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出品】環游英格蘭,倫敦深度游,一人一車自駕英格蘭小環線(更新ing)
基座四周有四隻威風凜凜的銅獅,是1867年由以動物繪畫和雕塑著稱的藝術家埃德溫· 蘭西 爾(Edwin Landseer,1802-1873)製作完成。銅獅和基座上的浮雕都是用特拉法加海戰中繳獲的兵器鑄成的。這聽起來有點像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天下兵、聚之 咸陽 ,銷鋒鏑,鑄以為鐘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 據說二戰時連希特勒都看中了這四隻銅獅的象徵意義,在他制定的入侵 英國 的“海獅計劃”中,還提到了要在勝利後將這四隻銅獅運往 柏林 。
納爾遜 紀念柱北邊是兩個建於1841年的噴泉,噴泉中間的雕塑在上世紀30年代末豎立,以紀念 英國 兩位接觸的皇家海軍將領約翰·傑利科(John·Jellicoe,1859-1935)和戴維·貝蒂(David·Beatty,1871-1936)。 廣場四角各有一座雕塑, 東北 角是弗朗西斯·萊特·錢特裡(Francis Leggatt Chantrey,1781-1841)設計的英王 喬治 四世騎馬像。 東南角是由雕塑家威廉·貝恩(William Behnes,1795-1864)設計製作的 英國 殖民 印度 時的將軍亨利·哈維(Henry Havelock,1795-1857) 西南角是由 英國 肖像藝術家 喬治 · 甘蒙 ·亞當斯(George Gammon Adams,1821-1898)設計的19世紀的英軍殖民 印度 的總司令查爾斯·約翰·納皮爾(Charles James Napier,1782-1853) 西北 角的“第四基座”在19世紀時原本打算放置英王威廉四世騎馬雕像,後因資金缺乏被迫擱淺。從1998年開始定期更換當代藝術作品,成了 英國 著名的公共藝術項目之一。最新的這尊名為《隱形的敵人不應存在》的雕塑是2018年放置的,由美籍伊拉克藝術家邁克爾·拉科維茨(Michael Rakowitz)設計,用了10500個伊拉克名產,空的棗醬罐頭重塑了拉瑪蘇(Lamassu)雕像——守護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人首雙翼牛神。雕塑的原型是公元前700年古國亞述擺放在尼尼微的奈爾迦爾門(Nergal Gate)上,2015年ISIS極端分子洗劫摩蘇爾博物館時將其摧毀。拉科維茨從2016年開始複製被洗劫的7000多件文物,他所創作的這件作品是對發生在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人類悲劇的回應。這尊雕塑將展至2020年。
Tips: 英國 國家美術館門票免費,開放時間:10:00-18:00(周五延長至21:00);12月24日-26日、1月1日關閉
Day4-完
Day5,自駕英格蘭,英式鄉村的縮影
許多游客來 英國 游玩,除了游覽首都 倫敦 外,都順路選擇了周邊的 牛津 、 劍橋 、 溫莎 等地,其實, 英國 遠遠不止這些,不大的土地上有著大片的莊園和村落,保留著淳樸的鄉村風情和人文氣息。那些城鎮的名字聽起來是那麼陌生,大多只有一兩條主街,兩旁遍佈古老的民居,古老的城牆下野花肆意地綻放。到了晚上營業的只有酒吧和餐廳,鵝黃色的燈光下聚集的是安逸又悠閑的當地人,把酒言歡。這樣的小城鎮才是 英國 最常見的樣子,南部的 肯特 郡, 蘇塞 克斯郡, 康沃爾 地區;中部 約克 周邊,湖區等,這樣的城市比比皆是,它們是真正的 英國 生活的縮影,也是這個國家最不可錯過的地方。
坎特伯雷 (Canterbury),就是其中之一。 坎特伯雷的歷史故事距離 倫敦 東南部約100公里的 坎特伯雷 ,是 英格蘭 肯特 郡(Kent County)的市鎮,也是 英國 最早建立 羅馬 天主教會的城市,現為 英國 國教實際領袖“ 坎特伯雷 大主教”的居住地。
坎特伯雷 的位置 坎特伯雷 最早見諸於史籍是 凱爾 特人部落的住所,公元1世紀被古 羅馬 人占領,將其命名為“Durovernum Cantiacorum”,修建起了網格狀的街道、劇院、廟宇、廣場和公共浴場。410年 羅馬 人離開後,城市被遺棄。公元449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朱特人(Jutes)”渡海移民大不列顛島,建立了 肯特 王國,用古 英格蘭 語中“Cantwareburh( 肯特 人的要塞)”將城市命名為“Canterbury”。到了6世紀末, 肯特 王國在國王埃特爾伯特一世(Ertlbert I)的領導下稱霸 英格蘭 ,成為 英格蘭 七國時代最強大的王國。
