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世界!---西游十國記
在晨暮中到達 亞茲德 ,天還未亮,只能看見用泥土砌築的房子,遠處兩個高聳的清真寺尖塔刺破天空,尋找傳說中的silk roal旅館,順著標牌就找到了,大門緊閉,敲了半 天門 ,有人開了門,打眼就看見土黃的庭院,院子里放了幾張床榻,上面鋪著波斯地毯,院子里有水池和花草,很有情調的旅館,夜晚驢友就會在這裡聊天、吃飯,而房子就在院子周圍,相極了窯洞的感覺,幾個驢友索性就在床榻上等著退房。
當然,這裡是 絲綢之路 必經的地方,隨著 絲綢之路 的沒落,這裡也沒落下去,在這個出奇寂靜的鹽漠腹地的古城,公園6世紀至今,拜火教的聖火依然在燃燒,薩珊王朝被阿拉伯軍隊覆滅後,因為位置偏僻,教徒在這裡躲過了迫害,這裡也就成了拜火教最大的聖地。
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就有位小昭姑娘,可愛 大方 、善解人意,她奉母命混入光明頂,盜取乾坤大挪移心法。後成為明教波斯總教教主,終身聖潔。金庸所描述的明教,便源於拜火教(或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 中國 史稱祆教、火祆教),2500年前波斯帝國至薩珊帝國時期的國教,直到1300年前薩珊被阿拉伯人征服,才皈依伊斯蘭教
波斯波利斯 中的安胡拉
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比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都要早至少1000年。
公元前20世紀,原居住在 中亞 地區屬於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越過 興都庫什山 涌入 伊朗 高原,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別是火神。
公元前522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執政後,為了統一波斯的需要,獨尊阿胡拉•瑪茲達,力圖貶低部落的氏族神台瓦等。
公元前4世紀, 希腊 亞歷山大 大帝征服波斯後,波斯進入 希腊 化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受到沉重打擊;但在公元前後又重新活動。在波斯萬神殿中出現了 希腊 和波斯的混合神祇。
公元3世紀,波斯薩珊王朝創建後,瑣羅亞斯德教重 新興 盛,取得了國教的地位。
公元6世紀,薩珊王朝亡於穆斯林。只有極少數瑣羅亞斯德教徒堅守在 亞茲德 的茫茫荒漠上,一部分遷入 德黑蘭 ,定期集會,著白衣白褲白帽或頭巾。在 印度 有10萬瑣羅亞斯德教徒,集中在 孟買 一帶。
拜火教主張善惡二元論,最高神是阿胡拉•馬茲達。它認為善神與惡神處在彼此敵對的狀態中,善神的勝利會給人們帶來豐收、健康和安樂,而惡神則會使人遭受不幸。善惡二端之爭中,人有選擇的自由,選擇更多善行還是更多的惡行。人死後將會依據在世間的言行進入天堂或投入地獄。瑣羅亞斯德教對後來產生的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瑣羅亞斯德教的經典主要是《阿 維斯 陀》,意為知識、諭令、或經典,通稱《波斯古經》。瑣羅亞斯德 (前628年-前551年) 是該教的創始人,他出身於波斯帝國建立前的一個波斯游牧部落貴族騎士家庭,20歲時棄家隱居,30歲時受到神的啟示,他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國王,此後,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77歲時,在一次戰爭中,在神廟裡被殺身亡。
該教認為阿胡拉•瑪茲達(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瑪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拜火廟(圖片來自網絡)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火是阿胡拉•瑪茲達最早創造出來的兒子,象徵著神的絕對和至善,是“正義之眼”,所以廟中都有祭台點燃神火。阿泰什卡代其實指的是瑣羅亞斯德教永不熄滅的聖火,據說,神廟櫥窗後的聖火在這裡已經燃燒了1500多年,從不曾熄滅。
寂沒塔(圖片來自網絡)
市郊有兩座著名的瑣羅亞斯德教“寂沒塔”遺跡,古時用作教徒的墓地。而如今,伊斯蘭教為 伊朗 的國教,信奉拜火教的人已經很少了。在這很少的信徒中,大多數居住在 亞茲德 ,同時,拜火教的聖火被供奉在聖地恰克恰克(Chak Chak)古村,千年不滅。
恰克恰克(Chak Chak)是山泉滴落在岩洞里的聲音,而聖火就存放於山腰的岩洞之中。拜火教的神沒有固定的形象,只要有火光的地方,就是神的方向。教徒們建了很多神廟保存火種,但隨著阿拉伯伊斯蘭的入侵,拜火教難以生存,怎麼辦?很多教徒來到處於沙漠邊緣的 亞茲德 逃難,這樣一來, 亞茲德 反而成了拜火教的中心,恰克恰克這樣難以到達的地方,成為保存火種的首選。
亞茲德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認為,游牧的阿拉伯人只懂伊斯蘭教,但不會建清真寺,精美的清真寺都是波斯人設計、建造的。在建造的時候,信奉拜火教的波斯人,把鮮艷的火光變成一朵朵鮮艷的花朵,刻畫在清真寺的外牆上,用這樣一種方式,默默的抵抗著文化的侵略。不過確實在 伊朗 看到的清真寺,裝飾風格和精細 成都 ,都是異常精美的。
