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到米蘭
人生那麼長, 米蘭 的名聲那麼響亮,我就知道,即便三年前短促的 意大利 之行沒有刻意安排,這輩子也絕不會錯過它。 這次從 瑞士 採爾馬特 出發,它緊鄰 意大利 邊境,但受限於鐵路設計,去往 米蘭 最快的方式還是先坐冰川列車往回到達Brig,再換乘SBB的跨境列車。跨境列車的主要風景在於 馬焦雷湖 ,鐵路大半程都是沿湖而建。它地屬 米蘭 ,在馬爾彭薩機場以北;湖邊民居高高低低,緊鄰時尚之都而又起居寧靜,真是令人心生嚮往的理想生活。
因為訂了 米蘭 的公寓式酒店式,20點以後不再接待,我趕上12點從 採爾馬特 出發的列車,17:37抵達 米蘭 中央火車站。直接搭紅色地鐵1號線到市區,出站時天還大亮。10月初意北城市的晴天,大街上穿多少的人都有。
作為一座並不以歷史文明而聞名的古城, 米蘭 公元前600年就成為 凱爾 特人的領地,而後被 羅馬 共和 國占領,自古便是 意大利 的商業貿易 大城 ,文藝復興時期也一度成為文藝重鎮。千年來先後被 羅馬 帝國、法蘭克王朝、 西班牙 、 奧地利 統治,多民族幾度繁榮的歷史交錯融合,留給今天初次到訪的我一地城市中心走不完的青磚。
比郵件預約的時間早了一個小時check in,負責接待的大鬍子黑髮大叔一副很不高興的樣子,先沒完沒了數落個夠,才慢吞吞開始辦手續,還十分不友好地反覆強調了房間的種種禁忌, 比如 不准抽煙, 比如 廚房用完要是不清理乾凈就直接扣押金——言語間似乎很有針對 中國 人的意思。所幸我脾氣好,所有牢騷先接著——成見這種東西,不用實際行動去證明是永遠無法化解的,尤其老人家的成見,即便賭咒發誓它也毫不動搖,西方人並沒有分別。
房間是小套房的樣子,雖然陳舊,但設施齊全,照明喜人, 歐洲 民居的典型層高——就是夠高,微波爐、電磁竈、飲水機、碗碟餐具炒鍋一應俱全,難怪生怕我弄髒了。對於人民幣600多/天且不收清潔費的公寓來講簡直太慷慨,大概很多人都是在此長住。
公寓離古運河很近,我打算去河邊找點東西吃。因為地鐵票90分鐘有效,我懶了下便坐上了樓下的電車。但正值下班高峰,車裡擠爆了。我在Google提示的車站下車,往河邊走卻發現前面是密不透風的圍擋。只好沿著圍擋步行,我就這樣在暮色剛剛降臨的 米蘭 舊城街頭,與遛狗和剛下班的白領擦肩而過,經過燈火通明的PWC大樓,穿過舊火車站,一繞就繞了2公里。 等到了運河的橋上,看著兩岸熱鬧而毫無都市斑斕的小酒館,我竟一點都不餓了。對岸有家門面小小但顧客盈門的披薩店,我便意興闌珊地走進去,跟所有人要了一樣的cheese餃子——Look out! HOT!!
這運河的夜景的確遠遜於想象。也許它的功能僅在於聚會、閑聊,是生活的體驗,和觀光、品質種種無關。
穿過車水馬龍很快回到了公寓附近的小巷,我轉進家樂福快捷店,買了三種水果、牛奶、麵包、香腸和芝士,打算明天在公寓做早餐。這種節奏也讓我有種錯覺,仿佛我是旅居在此的常客。
嗯,像 米蘭 人一樣在 米蘭 生活。
第二天是行程滿滿的一天。除了早餐之外,我要做個典型的游客了。拿出馬拉松的精神,在10小時之內走完古城地圖裡的這個地標圈,即便是對我這個拼腳力選手來說也堪稱挑戰。 多雲天氣走走拍拍就到了帝奇諾門拱門下。它是 米蘭 中世紀城牆的一部分,幾經毀損重建於19世紀初,曾是從南部水路進入 米蘭 舊城的大門——今天我大概就是重走了同樣的路線,卻只看到一排整齊的 石柱 和 石柱 盡頭石磚地面鑲嵌著輕軌的小型廣場——兩邊建築已經改造成商業設施,鴿子三三兩兩信步,人們目不旁視經過,仿佛這座古城門毫無別緻。 進入古城,最先看到的landmark是聖歐斯托焦聖殿。它是 米蘭 多明我會的總堂,至今仍是聖地旅程中重要的朝聖中心,古樸和恢弘甚至在聖羅倫佐教堂之上。內部構造也十分寬闊,頂部是弧棱拱頂。後殿下麵出土了早期的基督教建築遺跡,現被保留為建築內獨立的博物館,收費5歐。 這天聖殿教堂仿佛要舉行什麼儀式,工作人員忙著排放桌椅和試音,祈禱桌上也被整齊分發了Bible。聖殿 紅星 高懸的正立面外則生趣盎然,一整排鋪面中似乎只有花店開了門,員工們系起圍裙忙著修枝和出樣。著裝考究的夫婦正穿過小公園向已被鮮花裝飾的教堂門頭走來。 