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世界!---西游十國記
返回住處的路上,來到一家地下餐廳吃飯,吃完找前臺問路不得而知,正在路口迷茫的時候,一個白鬍子老頭剛點的飯還沒吃就沖了出來:“你們想去哪?”他有種莫名其妙的激動,指完路就留下電話回去吃飯了。這就是akeba大爺,算是 伊朗 遇到比較奇葩且熱心的人。
接下來的一天,akeba就說要帶著去一個拜火教的廟裡,碰了面才熟絡了一下,原來他是個大學教授,就住在伊瑪目附近,有2個兒子之類。去往神廟,說需要轉公車,好吧,正準備買票呢,這老頭說:別買,跟著我坐,我坐哪那麼坐哪…還以為是免費的車,結果一上車老頭就找了個偏僻的位置坐下,眼神飄忽飄忽地像做賊一樣,不一會就有人跑去司機那吧唧吧唧說了一通,這是被群眾舉報了…下巴掉了一大截,趕緊補票,還順帶幫他補了。心裡就打鼓了,這老頭什麼來歷?
這座 奧塔希高赫拜火廟 (Atashgah),在 伊斯法罕 城西郊,其實是薩珊帝國時期的祭火壇遺址,在Atashgah聖山頂,起碼有1500年曆史了。整個山其實已經看不出什麼人文痕跡了,大部分是灰白色的泥土,山不高,但是沒有設置爬山道,只能順著前人踏出的土路上去,山下有專門的停車場,門票是5000里亞爾。山上殘留的一些土牆還能看出來是禮堂、倉庫等等,在山頂是絕佳的視角,可以遠眺整個 伊斯法罕 城。這個“半天下之城”的靈魂——Zayandeh河,就緩緩地在火廟下麵流過,流過 伊斯法罕 。
Akeba大爺沒力氣上來就坐在下麵公園裡等我們,等到我們下來了,一起去旁邊喝茶,在幾顆枯樹下找了桌子,點了三杯茶,這老頭開始聊自己傳奇的愛情故事,越聊越起勁了,大意是一個女人找他生孩子,他就幫了她一把,他們怎麼怎麼找地方睡了一晚,怎麼怎麼和另一個女人糾結。最後說,去買單吧,噢,好貴的茶!
夜晚回宰因達,打車去車站,老頭費跟著一起去,跨過宰因達河,看到遠處亮起黃光的 33孔橋 ,又名Allahverdi Khan橋,建於1602年,全場298米,33座拱門連接上下的ChaharBagh街,拱橋同時也起到大壩的作用,可攔截河水,是典型的薩法維時期建築。這座橋現在成了 伊斯法罕 人夜晚休閑的地方,很多家庭選擇在夜晚去郊游、爬山或野餐,他們帶著桌布和烤肉、饢餅,圍坐在每個橋洞里,真是溫馨。
到了車站,問老頭:你怎麼回去?“我走回去。”真是難以琢磨他的思路,做那麼久車來南岸,再走1小時回北岸?
回到宰因達Reza家裡,喝著紅茶聊天,茶通常配以一種薑味糖片或方糖,聊到深夜,設計師的通病就是熬更,半夜兩點了,Reza頗有精氣神兒地展示作品,看到久違的CAD和SU, 伊朗 畢竟建設緩慢,他們更多是做一些酒店和室內設計;凌晨三點,下一環節是:欣賞本土音樂!
