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世界!---西游十國記


這種苦難,還存在於每時每刻,在亞國任何角落,阿拉 拉特 山都是那麼明顯,從高 原平 地入壇矗立起來,山頂總是有雲霧籠罩,就像一艘停靠的方舟。可是每天看著半山腰上的北約軍事基地, 亞美尼亞 人心裡真不是滋味,國徽上神聖的地方,可惜現在那裡已經是 土耳其 的領土。

《聖經·創世記》這樣說:“神紀念諾亞和諾亞方舟里的一切走獸牲畜。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 拉臘 山上。”在 埃里溫 大街盡頭的那座雪山正是亞 拉臘 山。 亞美尼亞 人自稱是諾亞的後代,上古大洪水後幸存的唯一子民。301年, 亞美尼亞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立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

很多人知道諾亞方舟的傳說,卻鮮有人知道,方舟停靠在了 亞美尼亞 的阿拉阿特山,生命在這裡重生,諾亞走下方舟,在阿拉 拉特 山腳種下了第一片葡萄園,至今,諾亞方舟的殘片仍存放在 亞美尼亞 的 埃奇米阿津 教堂里,供世人瞻仰。




埃奇米阿津 就是 亞美尼亞 古都,在 埃里溫 西邊20多公里。曾是 亞美尼亞 大主教駐節地,有 亞美尼亞 首任大主教恩利格坦納建於303年的 埃奇米阿津 大教堂,以及建於630年的加揚尼教堂和建於618 年的里普西梅教堂。








在去往 埃奇米阿津 的路上,VAHID執意要在半路下車,來到一處很荒蕪的園子,原來這裡是茲瓦爾諾神廟,園子逐鹿兩側種滿了蘋果樹,樹上結滿了紅紅的果子,卻沒人去摘取,讓很想起伊甸園的果子,來到神殿,可以看到很有特色的柱子和門廊環繞在一個圓形大廳,他是 亞美尼亞 在641年至661年間建造的神廟,它的宏偉壯麗一時間蓋過了阿什米亞津教堂,圓頂式的建築風格不同於古典的拜占庭式的建築。
這裡的建築整體像是中心展開的十字架,圓頂型的建築結構屬於 希腊 風格,不過 亞美尼亞 人擺脫了傳統的 希腊 式的方形建築群,把它巧妙的融合到了圓形的建築當中,茲瓦爾諾神廟的裝飾遵循了 亞美尼亞 5到7世紀時期的建築風格,柱子、大門、窗子、飛檐和拱形的門飾都反應了這一點。在建築的外圍,尤其是低矮的部分運用了大量的小型拱廊,同時還有成對出現的柱子排列在兩側,這些半露柱被大量的棕葉、還有石榴的果實和藤蔓雕刻裝飾著。
這時下起了小雨,煙雨朦朧中,這樣的神廟還是很有一種神秘。
其實隨便在 埃里溫 走一走,可以入眼的東西真的很多,不算神秘景點,簡單一座建築,造型勢必考究,厚重不失輕巧,切割感極強,刀刀見刃;看門面,形同 日本 武士的日料店、小清新、中口味,應有盡有,總之,這裡的公共空間設計水平真心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