聖殿後面是一條窄長的綠地,由南到北一直通往 聖洛 倫佐教堂。那幾個學習太極拳的小哥哥小姐姐,不知道是不是每天都來這裡呢。 我中途開了小差,向幹道Porta Ticinese走去。眼前一座不知名的紅磚城門,橫跨在輕軌經過的對面街道上,而路口的白色咖啡店羈絆了我的腳步。金髮女郎和黑髮女郎面對著落地窗交頭接耳。我讓開吊起的盆花從敞開的玻璃門走進去,被 意大利 咖啡的香氣濃濃籠罩。桌上的籃子里裝滿新鮮麵包,正有人從吧台一角的旋轉木梯上走下來,膚白貌美的大長腿撩了下卡其色長風衣。 本著既來了就不錯過的心態,喝完咖啡轉個彎先來到古 羅馬 圓形劇院遺址。茶色玻璃門上寫著開放時間,裡面是中古時代 米蘭 歷史和出土文物陳列館——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那個門。進門右手邊的小小前臺有單頁印刷物可供參考,也是在這裡,離開前工作人員超客氣地請我在筆記本上寫上參觀體驗,閑聊中不吝稱贊。
室外的遺址更令人印象深刻。它只掀開了這個圓形劇場的一角,沿著考古坑插上數個解說牌,從公元1世紀開始講述 米蘭 的興衰。 沿著Porta Ticinese不到200米就能到達聖羅倫佐教堂。這座始建於公元4世紀的教堂的抓人之處,我以為是它突出而富於滄桑的拜占庭結構。而教堂內部空間渾圓,高大空闊,充滿了電影里中世紀大鏡頭的即視感。回憶起來,像是整個教堂里都沒有燈,全靠穹頂和高牆上的窗戶透下光明。 從聖羅倫佐教堂出來,就可以直奔 米蘭 大教堂了。沿途還有像聖 巴斯 蒂安 堂、聖沙地樂聖母堂這樣的宗教古跡,在正午熙熙攘攘的市井中分分鐘將游客帶入歷史想象里。但離 米蘭 大教堂越近,其他的一切便越小。它們的存在僅僅成了一種本色存在,和推開黑洞洞的銅門、木門來來往往的信徒一樣。 大家都說大教堂廣場治安很亂,特別是各種膚色的手將“幸運手鏈”、鴿子食推向游客的時候。於是我將手機、相機緊緊攥在手裡,格外小心背上的小皮包,只要男的跟我講話一律不理,他們跟幾步也就放棄了。最後還是親歷了蹲下身拍鴿子的剎那,鴿群突然飛散開來,便有人立刻上來聲稱“幫我”喂了鴿子,我也馬上走開,頭也不回便是最好的處置。
因為訂了 米蘭 的公寓式酒店式,20點以後不再接待,我趕上12點從 採爾馬特 出發的列車,17:37抵達 米蘭 中央火車站。直接搭紅色地鐵1號線到市區,出站時天還大亮。10月初意北城市的晴天,大街上穿多少的人都有。
作為一座並不以歷史文明而聞名的古城, 米蘭 公元前600年就成為 凱爾 特人的領地,而後被 羅馬 共和 國占領,自古便是 意大利 的商業貿易 大城 ,文藝復興時期也一度成為文藝重鎮。千年來先後被 羅馬 帝國、法蘭克王朝、 西班牙 、 奧地利 統治,多民族幾度繁榮的歷史交錯融合,留給今天初次到訪的我一地城市中心走不完的青磚。
比郵件預約的時間早了一個小時check in,負責接待的大鬍子黑髮大叔一副很不高興的樣子,先沒完沒了數落個夠,才慢吞吞開始辦手續,還十分不友好地反覆強調了房間的種種禁忌, 比如 不准抽煙, 比如 廚房用完要是不清理乾凈就直接扣押金——言語間似乎很有針對 中國 人的意思。所幸我脾氣好,所有牢騷先接著——成見這種東西,不用實際行動去證明是永遠無法化解的,尤其老人家的成見,即便賭咒發誓它也毫不動搖,西方人並沒有分別。
房間是小套房的樣子,雖然陳舊,但設施齊全,照明喜人, 歐洲 民居的典型層高——就是夠高,微波爐、電磁竈、飲水機、碗碟餐具炒鍋一應俱全,難怪生怕我弄髒了。對於人民幣600多/天且不收清潔費的公寓來講簡直太慷慨,大概很多人都是在此長住。
公寓離古運河很近,我打算去河邊找點東西吃。因為地鐵票90分鐘有效,我懶了下便坐上了樓下的電車。但正值下班高峰,車裡擠爆了。我在Google提示的車站下車,往河邊走卻發現前面是密不透風的圍擋。只好沿著圍擋步行,我就這樣在暮色剛剛降臨的 米蘭 舊城街頭,與遛狗和剛下班的白領擦肩而過,經過燈火通明的PWC大樓,穿過舊火車站,一繞就繞了2公里。 等到了運河的橋上,看著兩岸熱鬧而毫無都市斑斕的小酒館,我竟一點都不餓了。對岸有家門面小小但顧客盈門的披薩店,我便意興闌珊地走進去,跟所有人要了一樣的cheese餃子——Look out! HOT!!
