:托馬斯·亨德里克斯·德·凱瑟(Томас Хендрикс де Кейсер / Thomas Hendrix de Kejser)(1596-1667)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中間的是耶穌,旁邊的兩個是陪綁的強盜。耶穌頭頂上的紙牌是由批准處死耶穌的 羅馬 總督比拉多用 希腊 、 羅馬 、希伯來的文字書寫的:“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意思是“這個 拿撒勒 人耶穌是猶太人的王”,意思是來嘲弄耶穌的。十字架下方有聖母 瑪利亞 、抹大拉 瑪利亞 和小雅各。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信仰的寓言》(Аллегория веры / Allegory of faith)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83х59 см
● 作於:1620
● 作者:科內利斯·科內 利茲 ·凡· 哈勒姆 (Корнелиссен ван Харлем Корнелис / Cornelis Cornelisz Van Haarlem)(1562-1638)★
● 作者背景:16-17世紀 荷蘭 最重要的北方藝術家之一,也是弗朗斯·哈勒斯肖像畫家的重要先驅。他的繪畫題材主要是畫肖像、神話和聖經。最初的畫作是大尺寸的、高度風格化的作品,帶有 意大利 風格的裸體畫,帶有怪誕的、不自然的解剖結構。後來,畫風轉變為一種基於 荷蘭 現實主義傳統的風格。他的畫作在 哈勒姆 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國立博物館、 巴黎 盧浮宮、 倫敦 國家美術館、 聖彼得堡 冬宮博物館等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博物館有收藏與展出。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打架》(Драка / Fight)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1х55.5 см.
● 作於:約1635
● 作者:阿德里安-詹斯-範· 奧斯塔 德(Адриан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Adrian Jans van Ostade)(1610 -1685)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畫家。曾做肖像畫家弗朗斯·哈勒斯的學生。一生都在描繪最朴實的主題:酒館場景、鄉村集市和鄉間別墅,以及每個地區特有的氣氛和住所。 哈勒姆 附近的 荷蘭 ,似乎飽受戰爭之苦,空氣是潮濕而朦朧的,他所描繪的人們都是矮小的、不受歡迎的,在特征和衣著上都帶有逆境的印記。他筆下的小屋,藤蔓遮掩了外牆上的貧窮,在室內,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裝飾椽木和茅草屋頂,搖搖欲墜的煙囪和梯子樓梯,那是那些日子里質朴的 荷蘭 式住宅。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儘管他粗俗,卻常常能抓住農民階層的詩意一面:他給他們卑微的運動,他們的爭吵,甚至是他們更安靜的快樂的心情,攏上一層燦爛的陽光;為殘舊的小屋披上了鮮艷的草木。後來,倫勃朗的影響改變了他的風格:朴實的畫面中添加了宗教色彩,以及運用光線的明暗對比來突出主體部分的視覺感與立體感。但總體看,他的繪畫缺乏倫勃朗繪畫主題的深度,不能很好地給予畫面故事以戲劇性的力量和表達,以及情節的延伸遐想。
● 作品背景:光線昏暗的小村口,明亮的光線罩住一小群正在打架的村民。簡陋的小木桌被掀翻,地上散落著幾張紙牌,看樣子這幾位是為打牌翻臉了,鬧到動刀子的程度,有村婦撲上去護住自己的男人。畫中人物的表情被畫家描繪得極為生動逼真活靈活現。要不是看標題,以為是發生搶劫了。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痛飲乾杯的農民》(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пирушка / Peasant wassail)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3.2х54.7 см.
● 作於:1635
● 作者:阿德里安-詹斯-範· 奧斯塔 德(Адриан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Adrian Jans van Ostade)(1610 -1685)
● 作者背景:同上
● 作品背景:一群農民鄉下人坐在一間高大破舊的農家屋裡喝酒的場景。這裡沒有高貴的場景與上流社會的面孔,都是社會底層的平民。能記錄下他們的生活場景,作者難能可貴,因為這樣的“土畫很難登上上流社會富貴人家的大雅之堂,因而不會賣出高價”。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酒館內的場景》(Сцена в кабачке / Scene in the taver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1х55 см.
