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佛國漫游記(蒲甘︱曼德勒︱蒙育瓦︱卡勞徒步茵萊湖︱大金石︱仰光︱攻略)
從奶油蛋糕塔出來後,在當地大媽那買了個大冰棍,十分清爽,一點也沒擔心吃了是否會中招。
返回渡船前,在江畔尋到了Settawya Paya佛塔,這座佛塔建造於1811年,相傳佛塔內的佛印石是由波道帕耶王搬來放置於此的。 佛塔內的佛印石 我們乘坐的渡船 【世界最大的書】金色的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ya)建於19世紀中葉,據說是模仿 蒲甘 的瑞喜宮佛塔而建。在佛塔周圍有729座白色小佛塔,每座佛塔內 都安 放有一塊 大理 石石碑,上面刻的是佛教經典大藏經,是佛陀從開悟到涅槃的所有講道經文。 據說當時敏東王是為了製作“世界最大的宗教經典”而修建此佛塔的。敏東王讓2400個僧人,將佛教經典完完全全雕刻到 大理 石石板上,共雕刻了729枚,花費了半年時間。 從 曼德勒 山頂能清楚地看到固都陶佛塔的全景,尤其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瓦藍的天、碧綠的樹木之下的白色佛塔更顯瑰麗。 此外,還有1774個類似的石碑(於1913年收集)環繞於附近的山達牟尼佛塔(Sandamuni Paya),上面是大藏經批註。 山達牟尼佛塔位於固都陶佛塔西側,步行即可到達。據說被敏東王的弟弟殺害的加囊的遺體就埋葬在這裡。 曼德勒 山的高僧U Khanti大師在上面建造了佛塔。 皎多枝佛塔(Kyauktawgyi Paya)位於 曼德勒 山南 側步行入口處,塔內最出名的應該是由一整塊 大理 石雕刻而成的巨大佛像。佛像身著皇家服飾,有900噸重,約7.9米高,據說當年在開光儀式之前,動用了10000餘人,花了13天的時間才把它通過運河運送至此。 佛塔外廳鋪設著光潔的地板,依然是採用的 曼德勒 特色的 馬賽 克裝飾,十分漂亮。據說在皎多枝佛塔每年10月都會舉行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非常熱鬧。 【曼德勒山:本地人的英語角】與幾位 臺灣 小伙伴在 曼德勒 山腳正式分別,我分攤了他們五分之二的機車 租車 費。脫掉鞋襪,放進包內,沿著山腳由兩隻巨型辛特守護的入口向上攀爬,約需半小時才能到達山頂。不過山腰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廟宇,因此攀登起來並不十分困難。
走完路程的三分之二,一座寺廟內立著一尊鍍金佛像。他的手伸出去指著大皇宮的位置,據說象徵佛的預言:當年釋迦牟尼宣揚佛法時路過 曼德勒 山,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這裡會出現一座繁華的 大城 。 曼德勒 果然不負所望,在敏東王的統治下,實現了幾十年的繁榮歷史。 登上 曼德勒 山頂, 曼德勒 全城和 伊洛 瓦底江景色盡收眼底。著名的 緬甸 母親河—— 伊洛 瓦底江從天邊款款而來,彎彎曲曲地繞過 曼德勒 山,向著下游平原流去。
山頂是一個寺廟,一根根方形柱子矗立,其上用玻璃鑲嵌成菱形的圖案,這種 曼德勒 風格強烈的裝飾在夕陽的餘暉照耀下奪目生輝、晶瑩剔透。 曼德勒 山的夕陽和晚霞 在寺廟周圍,只見三三兩兩的僧人、學生和游客聚在一起,用英語相互交談著,游客在交流中更深入地瞭解了當地文化,而本地人則提升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實際上,隨著 緬甸 新任民選政府的上臺, 緬甸 的改革開放之路正走得風風火火,旅游業正在這個國家蓬勃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英語,而 曼德勒 山則為他們提高英語表達水平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曼德勒 山的芸芸眾生相
返回渡船前,在江畔尋到了Settawya Paya佛塔,這座佛塔建造於1811年,相傳佛塔內的佛印石是由波道帕耶王搬來放置於此的。 佛塔內的佛印石 我們乘坐的渡船 【世界最大的書】金色的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ya)建於19世紀中葉,據說是模仿 蒲甘 的瑞喜宮佛塔而建。在佛塔周圍有729座白色小佛塔,每座佛塔內 都安 放有一塊 大理 石石碑,上面刻的是佛教經典大藏經,是佛陀從開悟到涅槃的所有講道經文。 據說當時敏東王是為了製作“世界最大的宗教經典”而修建此佛塔的。敏東王讓2400個僧人,將佛教經典完完全全雕刻到 大理 石石板上,共雕刻了729枚,花費了半年時間。 從 曼德勒 山頂能清楚地看到固都陶佛塔的全景,尤其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瓦藍的天、碧綠的樹木之下的白色佛塔更顯瑰麗。 此外,還有1774個類似的石碑(於1913年收集)環繞於附近的山達牟尼佛塔(Sandamuni Paya),上面是大藏經批註。 山達牟尼佛塔位於固都陶佛塔西側,步行即可到達。據說被敏東王的弟弟殺害的加囊的遺體就埋葬在這裡。 曼德勒 山的高僧U Khanti大師在上面建造了佛塔。 皎多枝佛塔(Kyauktawgyi Paya)位於 曼德勒 山南 側步行入口處,塔內最出名的應該是由一整塊 大理 石雕刻而成的巨大佛像。佛像身著皇家服飾,有900噸重,約7.9米高,據說當年在開光儀式之前,動用了10000餘人,花了13天的時間才把它通過運河運送至此。 佛塔外廳鋪設著光潔的地板,依然是採用的 曼德勒 特色的 馬賽 克裝飾,十分漂亮。據說在皎多枝佛塔每年10月都會舉行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非常熱鬧。 【曼德勒山:本地人的英語角】與幾位 臺灣 小伙伴在 曼德勒 山腳正式分別,我分攤了他們五分之二的機車 租車 費。脫掉鞋襪,放進包內,沿著山腳由兩隻巨型辛特守護的入口向上攀爬,約需半小時才能到達山頂。不過山腰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廟宇,因此攀登起來並不十分困難。
走完路程的三分之二,一座寺廟內立著一尊鍍金佛像。他的手伸出去指著大皇宮的位置,據說象徵佛的預言:當年釋迦牟尼宣揚佛法時路過 曼德勒 山,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這裡會出現一座繁華的 大城 。 曼德勒 果然不負所望,在敏東王的統治下,實現了幾十年的繁榮歷史。 登上 曼德勒 山頂, 曼德勒 全城和 伊洛 瓦底江景色盡收眼底。著名的 緬甸 母親河—— 伊洛 瓦底江從天邊款款而來,彎彎曲曲地繞過 曼德勒 山,向著下游平原流去。
山頂是一個寺廟,一根根方形柱子矗立,其上用玻璃鑲嵌成菱形的圖案,這種 曼德勒 風格強烈的裝飾在夕陽的餘暉照耀下奪目生輝、晶瑩剔透。 曼德勒 山的夕陽和晚霞 在寺廟周圍,只見三三兩兩的僧人、學生和游客聚在一起,用英語相互交談著,游客在交流中更深入地瞭解了當地文化,而本地人則提升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實際上,隨著 緬甸 新任民選政府的上臺, 緬甸 的改革開放之路正走得風風火火,旅游業正在這個國家蓬勃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英語,而 曼德勒 山則為他們提高英語表達水平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曼德勒 山的芸芸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