最後還是決定到 伊斯法罕 來住旅館,到了 伊斯法罕 ,聯繫了 akeba大爺,他非要親自帶我們去找旅館,於是我們背著沉重的旅行包就這麼跟著他,結果轉了好久的巷子,他也只是領著我們去一些做香料、餐布的老作坊推銷。
不過 伊朗 的手工桌布確實特別,這種桌布在 伊朗 叫“索夫來”,按 伊朗 的傳統習慣在地上鋪上供在吃飯時放置食物之用,色彩豐富紋樣也漂亮,但卻都是用連續圖案的印章蓋上去的,顏料來源於植物和礦石,所以不會掉色。
接著akeba老頭帶著跑去茶館了,轉了這麼大一圈,實在是又餓又累,“大爺,咱們不是說去吃飯嘛,怎麼還沒到啊?”因為我分明感覺我們一直在S形亂逛,“別急,我說過的,要帶你妹吃一中很特別的東西。”我說過的,這是akeba的口頭禪。
果然,來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餐廳,每個人桌子上擺了一盤看起來及其像屎的東西,無論形狀或顏色。既然來了就要來一坨,再要了 伊朗 的饢,掰開了和便便攪拌在一起,有點類似羊肉泡饃的感覺,不過看樣子真難以下口,吃下去味道卻像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這個東西應該是奧布古事特,是用豆子、香料、土豆、羊肉煮了絞成泥狀的,這道菜其實有很多種做法,這頓又被大爺蹭了一頓。
怎麼說來,akeba熱心有餘,厚道不足,談及 敘利亞 很來勁,得知 中國 和 伊朗 的微妙關係在於挖了美帝封鎖漏洞以低價進口 伊朗 石油,天朝看似按兵不動,卻贏得好口碑,很多老一輩 伊朗 人確信:俄、中、敘、伊的戰線很牢固有力。
在akaba的引導下,找到了這家在背包客口中頗有名氣的Amir Kabir Hostel,旅館有一個小花園,房間挺乾凈,就是每天都有一些日韓游客在花園裡大聲聊天到很晚,有些吵鬧。
接下來幾天,慢慢走慢慢逛,去發現更好吃的烤肉,去看看更漂亮的 伊朗 姑娘,去看看,you know,教堂,是的,在 伊朗 難得見到教堂,還是一座 亞美尼亞 教堂,他叫 旺克大教堂 。
旺克大教堂 是一座 亞美尼亞 教堂(也被稱作“聖姐妹教堂”,the Church of the Saintly Sisters),建於1606-1655年,為 伊朗 最大、最美麗的 亞美尼亞 東正教大教堂。從外部看並不起眼,內部裝潢卻非常華麗,掛滿了精美繪畫和浮雕,混合了伊斯蘭和東正教兩種風格,所以你會看到很離奇的一個伊斯蘭圓頂和基督教尖尖的鐘塔聳立在一起,要不是圓頂上的十字架,真以為是座清真寺。
伊朗 薩法維王朝的阿 巴斯 大帝執政時,將都城從 加茲溫 遷至 伊斯法罕 ,為建設 新都 遷來了數萬信仰基督教的 亞美尼亞 匠人。於是 伊斯法罕 的伊斯蘭海洋中形成了一個基督教的小島,這也是阿 巴斯 大帝時期宗教包容政策的最好證明。
教堂門口立著一尊頭帶斗篷的男子塑像,此人據說是波斯及 中東 地區印刷業的創始人Archbishop Khachatour Kesaratsi。雕像下麵的水池邊, 伊朗 大媽走過來,歡樂地撩撥著水花,認水滴濺起、灑落在身上-快樂是自由、免費的。
進入教堂聖堂,你會被富麗堂皇的壁畫閃那麼一下,教堂內飾的壁畫上,都是聖經故事,如世界的誕生、人類被驅逐出伊甸園等,甚至所有角落都畫滿了裝飾,而且教堂內沒有一張長凳,教徒都要站著,這也是東正教教堂的特色。
