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世界!---西游十國記
Sepahsalar 清真寺
Sepahsalar 清真寺
Sepahsalar 清真寺是德黑蘭最大和最重要的清真寺,建於150年前,也是租後一座傳統結構的清真寺,幾年前,西南角的部分建築倒塌,後經過修建,如今他是一個學院,最突出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在這裡舉行葬禮,所以經常會有戒嚴無法進入,整座建築物用黃色馬賽克瓷磚裝點而成,顏色有別於其他清真寺的藍色,單是外牆就已很壯觀華麗,而且它擁有比其他清真寺多的宣禮塔。可惜多次經過都沒有機會進去。
在清真寺入口斜對面,找到一家餐廳,又持刀了DIZI,和 亞茲德 的不同, 德黑蘭 的DIZI肉罐大很多,用金屬棒將罐里的肉和菜碾壓碎,將湯倒出泡饃,也就是 伊朗 的羊肉泡饃了。不過特別的在於隨肉附送的一個豆泥球,雖然看起來好看,但就算和湯一起吃,還是很乾。
晚上又被ALI約著去 自由紀念塔 ,估計又是藉機約會吧,咱這倆燈泡黨的可真徹底。夜晚的紀念塔宏偉是宏偉,有人叫他波斯喇叭褲,還挺形象,這座 自由紀念塔 廣場(Azadi Square)中央的高塔,高50米,現在已經成為 德黑蘭 的地標性建築,多次出現在影視劇和大屏幕上。
自由紀念塔 為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而建,結合了薩珊王朝(Sassanid)及伊斯蘭傳統建築兩種元素。
廣場所在地也是 德黑蘭 的重要交通樞紐,日夜車流不息。霍梅尼於1979年2月1日返回 德黑蘭 ,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成立了 伊朗 伊斯蘭 共和 國。此後這裡就成為經常舉行民眾游行集會的地方。
只是夜晚的燈光實在過於絢麗,無法襯托塔體的宏偉和莊嚴。
“帶你們去吃一種神秘的 漢堡 !”ALI露出神秘的表情,便驅車趕往一個很偏僻的地方,腦子裡在想, 漢堡 還能怎麼樣?跨了很多高架,繞了很多路,來到一家大排長隊的 漢堡 店,貨!巨大的 漢堡 ,看來西方生活的記憶還是不淺。
從霍梅尼廣場向西走,依次可以看到很多博物館,在對話公園後方便是 國家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入口就是一個巨大的磚結構拱頂,看著有溫度也 大方 。
在這裡可以看到來自 波斯波利斯 的古文物,雄渾有力的雕塑和楔形文字的石板,其中最有名的一件藏品便是漢莫拉比法典,很容易被忽視的尺度,看著上面的楔形文字,居然會想起周董的歌,“ 古巴 比倫王頒佈了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已經3700多年。。。”雖然是重鑄品(原件在 法國 巴黎 盧浮宮),還是激動了一下。 相比這裡的厚重,國家珠寶館就過於華麗,珠寶館在國家銀行的地下室,位置很隱蔽,作為國家銀行的黃金儲備,安全防備特別嚴格,手機和包都不可以帶入,經過三次安檢才來到地下室參觀,不過,這裡可真值得一看。