最為著名的是喬麥(Jom'e)清真寺和阿米爾•恰赫馬格(Amir Chakhmagh)清真寺。直接從絲路旅館步行去,一路上看到路邊散落很多煙頭,看來這裡的叛逆少年不少哇。
到了廣場就可以看到正中間的長條水池一直通向恰赫馬格清真寺,清真寺的形式和其他地方不同,為中高兩側低的三層伊凡式門頭疊加而成,恰赫馬格廣場是為紀念公元7世紀伊瑪目侯賽因(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也就是十二伊瑪目之一在阿舒拉戰役中殉道而建的。廣場上有一座木頭搭建的心形物件,據說是早前在阿舒拉節舉行慶典時留下的。
阿舒拉節”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為哀悼穆罕默德的外孫侯賽因遇難的重要紀念日。公元680年,侯賽因對當時的繼任哈里發不服,與家屬一行離開 麥加 ,在行抵 伊拉克 境內的卡爾 巴拉 時,遭倭馬亞王朝騎兵的追擊,侯賽因一行全部戰死。此日正是伊斯蘭教歷1月10日(阿舒拉日),什葉派認為侯賽因是殉教聖徒,這一日遂被定為該派的蒙難日和哀悼日。每年的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什葉派穆斯林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在廣場陰涼處避暑,可以看到很多身穿淺綠色活白色大褂的人,由於太久沒有洗,大褂上顯得很臟,在亞茲看到如此裝扮的人很多,大部分是來自 阿富汗 的難民,在 伊朗 獲得合法身份的 阿富汗 人有90多萬,而非法移民就有50萬,所以偶爾會發生的搶劫、販毒,大都是 阿富汗 人所為,曾經 伊朗 政府處死了一些 阿富汗 毒販,被 阿富汗 國內抗議,之後釋放過400多名毒販, 伊朗 人處死 阿富汗 人的罪名有打黑工、毒販等等,最後通知家人拿錢買屍,其實,經過一些瞭解,你可能也會覺得, 伊朗 的政體有種神秘的力量,有時候讓人毛骨悚然,當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伊朗 人民的熱情友好。
另一處清真寺就是星期五清真寺了,聚禮清真寺又習慣叫做星期五清真寺,因為穆斯林都是在星期五進行集體禮拜,進行這樣活動的清真寺就叫做聚禮清真寺,是每個穆斯林城市必備的宗教設施。公元644年阿拉伯人來到這裡,由於他們宣佈,只要在神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任何區別,所以阿拉伯軍隊不戰而勝。阿拉伯人摧毀了拜火教神廟,建起了最初的清真寺。據說,伊斯蘭教在剛剛傳到波斯的時候,每到一個城市,必先修建清真寺,因為禮拜的時間是星期五,這些清真寺大多以“星期五”冠名。所以,在 伊朗 各地,有很多星期五清真寺。
門前兩個高聳的尖塔是 伊朗 最高的宣禮塔,進入大殿,精美的 馬賽 克裝飾也很漂亮,但和其他地方得清真寺相比,亞茲的並沒有太多細節,而在體量和形式上都很有特色。
城市中最有特色的建築是“風塔”,也就是建築物頂部用來通風降溫的設計,故 亞茲德 又被稱為“風塔之城”。風塔自然越高越大,降溫效果越好,風塔往往設置在屋頂,風進入風口後盤旋而下,到達地下室,在風口正下方放置一盆水,據說室內可以最多降低10度,真是天然空調。
自古以來,由於沙漠性氣候的關係,水源十分珍貴,當地居民開發出一種地下水渠系統,稱為Ghanat,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坎兒井”。在 新疆 也比較常見,即避免了水的過度蒸發又方便地下室取水,在 亞歷山大 旁邊就有一家博物館主題的旅館,裡面收藏了很多民間器物,大堂也裝飾為 蒙古 帳一樣的頂棚,而且地下室還可以看到坎兒井,不管住不住店服務員會很熱心幫你講解。
亞歷山大 監獄就隱藏在巷子里,甭想著這裡關押過 亞歷山大 ,只是這裡有個地宮,據說是 亞歷山大 所建的監獄,地上的房間里有手工藝人出手手工銅器,頗有春秋戰國特色。
亞茲古城在打白天基本是看不到什麼人的,下午5點之前,所有的店鋪都是關門的,大街上空無一人,直到5點以後,大伙才從地底鑽出來,幹活、吃喝,所以燥熱的白天,在古城閑逛,有種少有的安靜,靜到骨子裡,土黃色的街巷婉轉悠長,偶然出來一個黑衣天使,能把人嚇一跳,黑色恰兜和土黃牆面形成強烈對比,沿著窄窄的巷子,時而就會看到巷子上方用泥土堆砌的圓形頂棚一字排開,納涼的同時為了採光,每個小圓頂上方開了一個洞口,如果站在某個高處,會看到亞茲古城層層疊疊的圓拱形頂棚,向天邊伸展。
回旅館的路上,經過星期五清真寺東邊的巴扎,看到一家餐館,進來是下沉式的,也是為了降溫,餐館很有特色,卡座都類似於炕,五彩的燈光照亮了牆壁,屋裡飄滿各種水煙味,草莓的、西瓜的,最有特色的是這些水煙味道是來自新鮮水果,水煙穿過一個大西瓜,出來的煙就有水果味了,水煙一上桌簡直酷斃了,不過最好吃的還是這家的披薩,再配一罐檸檬味的ISTAK果啤,感覺做一個波斯人,妥妥的。
再來說說我們的絲路旅館,這是一家在驢友心目中頗具名望的旅館,我們的房間在地下一層,夜晚還是熱的要死,房間基本就是挖出來的,很有亞茲特色,到了晚上,大伙紛紛回到地上的庭院,餐廳很有儀式感地放在一側 高臺 上, 高臺 是清真寺一般的樣式,滿鋪了碎花地毯, 高臺 下的旅游便坐在波斯床榻上,數星星、抽水煙、聊著今天的故事、明天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