當然東正教堂的聖像屏風是最顯著的特征,聖像屏風由一排或多排聖像構成,在第一排或者說最底那一排的中心是王門,上面掛著四個福音傳道者,他們向世界宣告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福音,在王門的中部掛著一張天使向聖母(上帝的母親)報喜的聖像,因為這事情是人們救贖的前奏或開始;向上有三排更多的聖像,緊挨著的一排是神秘晚餐的聖像,耶穌穿著高貴的服裝,被他的母親和先驅者約安和一批其他聖徒,包括有天使長米哈伊爾和加百利,使徒彼特和帕弗羅和主教的聖徒和殉道者包圍者。這一排被叫做祈禱,因為這一排的聖像都轉向耶穌祈願;最上面一排包括有舊約的先知—在這一排的中間是上帝的送生者和神聖可愛的嬰兒,這些嬰兒來自於永恆,是先知們的希望、安慰和他們預言的主題。在聖像屏風的最上方是聖架,耶穌就是被釘死在上面,因而實現了人們的救贖。
壁畫-上帝之國
牆面上主要是8個聖經故事的壁畫,邊角則裝飾著聖靈和葉子等等,“上帝之國”是這座教堂里最大、最豪華的一幅壁畫,表現畫師對天堂、凈界和地獄的想象,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奧林匹斯諸神”有點異曲同工的意思。曾經的東西教會大分裂,以及毀壞聖像運動,使很多東正教徒遭到迫害,因為他們對於聖像的崇拜深入教義,聖像也就成了信仰的依托,在 土耳其 卡帕多西亞 等地方,仍然可以看到曾經遭受迫害的教徒,藏於山穴,將聖像偽裝為花朵、紐扣。
出聖堂,在庭院另外一側,則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東正教的手抄經本和手繪聖經故事,用色都鮮艷亮麗,造型極具 高加索 的風骨,同時也展出 土耳其 對於 亞美尼亞 的那次大屠殺, 亞美尼亞 便是傳說中諾亞方舟停靠的地方,方舟停靠的阿拉 拉特 山,被 亞美尼亞 視為神山,現在卻在 土耳其 境內,每天望著半山腰的北約基地,不知道 亞美尼亞 人心裡什麼滋味。
這裡比較有趣的一件展品,往往要排隊,便是刻在頭髮上的經文。
在去往旺克教堂的路上,認識了建築師solmain,同行果然有緣分:在路邊打車時,他停了下來,我們問多少錢,他用生硬的英語說:no money!大概瞭解他有個寶寶即將出生,老婆也是同事,幸福的家庭 和美 麗的妻子。
受邀去家裡作客,他們住在山腳下,可以看到 索非亞 山的日出,兩個人專門為即將來臨的寶寶準備了一滿屋子的玩具和寶寶房,幸福的笑容時刻掛在臉上。和大部分 伊朗 人一樣,他們有一大家子人,家人聽說有客都陸續趕來,開始English corner,大竈小竈聊歡了,我倆無恥地說到烤肉,一家子就忙活去陽臺烤了,讓人羡慕的是他們一大家就這麼不離不棄地生活著,溫暖而幸福。
聊到房價啊、生活啊、飲食啊,比較奇怪的是,很多 伊朗 人會問:聽說你們吃BABY,是真的嗎?我只能說,吹牛,我是沒見過!我們吃豆腐,豆腐,就是用這個做的,我指了指牆上的白石膏。。。另外一件另 伊朗 人很激動的,就是我說喜歡內賈德的強硬,這個時候他們會很不解地說:why!he is so bad!伊斯蘭革命是推翻了帝國統治,但隨著革命形勢和兩伊戰爭的間隙,很多更加嚴厲的制度隨之建立,很多政治犯也隨之消失過,而總統和宗教領袖間不時的矛盾對立,也時而導致民眾的犧牲, 比如 2009年。
晚上十一點,大衛說去山上看看吧!一大家七八口帶上毯子和吃的就上車了,我們還沒緩過神:現在?來到 索非亞 山上,徹底凌亂了,半夜三更,荒郊野外,這裡這麼跟趕集似的。。。 伊斯法罕 人選擇逃離都市,坐在郊野俯瞰著城市燈火,這是什麼心態,也太休閑了!
告別了 伊斯法罕 的朋友,在住處閑逛了幾日,便要離開,又碰到一個好心 亞美尼亞 小伙,載去車站,路上開始音樂分享,音量調大,夜空中最亮的星。。。瞬間穿越!全身發麻,想家想朋友了!