博物館的展品多數是16世紀以後波斯的薩法維王朝(Safavid)從 歐洲 、 印度 以及奧斯曼帝國掠奪的奇珍異寶。從1739年到1740年,波斯從 印度 掠奪了10個寶座和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其中 伊朗 最後一個王朝——巴列維王朝的父子兩位國王的王冠,用到了3380顆鑽石、5顆祖母綠、2顆藍寶石和368顆珍珠;其他的物品也都是用各種顏色的寶石進行裝飾,在燈光的照射下波光流轉、熠熠生輝。
藏品最最珍貴的包括一塊名為“光之海”的鑽石,這顆鑽石重182克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業已琢磨的鑽石之一,許多 伊朗 人也相信這塊鑽石來自波斯帝國創建者居魯士大帝得皇冠。還有一件用34公斤黃金製作的純金地球儀。該地球儀製作於1869年,地球儀上鑲有50000多顆各種寶石,海洋用祖母綠寶石鑲嵌,平原用紅寶石鑲嵌, 東南亞 、 伊朗 、 英國 和 法國 用鑽石鑲嵌。可以看到祖國用的紅寶石,還有一群 日本 人在迷茫地端詳:另外一件著名的寶物是 伊朗 法塔赫 阿裡 國王遺留下來的孔雀寶座,該寶座上共鑲有26000多顆寶石。其他的珠寶簡直是成堆地堆在玻璃櫃里,整個展廳就在不停閃啊閃。
夜晚的AMIR KBIR大街早早熄滅了繁華,遍佈周邊的汽修店也早早打烊,只有一些在黑暗中流浪的人,讓人心生恐懼,他們大多步履瞞姍,衣衫不整,或是三五成群蹲在街角抽煙,他們大叫、嬉笑,試圖打破些寧靜或是規則。
經常的,我們需要穿過這裡去買烤雞,那是在nazemolatebba街上的一家店子,在伊斯蘭的日子,我懂得瞭如何評價一隻優秀的烤雞,接觸到的第一觸覺便是雞皮,她必須烤到脆而粘手才算得上入了眼,而且當咬破雞皮的一瞬間,除了香脆和酥軟,要有滑滑潤潤的油脂從肉里冒出來,而最考驗功夫的不外乎是那一坨雞胸肉,能把她做軟做透的極少。手裡拎著用紙袋裝好的烤雞、饢和 沙拉 ,穿過漆黑的街道,與流浪的人擦肩而過,有時候他們會駐足片刻,他驚奇,我們驚嚇,這種恐懼深深地告訴我,我不瞭解這裡,我不瞭解 德黑蘭 、伊斯蘭,我已經想離開了。
現在想想,旅途中最容易忘記的,是車站,總也想不起什麼機緣下決定離開,坐了哪部車,說過什麼話。去往 大不里士 唯一有印象的,可能是哪個車站的騙子,唐突地上了車,每人塞了一瓶水和一袋皺巴巴的餅干,然後漫天要價,終究還是忘記了那水,喝還是沒喝。
接近 大不里士 的時候,聯繫上了VAHID,我們最後一位沙發主,也是我們認識的比較出世或是出位的 伊朗 人,感覺大部分 伊朗 人飄在雲里、信仰、執拗中,但他不是,他太像一個現代人。
他是大學教建築的老師,有著一種 德國 人的範兒,銀白色的頭髮和一雙疑惑的眼睛,習慣於說:you know?I want know….沒錯,他是個要移民的穆斯林,看過《我在 伊朗 長大》,大概理解了很多 伊朗 人想要移民的感受, 伊朗 移民在歐美移民中占了大比例,即使是伊斯蘭革命以後,每日黃昏剛下,燈光漸漸熄滅,看著遠處剪影般的宣禮塔,大概想嘆這麼一句:我在這裡,還能怎麼樣?