● 作於:約1635
● 作者:阿德里安·詹斯-範· 奧斯塔 德(Адриан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Adrian Jans van Ostade)(1610 -1685)
● 作者背景:同上
● 作品背景:小酒館里,一群酗酒的農民正在嘲笑一位在暗色的角落裡醉酒嘔吐的,其他人一副樂不可支的表情。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農民婚禮》(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свадьба / Peasant wedding)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0
● 尺寸:39х53 см (овал)
● 作於:1640
● 作者:艾薩克·詹斯·範· 奧斯塔 德(Исак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Isaack van Ostade)(1621-1649)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風格與風景畫家,畫家阿德里安·範· 奧斯塔 德的弟弟。喜歡畫鄉下題材與冬天的風景。早期創作受到倫勃朗的影響,畫風及繪畫題材與哥哥相似,後來走上了自己創新的道路並取得很大進步,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以前的人物畫家經歷。儘管他後期繪畫選擇的對象不是來自鄉村的大街,就是冰凍的運河,但他通過對景物的細緻觀察和描寫,使得筆下的風景自然細膩,風景中的人物活潑充滿動感。他20多歲就去世了,沒能把自己的藝術發揮到極致,書簽共創作了大約400幅作品。
● 作品背景:一對兒農民牽著手急匆匆走進自己的婚禮場所,周圍有很多等待參加婚禮的鄉下人。房屋很老舊。場景很朴實。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通往教練客棧的路》(Дорога у постоялого двора / The road from coaching inn )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64х85 см
● 作於:1640
● 作者:艾薩克-詹斯-範· 奧斯塔 德(Исак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Isaack van Ostade)(1621-1649)
● 作者背景:見上幅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扶手椅(Кресло / Armchair)
這是一把出自17世紀 荷蘭 的扶手椅。椅背與椅面上雕有精美的花飾。
材質:木、皮革、銅
尺寸:139 х 61 х 45см
一層14展廳:希腊宮希腊 宮是博物館內最大最有氣勢感的展廳之一,雖然編號14展廳,但卻是進入博物館後最先看到的,因為它就位於一層入口通往二層樓梯的左側。 博物館一層左側的1、2、3、6幾個展廳環繞著它。
希腊 宮坐落在一個很大的密閉天井里,不但面積大,而且占有兩層,因而有很強的空間感。頂棚採用透光玻璃,裡面採光極好。
展廳內展示著古 希腊 帕提農時期(公元前447至432年)保存下來的雕像與浮雕的摹塑品, 雅典 衛城的實物模型和埃雷赫秀神廟柱廊,及原始尺寸的 雅典 阿格拉 赫菲斯托斯神廟柱廊。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在 希腊 宮的底層擺放著一些古 希腊 帕提農時期(公元前447至432年)保存下來的雕像與浮雕的摹塑品,這些肢体殘缺的人物雕塑,多少可給參觀者對兩千多年前的古 希腊 文明留下的藝術作品在外觀上以及藝術特色上留下些許印象,但因為是石膏複製品,所以,觀賞價值大打折扣。
圖片左側的 石柱 是 雅典 衛城帕特農神廟東南角廊柱;右側高處的 石柱 門廊亦出自帕特農神廟前臉。都是複製品。欣賞一下外觀就好,不必考究它們的價值有多高。它們的原物還戳在 希腊 雅典 衛城遺址內。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希腊 宮內部空間有兩層,站在一層仰望上去,二層迎面處半空有個露臺模樣的建築雕塑,那是 希腊 雅典 衛城伊瑞克西翁的南門廊——女雕像柱廊(Южный портик Эрехтейона, т.н. портик кариатид / The South porch of the Erechtheion, the so-called portico caryatids)的摹塑品,原作是 大理 石的,位於衛城伊瑞克西翁神廟的南側,約建於公元前421~405年,是為紀念 雅典 娜之子、 雅典 王厄瑞克阿斯。這些女雕像高2.3米,呈站姿,體態優美,頭頂 大理 石天花板。不過,在這裡看到的都是石膏摹塑,原物現存衛城博物館及 倫敦 的 大英 博物館(西數第二尊女雕像被 英國 埃爾金 勛爵盜運到 倫敦 )。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希腊 宮二層陳列的 雅典 衛城現今外觀模型。將這個模型與下麵的兩幅複原圖對比一下,就可以粗略看出這座建於兩千多年前的世界著名古跡 雅典 衛城損毀有多嚴重。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雅典 衛城複原三維圖(非博物館展品)。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根據 雅典 衛城遺址模擬複原出的原城市模樣(油畫,非博物館展品)
雅典 衛城(Acropolis), 希腊 最傑出的古建築群,面積約4km²,位於 希腊 雅典 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當時是古 希腊 的一處綜合性公共建築,宗教政治的中心城市。最初,衛城是用於防範外敵入侵的要塞,山頂四周築有圍牆,古城遺址在衛城山丘南側。高地東、南、北三面都是懸崖絕壁,地勢險峻,人們只能從西側登上衛城。衛城內有前門、山門、帕特農神廟、 雅典 娜勝利女神殿、阿爾忒彌斯神殿、伊瑞克提翁神廟等建築殘存。
在公元前480年的 希腊 與波斯的戰爭中, 雅典 衛城遭到波斯軍隊破壞,其後又曾被 雅典 人花費了40年的時間用白色 大理 石重建。15世紀,東 羅馬 帝國的滅亡, 雅典 淪為 土耳其 領地,衛城伊斯蘭化,城內與基督教有關的設施被拆除,帕特農神廟被改為清真寺。17世紀,衛城遭到 威尼斯 人的圍攻,這座古 希腊 的建築傑作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帕特農神廟東南角廊柱》(Парфенон, юго-восточный угол / The Parthenon, the South-East corner Callicrates)
這些高大漂亮的廊柱亦是石膏摹塑,擺放在 希腊 宮一角,高至兩層,撐住了展廳的士氣。原物為 大理 石材,仍在 雅典 衛城。
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
雅典 衛城最負盛名的一座建築,費時9年建成於公元前438年,即基督教產生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廟宇,長70米、寬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環繞,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徑2米,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人物雕塑《睡著的 阿裡 阿德涅》(Спящая Ариадна / The Sleeping Ariadne)
位置:一樓14展廳( 希腊 宮)
種類:古 希腊 大理 石雕塑的石膏摹塑(複製品)
原作者:不詳
原雕塑現存: 梵蒂岡 博物館。
原作故事背景:
