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獅城——五天四夜玩轉新加坡
↑駁船碼頭 ↑駁船碼頭 【克拉碼頭】
與駁船碼頭類似的,還有上游不遠處的克拉碼頭。這裡曾經是用來卸貨的一個小碼頭,然而今非昔比了,這裡已是購物,飲食,娛樂於一體的娛樂天堂。不過,我對酒吧里的搖滾和布魯斯音樂並無太 大興 趣,加上前一晚候機熬夜沒休息好,所以只是看了一眼就回去旅館早早睡覺了。 ↑克拉碼頭 Day2,濱海灣、萊弗士登陸點、福康寧公園六年前,還是攝影菜鳥的我來到魚尾獅,匆匆而過,也沒好好拍一下濱海灣,一直抱有遺憾。這次專門帶了無人機,打算好好拍一下濱海灣。於是,天還沒亮的時候我就起床了,躡手躡腳地洗漱完畢之後,就帶上無人機去魚尾獅了。
我之所以選擇住在駁船碼頭附近的Wanderloft Capsule Hostel,主要考慮的就是從旅館步行去魚尾獅不到10分鐘路程,非常方便我一早去飛無人機航拍濱海灣,畢竟去晚了人多就不好起飛了。 ↑魚尾獅公園 【航拍濱海灣】
我這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的,高度沒有於200英尺,即61米。而且起飛無人機前,出現需要指南針校準的提示,但我始終無法校準 成功 (也許是我不太熟悉操作)。
當我飛出去1公里左右就開始提示信號弱,當飛到濱海灣花園的雲霧林上空的時候,直接就信號中斷了。因為飛行高度只有61米,如果在失聯情況下自動返航,很容易撞到建築物,所以我沒有飛太久就返航了。因為飛行高度所限,導致視角也相對有限,航拍效果差強人意吧。 ↑濱海灣 ↑濱海灣 ↑濱海灣 其實如果你是住在濱海灣的金沙酒店或者文華東方酒店,坐在房間的窗前,估計也能拍到類似我航拍視角的照片。只不過像我這種窮人,還是飛無人機吧,畢竟住幾晚金沙酒店的錢都夠我買一臺大疆“御”Mavic 2了。 ↑濱海灣 ↑濱海灣 ↑濱海灣 【魚尾獅公園】
與昨天傍晚魚尾獅前游人如織、熙熙攘攘不同,清晨的魚尾獅公園沒有什麼游人,顯得非 常寧 靜。據說,在 新加坡 ,得到官方承認的魚尾獅,大大小小一共有七座。除了魚尾獅公園裡的這兩座,其他幾座分別在聖淘沙、花柏山、宏茂橋,以及位於烏節路的 新加坡 旅游局總部門前。 ↑魚尾獅公園 ↑魚尾獅公園 ↑魚尾獅公園 穿過濱海橋底的隧道,我又回到了安德遜橋。早晨的陽光並不猛烈,一陣海風吹來,哪怕是在地處赤道的獅城,也覺得格外涼爽舒適。 ↑新加坡河 ↑安德遜橋 ↑新加坡河 【 達豪 施紀念碑】
過了安德遜橋之後,會看見一座高聳潔白的 達豪 施紀念碑,這座漂亮的紀念碑是為紀念 印度 總督 達豪 施侯爵而建。 達豪 施侯爵原名詹姆斯·安 德魯 · 布朗 ·拉姆齊,他最大的成就是將 印度 各省融合為一個現代的集權國家。
達豪 施侯爵作為自由貿易的支持者,於1850年2月訪問 新加坡 ,在他離開後, 新加坡 人就開始籌集資金建造這座紀念碑。即使是今天,這座紀念碑仍然是自由貿易的象徵。紀念碑後方那棟黃色的建築,是 亞洲 文明博物館。 ↑達豪施紀念碑 【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
紀念碑的另一側,有一座兩層白色 維多利亞 式建築——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建築主體由兩個對稱的部分組成,但不說不知道,這兩部分並不是同時建造的。首先於1862年落成的,是以英女王 維多利亞 的名字命名的 維多利亞 劇院。而在1901年1月女王去世後,又在劇院右邊興建了 維多利亞 紀念堂,併在1978年被改造成音樂廳,如今也是 新加坡 的國家古跡之一。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連接劇院和音樂廳的是一座鐘樓,兩部分建築雖然是先後建造,但看上去渾然天成。鐘樓前方,佇立著一尊黑色的 斯坦福 ·萊佛士塑像。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 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
附近的舊高等法院,建於1939年,是 新加坡 最精緻的殖民時期建築之一,青銅色圓頂和 科林斯 式的 石柱 代表古典主義精神。如今,它和旁邊的同為國家古跡的舊政府大廈一道,改建成為了 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是 東南亞 最大的綜合性視覺藝術機構。
