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出品】環游英格蘭,倫敦深度游,一人一車自駕英格蘭小環線(更新ing)
每個乘坐艙最多可載游客16人,轉一圈約需30分鐘。 進入乘坐艙,心裡還真有點激動,畢竟剛剛是我剛剛開始在 倫敦 的游覽,先居高臨下俯瞰一番,也是對這座城市有個大致的印象。 只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一天的天氣,拍出來景色並不夠好看。但這陰沉沉的蒼穹下籠罩著大氣磅礴的建築,不正是人們心中對 倫敦 的印象麽?
作為 歐洲 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泰晤士 河在腳下緩緩流淌,顯得深沉而又優雅。 乘坐艙內設有 倫敦 各個著名景觀的解說,旋轉到相應角度時播放,也有觸控式講解設備供游客使用。在游客中心拿到的紙質導覽上也清晰地列出了各個著名景點的位置和距離。
遠處的穹頂就是剛剛去過的 聖保羅 大教堂。 對岸的議會大廈、大本鐘,距離 倫敦 眼僅有500餘米。還有它們後面的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西敏寺),距離 倫敦 眼711米。 另一側是 倫敦 的金融區,包括碎片大廈、 瑞士 再保險公司等幾座摩天大樓格外顯眼。 河對岸綠色屋頂後面就是“唐寧街10號”,距離 倫敦 眼561米,再遠處是 白金漢 宮和肯辛頓宮,距離 倫敦 眼分別為1564米和4728米。 摩天輪緩緩上升,充滿現代感的這個龐然大物與周邊歷史悠久的建築群相映成趣,給古老的 倫敦 增添了新的活力,也體會到了這座城市古典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風情。 最近幾年來, 倫敦 眼被“可口可樂”公司冠名,所以所有的乘坐艙上都印上了這個著名飲料的標誌,連摩天輪的名字都改稱為“可口可樂 倫敦 眼(The Coca-Cola London Eye)” 30分鐘很快過去了,從摩天輪下來的時候,排隊的游客已經在下麵拐了好幾個彎。所以,如果想像我一樣節約時間,要麼在網上提前預訂,要麼就在剛開始營業時候來排隊。 天氣總是沒法預測的,其實只有我乘坐 倫敦 眼這一天天氣不好,第二天就艷 陽高 照。晴天下的 倫敦 眼更顯得宏偉壯觀,無論是從威斯敏斯特橋上還是河對岸遠眺它,都凸顯出與眾不同的氣質。在它的腳下, 泰晤士 河優雅靜謐又充滿活力。 在 倫敦 眼下麵和河對岸,都有諸如“City Cruise”公司的游船,乘船從水上看 倫敦 城,也是另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
夜晚是乘坐 倫敦 眼的又一個好時機,如果時間允許,乘坐摩天輪從空中看 倫敦 夜景絕對是一道不容錯過的風景線,極目遠眺,萬家燈火盡收眼底。
倫敦 眼亮燈的時間依季節而定,我來的時候是晚上7點亮燈,河畔早已站滿了等待亮燈的人們。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倫敦 眼化作夜空中巨大的橙紅色光環。或許此時才 會理 解它名稱的來歷,就像夜空中一隻明亮的眼睛,靜靜地看著世間風雲變幻。
Tips:
1、交通:乘地鐵、火車到Waterloo站;乘船到Embankment/Millennium碼頭
2、開放時間:4-8月10:00-20:30,9-11月10:00-18:00,12月-次年3月11:00-18:00,但經常因重大活動而有變化,具體時間建議提前查詢官網。
3、門票:一般標準票(Standard):成人30英鎊,3-15歲兒童23英鎊;快速 通道 票(Fast Track):成人40英鎊,3-15歲兒童33英鎊,網上提前預訂均有10%的折扣。
議會大廈: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在 倫敦 市中心 泰晤士 河畔,一大片哥特式的建築格外顯眼,它就是 英國 的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它旁邊還有個黑乎乎被蒙起來的東西,就是著名的大本鐘(Big Ben)。 議會大廈的正式名稱叫“威斯敏斯特宮(Palace of Westminster)”,我在去之前查資料的時候就發現關於它的中文翻譯一會兒叫“國會大廈”,一會兒叫“議會大廈”。那麼,到底是“國會”還是“議會”呢?就連我自己也犯了迷糊。回來之後又認真的查了一下,其實,“國會(Congress)”和“議會(parliament)”是不同國家的不同稱呼, 美國 稱為“國會”,因為是聯邦制國家; 英國 稱為“議會”,因為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創建於13世紀的 英國 議會又稱為“威斯敏斯特議會”,是 英國 的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議會為兩院制,由上議院(貴族院,House of Lords)、下議院(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和國王共同組成。 