到達 德黑蘭 ,認識了地產商Harry,天沒亮他就開車跑高速半路攔下了客車,正在酣睡的時候,被 伊朗 人叫醒:“your friend is waiting for you!” 伊朗 之旅算是湊齊了一個TEAM了:工程師、建築師、甲方,他略胖,是個為富且仁的中年男子,自己下廚早晚忙活,任何旅游地點、簽證信息都能幫忙搞定,去任何地方都要全程陪同,標簽不少:地產商、演員、背包客Harry家還有一位很能幹的朋友兼廚子,吃飽喝足滿血複活,明天開始揭開 德黑蘭 的神秘面紗。
寫到 德黑蘭 ,竟然有種無從下筆的感覺,因為腦子裡的無數個 德黑蘭 再眼前飄過,他是恐怖的、友好的、靜謐的、喧囂的,這些相互矛盾的景象一直讓我忘記,這在同一個城市發生,那麼還是試著來寫吧!
霧霾-Harry家周邊都是低矮的聯排,地勢卻比較高,所以在樓頂便可以看到綿延到山腳的城市,濃密的霧霾籠罩著這裡,使得 德黑蘭 浸泡在一團灰色之中:土黃色的山和冷灰色的城。
安靜-首先去看了 薩德阿巴德 王宮(Sa'd Abad Museum),建築群位於 德黑蘭 最北部的山上,原本是 伊朗 皇室的避暑勝地,因此也被稱為“夏宮”,來到這裡便突然覺得很安靜,王宮共有14座宮殿,分散於400公頃的森林里,每一座宮殿的主人都是巴列維國王的皇親貴族,其中最出名的是巴列維國王自己的寢宮---白宮及會客之所---綠宮,綠宮的歐式裝潢很搶眼球——路易十三至十六世時代風格的沙發、 法國 產的瓷器、 意大利 製造的銅雕、還有數量眾多的 歐洲 名畫和 中國 瓷器。
有的宮殿由於伊斯蘭革命取得了勝利,國王離開了王宮,逃到了其它國家而沒有完工。可以試著想象,1979年,這裡發生的事情。
接下來的一天,akeba就說要帶著去一個拜火教的廟裡,碰了面才熟絡了一下,原來他是個大學教授,就住在伊瑪目附近,有2個兒子之類。去往神廟,說需要轉公車,好吧,正準備買票呢,這老頭說:別買,跟著我坐,我坐哪那麼坐哪…還以為是免費的車,結果一上車老頭就找了個偏僻的位置坐下,眼神飄忽飄忽地像做賊一樣,不一會就有人跑去司機那吧唧吧唧說了一通,這是被群眾舉報了…下巴掉了一大截,趕緊補票,還順帶幫他補了。心裡就打鼓了,這老頭什麼來歷?
這座 奧塔希高赫拜火廟 (Atashgah),在 伊斯法罕 城西郊,其實是薩珊帝國時期的祭火壇遺址,在Atashgah聖山頂,起碼有1500年曆史了。整個山其實已經看不出什麼人文痕跡了,大部分是灰白色的泥土,山不高,但是沒有設置爬山道,只能順著前人踏出的土路上去,山下有專門的停車場,門票是5000里亞爾。山上殘留的一些土牆還能看出來是禮堂、倉庫等等,在山頂是絕佳的視角,可以遠眺整個 伊斯法罕 城。這個“半天下之城”的靈魂——Zayandeh河,就緩緩地在火廟下麵流過,流過 伊斯法罕 。
Akeba大爺沒力氣上來就坐在下麵公園裡等我們,等到我們下來了,一起去旁邊喝茶,在幾顆枯樹下找了桌子,點了三杯茶,這老頭開始聊自己傳奇的愛情故事,越聊越起勁了,大意是一個女人找他生孩子,他就幫了她一把,他們怎麼怎麼找地方睡了一晚,怎麼怎麼和另一個女人糾結。最後說,去買單吧,噢,好貴的茶!