阿裡 阿德涅(Ariadne)是古 希腊 神話中 克裡特 島國王米諾斯的女兒。她的母親 帕西 法厄生了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陶洛斯)。代達洛斯把它幽禁在一座迷宮裡,並命令 雅典 人民每年進貢七對童男童女喂養這個怪物。 雅典 王子忒修斯發誓要為民除害,他領著童男童女上了 克裡特 島,借助 阿裡 阿德涅給他的線球和魔刀,殺死這個怪物並沿著線順來路走出了迷宮。當天夜裡,他們帶著 阿裡 阿德涅公主一起逃亡。途經 納克索斯島 ,命運女神在忒修斯的夢中告訴他:他們的愛情不被祝福,他們的結合只能帶來厄運。醒來之後,忒修斯明白自己雖然深愛著公主卻無力與神祇對抗。他叫醒同伴,在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照亮大地時駕船離開了 納克索斯島 ,留下熟睡中的 阿裡 阿德涅。 阿裡 阿德涅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被遺棄在荒島之上,不知所措又傷心欲絕。她的哭泣如影隨形在如箭般逃離的船尾。正在這時,酒神狄俄尼索斯出現了。這是命運的安排,他們相愛了。酒神將一頂鑲嵌著七顆晶瑩剔透的華冠戴在了心上人的頭上。然而, 阿裡 阿德涅只是個凡人。終於有一天,她永遠地離開了狄俄尼索斯。酒神拿著那頂華冠在島上久久地徘徊,悲痛欲絕。這時,華冠忽然升了起來,飛到天上化作了星空中的北冕座。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浮雕《阿爾忒彌斯、祖墨、阿波羅與尼基》(Рельеф с изображением Артемиды, Лето, Аполлона и Ники / Relief depicting Artemis, Summer, Apollo and Nicky)
● 位置:一樓14展廳( 希腊 宮)
● 種類:古 希腊 白色 大理 石浮雕的石膏摹塑(複製品)
● 原作者:不詳
● 原雕塑現存: 柏林 國家博物館。
● 原作出自古 希腊 神話故事。阿波羅與阿爾忒彌斯是 希腊 神話故事里的姐弟,姐姐是月亮女神,弟弟是太陽神。他們的父親是宙斯——眾神之王。祖墨(Summer)與尼基(Nicky)查不到相關資料。 一層15展廳:意大利宮15展廳( 意大利 宮)位於博物館一層至二層主樓梯的右側,與樓梯左側的 希腊 宮位置相對應,面積基本相同,也是天井式高二層的大展廳,屋頂覆有大面積採光玻璃,內部光線通透。
展廳參照了 意大利 佛羅倫薩 巴爾傑羅宮(現為 佛羅倫薩 市雕塑博物館)的佈局,設置了眾多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雕塑模塑品(複製品)。雖然多是複製品,但相對 希腊 宮而言顯得更精緻耐看。
本展廳涉及的部分藝術家:
●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Микеланджело Буонарроти /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 讓·古戎(Гужон Жан / Jean Goujon)(約1510-1566)★★★
● 多納泰洛(Донателло / Donatello)(1386-1466)★★★
● 安德列·委羅基奧(Верроккио Андреа / Verrokkio Andrea)(1436-1488)★★
● 日爾曼·皮隆(Пилон Жермен / Germain Pilon)(1525 -1590)★
● 老彼得·費舍爾(Фишер Петер Старший / Fisher Peter Senior)(1460 -1520)
● 小赫爾曼·費舍爾(Фишер Герман Младший / Herman Fisher Jr. )(1486 - 1517)
● 小彼得·費舍爾(Фишер Петер Младший / Fischer, Peter Jr. )(1487 -1528)
● 西爾林·耶格(Сирлин Йорг / Sirlin Jörg )(1425 - 1491)
● 安德烈·維羅基基奧(Верроккио Андреа / Andrea Verrokkio )(1436 -1488)
● 安德烈·德拉·羅比亞 ( делла Роббиа Андреа / Andrea della Robbia )(1435 -1525)★
● 喬瓦尼·德拉·羅比亞(делла Роббиа Джованни / Giovanni della Robbia)(1469 - 1529)
● 威特·史托斯 [ Штосс Фейт(Вит Ствош) / Veit Stoss (Wit Stvosh)](1455 -1533)★
● 米歇爾· 科隆 貝(Коломб Мишель / Michel Colombe)(1430-1513)★
● 布蘭曼·多納托(Браманте Донато / Bramante Donato)(1444 - 1514)
● 雅克·瓊林克(Йонгелинк Жак / Jacques Jongelink)(1530 -1606)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15展廳( 意大利 宮)的內部模樣。中間是大廳 ,左側與後側有廊道,裡面擺放的展品主要是雕塑。大廳內最吸引眼球的展品是兩尊仿青銅騎士雕塑與一座高大的石膏摹塑《大衛》。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科萊奧尼騎馬像》(Кондотьер Коллеони / Condottiero Colleoni)
● 位置:一樓15展廳( 意大利 宮)
● 種類:青銅摹塑
● 原作者:安德列·委羅基奧(Верроккио Андреа / Verrokkio Andrea)(1436-1488)★★
● 原雕塑現存 威尼斯 斯庫奧拉·迪·聖馬可廣場
● 原作者背景:委羅基奧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前期著名的雕塑家、畫家,他最主要的藝術成就表現在雕塑創作方面。1476年,他創作了青銅雕像《大衛》,與其老師四十多年前創作的鼎鼎 大名 的同名作品使用了完全不同的雕塑語言,但同樣取得了 成功 。
● 原雕像背景:1481年,委羅基奧受命為去世的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科萊奧尼製作一尊騎馬像。 巴 托羅 繆·科萊奧尼出生於貝爾加莫,是一位有名的雇佣軍隊長官,1475年去世時留給 威尼斯 共和 國一大筆錢要求為自己建造一座青銅騎馬像。於是委羅基奧接受了這個任務,但直到他1488年去世仍未最後完工,後來由阿萊桑德羅·萊奧帕爾迪接手完成。
雕像科萊奧尼披盔戴甲,緊緊握著元帥的節杖,整個身體有一股不可阻擋的向前的衝力。他雙足蹬住馬鐙,昂首挺胸,面容嚴峻,雙眉緊鎖,表情充滿了蠻橫和殘忍的力量,其身軀因發怒而突然扭動,似乎正在向士兵發出戰鬥命令。科萊奧尼強烈的身體轉動的動態與戰馬的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呼應關係,雕像威武雄壯,身體造型和麵部特征都表明雕塑家本人對作為個體的人的強烈的興趣,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加塔梅拉塔騎馬像》(Кондотьер Гаттамелата / Condottiero Gattamelata)(摹塑品)
● 位置:一樓15展廳( 意大利 宮)
● 種類:青銅摹塑
● 創作時間:15世紀
● 原物目前位於 意大利 帕都亞聖 安東 尼教堂正門前
● 原作者:多納泰洛(Донателло / Donatello)(1386-1466)★★★
● 原作者背景:多納泰洛是文藝復興時期 意大利 最傑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塑創作徹底擺脫了哥特式風格的痕跡,復興了 希腊 、 羅馬 的古典樣式。這尊《加塔梅拉塔騎馬像》的原作是多納泰洛的代表作。