但撒克遜人的信仰粗陋野蠻不成體系,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國王就是異教徒,王后伯莎(Bertha)是 巴黎 國王卡爾伯特(Culbert)的獨生女,信仰基督教。雙方簽訂的婚姻規定中包括:埃塞爾伯特應該保證伯莎公主的信仰自由。伯莎把 法國 主教帶到了 肯特 王國,生活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王,使其傾向了基督教。公元597年,教皇格裡高利一世(Gregory I)派 羅馬 聖安德魯 本篤會修道院院長奧古斯丁(Augustine,?-604)來 坎特伯雷 傳教,在王后的幫助下,國王接受了洗禮,也是 英國 七國中第一位接受洗禮的國王。奧古斯丁成為第一位 坎特伯雷 大主教,並將基督教傳播到整個 英國 。從此, 肯特 王國擺脫了撒克遜人自古相傳的蒙昧與野蠻, 坎特伯雷 也被人稱為“ 英國 基督教的搖籃”。
今天, 坎特伯雷 的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門口還有夫婦二人的雕像 公元1170年, 英格蘭 國王亨利二世的大法官托馬斯·貝克特(Thomas à Becket,1118年-1170年12月29日)因反對國王對教會的干涉,與其反目,在 坎特伯雷 大教堂被亨利二世支持的四位男爵騎士刺殺而殉道,1173年被追封為聖人。從那時起, 坎特伯雷 就成了世界性的基督教徒朝聖地。14世紀作家傑弗雷·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 坎特伯雷 故事集》就以此為背景創作,以6個在去 坎特伯雷 朝聖途中的人每晚講故事的形式,共講述了24個故事,通過生動的描寫,形象地刻畫出了書中人物不同的形象和性格特點。隨著他們的講述, 坎特伯雷 也如同一幅畫捲,在讀者的腦海中徐徐展開。
坎特伯雷 大教堂內祭壇 16世紀中期,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 歐洲 , 英國 國王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在這節骨眼上為了離婚再娶,與 羅馬 教廷反目,修改了一些重要法案(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允許自己再婚),使 英國 教會脫離 羅馬 教廷,解散修道院,自己成為 英格蘭 最高宗教領袖,改稱“ 英國 國教(Anglicanism)”,清朝傳入 中國 時譯為“聖公會(意為“神聖的天主教會”)”。其首任主教就是“ 坎特伯雷 大主教”,擁有管轄29個主教區的權力。作為大主教的駐地, 坎特伯雷 就成了 英國 的宗教首都。
坎特伯雷 大教堂門樓 直到現在, 坎特伯雷 大主教都是 英格蘭 教會的最高主教,主持 英國 國王的加冕儀式。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 坎特伯雷 大教堂及其教區建築(包括有著1500年曆史的 坎特伯雷 大教堂、 英國 最大的修道院聖奧古斯汀修道院和 羅馬 時期建造的聖馬丁教堂)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今天的 坎特伯雷 已難覓朝聖者的蹤影,只留下中世紀時悠然古樸的街道、壯觀的中世紀城牆、穿城而過的河流、以及雄偉的 坎特伯雷 大教堂,是 英國 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之一。
在 英國 算是城市,但在 中國 人看來, 坎特伯雷 還不如 中國 大城 市的一個社區大。但這裡有著 英國 最本土的面貌和風景,被稱為“英倫後花園”。她的美藏在早春時節城牆下的鮮花中,藏在仲夏時分賣櫻桃、秋天賣慄子的攤位中,更藏在冬天的聖誕集市上的紅色毛線襪中。 坎特伯雷一日游攻略
我從 倫敦 希斯羅機場提車後,一路向東南經過艾美特花園,在矇矇細雨中,下午抵達 坎特伯雷 ,就住在大教堂里的酒店。在這裡滿打滿算我也只有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其實 坎特伯雷 的游覽非常簡單:一座教堂、一條街、一座城門、一個花園、一條河流。
1、 坎特伯雷 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