夜晚回宰因達,打車去車站,老頭費跟著一起去,跨過宰因達河,看到遠處亮起黃光的 33孔橋 ,又名Allahverdi Khan橋,建於1602年,全場298米,33座拱門連接上下的ChaharBagh街,拱橋同時也起到大壩的作用,可攔截河水,是典型的薩法維時期建築。這座橋現在成了 伊斯法罕 人夜晚休閑的地方,很多家庭選擇在夜晚去郊游、爬山或野餐,他們帶著桌布和烤肉、饢餅,圍坐在每個橋洞里,真是溫馨。
到了車站,問老頭:你怎麼回去?“我走回去。”真是難以琢磨他的思路,做那麼久車來南岸,再走1小時回北岸?
回到宰因達Reza家裡,喝著紅茶聊天,茶通常配以一種薑味糖片或方糖,聊到深夜,設計師的通病就是熬更,半夜兩點了,Reza頗有精氣神兒地展示作品,看到久違的CAD和SU, 伊朗 畢竟建設緩慢,他們更多是做一些酒店和室內設計;凌晨三點,下一環節是:欣賞本土音樂!
最後還是決定到 伊斯法罕 來住旅館,到了 伊斯法罕 ,聯繫了 akeba大爺,他非要親自帶我們去找旅館,於是我們背著沉重的旅行包就這麼跟著他,結果轉了好久的巷子,他也只是領著我們去一些做香料、餐布的老作坊推銷。
不過 伊朗 的手工桌布確實特別,這種桌布在 伊朗 叫“索夫來”,按 伊朗 的傳統習慣在地上鋪上供在吃飯時放置食物之用,色彩豐富紋樣也漂亮,但卻都是用連續圖案的印章蓋上去的,顏料來源於植物和礦石,所以不會掉色。
接著akeba老頭帶著跑去茶館了,轉了這麼大一圈,實在是又餓又累,“大爺,咱們不是說去吃飯嘛,怎麼還沒到啊?”因為我分明感覺我們一直在S形亂逛,“別急,我說過的,要帶你妹吃一中很特別的東西。”我說過的,這是akeba的口頭禪。
果然,來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餐廳,每個人桌子上擺了一盤看起來及其像屎的東西,無論形狀或顏色。既然來了就要來一坨,再要了 伊朗 的饢,掰開了和便便攪拌在一起,有點類似羊肉泡饃的感覺,不過看樣子真難以下口,吃下去味道卻像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這個東西應該是奧布古事特,是用豆子、香料、土豆、羊肉煮了絞成泥狀的,這道菜其實有很多種做法,這頓又被大爺蹭了一頓。
怎麼說來,akeba熱心有餘,厚道不足,談及 敘利亞 很來勁,得知 中國 和 伊朗 的微妙關係在於挖了美帝封鎖漏洞以低價進口 伊朗 石油,天朝看似按兵不動,卻贏得好口碑,很多老一輩 伊朗 人確信:俄、中、敘、伊的戰線很牢固有力。
在akaba的引導下,找到了這家在背包客口中頗有名氣的Amir Kabir Hostel,旅館有一個小花園,房間挺乾凈,就是每天都有一些日韓游客在花園裡大聲聊天到很晚,有些吵鬧。
接下來幾天,慢慢走慢慢逛,去發現更好吃的烤肉,去看看更漂亮的 伊朗 姑娘,去看看,you know,教堂,是的,在 伊朗 難得見到教堂,還是一座 亞美尼亞 教堂,他叫 旺克大教堂 。
旺克大教堂 是一座 亞美尼亞 教堂(也被稱作“聖姐妹教堂”,the Church of the Saintly Sisters),建於1606-1655年,為 伊朗 最大、最美麗的 亞美尼亞 東正教大教堂。從外部看並不起眼,內部裝潢卻非常華麗,掛滿了精美繪畫和浮雕,混合了伊斯蘭和東正教兩種風格,所以你會看到很離奇的一個伊斯蘭圓頂和基督教尖尖的鐘塔聳立在一起,要不是圓頂上的十字架,真以為是座清真寺。