英國 議會大廈最早曾是王宮所在地,後被議會占用就稱為議會大廈。最早的王宮建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克努特(Cnut the Great,995-1035)做國王的時候,歷任國王都對其加以建設,現存最古老的部分是威廉二世(William II,1056-1100)統治時期建造的威斯敏斯特大廳,議會的前身皇家樞密院就曾在這裡召開會議。從1295年起 英國 議會在這裡舉行,到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統治時期王室才搬走。議會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到8月初,第二會期從10月底到12月聖誕節前。
上議院(本圖來自於網絡) 倫敦 議會大廈命運多舛,1834年10月,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建築,只留下了威斯敏斯特大廳。於是,被迫啟動了大廈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重建工程。1836年2月,建築師查爾斯· 巴裡 爵士(Charles Barry,1795-1860)和他的助手奧古斯都·韋爾比·普金(Augustus·Welby·Pugin,1812-1852)設計的哥特復興式方案從97個競爭方案中被皇家委員會選中,他在設計中融入了14-16世紀 英國 流行的垂直哥特式風格(Perpendicular Gothic),整體造型和諧融洽,並將火災後幸存的威斯敏斯特大廳等建築完美融入其中。新的議會大廈1840年奠基,歷經30年才全部竣工。
查爾斯· 巴裡 爵士 議會大廈建築群包括三座高塔,最高的一座1858年竣工,高98.5米,叫“ 維多利亞 塔”,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世俗建築。今天作為檔案館,保存著1497年以來議會通過的全部法案原件。同時它還是 英國 王室的專用入口,每次國王或者女王從 白金漢 宮乘車來此就通過 塔下 的王室 通道 。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女王在裡面,塔頂就升起四格的“女王旗”,否則平時都是升有 英國 國旗。我很幸運,這兩面旗幟都看到了。
作為 歐洲 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泰晤士 河在腳下緩緩流淌,顯得深沉而又優雅。 乘坐艙內設有 倫敦 各個著名景觀的解說,旋轉到相應角度時播放,也有觸控式講解設備供游客使用。在游客中心拿到的紙質導覽上也清晰地列出了各個著名景點的位置和距離。
遠處的穹頂就是剛剛去過的 聖保羅 大教堂。 對岸的議會大廈、大本鐘,距離 倫敦 眼僅有500餘米。還有它們後面的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西敏寺),距離 倫敦 眼711米。 另一側是 倫敦 的金融區,包括碎片大廈、 瑞士 再保險公司等幾座摩天大樓格外顯眼。 河對岸綠色屋頂後面就是“唐寧街10號”,距離 倫敦 眼561米,再遠處是 白金漢 宮和肯辛頓宮,距離 倫敦 眼分別為1564米和4728米。 摩天輪緩緩上升,充滿現代感的這個龐然大物與周邊歷史悠久的建築群相映成趣,給古老的 倫敦 增添了新的活力,也體會到了這座城市古典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風情。 最近幾年來, 倫敦 眼被“可口可樂”公司冠名,所以所有的乘坐艙上都印上了這個著名飲料的標誌,連摩天輪的名字都改稱為“可口可樂 倫敦 眼(The Coca-Cola London Eye)” 30分鐘很快過去了,從摩天輪下來的時候,排隊的游客已經在下麵拐了好幾個彎。所以,如果想像我一樣節約時間,要麼在網上提前預訂,要麼就在剛開始營業時候來排隊。 天氣總是沒法預測的,其實只有我乘坐 倫敦 眼這一天天氣不好,第二天就艷 陽高 照。晴天下的 倫敦 眼更顯得宏偉壯觀,無論是從威斯敏斯特橋上還是河對岸遠眺它,都凸顯出與眾不同的氣質。在它的腳下, 泰晤士 河優雅靜謐又充滿活力。 在 倫敦 眼下麵和河對岸,都有諸如“City Cruise”公司的游船,乘船從水上看 倫敦 城,也是另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