公元597年,奧古斯丁來到 坎特伯雷 ,對一座舊的羅曼式教堂進行改建,成為這裡的首任主教。從此教堂歷經多次改建,風格從羅曼式過渡到哥特式。1170年貝克特的殉教使得教堂成了全世界基督徒的朝聖地。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擴建教堂,1506年請來 意大利 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德拉· 波爾 塔和 卡洛 ·馬泰爾相繼主持設計和施工,終於在1626年完成了現在的模樣,西門旁的北塔直到1834年才落成。它的正式全稱是 “ 坎特伯雷 基督座堂和大主教教堂”(Cathedral and Metropolitical Church of Christ at Canterbury)。 作為 英國 國教首席主教 坎特伯雷 大主教的主教座堂,其宗教地位一點也不亞於 倫敦 的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西敏寺)。 坎特伯雷 大主教在 英國 歷史上有著極高的權力,一般僅次於國王,甚至可以與其爭權。 坎特伯雷 大教堂就曾見證了權力爭奪的血雨腥風:1170年托馬斯·貝克特大主教因反對亨利二世修改教宗,喋血於教堂的石階上,殉教激起了世人的同情。迫於國內外的壓力,亨利二世於1174年自請贖罪,赤足走到 坎特伯雷 座堂並跪在貝克特墓前,接受主教、修道院長和修士們的鞭笞。 我去的時候,教堂的正立面在大修,否則看到的應該是這個樣子(本圖來自於網絡) 坎特伯雷 大主教就是曾給威廉王子證婚的主教,這座大教堂還成為《指環王》電影系列的外景地,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雄偉的建築,精彩絕倫的藝術表現力成為世界上最值得拜訪的十大教堂之一。
2、 高街(High Street)
英國 小城的主街都叫“高街”, 坎特伯雷 的高街長約800米,城市規模可見一斑,最主要的古城風光都在這條街上。 在高街與佳巷(Best Lane)交匯的路口立著一尊長者的銅像,就是被稱為“ 英國 文學之父”的傑佛雷·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他出生於 倫敦 一個 富裕 的商人家庭,出訪 歐洲 時接觸到了但丁等人的作品,對其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一部《 坎特伯雷 故事集》在 英國 家喻戶曉。1400年他去世後葬於 倫敦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內的“詩人角(Poet's Corner)”,也是第一位葬於此的詩人。如今在 坎特伯雷 還有一個通過逼真的三維動畫技術還原這些故事的“ 坎特伯雷 故事中心(The Canterbury Tales)”,據說這所房子就是當初書中人物講故事的地方。 坎特伯雷 故事中心地址:The Canterbury Tales, 23 St Margaret’s St, Canterbury, CT1 2TG
開放時間:7-8月9:30-17:00; 9-10月10:00-17:00;11-2月10:00-16:30;3-6月10:00-17:00
門票:9.5英鎊
3、 西門&城牆步道(West Gate&City Wall Trail)
沿著高街走到頭,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門——西門(West Gate),建於1379年,高18米,是 英格蘭 現存最大的中世紀城門。 坎特伯雷 的城牆最早建於公元270-290年間,今天看到的城牆重建於古 羅馬 地基之上,環城一周有8座城門,今天只剩下了西門和南面到東面的部分城牆。部分城牆上有步道,可以順時針沿長約2.8公里的步道漫步,體會城市悠久的歷史。 4、西門花園(Westgate Gardens)
流經小城的大斯陶爾河(River Great Stour)灌溉了城內外的土地,西門外的花園曾是 坎特伯雷 一個著名家族的私人住宅花園,今天成了公共休閑場所,極具 英國 鄉村之美。兩岸百花爭艷,河上野鴨一家悠閑地覓食,好一派田園風光。 交通:從Canterbury West火車站向南步行5分鐘。
門票:免費
5、 河道撐篙(Canterbury Historic River Tours)
水道是 英國 最重要的載體,河流給城市帶來了活力, 坎特伯雷 也不例外。大斯陶爾河流入城內,成了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見證了城市的滄桑歲月,也將其營造成一個安全舒適、景色怡人的好地方。如果說 劍橋 撐篙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麼 坎特伯雷 撐篙更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每條船上都有專人負責撐船,划槳手同時也是導游,這家可以全面體驗 坎特伯雷 水上風光,全程約40分鐘,串聯起王橋(Kings Bridge)、東橋醫院(Eastbridge Hospital)、方濟各島(Franciscan Island)、方濟會禮拜堂(Greyfriars Chapel)、老織工屋(Old Weavers House)等景點,不經意間,大教堂就閃入眼帘。