● 原雕像背景:雕像人物加塔梅拉塔生前是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1445年,多納泰洛受 威尼斯 共和 國之邀在帕都亞為他作紀念像,作品完成於1450年。雕像加塔梅拉塔戎裝佩劍,雙手提韁。神情果敢,充滿英雄氣概。實際上這是當時首次出現的完全世俗性質的形象。除此之外,多納泰洛還竭力探索了騎馬紀念碑與建築群的配合以及雕像與臺座的比例關係等,無疑他取得了 成功 。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雕像都是和諧的,在教堂前廣場上他又面對伸展的街道,與教堂保持著合適的距離,從而成為教堂廣場上的藝術中心。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15展廳( 意大利 宮)中還有一件引人註目的大型雕塑,就是《大衛》的複製品。這尊高大的塑像被安置在大廳通往二層樓梯旁的顯著位置。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塑像《大衛》(Давид / David)(石膏複製品)
● 位置:一樓15展廳( 意大利 宮)
● 種類:石膏摹塑。原作為 大理 石。
● 尺寸: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重量高達5.46噸。
● 原作目前位於 意大利 佛羅倫薩 美術學院
● 原作者: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Микеланджело Буонарроти /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 原作創作時間:1501-1504
● 原作者背景:米開朗基羅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盛期一位多才多藝的巨匠。他不僅是偉大的雕刻家、畫家,而且也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家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 芬奇 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在他漫長的一生中經歷了 意大利 從繁榮到衰落的轉變,他始終是一名堅定的人文主義者,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如果說達 芬奇 創造了內心深邃、高度智慧和風格文靜的典型,那麼米開朗基羅就以塑造了充滿力量、堅毅果斷和具有信心的英雄形象而不朽。他的筆下、刀下的英雄雖然取材於宗教、神話故事,其實是謳歌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力輓狂瀾拯救祖國的英雄,寄托了藝術家和人民的希望和理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1501年春,米開朗基羅回到 佛羅倫薩 ,秋天開始創作著名的雕塑《大衛》,至1504年完成。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 原雕像背景:大衛(約前1050-約前970), 以色列 聯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在 以色列 所有古代的國王中,被描述為最正義的,並且是一位優秀戰士、音樂家和詩人。這尊雕像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錶面上看是對古 希腊 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米開朗基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78х62 см
● 作於:17世紀
● 作者:阿德里安·漢內曼(Адриан Ханнеман / Adriaen Hanneman)(1601-1671)★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著名畫家,其繪畫風格受到同時代著名畫家 安東 尼·凡·戴克的強烈影響,最出名的是為 英國 和 荷蘭 貴族所作的宮廷肖畫像。
● 作品背景: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他的繪畫風格:人物比例恰當,筆法極為細膩,通過光與影的良好把控和處理,賦予所描繪的對象極強的立體感——生動鮮活仿佛就在眼前。對五官、卷髮、頭飾、閃亮的珍珠項圈、輕薄的富有 光澤 感的淺色上衣等的描繪都非常考究。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海上風暴》(Буря на море / Storm at sea)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9.6х61 см.
● 作於:17世紀
● 作者:彼得·範·德·克 羅斯 (Питер ван дер Крос / Peter van der Cross)(1611-1701)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暴風雨來臨時的海面,駛在驚濤駭浪中的商船;畫家把風暴中的大海場景渲染出極為強列的即視感。
● 筆者評價:驚濤駭浪,跌宕起伏,看到頭暈。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年輕人的早晨》(Утро молодого человека / Morning young ma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0х53 см.
● 作於:1655 - 1657
● 作者:彼得·德·霍奇(Питер де Хох / Pieter De Hooch)(1629-1684 )
● 作者背景: 荷蘭 畫家。其作品善於利用畫面中的場景在運用光線、色彩和視角方面顯示出了高超的技藝,形成自己獨特的主題個風格。能敏銳地觀察了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同時表現出良好的道德取向。他的晚期作品風格變得粗糙,顏色過深,質量下降明顯。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男人肖像》(Мужской портрет / Portrait of a ma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75х64 см.
● 作於:1634
● 作者:範·德·弗里特(Виллем ван дер Влит / Willem van der Vliet) (1584 -1642)
● 作者背景: 荷蘭 畫家。繪畫體裁主要有歷史寓言和肖像。畫技細膩逼真。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買魚》(Покупка рыбы / Buying fish)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74х83 см.
● 作於:約1680
● 作者:雅各布·盧 卡斯 ·奧切特瓦爾特(Якоб Лукас Охтервелт ? / Jakob Lukas Ohtervelt ?)(1634 - 1684)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有魚販上門,看門僕打開門望向門外,僕人喚來女主人,互相討價。一位女僕半跪在地端著盆等著接魚。門後的小孩與在門前打鬧的小狗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和熙的晨光透過敞開的大門斜射進來,明暗光影給畫面添加了透視感。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搶劫》(Грабеж / Robbery)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36х50 см.
