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 • 歐亞非摩托洲際穿越



一次握手,一個擁抱是怎麼也表達不了我內心的情感,你我前方殊途,留了 謝爾 蓋大哥郵箱和手機後,無奈就此別過。





喀山 是 俄羅斯 中部的文化名城,城中的克裡姆林宮遺址群是一處華麗的建築群遺址。在 喀山 ,既有 歐洲 風格的教堂、 亞洲 格調的喇嘛廟,也有阿拉伯的清真寺。

此外, 喀山 還是2013年第27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和2015年第16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的舉辦地。


13世紀初, 蒙古 人滅亡了伏爾加-保 加爾 公國。
1242年,一個西至多瑙河、 東至 額爾齊斯河的幅員遼闊的 蒙古 國家——金帳汗國宣告成立, 土耳其 人、韃靼人、 西班牙 人和 俄羅斯 人,都淪入 蒙古 人的統治之下。
13世紀下半葉, 喀山 開始建城。
14世紀末15世紀初,金帳汗國開始沒落,逐漸分裂成各個汗國。
1438年,韃靼貴族脫離金帳汗國,建立 喀山 汗國。
15~16世紀時, 喀山 成為 喀山 汗國的都城,為水陸交通要衝和戰略要地。
1556年, 喀山 被第一位 俄羅斯 沙皇——伊凡四世所統治的沙皇俄國占領,自此成為 俄羅斯 的一部分。蘇俄時期, 喀山 成為 莫斯科 以西一個重要的工商業和文化中心。
2005年, 喀山 慶祝建城1000周年。
在 喀山 ,既有 歐洲 風格的教堂、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也有 亞洲 格調的喇嘛廟,游客可以體驗難得的多教和睦並存的景象。在 喀山 建築群中,有斯拉夫式的拱門、 羅馬 式的尖頂、 蒙古 包形的圓穹和 中國 式的雕梁畫棟,還有16~18世紀教堂等古跡。
聖母領報大教堂
這座拜占庭式建築,是 喀山 的的標誌與名片。聖母領報大教堂是1484~1489年由伊凡大帝下令召集 莫斯科 和普什科夫的工匠建成,是沙皇的個人禮拜堂。這座教堂與其他由 意大利 人設計的教堂相比帶有強烈的純 俄羅斯 色彩,1547年遭遇火災後,由伊凡雷帝下令修複重建。
喀山 克林姆里宮
喀山 克裡姆林宮建立在一個年代久遠的古遺址上,最初它是出現於 喀山 ·可汗·金部落時期,伊凡雷帝將 喀山 列入 俄羅斯 版圖之後,推倒了 喀山 城的木質城牆,在原來的位置修建了一座石 頭城 堡---- 喀山 克林姆林宮,比同名的 莫斯科 克裡姆林宮略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在俄語中,克裡姆林是內城之意,即古代俄國城市的中心部分,四周築有帶塔樓的要塞城牆,包括防禦建築物、宮殿和宗教建築群。內城建在高處,通常在河岸或湖岸上,是城市的核心,規定了城市的輪廓和佈局。在 俄羅斯 , 莫斯科 、 普斯科夫 、 羅斯托夫 、 下諾夫哥羅德 、 阿斯特拉罕 、 圖拉 、 斯摩棱斯克 等城市都建有克裡姆林宮,它們作為歷史文物保存至今。

喀山 是 俄羅斯 聯邦韃靼自治 共和 國首府,該博物館是游客瞭解 喀山 文化、瞭解 韃靼斯坦 共和 國文化的地方。博物館首位都是授了軍銜的 俄羅斯 帥蜀黎,地位可見一斑。

在 喀山 整個遺址群中最為醒目,共計有7層,高58米,其造型從各個方向都清晰可見。這座塔樓實際上偏離軸心2米,以最後一位韃靼族 喀山 汗國女王的名字命名。

沙里夫清真寺於2005年7月慶祝 喀山 建城1000年時竣工。這座清真寺是一個帶有巨大穹頂的方中帶圓形狀的建築物,四角豎立著高聳雲霄的宣禮塔。整座建築色彩是藍白相間,牆面、門窗上的所有圖案都帶有濃厚的伊斯蘭藝術特點。據說,它是 歐洲 最大的清真寺,整個工程造價1000多萬美元,絕大部分是民間捐款。每逢伊斯蘭教重大節日,來自 俄羅斯 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穆斯林來此參拜。

從 喀山 過來的這一路上,道路婉轉,輾轉反側,很難相信這居然是去鼎鼎 大名 莫斯科 的道路。 俄羅斯 這些年的石油經濟下滑,也讓國內的很多基礎建設望其項背。
除此路途上的雨,今天也沒少,硬是下了好幾場。在過了下諾夫哥諾德後,道路情況有所好轉,終於從傳統的雙向兩車道,切換成了雙向四車道的正宗高速路,只是依然不是全封閉高速。
在距離 蘇茲達爾 還有一百多公里的時候,我一眼望去,這不是咱們 中國 的藍色車牌嗎,一看是 沈陽 的牌照,也讓我油然親切。在於 沈陽 的墨菲揮手示意後,也許他見我川A的摩托車,給我閃了幾下燈,我們停在一個岔道的路邊,握手相識。經墨菲說,前面還有兩個 雲南 和 湖北 的車友,可能已經快到 蘇茲達爾 了,晚上可以小聚。
這一百多公里來得很快,只是到 蘇茲達爾 天空不作美,雨勢不小。到了鎮上由於雨下不止,因而也無心流連,趕快找到住處,整理一身疲憊的行囊。就當一切都妥當之際,墨菲發來信息,叫過去小聚,已經多日未說國語的我,自然前往,何況大家都是以接近相同的方式實踐夢想。

所以這個夏天才如此寒冷
本以為當我遠離西伯利亞後
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在眼前
莫斯科 沒有眼淚
不會為你的苦難與坎坷而哭泣
即便你是長途跋涉而來
也是一副高冷不傲的樣子
在 莫斯科 穿行
從大環到小環
猶如歷史由淺至深的探入
那些在街道上走著的人們
永遠是昂首向前沒有低頭
我想這一定是 俄羅斯 民族的桀驁不馴
在數百年的歷史磨礪中
變得如此堅硬
挺拔
當你佇立在紅場
環顧四周
身旁的每一處
作為世界強國心髒的這裡
有著如何的獨特
即便是成群結隊的來訪者
已佈滿紅場的每一個角落
但屬於這裡的威嚴
依然不減
這就是 莫斯科
血液延伸與交融的地方
憂傷抹不去曾經的輝煌
莫斯科 河水流過
克宮依舊,紅場依舊
那城依然無可代替











在往 莫斯科 的兩百多公里路上,我沒有過多時間去抱怨為何通往首都的道路都如此曲折,在我心中只有那站立在紅場的夢想時分。

來到紅場,上天看來是眷顧我的,吹走了濃密的烏雲,湛藍畢現,陽光穿過無盡的天空,散落在紅場的每一個角落,一切都是夢想的樣子。我把車推到黑色的鐵柵欄旁邊,取下厚重的頭盔和手套,真正的站立於此,心中那份感慨,油然而生。


正值夕陽無限之際,一片金色散滿克宮旁的 莫斯科 河,屬於夏天的樣子終於有了些最好的解釋。而我,則全身心的投入這一難得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