小船順流而下,悠然自在的自然景觀分佈於兩岸,這正是 英國 鄉村的生活方式,悠然自在,榮辱不驚。
納爾遜 紀念柱北邊是兩個建於1841年的噴泉,噴泉中間的雕塑在上世紀30年代末豎立,以紀念 英國 兩位接觸的皇家海軍將領約翰·傑利科(John·Jellicoe,1859-1935)和戴維·貝蒂(David·Beatty,1871-1936)。 廣場四角各有一座雕塑, 東北 角是弗朗西斯·萊特·錢特裡(Francis Leggatt Chantrey,1781-1841)設計的英王 喬治 四世騎馬像。 東南角是由雕塑家威廉·貝恩(William Behnes,1795-1864)設計製作的 英國 殖民 印度 時的將軍亨利·哈維(Henry Havelock,1795-1857) 西南角是由 英國 肖像藝術家 喬治 · 甘蒙 ·亞當斯(George Gammon Adams,1821-1898)設計的19世紀的英軍殖民 印度 的總司令查爾斯·約翰·納皮爾(Charles James Napier,1782-1853) 西北 角的“第四基座”在19世紀時原本打算放置英王威廉四世騎馬雕像,後因資金缺乏被迫擱淺。從1998年開始定期更換當代藝術作品,成了 英國 著名的公共藝術項目之一。最新的這尊名為《隱形的敵人不應存在》的雕塑是2018年放置的,由美籍伊拉克藝術家邁克爾·拉科維茨(Michael Rakowitz)設計,用了10500個伊拉克名產,空的棗醬罐頭重塑了拉瑪蘇(Lamassu)雕像——守護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人首雙翼牛神。雕塑的原型是公元前700年古國亞述擺放在尼尼微的奈爾迦爾門(Nergal Gate)上,2015年ISIS極端分子洗劫摩蘇爾博物館時將其摧毀。拉科維茨從2016年開始複製被洗劫的7000多件文物,他所創作的這件作品是對發生在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的人類悲劇的回應。這尊雕塑將展至2020年。
Tips: 英國 國家美術館門票免費,開放時間:10:00-18:00(周五延長至21:00);12月24日-26日、1月1日關閉
Day4-完
Day5,自駕英格蘭,英式鄉村的縮影
許多游客來 英國 游玩,除了游覽首都 倫敦 外,都順路選擇了周邊的 牛津 、 劍橋 、 溫莎 等地,其實, 英國 遠遠不止這些,不大的土地上有著大片的莊園和村落,保留著淳樸的鄉村風情和人文氣息。那些城鎮的名字聽起來是那麼陌生,大多只有一兩條主街,兩旁遍佈古老的民居,古老的城牆下野花肆意地綻放。到了晚上營業的只有酒吧和餐廳,鵝黃色的燈光下聚集的是安逸又悠閑的當地人,把酒言歡。這樣的小城鎮才是 英國 最常見的樣子,南部的 肯特 郡, 蘇塞 克斯郡, 康沃爾 地區;中部 約克 周邊,湖區等,這樣的城市比比皆是,它們是真正的 英國 生活的縮影,也是這個國家最不可錯過的地方。
坎特伯雷 (Canterbury),就是其中之一。 坎特伯雷的歷史故事距離 倫敦 東南部約100公里的 坎特伯雷 ,是 英格蘭 肯特 郡(Kent County)的市鎮,也是 英國 最早建立 羅馬 天主教會的城市,現為 英國 國教實際領袖“ 坎特伯雷 大主教”的居住地。
坎特伯雷 的位置 坎特伯雷 最早見諸於史籍是 凱爾 特人部落的住所,公元1世紀被古 羅馬 人占領,將其命名為“Durovernum Cantiacorum”,修建起了網格狀的街道、劇院、廟宇、廣場和公共浴場。410年 羅馬 人離開後,城市被遺棄。公元449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朱特人(Jutes)”渡海移民大不列顛島,建立了 肯特 王國,用古 英格蘭 語中“Cantwareburh( 肯特 人的要塞)”將城市命名為“Canterbury”。到了6世紀末, 肯特 王國在國王埃特爾伯特一世(Ertlbert I)的領導下稱霸 英格蘭 ,成為 英格蘭 七國時代最強大的王國。