在 哈加尼公園 (Khaqani Park)里就曾遇到一群叛逆的少年,令人意外的是他們英語居然好的不得了,其中領頭的小伙子貼上來聊天,大致說伊斯蘭的虛偽等等,“今天他們說這個人是上帝選的,明天上帝選的人死了,他們又推翻了昨天的話。”他說的大概是薩禮吧。我只能說哪個國家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比如 中國 , 比如 伊朗 。
再看看這個公園,好的不像樣子,除了玫瑰,還有一些藤蔓,爬滿了拱門形狀的架子,天氣好的時候,幾個 庫爾 德大叔相互擠在一張椅子上,兩排人相對而坐,擠著,笑著,唱著。我們就時常坐在藤蔓旁邊的椅子上,看他們可愛的樣子,好像我們更老了一些。時常,伴著時光,遠處的KHAQANI詩人的雕像慢慢變成剪影,我們喜歡這條霍梅尼大街,街邊的烤雞、 漢堡 、公園和清真寺可以滿足一切需要了, 伊朗 人也喜歡,尤其是公園裡。
公園旁邊的 藍色清真寺 ,你可以叫他“伊斯蘭綠松石”,雖然他其實不怎麼像,也不怎麼驚艷四座,他可以展現給你的,是一片支離破碎的藍色門頭,上面嵌滿了藍色的錫釉彩陶磚,毀於地震後,內部重建並不理想,可以看出基本的結構複雜,如果先去了 設拉子 ,效果談不上可看。
其實更可貴可看的正是看不到的部分,看著這個巨大的門頭,想象下曾經黑羊王朝的繁華,想象他和光明王的大小差異,想象20年的時間里,藝術家怎麼裝飾他的,想象1465年,賈汗·沙建立 藍色清真寺 時的意氣風發,一年後,他就在奪取白羊王朝屬地的戰鬥中戰敗被殺。
在 大不里士 也並不急著安排行程,只是每日隨意在5公里的範圍走動,由 藍色清真寺 向西,依次是 哈加尼公園 、 阿塞拜疆 博物館、 大巴扎 、賈馬清真寺。而這裡的巴扎真是過於集中,單反走了進去,便沒了方向,向無頭蒼蠅只能亂撞,一時間走累了,想打聽個清真寺休息下,倆老頭意會了半響,引著我倆就走,只是真的拐了無數彎還是在巴扎利,倆老頭突然停下,打開一扇小木門,一抹晃眼的花地毯從門縫裡閃現出來,在陰暗、擁擠、狹窄的巴扎利,居然隱藏著如此的寺,他神聖,因而顯得大,因而和巴扎放一起更大,只是門小的可憐,揣摩了下形式,好像不妥,便門斗沒邁進去,謝過二老,掉頭走了。
在巴扎入口側面找了個清真寺,進去避暑,這是清真寺的主要用途,對我而言,清真寺代表了冰水、地毯、舒適和空調,天氣熱的時候,分分鐘就累的不行,除了街邊分佈均勻的飲水機,進寺是個最好的選擇,在寺里,有人捧著經書半酣,他們偶爾睡醒,便開始禮拜,一旦拜完便無所事事地躺去角落,待太陽略黃,去去往集市採購些吃的。
我喜歡這裡的滿鋪地毯,坐著或是躺著,看或不看都行,身體所及都是細密柔軟。在寺里半酣時,又一個卷髮男子湊了過來,“不用抱著包,這裡的人都愛你們。”簡直像是得到了聖諭,明顯,我們還是有些不放鬆了,我略微鬆開了抓緊報的手,“跟我去個地方吧。”
我就知道,又是清真寺。
一路拖著兩條腿,天氣熱的不行,他從神秘的包里拿出兩個還帶著黃毛的小黃瓜,用手全方位撫摸了一遍,遞過來,笑了笑,接過來並沒有馬上吃,再次用手撫摸了一遍,師徒用指甲的油脂,蓋過他的油脂,大小正像一顆菩提子。
賈馬清真寺,在 伊朗 很多地方都有,當然,因為賈馬,而且賈馬是真的來過 大不里士 ,作為蘇菲派的領袖人物,賈馬在什葉派的過度頗受尊敬,清真寺也經常作為學校授課,他就在巴扎群的西側,同樣有小門與巴扎相連。男子,先這樣稱呼他,好像又同時意會這裡有些危險,要我們註意安全,不免有點緊張,進了巴扎,他便牽了我的手在過道里走,緊張的神色被店員嘲笑了一番,我意識到,這可是 伊朗 啊,哥可是快走完了啊!能壞道哪裡去,快速告別了男子,融進巴扎的人群中。
巴扎,大,多,名字多。
晚上回到VAHID家,一個山坡上的別墅區,可以俯瞰一半的 大不里士 。V老婆做了幾個 伊朗 菜,有KABAB、aushi、庫庫,待會會一一介紹,V老婆並不怎麼說話,眼睛深邃而大,像很多 伊朗 婦女一樣,眼神中有種和善,甚至和善得有一絲哀怨,“我要和他們一起去 亞美尼亞 了。“vahid突然說,這是他私下和我們定下的事,票已經買好,也就是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他是先斬後奏,她眼淚瞬間就下來了,儘管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還是感覺很尷尬,她懷孕了,他要去旅游了,她不知道,他沒說,而且,是 亞美尼亞 啊!