● 作於:1650
● 作者:雅各布·丟克(Якоб Дюк / Jacob Duke)(1600 -1667)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強盜進城了,是一群海盜,這次被搶的是個富戶,女主人穿戴不俗。一大箱子被搶的東西散落當街,強盜頭顯然對只搶到這點東 西非 常不滿,一臉蠻橫且帶姦詐地逼問女主人好東西都哪去了;女主人被嚇得不輕,神色驚慌,手攥白色手帕在哭訴,家裡的東西都被男人帶走了;或說,家境中落,財產都賣光了;或說,您來之前已經被別人搶劫一空了……。總之,真的是沒了。這幅畫讓我們看到了17世紀在 荷蘭 一帶活躍的強盜(海盜)是什麼模樣。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音樂會》(Концерт / Concert)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3.5х55 см.
● 作於:1640
● 作者:17世紀上半葉的 哈勒姆 斯基繪畫大師(Харлемский мастер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VII века / Harlemskij master in first half of XVII century)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畫家呈現的是一個小唱班,一女主唱,三男琴樂伴奏。這是17世紀 荷蘭 城市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滑冰場》(Катание на коньках / Ice skating)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24х38 см.
● 作於:1620
● 作者:亨德里克·巴倫斯·阿弗坎普(Хендрик Барентс Аверкамп / Hendrick Averkamp Barents)(1585-1634)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畫派的首批風景畫家之一,擅長畫冬天的 荷蘭 ,許多畫作都是在冰凍的湖面上滑冰的場景。他的畫色彩豐富,生動活潑,精心製作的人物形象散落在風景中。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大衛與喬納森》(Давид и Ионафан / David and Jonatha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0х59 см
● 作於:1620
● 作者:彼得·拉斯曼(Питер Питерс Ластман / Peter Lastman)(1583 -1633)
● 作者背景: 荷蘭 畫家。擅長畫歷史題材的作品。他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他的學生包括倫勃朗和簡·利文斯。在他的作品中,他很註意對臉部與手腳的細節描繪。
● 作品背景:故事情節出自聖經。大衛是上帝選定的要接替掃羅(Saul)的未來的古代 以色列 國王;喬納森(Jonathan)是掃羅的兒子,與大衛關係很好,當他得知掃羅要加害大衛的時候,背著他父親跑出來找到大衛通風報信,要他趕快逃走。畫面中半跪在地的是未來的新國王大衛,對面站立的是現國王掃羅的兒子喬納森。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十字架》(Распятие / The crucifixio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81х69 см.
● 作於:1637
● 作者:托馬斯·亨德里克斯·德·凱瑟(Томас Хендрикс де Кейсер / Thomas Hendrix de Kejser)(1596-1667)
● 作者背景:不詳
● 作品背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中間的是耶穌,旁邊的兩個是陪綁的強盜。耶穌頭頂上的紙牌是由批准處死耶穌的 羅馬 總督比拉多用 希腊 、 羅馬 、希伯來的文字書寫的:“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意思是“這個 拿撒勒 人耶穌是猶太人的王”,意思是來嘲弄耶穌的。十字架下方有聖母 瑪利亞 、抹大拉 瑪利亞 和小雅各。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信仰的寓言》(Аллегория веры / Allegory of faith)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83х59 см
● 作於:1620
● 作者:科內利斯·科內 利茲 ·凡· 哈勒姆 (Корнелиссен ван Харлем Корнелис / Cornelis Cornelisz Van Haarlem)(1562-1638)★
● 作者背景:16-17世紀 荷蘭 最重要的北方藝術家之一,也是弗朗斯·哈勒斯肖像畫家的重要先驅。他的繪畫題材主要是畫肖像、神話和聖經。最初的畫作是大尺寸的、高度風格化的作品,帶有 意大利 風格的裸體畫,帶有怪誕的、不自然的解剖結構。後來,畫風轉變為一種基於 荷蘭 現實主義傳統的風格。他的畫作在 哈勒姆 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 國立博物館、 巴黎 盧浮宮、 倫敦 國家美術館、 聖彼得堡 冬宮博物館等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博物館有收藏與展出。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打架》(Драка / Fight)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1х55.5 см.
● 作於:約1635
● 作者:阿德里安-詹斯-範· 奧斯塔 德(Адриан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Adrian Jans van Ostade)(1610 -1685)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畫家。曾做肖像畫家弗朗斯·哈勒斯的學生。一生都在描繪最朴實的主題:酒館場景、鄉村集市和鄉間別墅,以及每個地區特有的氣氛和住所。 哈勒姆 附近的 荷蘭 ,似乎飽受戰爭之苦,空氣是潮濕而朦朧的,他所描繪的人們都是矮小的、不受歡迎的,在特征和衣著上都帶有逆境的印記。他筆下的小屋,藤蔓遮掩了外牆上的貧窮,在室內,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裝飾椽木和茅草屋頂,搖搖欲墜的煙囪和梯子樓梯,那是那些日子里質朴的 荷蘭 式住宅。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儘管他粗俗,卻常常能抓住農民階層的詩意一面:他給他們卑微的運動,他們的爭吵,甚至是他們更安靜的快樂的心情,攏上一層燦爛的陽光;為殘舊的小屋披上了鮮艷的草木。後來,倫勃朗的影響改變了他的風格:朴實的畫面中添加了宗教色彩,以及運用光線的明暗對比來突出主體部分的視覺感與立體感。但總體看,他的繪畫缺乏倫勃朗繪畫主題的深度,不能很好地給予畫面故事以戲劇性的力量和表達,以及情節的延伸遐想。
● 作品背景:光線昏暗的小村口,明亮的光線罩住一小群正在打架的村民。簡陋的小木桌被掀翻,地上散落著幾張紙牌,看樣子這幾位是為打牌翻臉了,鬧到動刀子的程度,有村婦撲上去護住自己的男人。畫中人物的表情被畫家描繪得極為生動逼真活靈活現。要不是看標題,以為是發生搶劫了。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痛飲乾杯的農民》(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пирушка / Peasant wassail)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3.2х54.7 см.