伊朗 薩法維王朝的阿 巴斯 大帝執政時,將都城從 加茲溫 遷至 伊斯法罕 ,為建設 新都 遷來了數萬信仰基督教的 亞美尼亞 匠人。於是 伊斯法罕 的伊斯蘭海洋中形成了一個基督教的小島,這也是阿 巴斯 大帝時期宗教包容政策的最好證明。
教堂門口立著一尊頭帶斗篷的男子塑像,此人據說是波斯及 中東 地區印刷業的創始人Archbishop Khachatour Kesaratsi。雕像下麵的水池邊, 伊朗 大媽走過來,歡樂地撩撥著水花,認水滴濺起、灑落在身上-快樂是自由、免費的。
進入教堂聖堂,你會被富麗堂皇的壁畫閃那麼一下,教堂內飾的壁畫上,都是聖經故事,如世界的誕生、人類被驅逐出伊甸園等,甚至所有角落都畫滿了裝飾,而且教堂內沒有一張長凳,教徒都要站著,這也是東正教教堂的特色。
當然東正教堂的聖像屏風是最顯著的特征,聖像屏風由一排或多排聖像構成,在第一排或者說最底那一排的中心是王門,上面掛著四個福音傳道者,他們向世界宣告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福音,在王門的中部掛著一張天使向聖母(上帝的母親)報喜的聖像,因為這事情是人們救贖的前奏或開始;向上有三排更多的聖像,緊挨著的一排是神秘晚餐的聖像,耶穌穿著高貴的服裝,被他的母親和先驅者約安和一批其他聖徒,包括有天使長米哈伊爾和加百利,使徒彼特和帕弗羅和主教的聖徒和殉道者包圍者。這一排被叫做祈禱,因為這一排的聖像都轉向耶穌祈願;最上面一排包括有舊約的先知—在這一排的中間是上帝的送生者和神聖可愛的嬰兒,這些嬰兒來自於永恆,是先知們的希望、安慰和他們預言的主題。在聖像屏風的最上方是聖架,耶穌就是被釘死在上面,因而實現了人們的救贖。
壁畫-上帝之國
牆面上主要是8個聖經故事的壁畫,邊角則裝飾著聖靈和葉子等等,“上帝之國”是這座教堂里最大、最豪華的一幅壁畫,表現畫師對天堂、凈界和地獄的想象,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奧林匹斯諸神”有點異曲同工的意思。曾經的東西教會大分裂,以及毀壞聖像運動,使很多東正教徒遭到迫害,因為他們對於聖像的崇拜深入教義,聖像也就成了信仰的依托,在 土耳其 卡帕多西亞 等地方,仍然可以看到曾經遭受迫害的教徒,藏於山穴,將聖像偽裝為花朵、紐扣。
出聖堂,在庭院另外一側,則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東正教的手抄經本和手繪聖經故事,用色都鮮艷亮麗,造型極具 高加索 的風骨,同時也展出 土耳其 對於 亞美尼亞 的那次大屠殺, 亞美尼亞 便是傳說中諾亞方舟停靠的地方,方舟停靠的阿拉 拉特 山,被 亞美尼亞 視為神山,現在卻在 土耳其 境內,每天望著半山腰的北約基地,不知道 亞美尼亞 人心裡什麼滋味。
這裡比較有趣的一件展品,往往要排隊,便是刻在頭髮上的經文。
在去往旺克教堂的路上,認識了建築師solmain,同行果然有緣分:在路邊打車時,他停了下來,我們問多少錢,他用生硬的英語說:no money!大概瞭解他有個寶寶即將出生,老婆也是同事,幸福的家庭 和美 麗的妻子。