伊朗 人怎麼看 亞美尼亞 ,自由的後花園。
夜晚,在屋子裡看著遠處的城市,我們聊著這個男人和女人,對 亞美尼亞 有了更多的幻想。
VAHID邀請我們去見媽媽,除了意外,更多的,應該應該是媽媽想看看驢友的樣子,因為在 伊朗 很少有機會見到更虔誠的這些穆斯林父母,他們往往不與異教徒接觸,照例的,我們在樓上和VAHID單獨吃,這也是 伊朗 吃過最正宗的一頓:
Khorak-e bademjun的菜是番茄和茄子煮的,味道果然很棒。
奧什 Aushi---是 伊朗 人喜歡的一種湯餚,據說這道菜在 伊朗 有很長的歷史,流傳著許多故事和典故。不過, 奧什 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菜,可以放入普通的蔬菜和配料。
庫庫---典型的 伊朗 家常菜。庫庫是一個統稱,可以用蔬菜、豆子、南瓜等做成,看起來像蛋糕一樣。
契羅喀保布---(伴有烤羊串或烤牛肉串、雞肉串的燜飯);
奧布古事特(將羊肉、豆子、香料和土豆等放在水中一起燜煨,近似我國 西安 的羊肉泡饃);霍列希特(用各種作料燒煮成的一種家常菜餚,就著米飯食用);
菲辛江(用家禽,尤以鵝肉或鴨肉為佳,另加核桃仁、石榴汁、橄欖、糖和香料一起燉煨而成)
杜爾麥(一種將肉類和其他配料一起裹包新鮮的葡萄葉中再燒煮而成的菜餚)。
吃完飯見到了VAHID的母親,很隨和,愛笑而且笑的露出牙齦,雖然是在室內,剛見面還很不好意思地把頭巾戴上,我們就一直稱贊她的廚藝,她就一直感謝感謝,大意就是出門在外靠朋友,大家相互照顧這類的。
該出發了吧,拿著最昂貴的車票,在夜晚到達高速路等車,兩個女人在遠處揮手,我們在車窗里看到遠處略微泛出的湖藍,心裡有說不出的感覺。
半夜,出停在邊檢,排隊辦理簽證,居然看到牆上張貼了中文的反腐倡廉漫畫,這臉是有多大。
入境亞國的一瞬間,車上的女人紛紛摘掉了頭巾,整個車裡充滿了自由的空氣,看得出來所有人的興奮,VAHID嘴角輕鬆地彎了下。
車上開始有了電視劇的吵鬧聲,而不再是誦經聲,再也不是。路邊大多是藏在陰暗裡的荒山,偶爾冒出的一點綠芽,都讓人覺得有生機,偶爾可以看到蘇聯的笨重機器,像是頭年歲很大的老牛,行駛在路邊。葡萄藤慢慢多起來的時候,便看到了阿拉 拉特 山,我們都在他的懷裡凝視了很多,走不出,看不投,山頂始終有一團雲籠罩著。
就在下車的一瞬間,剛下過雨的清晨,很深刻地體會到空氣為什麼可以是自由的,因為吸一口氣,所有人都可以牽手、擁抱,因為我們的手終於毫無顧忌地牽在一起。
童話、公園、魔法深林?用什麼來形容 埃里溫 都不為過,這是這個國家唯一的城市,周邊的郊野和城市的時尚,形成巨大反差,放眼望去,整個城市掩埋在一片叢林,這裡就是諾亞方舟停靠的地方- 亞美尼亞 , 埃里溫 ,阿拉 拉特 山!
Barev tzez! 亞美尼亞 -藝術、美酒與神話
出了車站,路邊滿是頗有特色的老爺車,出 租車 大都噴塗了亮麗的車身,這時候一個體態臃腫的中年婦人急匆匆跑了過來,“你們去市中心嗎?我們一起吧?”