● 作於:1635
● 作者:阿德里安-詹斯-範· 奧斯塔 德(Адриан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Adrian Jans van Ostade)(1610 -1685)
● 作者背景:同上
● 作品背景:一群農民鄉下人坐在一間高大破舊的農家屋裡喝酒的場景。這裡沒有高貴的場景與上流社會的面孔,都是社會底層的平民。能記錄下他們的生活場景,作者難能可貴,因為這樣的“土畫很難登上上流社會富貴人家的大雅之堂,因而不會賣出高價”。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酒館內的場景》(Сцена в кабачке / Scene in the tavern)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41х55 см.
● 作於:約1635
● 作者:阿德里安·詹斯-範· 奧斯塔 德(Адриан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Adrian Jans van Ostade)(1610 -1685)
● 作者背景:同上
● 作品背景:小酒館里,一群酗酒的農民正在嘲笑一位在暗色的角落裡醉酒嘔吐的,其他人一副樂不可支的表情。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農民婚禮》(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свадьба / Peasant wedding)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0
● 尺寸:39х53 см (овал)
● 作於:1640
● 作者:艾薩克·詹斯·範· 奧斯塔 德(Исак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Isaack van Ostade)(1621-1649)
● 作者背景:17世紀 荷蘭 風格與風景畫家,畫家阿德里安·範· 奧斯塔 德的弟弟。喜歡畫鄉下題材與冬天的風景。早期創作受到倫勃朗的影響,畫風及繪畫題材與哥哥相似,後來走上了自己創新的道路並取得很大進步,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以前的人物畫家經歷。儘管他後期繪畫選擇的對象不是來自鄉村的大街,就是冰凍的運河,但他通過對景物的細緻觀察和描寫,使得筆下的風景自然細膩,風景中的人物活潑充滿動感。他20多歲就去世了,沒能把自己的藝術發揮到極致,書簽共創作了大約400幅作品。
● 作品背景:一對兒農民牽著手急匆匆走進自己的婚禮場所,周圍有很多等待參加婚禮的鄉下人。房屋很老舊。場景很朴實。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通往教練客棧的路》(Дорога у постоялого двора / The road from coaching inn )
● 位置:一樓11展廳(十七世紀 荷蘭 藝術)
● 種類:油畫
● 尺寸:64х85 см
● 作於:1640
● 作者:艾薩克-詹斯-範· 奧斯塔 德(Исак Янс ван Остаде / Isaack van Ostade)(1621-1649)
● 作者背景:見上幅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扶手椅(Кресло / Armchair)
這是一把出自17世紀 荷蘭 的扶手椅。椅背與椅面上雕有精美的花飾。
材質:木、皮革、銅
尺寸:139 х 61 х 45см
一層14展廳:希腊宮希腊 宮是博物館內最大最有氣勢感的展廳之一,雖然編號14展廳,但卻是進入博物館後最先看到的,因為它就位於一層入口通往二層樓梯的左側。 博物館一層左側的1、2、3、6幾個展廳環繞著它。
希腊 宮坐落在一個很大的密閉天井里,不但面積大,而且占有兩層,因而有很強的空間感。頂棚採用透光玻璃,裡面採光極好。
展廳內展示著古 希腊 帕提農時期(公元前447至432年)保存下來的雕像與浮雕的摹塑品, 雅典 衛城的實物模型和埃雷赫秀神廟柱廊,及原始尺寸的 雅典 阿格拉 赫菲斯托斯神廟柱廊。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在 希腊 宮的底層擺放著一些古 希腊 帕提農時期(公元前447至432年)保存下來的雕像與浮雕的摹塑品,這些肢体殘缺的人物雕塑,多少可給參觀者對兩千多年前的古 希腊 文明留下的藝術作品在外觀上以及藝術特色上留下些許印象,但因為是石膏複製品,所以,觀賞價值大打折扣。
圖片左側的 石柱 是 雅典 衛城帕特農神廟東南角廊柱;右側高處的 石柱 門廊亦出自帕特農神廟前臉。都是複製品。欣賞一下外觀就好,不必考究它們的價值有多高。它們的原物還戳在 希腊 雅典 衛城遺址內。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希腊 宮內部空間有兩層,站在一層仰望上去,二層迎面處半空有個露臺模樣的建築雕塑,那是 希腊 雅典 衛城伊瑞克西翁的南門廊——女雕像柱廊(Южный портик Эрехтейона, т.н. портик кариатид / The South porch of the Erechtheion, the so-called portico caryatids)的摹塑品,原作是 大理 石的,位於衛城伊瑞克西翁神廟的南側,約建於公元前421~405年,是為紀念 雅典 娜之子、 雅典 王厄瑞克阿斯。這些女雕像高2.3米,呈站姿,體態優美,頭頂 大理 石天花板。不過,在這裡看到的都是石膏摹塑,原物現存衛城博物館及 倫敦 的 大英 博物館(西數第二尊女雕像被 英國 埃爾金 勛爵盜運到 倫敦 )。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希腊 宮二層陳列的 雅典 衛城現今外觀模型。將這個模型與下麵的兩幅複原圖對比一下,就可以粗略看出這座建於兩千多年前的世界著名古跡 雅典 衛城損毀有多嚴重。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雅典 衛城複原三維圖(非博物館展品)。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根據 雅典 衛城遺址模擬複原出的原城市模樣(油畫,非博物館展品)
雅典 衛城(Acropolis), 希腊 最傑出的古建築群,面積約4km²,位於 希腊 雅典 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當時是古 希腊 的一處綜合性公共建築,宗教政治的中心城市。最初,衛城是用於防範外敵入侵的要塞,山頂四周築有圍牆,古城遺址在衛城山丘南側。高地東、南、北三面都是懸崖絕壁,地勢險峻,人們只能從西側登上衛城。衛城內有前門、山門、帕特農神廟、 雅典 娜勝利女神殿、阿爾忒彌斯神殿、伊瑞克提翁神廟等建築殘存。
