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字星下大冒險】帶爸媽自駕澳洲三千公里(悉尼到墨爾本,大高山之路,大洋路,塔斯馬尼亞)
拱門坎貝爾港(Port Campbell)是離十二門徒最近的大型集鎮了,不過依然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酒店和餐廳,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因此每年旺季都一房難求,需要提前幾個月預訂。忘了說, 大洋路 後半段已經進入坎貝爾港國家公園範圍,和維州其他公園一樣,這裡也不需要門票。 之前已經看過好幾座拱門了,這才是被叫做“拱門(The Arch)”的那一扇。海水從門下穿過,形成一道階梯瀑布。 倫敦橋倫敦 橋(London Bridge)是這塊岩石以前的名字,那時候它還有兩個門洞,頂部平坦可供游客行走,正如一座天然的雙洞拱橋。1990年的一天,靠近陸地的門洞突然坍塌,把兩名游客困在另一端,真實上演了一齣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現在只能叫 倫敦 斷橋了......
在步道上看到這塊牌子,自駕時經常在公路邊看到左邊那圈彩色的扇形圖案,不知道是啥,現在終於知道是火警等級預警了。澳洲乾燥的冬季是野火高發季節,大部分國家公園都不允許使用明火,包括露營用的氣罐。煙蒂在這裡也是很危險的,請不要亂丟。 穴岩離 倫敦 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海邊岩洞(The Grotto),要沿著木質棧道走下去才能看到。我們到的時候一位身穿玫紅外套的老奶奶正倚在欄桿上看海,這個姿勢一直保持到我們離開。 這是個小而精緻的景點,一人多高的門洞里包含了豐富的元素,甚至還有個太極圖案,山為陽,水為陰。 彼得伯勒海灘經過小鎮 彼得伯勒 (Peterborough)時不經意開到一處海灘邊,看到一位攝影師正在一座紀念碑前認真工作,尋思著一定有什麼有趣的東西,果然發現海水漫過礁石會形成有意思的小瀑布,就停下來拍了幾張。 這種慢門流水照理說要用中灰密度鏡,我拍的時候正好飄來一大片烏雲,就沒用,導致有點過曝。 殉難者灣路過一片房車營地,便到達殉難者灣(Bay Of Martyrs),這一帶海域礁石遍佈,葬身於此的船隻不計其數,故得名。遠處 群島灣 的岩石在逆光下猶如一塊塊肅穆的墓碑。 群島灣倫敦 橋之後的觀景台就沒什麼人了, 群島灣 (Bay of Islands)更是連過往的車輛都很少,大多數游客在到達坎貝爾港後就驅車回 墨爾本 了。本以為爸媽看了一天的石頭會審美疲勞,沒想老爸來到這裡時感嘆一句:“這裡也挺好看!”
這裡的岩石就像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不同硬度的岩層造成海水侵蝕程度的差異,形成一圈圈有趣的紋路。 這是一座鳥島,上面密密麻麻的小白點都是海鳥,飛起來的時候非常壯觀。 再往前走有個叫船灣(Boat Bay)的觀景台,也是 大洋路 上最後一個觀景台,之後的公路就拐向內陸了。在這裡可以從另一個方向看鳥島。 這裡也有一座拱門 西北 側的海灣 與十二門徒一起看日落我們還試著朝前開了一段,發現離開海邊越來越遠,路兩邊變成了牧場,就折返了,回到十二門徒看日落。不過由於時間尚早,我們還需等一個多小時才到日落時間。
因為是 大洋路 上最受歡迎的景點,所以這裡專門設立了一個游客中心,併在屋內外建了兩個洗手間。 大洋路 上的景點全程沒有洗手間,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游客中心有開門時間的,好像是9:00-15:00。但關門並不意味不能去十二門徒了,只要繞過它繼續向前就好,曾聽說有游客看到游客中心closed的牌子以為景點關門了,就怏怏而返......