Sepahsalar 清真寺
Sepahsalar 清真寺是德黑蘭最大和最重要的清真寺,建於150年前,也是租後一座傳統結構的清真寺,幾年前,西南角的部分建築倒塌,後經過修建,如今他是一個學院,最突出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在這裡舉行葬禮,所以經常會有戒嚴無法進入,整座建築物用黃色馬賽克瓷磚裝點而成,顏色有別於其他清真寺的藍色,單是外牆就已很壯觀華麗,而且它擁有比其他清真寺多的宣禮塔。可惜多次經過都沒有機會進去。
在清真寺入口斜對面,找到一家餐廳,又持刀了DIZI,和 亞茲德 的不同, 德黑蘭 的DIZI肉罐大很多,用金屬棒將罐里的肉和菜碾壓碎,將湯倒出泡饃,也就是 伊朗 的羊肉泡饃了。不過特別的在於隨肉附送的一個豆泥球,雖然看起來好看,但就算和湯一起吃,還是很乾。
晚上又被ALI約著去 自由紀念塔 ,估計又是藉機約會吧,咱這倆燈泡黨的可真徹底。夜晚的紀念塔宏偉是宏偉,有人叫他波斯喇叭褲,還挺形象,這座 自由紀念塔 廣場(Azadi Square)中央的高塔,高50米,現在已經成為 德黑蘭 的地標性建築,多次出現在影視劇和大屏幕上。
自由紀念塔 為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而建,結合了薩珊王朝(Sassanid)及伊斯蘭傳統建築兩種元素。
廣場所在地也是 德黑蘭 的重要交通樞紐,日夜車流不息。霍梅尼於1979年2月1日返回 德黑蘭 ,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成立了 伊朗 伊斯蘭 共和 國。此後這裡就成為經常舉行民眾游行集會的地方。
只是夜晚的燈光實在過於絢麗,無法襯托塔體的宏偉和莊嚴。
“帶你們去吃一種神秘的 漢堡 !”ALI露出神秘的表情,便驅車趕往一個很偏僻的地方,腦子裡在想, 漢堡 還能怎麼樣?跨了很多高架,繞了很多路,來到一家大排長隊的 漢堡 店,貨!巨大的 漢堡 ,看來西方生活的記憶還是不淺。
從霍梅尼廣場向西走,依次可以看到很多博物館,在對話公園後方便是 國家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入口就是一個巨大的磚結構拱頂,看著有溫度也 大方 。
在這裡可以看到來自 波斯波利斯 的古文物,雄渾有力的雕塑和楔形文字的石板,其中最有名的一件藏品便是漢莫拉比法典,很容易被忽視的尺度,看著上面的楔形文字,居然會想起周董的歌,“ 古巴 比倫王頒佈了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已經3700多年。。。”雖然是重鑄品(原件在 法國 巴黎 盧浮宮),還是激動了一下。 相比這裡的厚重,國家珠寶館就過於華麗,珠寶館在國家銀行的地下室,位置很隱蔽,作為國家銀行的黃金儲備,安全防備特別嚴格,手機和包都不可以帶入,經過三次安檢才來到地下室參觀,不過,這裡可真值得一看。