在公元前480年的 希腊 與波斯的戰爭中, 雅典 衛城遭到波斯軍隊破壞,其後又曾被 雅典 人花費了40年的時間用白色 大理 石重建。15世紀,東 羅馬 帝國的滅亡, 雅典 淪為 土耳其 領地,衛城伊斯蘭化,城內與基督教有關的設施被拆除,帕特農神廟被改為清真寺。17世紀,衛城遭到 威尼斯 人的圍攻,這座古 希腊 的建築傑作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帕特農神廟東南角廊柱》(Парфенон, юго-восточный угол / The Parthenon, the South-East corner Callicrates)
這些高大漂亮的廊柱亦是石膏摹塑,擺放在 希腊 宮一角,高至兩層,撐住了展廳的士氣。原物為 大理 石材,仍在 雅典 衛城。
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
雅典 衛城最負盛名的一座建築,費時9年建成於公元前438年,即基督教產生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廟宇,長70米、寬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環繞,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徑2米,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人物雕塑《睡著的 阿裡 阿德涅》(Спящая Ариадна / The Sleeping Ariadne)
位置:一樓14展廳( 希腊 宮)
種類:古 希腊 大理 石雕塑的石膏摹塑(複製品)
原作者:不詳
原雕塑現存: 梵蒂岡 博物館。
原作故事背景:
阿裡 阿德涅(Ariadne)是古 希腊 神話中 克裡特 島國王米諾斯的女兒。她的母親 帕西 法厄生了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陶洛斯)。代達洛斯把它幽禁在一座迷宮裡,並命令 雅典 人民每年進貢七對童男童女喂養這個怪物。 雅典 王子忒修斯發誓要為民除害,他領著童男童女上了 克裡特 島,借助 阿裡 阿德涅給他的線球和魔刀,殺死這個怪物並沿著線順來路走出了迷宮。當天夜裡,他們帶著 阿裡 阿德涅公主一起逃亡。途經 納克索斯島 ,命運女神在忒修斯的夢中告訴他:他們的愛情不被祝福,他們的結合只能帶來厄運。醒來之後,忒修斯明白自己雖然深愛著公主卻無力與神祇對抗。他叫醒同伴,在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照亮大地時駕船離開了 納克索斯島 ,留下熟睡中的 阿裡 阿德涅。 阿裡 阿德涅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被遺棄在荒島之上,不知所措又傷心欲絕。她的哭泣如影隨形在如箭般逃離的船尾。正在這時,酒神狄俄尼索斯出現了。這是命運的安排,他們相愛了。酒神將一頂鑲嵌著七顆晶瑩剔透的華冠戴在了心上人的頭上。然而, 阿裡 阿德涅只是個凡人。終於有一天,她永遠地離開了狄俄尼索斯。酒神拿著那頂華冠在島上久久地徘徊,悲痛欲絕。這時,華冠忽然升了起來,飛到天上化作了星空中的北冕座。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浮雕《阿爾忒彌斯、祖墨、阿波羅與尼基》(Рельеф с изображением Артемиды, Лето, Аполлона и Ники / Relief depicting Artemis, Summer, Apollo and Nicky)
● 位置:一樓14展廳( 希腊 宮)
● 種類:古 希腊 白色 大理 石浮雕的石膏摹塑(複製品)
● 原作者:不詳
● 原雕塑現存: 柏林 國家博物館。
● 原作出自古 希腊 神話故事。阿波羅與阿爾忒彌斯是 希腊 神話故事里的姐弟,姐姐是月亮女神,弟弟是太陽神。他們的父親是宙斯——眾神之王。祖墨(Summer)與尼基(Nicky)查不到相關資料。 一層15展廳:意大利宮15展廳( 意大利 宮)位於博物館一層至二層主樓梯的右側,與樓梯左側的 希腊 宮位置相對應,面積基本相同,也是天井式高二層的大展廳,屋頂覆有大面積採光玻璃,內部光線通透。
展廳參照了 意大利 佛羅倫薩 巴爾傑羅宮(現為 佛羅倫薩 市雕塑博物館)的佈局,設置了眾多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雕塑模塑品(複製品)。雖然多是複製品,但相對 希腊 宮而言顯得更精緻耐看。
本展廳涉及的部分藝術家:
●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Микеланджело Буонарроти /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 讓·古戎(Гужон Жан / Jean Goujon)(約1510-1566)★★★
● 多納泰洛(Донателло / Donatello)(1386-1466)★★★
● 安德列·委羅基奧(Верроккио Андреа / Verrokkio Andrea)(1436-1488)★★
● 日爾曼·皮隆(Пилон Жермен / Germain Pilon)(1525 -1590)★
● 老彼得·費舍爾(Фишер Петер Старший / Fisher Peter Senior)(1460 -1520)
● 小赫爾曼·費舍爾(Фишер Герман Младший / Herman Fisher Jr. )(1486 - 1517)
● 小彼得·費舍爾(Фишер Петер Младший / Fischer, Peter Jr. )(1487 -1528)
● 西爾林·耶格(Сирлин Йорг / Sirlin Jörg )(1425 - 1491)
● 安德烈·維羅基基奧(Верроккио Андреа / Andrea Verrokkio )(1436 -1488)
● 安德烈·德拉·羅比亞 ( делла Роббиа Андреа / Andrea della Robbia )(1435 -1525)★
● 喬瓦尼·德拉·羅比亞(делла Роббиа Джованни / Giovanni della Robbia)(1469 - 1529)
● 威特·史托斯 [ Штосс Фейт(Вит Ствош) / Veit Stoss (Wit Stvosh)](1455 -1533)★
● 米歇爾· 科隆 貝(Коломб Мишель / Michel Colombe)(1430-1513)★
● 布蘭曼·多納托(Браманте Донато / Bramante Donato)(1444 - 1514)
