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的信仰與狂歡,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緬甸
這時候回過頭來,再次重新審視周遭:它是達瑪央吉未了的宿命,也是瑞西光塔立足 蒲甘 的遙遠。 它是狄羅明洛高聳的玉米塔,也是窮游塔大隱於世的哲學。 它是帕塔達垂暮的身影,也是神山波帕若隱若現的指引。 當然它更是老 蒲甘 三塔,阿南達、達賓紐與葛道帕林,時間的車軸從沒有停滯,而 蒲甘 一直都在,無論歲月、人禍與天災。 遇見你真好,在這樣的日出中。 刷塔刷到吐是怎樣的體驗結束日出的拍攝,返回酒店吃早餐,享受一天中最悠閑的時光。鄰座的婆婆昨天就在,今天也是一個人,一邊看著書,一邊優雅的吃著。真的很難想象這麼大歲數,依舊是一個人出來旅行,歪果仁獨立自主的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它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像國人,總是受家庭、兒女所羈絆,很少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今天的刷塔路相對比較隨意,畢竟前兩天已經基本把最感興趣的佛塔刷完。所以上午就從老 蒲甘 向南,開始打卡明卡巴地區的佛塔。
明噶拉塔(Mingalazedi Paya),是 蒲甘 最後一座大型佛塔,也是 蒲甘 王朝最後的綻放。不過它現在依舊處於地震後的整修之中,門口告示中的五個“Don't”似乎說明瞭一切,而佛塔巨鐘般的圓頂也被嚴嚴實實的包裹在腳手架中,根本無法窺見。
雖然沒有看到佛塔,但還是被佛塔前的懸絲木偶給嚇了一跳,前文有說到在酒店觀看的詭異的木偶戲,現在再看這些木偶本身,就這樣紅果果的掛在樹枝上,簡直就是活脫脫的吊死鬼,實在難以理解如此怪異畫風的紀念品如何能賣得出去? 南琶雅寺(Nan Paya)挨著第一天拜訪的馬哈努寺,穿過寺廟前擁擠的人群,拐進一旁髒兮兮的小路,便來到了南琶雅寺前。寺廟看上去灰撲撲的,在 蒲甘 一眾佛塔中略顯沉悶,大概平時少有人至,所以這裡根本看不到其他游客。 不過門口有幾個小姑娘,看著我們到來,便給我們做起了嚮導。小姑娘們可能正在學習英語,所以講的也是斷斷續續,大概能知道這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在 蒲甘 倒是非常少見。佛塔內有一些石刻,不過裡面光線很昏暗,基本上很難拍清楚。 出來的時候小姑娘讓我們買她的明信片,有了之前在的教訓,所以並沒有直接回應,而是說願意為她給我們的講解付費,可是把錢給小姑娘的時候,她又不願意收,露出靦腆的微笑。
重新回到主幹道,繼續前行,不久便到了阿比雅達那寺(Abeyadana Pahto)。這座寺廟因 蒲甘 早期的壁畫而出名,不過走了一圈,也沒有找到觀覽壁畫的入口,大概又是被鎖上了。
寺外有一些小販在賣沙畫,特別放上這張,以此致敬夫人!貌似她的名字在某朝已經成為敏感詞,之前在旅行視頻中提到了她的名字,居然都能被某網直接刪了,想來也是一種悲哀。 ↑蒲甘 這個賣玉石的大媽塗的 特納 卡倒是蠻好看的,像一片樹葉掠過臉頰。 不遠處是索明吉僧院(Somingyi Kyaung),不過需要拐入小路上坡,望著這個似曾相識的佛塔,突然完全沒有上去的欲望,糟心的審美疲勞終於開始了。 再往前就進入了新 蒲甘 城區。來之前看地圖,還想象新 蒲甘 至少應該是一個現代化的小城鎮,結果到了之後才發現,這裡依舊是零散的村莊模樣,比起娘烏都要差得多。 東西佩特萊克佛塔(Petleik Paya)其實並沒有在計劃之中,路過的時候只是覺得這兩座佛塔長得比較特別,走近才發現佛塔竟然是開放的。 門口有一枚和尚正在玩著手機游戲,看樣子佛塔是他在管理,今天應該屬於臨時開放,於是直接跨了進去。這一進去才發現,原來是一群操著中文的大肚子攝影師們正讓小和尚們點著蠟燭,在黑黢黢的佛 塔里 面進行各種擺拍,這才恍然 大悟 佛塔今日為何開放。不過個人還是很鄙視這些“大師們”所謂的傑作,其實早已失去了攝影最本質的樂趣。 而攝影師圍拍之外另一側的磚牆上其實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浮雕,被分割成一塊一塊的,很像漢代的畫像磚,不過越往裡面走越黑了,所以也沒有走得太深入。 