博物館的展品多數是16世紀以後波斯的薩法維王朝(Safavid)從 歐洲 、 印度 以及奧斯曼帝國掠奪的奇珍異寶。從1739年到1740年,波斯從 印度 掠奪了10個寶座和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其中 伊朗 最後一個王朝——巴列維王朝的父子兩位國王的王冠,用到了3380顆鑽石、5顆祖母綠、2顆藍寶石和368顆珍珠;其他的物品也都是用各種顏色的寶石進行裝飾,在燈光的照射下波光流轉、熠熠生輝。
藏品最最珍貴的包括一塊名為“光之海”的鑽石,這顆鑽石重182克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業已琢磨的鑽石之一,許多 伊朗 人也相信這塊鑽石來自波斯帝國創建者居魯士大帝得皇冠。還有一件用34公斤黃金製作的純金地球儀。該地球儀製作於1869年,地球儀上鑲有50000多顆各種寶石,海洋用祖母綠寶石鑲嵌,平原用紅寶石鑲嵌, 東南亞 、 伊朗 、 英國 和 法國 用鑽石鑲嵌。可以看到祖國用的紅寶石,還有一群 日本 人在迷茫地端詳:另外一件著名的寶物是 伊朗 法塔赫 阿裡 國王遺留下來的孔雀寶座,該寶座上共鑲有26000多顆寶石。其他的珠寶簡直是成堆地堆在玻璃櫃里,整個展廳就在不停閃啊閃。
夜晚的AMIR KBIR大街早早熄滅了繁華,遍佈周邊的汽修店也早早打烊,只有一些在黑暗中流浪的人,讓人心生恐懼,他們大多步履瞞姍,衣衫不整,或是三五成群蹲在街角抽煙,他們大叫、嬉笑,試圖打破些寧靜或是規則。
經常的,我們需要穿過這裡去買烤雞,那是在nazemolatebba街上的一家店子,在伊斯蘭的日子,我懂得瞭如何評價一隻優秀的烤雞,接觸到的第一觸覺便是雞皮,她必須烤到脆而粘手才算得上入了眼,而且當咬破雞皮的一瞬間,除了香脆和酥軟,要有滑滑潤潤的油脂從肉里冒出來,而最考驗功夫的不外乎是那一坨雞胸肉,能把她做軟做透的極少。手裡拎著用紙袋裝好的烤雞、饢和 沙拉 ,穿過漆黑的街道,與流浪的人擦肩而過,有時候他們會駐足片刻,他驚奇,我們驚嚇,這種恐懼深深地告訴我,我不瞭解這裡,我不瞭解 德黑蘭 、伊斯蘭,我已經想離開了。
現在想想,旅途中最容易忘記的,是車站,總也想不起什麼機緣下決定離開,坐了哪部車,說過什麼話。去往 大不里士 唯一有印象的,可能是哪個車站的騙子,唐突地上了車,每人塞了一瓶水和一袋皺巴巴的餅干,然後漫天要價,終究還是忘記了那水,喝還是沒喝。
接近 大不里士 的時候,聯繫上了VAHID,我們最後一位沙發主,也是我們認識的比較出世或是出位的 伊朗 人,感覺大部分 伊朗 人飄在雲里、信仰、執拗中,但他不是,他太像一個現代人。
他是大學教建築的老師,有著一種 德國 人的範兒,銀白色的頭髮和一雙疑惑的眼睛,習慣於說:you know?I want know….沒錯,他是個要移民的穆斯林,看過《我在 伊朗 長大》,大概理解了很多 伊朗 人想要移民的感受, 伊朗 移民在歐美移民中占了大比例,即使是伊斯蘭革命以後,每日黃昏剛下,燈光漸漸熄滅,看著遠處剪影般的宣禮塔,大概想嘆這麼一句:我在這裡,還能怎麼樣?