但撒克遜人的信仰粗陋野蠻不成體系,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國王就是異教徒,王后伯莎(Bertha)是 巴黎 國王卡爾伯特(Culbert)的獨生女,信仰基督教。雙方簽訂的婚姻規定中包括:埃塞爾伯特應該保證伯莎公主的信仰自由。伯莎把 法國 主教帶到了 肯特 王國,生活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王,使其傾向了基督教。公元597年,教皇格裡高利一世(Gregory I)派 羅馬 聖安德魯 本篤會修道院院長奧古斯丁(Augustine,?-604)來 坎特伯雷 傳教,在王后的幫助下,國王接受了洗禮,也是 英國 七國中第一位接受洗禮的國王。奧古斯丁成為第一位 坎特伯雷 大主教,並將基督教傳播到整個 英國 。從此, 肯特 王國擺脫了撒克遜人自古相傳的蒙昧與野蠻, 坎特伯雷 也被人稱為“ 英國 基督教的搖籃”。
今天, 坎特伯雷 的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門口還有夫婦二人的雕像 公元1170年, 英格蘭 國王亨利二世的大法官托馬斯·貝克特(Thomas à Becket,1118年-1170年12月29日)因反對國王對教會的干涉,與其反目,在 坎特伯雷 大教堂被亨利二世支持的四位男爵騎士刺殺而殉道,1173年被追封為聖人。從那時起, 坎特伯雷 就成了世界性的基督教徒朝聖地。14世紀作家傑弗雷·喬叟(Geoffrey Chaucer)的《 坎特伯雷 故事集》就以此為背景創作,以6個在去 坎特伯雷 朝聖途中的人每晚講故事的形式,共講述了24個故事,通過生動的描寫,形象地刻畫出了書中人物不同的形象和性格特點。隨著他們的講述, 坎特伯雷 也如同一幅畫捲,在讀者的腦海中徐徐展開。
坎特伯雷 大教堂內祭壇 16世紀中期,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 歐洲 , 英國 國王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在這節骨眼上為了離婚再娶,與 羅馬 教廷反目,修改了一些重要法案(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允許自己再婚),使 英國 教會脫離 羅馬 教廷,解散修道院,自己成為 英格蘭 最高宗教領袖,改稱“ 英國 國教(Anglicanism)”,清朝傳入 中國 時譯為“聖公會(意為“神聖的天主教會”)”。其首任主教就是“ 坎特伯雷 大主教”,擁有管轄29個主教區的權力。作為大主教的駐地, 坎特伯雷 就成了 英國 的宗教首都。
坎特伯雷 大教堂門樓 直到現在, 坎特伯雷 大主教都是 英格蘭 教會的最高主教,主持 英國 國王的加冕儀式。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 坎特伯雷 大教堂及其教區建築(包括有著1500年曆史的 坎特伯雷 大教堂、 英國 最大的修道院聖奧古斯汀修道院和 羅馬 時期建造的聖馬丁教堂)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今天的 坎特伯雷 已難覓朝聖者的蹤影,只留下中世紀時悠然古樸的街道、壯觀的中世紀城牆、穿城而過的河流、以及雄偉的 坎特伯雷 大教堂,是 英國 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之一。
在 英國 算是城市,但在 中國 人看來, 坎特伯雷 還不如 中國 大城 市的一個社區大。但這裡有著 英國 最本土的面貌和風景,被稱為“英倫後花園”。她的美藏在早春時節城牆下的鮮花中,藏在仲夏時分賣櫻桃、秋天賣慄子的攤位中,更藏在冬天的聖誕集市上的紅色毛線襪中。 坎特伯雷一日游攻略
我從 倫敦 希斯羅機場提車後,一路向東南經過艾美特花園,在矇矇細雨中,下午抵達 坎特伯雷 ,就住在大教堂里的酒店。在這裡滿打滿算我也只有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其實 坎特伯雷 的游覽非常簡單:一座教堂、一條街、一座城門、一個花園、一條河流。
1、 坎特伯雷 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
公元597年,奧古斯丁來到 坎特伯雷 ,對一座舊的羅曼式教堂進行改建,成為這裡的首任主教。從此教堂歷經多次改建,風格從羅曼式過渡到哥特式。1170年貝克特的殉教使得教堂成了全世界基督徒的朝聖地。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擴建教堂,1506年請來 意大利 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德拉· 波爾 塔和 卡洛 ·馬泰爾相繼主持設計和施工,終於在1626年完成了現在的模樣,西門旁的北塔直到1834年才落成。它的正式全稱是 “ 坎特伯雷 基督座堂和大主教教堂”(Cathedral and Metropolitical Church of Christ at Canterbury)。 