夜晚是乘坐 倫敦 眼的又一個好時機,如果時間允許,乘坐摩天輪從空中看 倫敦 夜景絕對是一道不容錯過的風景線,極目遠眺,萬家燈火盡收眼底。
倫敦 眼亮燈的時間依季節而定,我來的時候是晚上7點亮燈,河畔早已站滿了等待亮燈的人們。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倫敦 眼化作夜空中巨大的橙紅色光環。或許此時才 會理 解它名稱的來歷,就像夜空中一隻明亮的眼睛,靜靜地看著世間風雲變幻。
Tips:
1、交通:乘地鐵、火車到Waterloo站;乘船到Embankment/Millennium碼頭
2、開放時間:4-8月10:00-20:30,9-11月10:00-18:00,12月-次年3月11:00-18:00,但經常因重大活動而有變化,具體時間建議提前查詢官網。
3、門票:一般標準票(Standard):成人30英鎊,3-15歲兒童23英鎊;快速 通道 票(Fast Track):成人40英鎊,3-15歲兒童33英鎊,網上提前預訂均有10%的折扣。
議會大廈: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築在 倫敦 市中心 泰晤士 河畔,一大片哥特式的建築格外顯眼,它就是 英國 的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它旁邊還有個黑乎乎被蒙起來的東西,就是著名的大本鐘(Big Ben)。 議會大廈的正式名稱叫“威斯敏斯特宮(Palace of Westminster)”,我在去之前查資料的時候就發現關於它的中文翻譯一會兒叫“國會大廈”,一會兒叫“議會大廈”。那麼,到底是“國會”還是“議會”呢?就連我自己也犯了迷糊。回來之後又認真的查了一下,其實,“國會(Congress)”和“議會(parliament)”是不同國家的不同稱呼, 美國 稱為“國會”,因為是聯邦制國家; 英國 稱為“議會”,因為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創建於13世紀的 英國 議會又稱為“威斯敏斯特議會”,是 英國 的最高立法機關,政府從議會中產生。議會為兩院制,由上議院(貴族院,House of Lords)、下議院(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和國王共同組成。 英國 議會大廈最早曾是王宮所在地,後被議會占用就稱為議會大廈。最早的王宮建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克努特(Cnut the Great,995-1035)做國王的時候,歷任國王都對其加以建設,現存最古老的部分是威廉二世(William II,1056-1100)統治時期建造的威斯敏斯特大廳,議會的前身皇家樞密院就曾在這裡召開會議。從1295年起 英國 議會在這裡舉行,到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統治時期王室才搬走。議會每年開會兩次,第一會期從3月末到8月初,第二會期從10月底到12月聖誕節前。
上議院(本圖來自於網絡) 倫敦 議會大廈命運多舛,1834年10月,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建築,只留下了威斯敏斯特大廳。於是,被迫啟動了大廈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重建工程。1836年2月,建築師查爾斯· 巴裡 爵士(Charles Barry,1795-1860)和他的助手奧古斯都·韋爾比·普金(Augustus·Welby·Pugin,1812-1852)設計的哥特復興式方案從97個競爭方案中被皇家委員會選中,他在設計中融入了14-16世紀 英國 流行的垂直哥特式風格(Perpendicular Gothic),整體造型和諧融洽,並將火災後幸存的威斯敏斯特大廳等建築完美融入其中。新的議會大廈1840年奠基,歷經30年才全部竣工。
查爾斯· 巴裡 爵士 議會大廈建築群包括三座高塔,最高的一座1858年竣工,高98.5米,叫“ 維多利亞 塔”,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世俗建築。今天作為檔案館,保存著1497年以來議會通過的全部法案原件。同時它還是 英國 王室的專用入口,每次國王或者女王從 白金漢 宮乘車來此就通過 塔下 的王室 通道 。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女王在裡面,塔頂就升起四格的“女王旗”,否則平時都是升有 英國 國旗。我很幸運,這兩面旗幟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