在 哈加尼公園 (Khaqani Park)里就曾遇到一群叛逆的少年,令人意外的是他們英語居然好的不得了,其中領頭的小伙子貼上來聊天,大致說伊斯蘭的虛偽等等,“今天他們說這個人是上帝選的,明天上帝選的人死了,他們又推翻了昨天的話。”他說的大概是薩禮吧。我只能說哪個國家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比如 中國 , 比如 伊朗 。
再看看這個公園,好的不像樣子,除了玫瑰,還有一些藤蔓,爬滿了拱門形狀的架子,天氣好的時候,幾個 庫爾 德大叔相互擠在一張椅子上,兩排人相對而坐,擠著,笑著,唱著。我們就時常坐在藤蔓旁邊的椅子上,看他們可愛的樣子,好像我們更老了一些。時常,伴著時光,遠處的KHAQANI詩人的雕像慢慢變成剪影,我們喜歡這條霍梅尼大街,街邊的烤雞、 漢堡 、公園和清真寺可以滿足一切需要了, 伊朗 人也喜歡,尤其是公園裡。
公園旁邊的 藍色清真寺 ,你可以叫他“伊斯蘭綠松石”,雖然他其實不怎麼像,也不怎麼驚艷四座,他可以展現給你的,是一片支離破碎的藍色門頭,上面嵌滿了藍色的錫釉彩陶磚,毀於地震後,內部重建並不理想,可以看出基本的結構複雜,如果先去了 設拉子 ,效果談不上可看。
其實更可貴可看的正是看不到的部分,看著這個巨大的門頭,想象下曾經黑羊王朝的繁華,想象他和光明王的大小差異,想象20年的時間里,藝術家怎麼裝飾他的,想象1465年,賈汗·沙建立 藍色清真寺 時的意氣風發,一年後,他就在奪取白羊王朝屬地的戰鬥中戰敗被殺。
在 大不里士 也並不急著安排行程,只是每日隨意在5公里的範圍走動,由 藍色清真寺 向西,依次是 哈加尼公園 、 阿塞拜疆 博物館、 大巴扎 、賈馬清真寺。而這裡的巴扎真是過於集中,單反走了進去,便沒了方向,向無頭蒼蠅只能亂撞,一時間走累了,想打聽個清真寺休息下,倆老頭意會了半響,引著我倆就走,只是真的拐了無數彎還是在巴扎利,倆老頭突然停下,打開一扇小木門,一抹晃眼的花地毯從門縫裡閃現出來,在陰暗、擁擠、狹窄的巴扎利,居然隱藏著如此的寺,他神聖,因而顯得大,因而和巴扎放一起更大,只是門小的可憐,揣摩了下形式,好像不妥,便門斗沒邁進去,謝過二老,掉頭走了。
在巴扎入口側面找了個清真寺,進去避暑,這是清真寺的主要用途,對我而言,清真寺代表了冰水、地毯、舒適和空調,天氣熱的時候,分分鐘就累的不行,除了街邊分佈均勻的飲水機,進寺是個最好的選擇,在寺里,有人捧著經書半酣,他們偶爾睡醒,便開始禮拜,一旦拜完便無所事事地躺去角落,待太陽略黃,去去往集市採購些吃的。
我喜歡這裡的滿鋪地毯,坐著或是躺著,看或不看都行,身體所及都是細密柔軟。在寺里半酣時,又一個卷髮男子湊了過來,“不用抱著包,這裡的人都愛你們。”簡直像是得到了聖諭,明顯,我們還是有些不放鬆了,我略微鬆開了抓緊報的手,“跟我去個地方吧。”
我就知道,又是清真寺。
一路拖著兩條腿,天氣熱的不行,他從神秘的包里拿出兩個還帶著黃毛的小黃瓜,用手全方位撫摸了一遍,遞過來,笑了笑,接過來並沒有馬上吃,再次用手撫摸了一遍,師徒用指甲的油脂,蓋過他的油脂,大小正像一顆菩提子。
賈馬清真寺,在 伊朗 很多地方都有,當然,因為賈馬,而且賈馬是真的來過 大不里士 ,作為蘇菲派的領袖人物,賈馬在什葉派的過度頗受尊敬,清真寺也經常作為學校授課,他就在巴扎群的西側,同樣有小門與巴扎相連。男子,先這樣稱呼他,好像又同時意會這裡有些危險,要我們註意安全,不免有點緊張,進了巴扎,他便牽了我的手在過道里走,緊張的神色被店員嘲笑了一番,我意識到,這可是 伊朗 啊,哥可是快走完了啊!能壞道哪裡去,快速告別了男子,融進巴扎的人群中。
巴扎,大,多,名字多。
晚上回到VAHID家,一個山坡上的別墅區,可以俯瞰一半的 大不里士 。V老婆做了幾個 伊朗 菜,有KABAB、aushi、庫庫,待會會一一介紹,V老婆並不怎麼說話,眼睛深邃而大,像很多 伊朗 婦女一樣,眼神中有種和善,甚至和善得有一絲哀怨,“我要和他們一起去 亞美尼亞 了。“vahid突然說,這是他私下和我們定下的事,票已經買好,也就是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他是先斬後奏,她眼淚瞬間就下來了,儘管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還是感覺很尷尬,她懷孕了,他要去旅游了,她不知道,他沒說,而且,是 亞美尼亞 啊!