作為 英國 國教首席主教 坎特伯雷 大主教的主教座堂,其宗教地位一點也不亞於 倫敦 的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西敏寺)。 坎特伯雷 大主教在 英國 歷史上有著極高的權力,一般僅次於國王,甚至可以與其爭權。 坎特伯雷 大教堂就曾見證了權力爭奪的血雨腥風:1170年托馬斯·貝克特大主教因反對亨利二世修改教宗,喋血於教堂的石階上,殉教激起了世人的同情。迫於國內外的壓力,亨利二世於1174年自請贖罪,赤足走到 坎特伯雷 座堂並跪在貝克特墓前,接受主教、修道院長和修士們的鞭笞。 我去的時候,教堂的正立面在大修,否則看到的應該是這個樣子(本圖來自於網絡) 坎特伯雷 大主教就是曾給威廉王子證婚的主教,這座大教堂還成為《指環王》電影系列的外景地,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雄偉的建築,精彩絕倫的藝術表現力成為世界上最值得拜訪的十大教堂之一。
2、 高街(High Street)
英國 小城的主街都叫“高街”, 坎特伯雷 的高街長約800米,城市規模可見一斑,最主要的古城風光都在這條街上。 在高街與佳巷(Best Lane)交匯的路口立著一尊長者的銅像,就是被稱為“ 英國 文學之父”的傑佛雷·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他出生於 倫敦 一個 富裕 的商人家庭,出訪 歐洲 時接觸到了但丁等人的作品,對其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一部《 坎特伯雷 故事集》在 英國 家喻戶曉。1400年他去世後葬於 倫敦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內的“詩人角(Poet's Corner)”,也是第一位葬於此的詩人。如今在 坎特伯雷 還有一個通過逼真的三維動畫技術還原這些故事的“ 坎特伯雷 故事中心(The Canterbury Tales)”,據說這所房子就是當初書中人物講故事的地方。 坎特伯雷 故事中心地址:The Canterbury Tales, 23 St Margaret’s St, Canterbury, CT1 2TG
開放時間:7-8月9:30-17:00; 9-10月10:00-17:00;11-2月10:00-16:30;3-6月10:00-17:00
門票:9.5英鎊
3、 西門&城牆步道(West Gate&City Wall Trail)
沿著高街走到頭,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門——西門(West Gate),建於1379年,高18米,是 英格蘭 現存最大的中世紀城門。 坎特伯雷 的城牆最早建於公元270-290年間,今天看到的城牆重建於古 羅馬 地基之上,環城一周有8座城門,今天只剩下了西門和南面到東面的部分城牆。部分城牆上有步道,可以順時針沿長約2.8公里的步道漫步,體會城市悠久的歷史。 4、西門花園(Westgate Gardens)
流經小城的大斯陶爾河(River Great Stour)灌溉了城內外的土地,西門外的花園曾是 坎特伯雷 一個著名家族的私人住宅花園,今天成了公共休閑場所,極具 英國 鄉村之美。兩岸百花爭艷,河上野鴨一家悠閑地覓食,好一派田園風光。 交通:從Canterbury West火車站向南步行5分鐘。
門票:免費
5、 河道撐篙(Canterbury Historic River Tours)
水道是 英國 最重要的載體,河流給城市帶來了活力, 坎特伯雷 也不例外。大斯陶爾河流入城內,成了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見證了城市的滄桑歲月,也將其營造成一個安全舒適、景色怡人的好地方。如果說 劍橋 撐篙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麼 坎特伯雷 撐篙更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每條船上都有專人負責撐船,划槳手同時也是導游,這家可以全面體驗 坎特伯雷 水上風光,全程約40分鐘,串聯起王橋(Kings Bridge)、東橋醫院(Eastbridge Hospital)、方濟各島(Franciscan Island)、方濟會禮拜堂(Greyfriars Chapel)、老織工屋(Old Weavers House)等景點,不經意間,大教堂就閃入眼帘。
小船順流而下,悠然自在的自然景觀分佈於兩岸,這正是 英國 鄉村的生活方式,悠然自在,榮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