如下圖所示,停車後沿著黃色路線從公路下穿過就到達觀景台。 剛踏上木質棧道,這幾座被稱為“門徒(apostles)”的岩石就出現在右手邊的懸崖下。相較於其它幾個景點,這裡的岩石更加尖削高聳,在咆哮的海浪中就如從水底探出腦袋的海怪一般,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真是一位傑出的雕刻師,用水和風在世界各地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留下曠世傑作。因為是下午4點,這個方向剛好是大逆光,所以如果想看藍天碧水的十二門徒,務必在中午12點前到達。 沿著棧道繼續向前可以到達城堡岩(Castle Rock),在這裡可以看到另一個方向的吉布森階梯。 我們走了一圈,尋找看日落的角度,還是覺得在棧道起點附近,門徒 石柱 排列比較好看,更重要的是風小。於是三人坐在長椅上,靜靜等待日出。陽光逐漸變得柔和,打在父母臉上,那種顏色的光,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的夕陽照到家門口,門前也有這樣一條長椅,我喜歡坐在上面看媽媽做飯。陽光把一切都染色,預告這一天的結束,那是一種在回憶里的顏色,紅得濃烈,卻又模糊不清,就像回不去的過往。年幼的我殊不知,每看到一次夕陽,此生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就少一天。
在步道上看到這塊牌子,自駕時經常在公路邊看到左邊那圈彩色的扇形圖案,不知道是啥,現在終於知道是火警等級預警了。澳洲乾燥的冬季是野火高發季節,大部分國家公園都不允許使用明火,包括露營用的氣罐。煙蒂在這裡也是很危險的,請不要亂丟。 穴岩離 倫敦 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海邊岩洞(The Grotto),要沿著木質棧道走下去才能看到。我們到的時候一位身穿玫紅外套的老奶奶正倚在欄桿上看海,這個姿勢一直保持到我們離開。 這是個小而精緻的景點,一人多高的門洞里包含了豐富的元素,甚至還有個太極圖案,山為陽,水為陰。 彼得伯勒海灘經過小鎮 彼得伯勒 (Peterborough)時不經意開到一處海灘邊,看到一位攝影師正在一座紀念碑前認真工作,尋思著一定有什麼有趣的東西,果然發現海水漫過礁石會形成有意思的小瀑布,就停下來拍了幾張。 這種慢門流水照理說要用中灰密度鏡,我拍的時候正好飄來一大片烏雲,就沒用,導致有點過曝。 殉難者灣路過一片房車營地,便到達殉難者灣(Bay Of Martyrs),這一帶海域礁石遍佈,葬身於此的船隻不計其數,故得名。遠處 群島灣 的岩石在逆光下猶如一塊塊肅穆的墓碑。 群島灣倫敦 橋之後的觀景台就沒什麼人了, 群島灣 (Bay of Islands)更是連過往的車輛都很少,大多數游客在到達坎貝爾港後就驅車回 墨爾本 了。本以為爸媽看了一天的石頭會審美疲勞,沒想老爸來到這裡時感嘆一句:“這裡也挺好看!”
這裡的岩石就像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不同硬度的岩層造成海水侵蝕程度的差異,形成一圈圈有趣的紋路。 這是一座鳥島,上面密密麻麻的小白點都是海鳥,飛起來的時候非常壯觀。 再往前走有個叫船灣(Boat Bay)的觀景台,也是 大洋路 上最後一個觀景台,之後的公路就拐向內陸了。在這裡可以從另一個方向看鳥島。 這裡也有一座拱門 西北 側的海灣 與十二門徒一起看日落我們還試著朝前開了一段,發現離開海邊越來越遠,路兩邊變成了牧場,就折返了,回到十二門徒看日落。不過由於時間尚早,我們還需等一個多小時才到日落時間。
因為是 大洋路 上最受歡迎的景點,所以這裡專門設立了一個游客中心,併在屋內外建了兩個洗手間。 大洋路 上的景點全程沒有洗手間,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游客中心有開門時間的,好像是9:00-15:00。但關門並不意味不能去十二門徒了,只要繞過它繼續向前就好,曾聽說有游客看到游客中心closed的牌子以為景點關門了,就怏怏而返......
如下圖所示,停車後沿著黃色路線從公路下穿過就到達觀景台。 剛踏上木質棧道,這幾座被稱為“門徒(apostles)”的岩石就出現在右手邊的懸崖下。相較於其它幾個景點,這裡的岩石更加尖削高聳,在咆哮的海浪中就如從水底探出腦袋的海怪一般,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真是一位傑出的雕刻師,用水和風在世界各地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留下曠世傑作。因為是下午4點,這個方向剛好是大逆光,所以如果想看藍天碧水的十二門徒,務必在中午12點前到達。 沿著棧道繼續向前可以到達城堡岩(Castle Rock),在這裡可以看到另一個方向的吉布森階梯。 我們走了一圈,尋找看日落的角度,還是覺得在棧道起點附近,門徒 石柱 排列比較好看,更重要的是風小。於是三人坐在長椅上,靜靜等待日出。陽光逐漸變得柔和,打在父母臉上,那種顏色的光,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的夕陽照到家門口,門前也有這樣一條長椅,我喜歡坐在上面看媽媽做飯。陽光把一切都染色,預告這一天的結束,那是一種在回憶里的顏色,紅得濃烈,卻又模糊不清,就像回不去的過往。年幼的我殊不知,每看到一次夕陽,此生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就少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