這運河的夜景的確遠遜於想象。也許它的功能僅在於聚會、閑聊,是生活的體驗,和觀光、品質種種無關。
穿過車水馬龍很快回到了公寓附近的小巷,我轉進家樂福快捷店,買了三種水果、牛奶、麵包、香腸和芝士,打算明天在公寓做早餐。這種節奏也讓我有種錯覺,仿佛我是旅居在此的常客。
嗯,像 米蘭 人一樣在 米蘭 生活。
第二天是行程滿滿的一天。除了早餐之外,我要做個典型的游客了。拿出馬拉松的精神,在10小時之內走完古城地圖裡的這個地標圈,即便是對我這個拼腳力選手來說也堪稱挑戰。 多雲天氣走走拍拍就到了帝奇諾門拱門下。它是 米蘭 中世紀城牆的一部分,幾經毀損重建於19世紀初,曾是從南部水路進入 米蘭 舊城的大門——今天我大概就是重走了同樣的路線,卻只看到一排整齊的 石柱 和 石柱 盡頭石磚地面鑲嵌著輕軌的小型廣場——兩邊建築已經改造成商業設施,鴿子三三兩兩信步,人們目不旁視經過,仿佛這座古城門毫無別緻。 進入古城,最先看到的landmark是聖歐斯托焦聖殿。它是 米蘭 多明我會的總堂,至今仍是聖地旅程中重要的朝聖中心,古樸和恢弘甚至在聖羅倫佐教堂之上。內部構造也十分寬闊,頂部是弧棱拱頂。後殿下麵出土了早期的基督教建築遺跡,現被保留為建築內獨立的博物館,收費5歐。 這天聖殿教堂仿佛要舉行什麼儀式,工作人員忙著排放桌椅和試音,祈禱桌上也被整齊分發了Bible。聖殿 紅星 高懸的正立面外則生趣盎然,一整排鋪面中似乎只有花店開了門,員工們系起圍裙忙著修枝和出樣。著裝考究的夫婦正穿過小公園向已被鮮花裝飾的教堂門頭走來。 聖殿後面是一條窄長的綠地,由南到北一直通往 聖洛 倫佐教堂。那幾個學習太極拳的小哥哥小姐姐,不知道是不是每天都來這裡呢。 我中途開了小差,向幹道Porta Ticinese走去。眼前一座不知名的紅磚城門,橫跨在輕軌經過的對面街道上,而路口的白色咖啡店羈絆了我的腳步。金髮女郎和黑髮女郎面對著落地窗交頭接耳。我讓開吊起的盆花從敞開的玻璃門走進去,被 意大利 咖啡的香氣濃濃籠罩。桌上的籃子里裝滿新鮮麵包,正有人從吧台一角的旋轉木梯上走下來,膚白貌美的大長腿撩了下卡其色長風衣。 本著既來了就不錯過的心態,喝完咖啡轉個彎先來到古 羅馬 圓形劇院遺址。茶色玻璃門上寫著開放時間,裡面是中古時代 米蘭 歷史和出土文物陳列館——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那個門。進門右手邊的小小前臺有單頁印刷物可供參考,也是在這裡,離開前工作人員超客氣地請我在筆記本上寫上參觀體驗,閑聊中不吝稱贊。
室外的遺址更令人印象深刻。它只掀開了這個圓形劇場的一角,沿著考古坑插上數個解說牌,從公元1世紀開始講述 米蘭 的興衰。 沿著Porta Ticinese不到200米就能到達聖羅倫佐教堂。這座始建於公元4世紀的教堂的抓人之處,我以為是它突出而富於滄桑的拜占庭結構。而教堂內部空間渾圓,高大空闊,充滿了電影里中世紀大鏡頭的即視感。回憶起來,像是整個教堂里都沒有燈,全靠穹頂和高牆上的窗戶透下光明。 從聖羅倫佐教堂出來,就可以直奔 米蘭 大教堂了。沿途還有像聖 巴斯 蒂安 堂、聖沙地樂聖母堂這樣的宗教古跡,在正午熙熙攘攘的市井中分分鐘將游客帶入歷史想象里。但離 米蘭 大教堂越近,其他的一切便越小。它們的存在僅僅成了一種本色存在,和推開黑洞洞的銅門、木門來來往往的信徒一樣。 大家都說大教堂廣場治安很亂,特別是各種膚色的手將“幸運手鏈”、鴿子食推向游客的時候。於是我將手機、相機緊緊攥在手裡,格外小心背上的小皮包,只要男的跟我講話一律不理,他們跟幾步也就放棄了。最後還是親歷了蹲下身拍鴿子的剎那,鴿群突然飛散開來,便有人立刻上來聲稱“幫我”喂了鴿子,我也馬上走開,頭也不回便是最好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