受邀去家裡作客,他們住在山腳下,可以看到 索非亞 山的日出,兩個人專門為即將來臨的寶寶準備了一滿屋子的玩具和寶寶房,幸福的笑容時刻掛在臉上。和大部分 伊朗 人一樣,他們有一大家子人,家人聽說有客都陸續趕來,開始English corner,大竈小竈聊歡了,我倆無恥地說到烤肉,一家子就忙活去陽臺烤了,讓人羡慕的是他們一大家就這麼不離不棄地生活著,溫暖而幸福。
聊到房價啊、生活啊、飲食啊,比較奇怪的是,很多 伊朗 人會問:聽說你們吃BABY,是真的嗎?我只能說,吹牛,我是沒見過!我們吃豆腐,豆腐,就是用這個做的,我指了指牆上的白石膏。。。另外一件另 伊朗 人很激動的,就是我說喜歡內賈德的強硬,這個時候他們會很不解地說:why!he is so bad!伊斯蘭革命是推翻了帝國統治,但隨著革命形勢和兩伊戰爭的間隙,很多更加嚴厲的制度隨之建立,很多政治犯也隨之消失過,而總統和宗教領袖間不時的矛盾對立,也時而導致民眾的犧牲, 比如 2009年。
晚上十一點,大衛說去山上看看吧!一大家七八口帶上毯子和吃的就上車了,我們還沒緩過神:現在?來到 索非亞 山上,徹底凌亂了,半夜三更,荒郊野外,這裡這麼跟趕集似的。。。 伊斯法罕 人選擇逃離都市,坐在郊野俯瞰著城市燈火,這是什麼心態,也太休閑了!
告別了 伊斯法罕 的朋友,在住處閑逛了幾日,便要離開,又碰到一個好心 亞美尼亞 小伙,載去車站,路上開始音樂分享,音量調大,夜空中最亮的星。。。瞬間穿越!全身發麻,想家想朋友了!
到達 德黑蘭 ,認識了地產商Harry,天沒亮他就開車跑高速半路攔下了客車,正在酣睡的時候,被 伊朗 人叫醒:“your friend is waiting for you!” 伊朗 之旅算是湊齊了一個TEAM了:工程師、建築師、甲方,他略胖,是個為富且仁的中年男子,自己下廚早晚忙活,任何旅游地點、簽證信息都能幫忙搞定,去任何地方都要全程陪同,標簽不少:地產商、演員、背包客Harry家還有一位很能幹的朋友兼廚子,吃飽喝足滿血複活,明天開始揭開 德黑蘭 的神秘面紗。
寫到 德黑蘭 ,竟然有種無從下筆的感覺,因為腦子裡的無數個 德黑蘭 再眼前飄過,他是恐怖的、友好的、靜謐的、喧囂的,這些相互矛盾的景象一直讓我忘記,這在同一個城市發生,那麼還是試著來寫吧!
霧霾-Harry家周邊都是低矮的聯排,地勢卻比較高,所以在樓頂便可以看到綿延到山腳的城市,濃密的霧霾籠罩著這裡,使得 德黑蘭 浸泡在一團灰色之中:土黃色的山和冷灰色的城。
安靜-首先去看了 薩德阿巴德 王宮(Sa'd Abad Museum),建築群位於 德黑蘭 最北部的山上,原本是 伊朗 皇室的避暑勝地,因此也被稱為“夏宮”,來到這裡便突然覺得很安靜,王宮共有14座宮殿,分散於400公頃的森林里,每一座宮殿的主人都是巴列維國王的皇親貴族,其中最出名的是巴列維國王自己的寢宮---白宮及會客之所---綠宮,綠宮的歐式裝潢很搶眼球——路易十三至十六世時代風格的沙發、 法國 產的瓷器、 意大利 製造的銅雕、還有數量眾多的 歐洲 名畫和 中國 瓷器。
有的宮殿由於伊斯蘭革命取得了勝利,國王離開了王宮,逃到了其它國家而沒有完工。可以試著想象,1979年,這裡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