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那一瞥,穿越七千年》一家三口埃及自由行—阿斯旺-盧克索-紅海--開羅-黑白沙漠-金字塔


二戰後,他以 美國 為靠山,成為 美國 的附庸。
直到1979年被伊斯蘭革命推翻,後逃亡 美國 ,1980年7月27日病逝於 開羅 。
墓室所用的材質全部都是 伊朗 青玉。

直線距離其實很近,但是想走到 大城 堡的入口,
還是需要繞一段路的。

看上去應該是父子兩人在經營,很簡陋,但成品很精美。
由於語言不通,也不知道人家是否歡迎我們,
估計看我們也不像什麼買家,所以很是冷淡,一副愛答不理的面孔。
拍了一張照片,識趣地離開。

在 埃及 的這些日子,最受委屈的就是自己的味蕾了。
本來打算找地方洗洗再吃的,實在忍不住這香甜的誘惑,直接就放嘴裡了。
在我的帶動下,小伙伴們紛紛效仿,沒多久,一袋子草莓全部幹掉。
都說 埃及 的食物不乾凈,不衛生。
可是我們一行5人,沒有一人因為吃了沒有洗過的草莓而不舒服的。
難道我們都練就了鋼腸鐵胃?


埃及 自助餐里的水果多以橙子為主,
前幾日在 埃及 的其他城市基本上也沒有看到賣水果的地方。
當我看到一對情侶,手裡舉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蘋果的時候,
忍不住上前詢問,從哪裡能夠買到這像聖誕老人的禮物一樣的蘋果?
小伙子指了指身後,告訴我 大城 堡門口就有的賣,
並且熱心地要把他的蘋果送給我。
這也太熱情了吧?——我怎能無功受祿?
婉謝之後,順著小伙子手指的方向,找到了我的大蘋果
3埃磅一個,比起剛纔的草莓——貴了些


距今已有800多年。
但今日所見的城堡規模,有許多是出自穆罕穆德· 阿裡 之手,
並且在城堡里,有他建造的著名的穆罕穆德· 阿裡 清真寺。



穆罕穆德· 阿裡 於19世紀時統治 埃及 。
他依照 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帝國大清真寺的樣式建造了這座清真寺。
它的象徵意義是一個現代化的 埃及 ,
如同金字塔是古 埃及 的標誌一樣。
穆罕穆德· 阿裡 在 埃及 近代史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當失勢的馬穆魯克與掌權的奧斯曼在 埃及 境內殺伐不斷之時,
穆罕穆德· 阿裡 毅然決然地接受民意受封總督,
公然逼迫君士坦丁堡政權承認他的地位。
並且,他借在 大城 堡會面之名,一舉誅殺了470名馬穆魯克將領,
從而奠定了穆罕穆德· 阿裡 統治 埃及 的權威。
由於大量運用雪花石膏來裝飾門面,穆罕穆德· 阿裡 清真寺有“雪花石膏清真寺”之稱。

這座清真寺的造型帶有濃郁的 土耳其 風格。
由於建築師是來自 土耳其 的尤瑟夫博斯塔克,
所以這座清真寺基本上是 蘇丹 艾曼清真寺與 土耳其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混合體。

庭院中間有一座噴泉,這是讓信徒進入禮拜殿前洗凈雙手用的。

拱廊後面有一座大鐘。
沒錯,就是那座用方尖碑換來的大鐘。
1831年,穆罕穆德· 阿裡 將矗立於 盧克索 神廟裡的一座拉美西斯二世方尖碑“贈送”給了 法國 。
目前這座方尖碑矗立於 法國 協和廣場。
作為“回饋”,菲利普贈送了一個大鐘給 阿裡 。
遺憾的是,這個大笨鐘從運到 埃及 的那一刻就壞了。
更為戲劇性的是,這座大笨鐘一直沒有修好,原因是設計它的人去世了。

四根巨大的 石柱 撐起圓頂,最高的中央圓頂高達52米,平面直徑21米,
另外還有4個相同大小的圓頂環繞著,錯落有致。

同時採用了極佳的採光設計,自然光從圓頂上密佈的彩色天窗透下。

巨大的吊燈從穹頂上懸掛下來,華麗得無以復加。


稍大的那一座據說是 埃及 最大的講壇,神聖而不可侵犯,已經被圍起來,不能觸碰了。


穆罕穆德· 阿裡 清真寺里的人氣比之前去的清真寺要旺很多,
而且多為 埃及 本地學生。
埃及 的女孩子都很羞澀,當你去給她們拍照的時候,
她們會像待嫁的新娘一樣,羞答答地躲閃。
但當我假意離開的時候,又會主動上前詢問我:“what's your name?"
非常有意思的搭訕方式——上來直接問我的名姓,叫我好不適應。

主動要給我拍照,主動要求同我合影,在 開羅 找到明星的感覺。

可以俯瞰 開羅 的景色。
據說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遠在 吉薩 的金字塔。



本以為今天是個艷 陽高 照的好天氣,
但不知為何,到了 薩拉 丁這裡,當俯瞰 開羅 的時候,遠處還是一片朦朧
或許 開羅 的天空永遠都不能明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