● 雅克·瓊林克(Йонгелинк Жак / Jacques Jongelink)(1530 -1606)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15展廳( 意大利 宮)的內部模樣。中間是大廳 ,左側與後側有廊道,裡面擺放的展品主要是雕塑。大廳內最吸引眼球的展品是兩尊仿青銅騎士雕塑與一座高大的石膏摹塑《大衛》。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科萊奧尼騎馬像》(Кондотьер Коллеони / Condottiero Colleoni)
● 位置:一樓15展廳( 意大利 宮)
● 種類:青銅摹塑
● 原作者:安德列·委羅基奧(Верроккио Андреа / Verrokkio Andrea)(1436-1488)★★
● 原雕塑現存 威尼斯 斯庫奧拉·迪·聖馬可廣場
● 原作者背景:委羅基奧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前期著名的雕塑家、畫家,他最主要的藝術成就表現在雕塑創作方面。1476年,他創作了青銅雕像《大衛》,與其老師四十多年前創作的鼎鼎 大名 的同名作品使用了完全不同的雕塑語言,但同樣取得了 成功 。
● 原雕像背景:1481年,委羅基奧受命為去世的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科萊奧尼製作一尊騎馬像。 巴 托羅 繆·科萊奧尼出生於貝爾加莫,是一位有名的雇佣軍隊長官,1475年去世時留給 威尼斯 共和 國一大筆錢要求為自己建造一座青銅騎馬像。於是委羅基奧接受了這個任務,但直到他1488年去世仍未最後完工,後來由阿萊桑德羅·萊奧帕爾迪接手完成。
雕像科萊奧尼披盔戴甲,緊緊握著元帥的節杖,整個身體有一股不可阻擋的向前的衝力。他雙足蹬住馬鐙,昂首挺胸,面容嚴峻,雙眉緊鎖,表情充滿了蠻橫和殘忍的力量,其身軀因發怒而突然扭動,似乎正在向士兵發出戰鬥命令。科萊奧尼強烈的身體轉動的動態與戰馬的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呼應關係,雕像威武雄壯,身體造型和麵部特征都表明雕塑家本人對作為個體的人的強烈的興趣,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加塔梅拉塔騎馬像》(Кондотьер Гаттамелата / Condottiero Gattamelata)(摹塑品)
● 位置:一樓15展廳( 意大利 宮)
● 種類:青銅摹塑
● 創作時間:15世紀
● 原物目前位於 意大利 帕都亞聖 安東 尼教堂正門前
● 原作者:多納泰洛(Донателло / Donatello)(1386-1466)★★★
● 原作者背景:多納泰洛是文藝復興時期 意大利 最傑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塑創作徹底擺脫了哥特式風格的痕跡,復興了 希腊 、 羅馬 的古典樣式。這尊《加塔梅拉塔騎馬像》的原作是多納泰洛的代表作。
● 原雕像背景:雕像人物加塔梅拉塔生前是 威尼斯 雇佣軍司令官,1445年,多納泰洛受 威尼斯 共和 國之邀在帕都亞為他作紀念像,作品完成於1450年。雕像加塔梅拉塔戎裝佩劍,雙手提韁。神情果敢,充滿英雄氣概。實際上這是當時首次出現的完全世俗性質的形象。除此之外,多納泰洛還竭力探索了騎馬紀念碑與建築群的配合以及雕像與臺座的比例關係等,無疑他取得了 成功 。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雕像都是和諧的,在教堂前廣場上他又面對伸展的街道,與教堂保持著合適的距離,從而成為教堂廣場上的藝術中心。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15展廳( 意大利 宮)中還有一件引人註目的大型雕塑,就是《大衛》的複製品。這尊高大的塑像被安置在大廳通往二層樓梯旁的顯著位置。 ↑普希金藝術博物館 ↑ 塑像《大衛》(Давид / David)(石膏複製品)
● 位置:一樓15展廳( 意大利 宮)
● 種類:石膏摹塑。原作為 大理 石。
● 尺寸: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重量高達5.46噸。
● 原作目前位於 意大利 佛羅倫薩 美術學院
● 原作者: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Микеланджело Буонарроти /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 原作創作時間:1501-1504
● 原作者背景:米開朗基羅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盛期一位多才多藝的巨匠。他不僅是偉大的雕刻家、畫家,而且也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家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 芬奇 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在他漫長的一生中經歷了 意大利 從繁榮到衰落的轉變,他始終是一名堅定的人文主義者,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如果說達 芬奇 創造了內心深邃、高度智慧和風格文靜的典型,那麼米開朗基羅就以塑造了充滿力量、堅毅果斷和具有信心的英雄形象而不朽。他的筆下、刀下的英雄雖然取材於宗教、神話故事,其實是謳歌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力輓狂瀾拯救祖國的英雄,寄托了藝術家和人民的希望和理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1501年春,米開朗基羅回到 佛羅倫薩 ,秋天開始創作著名的雕塑《大衛》,至1504年完成。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 原雕像背景:大衛(約前1050-約前970), 以色列 聯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在 以色列 所有古代的國王中,被描述為最正義的,並且是一位優秀戰士、音樂家和詩人。這尊雕像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錶面上看是對古 希腊 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米開朗基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