伊朗 人怎麼看 亞美尼亞 ,自由的後花園。
夜晚,在屋子裡看著遠處的城市,我們聊著這個男人和女人,對 亞美尼亞 有了更多的幻想。
VAHID邀請我們去見媽媽,除了意外,更多的,應該應該是媽媽想看看驢友的樣子,因為在 伊朗 很少有機會見到更虔誠的這些穆斯林父母,他們往往不與異教徒接觸,照例的,我們在樓上和VAHID單獨吃,這也是 伊朗 吃過最正宗的一頓:
Khorak-e bademjun的菜是番茄和茄子煮的,味道果然很棒。
奧什 Aushi---是 伊朗 人喜歡的一種湯餚,據說這道菜在 伊朗 有很長的歷史,流傳著許多故事和典故。不過, 奧什 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菜,可以放入普通的蔬菜和配料。
庫庫---典型的 伊朗 家常菜。庫庫是一個統稱,可以用蔬菜、豆子、南瓜等做成,看起來像蛋糕一樣。
契羅喀保布---(伴有烤羊串或烤牛肉串、雞肉串的燜飯);
奧布古事特(將羊肉、豆子、香料和土豆等放在水中一起燜煨,近似我國 西安 的羊肉泡饃);霍列希特(用各種作料燒煮成的一種家常菜餚,就著米飯食用);
菲辛江(用家禽,尤以鵝肉或鴨肉為佳,另加核桃仁、石榴汁、橄欖、糖和香料一起燉煨而成)
杜爾麥(一種將肉類和其他配料一起裹包新鮮的葡萄葉中再燒煮而成的菜餚)。
吃完飯見到了VAHID的母親,很隨和,愛笑而且笑的露出牙齦,雖然是在室內,剛見面還很不好意思地把頭巾戴上,我們就一直稱贊她的廚藝,她就一直感謝感謝,大意就是出門在外靠朋友,大家相互照顧這類的。
該出發了吧,拿著最昂貴的車票,在夜晚到達高速路等車,兩個女人在遠處揮手,我們在車窗里看到遠處略微泛出的湖藍,心裡有說不出的感覺。
半夜,出停在邊檢,排隊辦理簽證,居然看到牆上張貼了中文的反腐倡廉漫畫,這臉是有多大。
入境亞國的一瞬間,車上的女人紛紛摘掉了頭巾,整個車裡充滿了自由的空氣,看得出來所有人的興奮,VAHID嘴角輕鬆地彎了下。
車上開始有了電視劇的吵鬧聲,而不再是誦經聲,再也不是。路邊大多是藏在陰暗裡的荒山,偶爾冒出的一點綠芽,都讓人覺得有生機,偶爾可以看到蘇聯的笨重機器,像是頭年歲很大的老牛,行駛在路邊。葡萄藤慢慢多起來的時候,便看到了阿拉 拉特 山,我們都在他的懷裡凝視了很多,走不出,看不投,山頂始終有一團雲籠罩著。
就在下車的一瞬間,剛下過雨的清晨,很深刻地體會到空氣為什麼可以是自由的,因為吸一口氣,所有人都可以牽手、擁抱,因為我們的手終於毫無顧忌地牽在一起。
童話、公園、魔法深林?用什麼來形容 埃里溫 都不為過,這是這個國家唯一的城市,周邊的郊野和城市的時尚,形成巨大反差,放眼望去,整個城市掩埋在一片叢林,這裡就是諾亞方舟停靠的地方- 亞美尼亞 , 埃里溫 ,阿拉 拉特 山!
Barev tzez! 亞美尼亞 -藝術、美酒與神話
出了車站,路邊滿是頗有特色的老爺車,出 租車 大都噴塗了亮麗的車身,這時候一個體態臃腫的中年婦人急匆匆跑了過來,“你們去市中心嗎?我們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