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 細數百位“Iron伊朗”舊街坊故事 #粉色波斯&“天花板”攝影大賞
每當看回這張照片,我都會將它命名為“重逢”。在遠處,我仿佛看見數年未曾見面的親人,緊緊相擁,留下眼淚,而在他們身旁的親人或好友,只能在旁邊默不作聲,內心五味雜陳。我們沒辦法知曉他們的“前蘭因絮果”,除了默默祝福以外,有時也會想象,當詩人哈菲茲或薩迪見此情景後,會否有感而發,即興作詩歌...... 當我沉浸在沉重的場景時,一群聒噪的群 伊朗 女子高中學生闖入此地,還發現了 中國 人的存在...... 一開始,這群女高中生其實挺害羞的,可當校長、老師一聲令下,突然間,上百位姑娘放飛自我。而當他們發現在他們面前是位手拿相機的 中國 人時,他們絲毫不吝嗇笑容和手勢,擺出各式各樣的gesture配合拍照,不斷衝著我喊“where are you from”。而當你回答“秦”,你要知道那一刻,你就是明星,他們會興奮地大喊“秦”、“秦”、“秦”......那一刻,我不再是“我”,我是一處“景點”.......(禮畢) 這群 伊朗 姑娘,時而殷勤,時而含蓄。面對鏡頭,豪爽的姑娘瞬間扭動身軀並露齒而笑,含蓄的女孩子從躲閃到慢慢接受,到最後完全享受拍照的樂趣。換言之,頭巾只是壓制 伊朗 女性內心奔放的形式工具罷了,面對天生熱情開朗的 伊朗 人,“放飛自我”才是為人本性,“樂天愛笑”便是待人態度..... 就連下圖的校長納贊寧女士,也忍不住跑來跟我說“Can you take a photo to me?” 伊朗 的女性,能給你一種關於傳統與時髦相得益彰的直觀感受,譬如他們雖頭戴面紗,但染髮、烈焰紅唇,塗指甲油以及五顏六色的衣服,成為 伊朗 女性追求美的普遍共識。 頭巾僅僅是一種習慣,它掩不住 伊朗 女子黑袍里那色彩鮮艷的衣服首飾,也掩不住保守外表下那潛藏著的奔放內心。雖說1979年霍梅尼革命以後, 伊朗 不再有女歌手,沒有酒吧,沒有KTV,娛 樂業 大幅萎縮,夜生活蕩然無存。 也許,這與 伊朗 曾經從一個世俗化國家變成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有關。而實際上,婦女會因為著裝問題被警察訓誡或逮捕,法律的地位永遠比不上一部《古蘭經》。但是當地人說,在法律上,你可以臨時結婚,只要談妥,一兩天也行,只要你是穆斯林,且對方是寡婦、離異或單身。 在 伊朗 的確沒有夜生活,但人們並不寂寞。夜晚八、九點的城市,仍然熙熙攘攘,甚至堵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告訴我,一些男男女女開著車上街,一旦錯車相遇,彼此看上眼了,發生一夜情也是很正常的。在 伊朗 的幾天,我一直感嘆想象中與現實中 伊朗 的反差。 因此,當 伊朗 姑娘突然闖入你的視線並希望與你合照,或配合作出這般逗比的手勢和動作,實在很難猜測 伊朗 人的真實生活。眼前所見,都並非網絡媒體所說的面部嚴肅、灰沉,而是每時每刻待人熱情,有說不盡的故事急著與你分享,甚至顯得有點話嘮.... 就如下圖,這家子說他們的女兒考上了重點中學,決定帶她出來逛逛,好好獎勵她。 下圖這對年輕的夫婦興奮地告訴我,還有一個月他們的小baby就要來到這個世界了..... 頑皮的小弟弟急著去買糖,可他的奶奶顧著拍照,絲毫沒有理會他的意思。 上圖這位賣單車的老闆,與他的另外三兄弟,右下老大,右上老三,左上老四……! 與下圖這一家子在哈菲茲墓的咖啡廳喝下午茶,分享中伊傳統家庭觀念……! 而每逢拿起相機“偷拍”,面對鏡頭的 伊朗 人毫不怯場地放飛自我,擺出各種姿勢。 帶女兒到到哈菲茲墓地下室,往地下水井扔擲硬幣祈福,可惜女兒每次都不配合..... 當然,還少不了許許多多的孩紙們,爭先恐後嚷嚷,希望能成為相機里的“主角”。 以下是來自薩迪墓的孩紙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