羅迦南達塔(Lawkananda Paya)緊鄰 伊洛 瓦底江,主塔在江畔的山丘上,構造類似於昨天的卜帕耶寺,不過這裡碼頭屬性較弱,集市屬性更強。集市上賣的東西也是琳琅滿目,從服裝背包到飲品零食,頗有小商品市場的趕腳,但是對於西瓜上都爬滿了蒼蠅這件事,實在是不能忍。 沿著江邊的小路上山,沿途可見很多長椅,也算是鬧中取靜;小路下麵則是渾濁的江水,三五洗衣服的婦女和小孩正在忙碌著;江對面是牧牛人搭起的涼棚,一群人擠在裡面,可能正在午餐或是休息;當然,眼下更多的則是倚靠著圍牆,望著江水無所事事的日常.......其實有時候停下來,細細打量周遭,往往比景點本身更有趣一些。
明噶拉塔(Mingalazedi Paya),是 蒲甘 最後一座大型佛塔,也是 蒲甘 王朝最後的綻放。不過它現在依舊處於地震後的整修之中,門口告示中的五個“Don't”似乎說明瞭一切,而佛塔巨鐘般的圓頂也被嚴嚴實實的包裹在腳手架中,根本無法窺見。
雖然沒有看到佛塔,但還是被佛塔前的懸絲木偶給嚇了一跳,前文有說到在酒店觀看的詭異的木偶戲,現在再看這些木偶本身,就這樣紅果果的掛在樹枝上,簡直就是活脫脫的吊死鬼,實在難以理解如此怪異畫風的紀念品如何能賣得出去? 南琶雅寺(Nan Paya)挨著第一天拜訪的馬哈努寺,穿過寺廟前擁擠的人群,拐進一旁髒兮兮的小路,便來到了南琶雅寺前。寺廟看上去灰撲撲的,在 蒲甘 一眾佛塔中略顯沉悶,大概平時少有人至,所以這裡根本看不到其他游客。 不過門口有幾個小姑娘,看著我們到來,便給我們做起了嚮導。小姑娘們可能正在學習英語,所以講的也是斷斷續續,大概能知道這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在 蒲甘 倒是非常少見。佛塔內有一些石刻,不過裡面光線很昏暗,基本上很難拍清楚。 出來的時候小姑娘讓我們買她的明信片,有了之前在的教訓,所以並沒有直接回應,而是說願意為她給我們的講解付費,可是把錢給小姑娘的時候,她又不願意收,露出靦腆的微笑。
重新回到主幹道,繼續前行,不久便到了阿比雅達那寺(Abeyadana Pahto)。這座寺廟因 蒲甘 早期的壁畫而出名,不過走了一圈,也沒有找到觀覽壁畫的入口,大概又是被鎖上了。
寺外有一些小販在賣沙畫,特別放上這張,以此致敬夫人!貌似她的名字在某朝已經成為敏感詞,之前在旅行視頻中提到了她的名字,居然都能被某網直接刪了,想來也是一種悲哀。 ↑蒲甘 這個賣玉石的大媽塗的 特納 卡倒是蠻好看的,像一片樹葉掠過臉頰。 不遠處是索明吉僧院(Somingyi Kyaung),不過需要拐入小路上坡,望著這個似曾相識的佛塔,突然完全沒有上去的欲望,糟心的審美疲勞終於開始了。 再往前就進入了新 蒲甘 城區。來之前看地圖,還想象新 蒲甘 至少應該是一個現代化的小城鎮,結果到了之後才發現,這裡依舊是零散的村莊模樣,比起娘烏都要差得多。 東西佩特萊克佛塔(Petleik Paya)其實並沒有在計劃之中,路過的時候只是覺得這兩座佛塔長得比較特別,走近才發現佛塔竟然是開放的。 門口有一枚和尚正在玩著手機游戲,看樣子佛塔是他在管理,今天應該屬於臨時開放,於是直接跨了進去。這一進去才發現,原來是一群操著中文的大肚子攝影師們正讓小和尚們點著蠟燭,在黑黢黢的佛 塔里 面進行各種擺拍,這才恍然 大悟 佛塔今日為何開放。不過個人還是很鄙視這些“大師們”所謂的傑作,其實早已失去了攝影最本質的樂趣。 而攝影師圍拍之外另一側的磚牆上其實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浮雕,被分割成一塊一塊的,很像漢代的畫像磚,不過越往裡面走越黑了,所以也沒有走得太深入。 羅迦南達塔(Lawkananda Paya)緊鄰 伊洛 瓦底江,主塔在江畔的山丘上,構造類似於昨天的卜帕耶寺,不過這裡碼頭屬性較弱,集市屬性更強。集市上賣的東西也是琳琅滿目,從服裝背包到飲品零食,頗有小商品市場的趕腳,但是對於西瓜上都爬滿了蒼蠅這件事,實在是不能忍。 沿著江邊的小路上山,沿途可見很多長椅,也算是鬧中取靜;小路下麵則是渾濁的江水,三五洗衣服的婦女和小孩正在忙碌著;江對面是牧牛人搭起的涼棚,一群人擠在裡面,可能正在午餐或是休息;當然,眼下更多的則是倚靠著圍牆,望著江水無所事事的日常.......其實有時候停下來,細細打量周遭,往往比景點本身更有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