國家美術館內藏有從19世紀至20世紀80年代的繪畫、雕塑和現實主義作品,我在行程的第五天參觀了國家美術館,我也會在游記後面相關的部分對館內的藏品進行詳細介紹。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舊國會藝術之家】
維多利亞 風格的 新加坡 舊國會大廈始建於1827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政府建築物,也是 新加坡 的71個國家古跡之一,現已改為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值得一提的是豎立在國家建築外的大象銅像,它是 泰國 國王拉瑪五世朱拉隆恭於1871年所贈與的禮物。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萊弗士登陸點】
回到 新加坡 河邊,這裡有一座著名的雕像—— 斯坦福 ·萊佛士雕像,這尊白色 大理 石雕像自1972年就矗立在此。據雕像底部的介紹顯示,這裡就是萊弗士登陸點——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爵士第一次踏上 新加坡 島的精確位置。
這座萊佛士雕像,昂首挺立,雙臂插在胸前,凝望遠方。六年前我曾在這裡拍攝了一張以雕像為前景,後方是CBD摩天高樓的照片,今天我又拍攝了一張同樣角度的照片。 ↑萊佛士登陸遺址 對 新加坡 人來說,萊佛士爵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位 英國 殖民時期重要的政治家,對於 新加坡 的開闢、建設、法制和長遠的規劃藍圖做出了相當多的努力,並立下不朽的功績,讓 新加坡 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愛琴橋】
橫跨 新加坡 河的愛琴橋,俗稱大馬路橋,又叫做額爾金橋。據說是架設在 新加坡 河上的第一座橋梁,但是後來重建過五次,目前的橋梁建於1929年。這座橋至今仍是 新加坡 的重要交通樞紐,橋兩端的道路分別叫做North Bridge Rd和South Bridge Rd。
這座橋得名於1862至1863年擔任 印度 總督,俗稱小額爾金的第八代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更為國人所知的,是1860年小額爾金曾以 英國 駐華公使身份,率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隨後,他又與 法國 全權代表路易·葛羅男爵一道,脅迫清朝政府訂立了《 北京 條約》。
值得一提的是,小額爾金的父親老額爾金,正是劫掠了 希腊 雅典 帕特農神廟,惡名昭著的第七代額爾金伯爵托馬斯·布魯斯。 ↑愛琴橋 【舊禧街警察局】
再往前走就是被列為國家古跡之一的舊禧街警察局,這幢大樓在1934年完工之際,是 新加坡 最大的政府建築之一。建築內最初設警察局、營房和收容所,後來亦曾作為政府辦公室,現在是新聞、通訊及藝術部的辦公大廈。 ↑舊禧街警察局 因為這座擁有拱廊與中央庭院的六層建築,具有濃厚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而且被漆成彩色的九百多扇窗戶如同彩虹般絢麗奪目,使得舊禧街警察局成為了游客拍照打卡的網紅地。
與駁船碼頭類似的,還有上游不遠處的克拉碼頭。這裡曾經是用來卸貨的一個小碼頭,然而今非昔比了,這裡已是購物,飲食,娛樂於一體的娛樂天堂。不過,我對酒吧里的搖滾和布魯斯音樂並無太 大興 趣,加上前一晚候機熬夜沒休息好,所以只是看了一眼就回去旅館早早睡覺了。 ↑克拉碼頭 Day2,濱海灣、萊弗士登陸點、福康寧公園六年前,還是攝影菜鳥的我來到魚尾獅,匆匆而過,也沒好好拍一下濱海灣,一直抱有遺憾。這次專門帶了無人機,打算好好拍一下濱海灣。於是,天還沒亮的時候我就起床了,躡手躡腳地洗漱完畢之後,就帶上無人機去魚尾獅了。
我之所以選擇住在駁船碼頭附近的Wanderloft Capsule Hostel,主要考慮的就是從旅館步行去魚尾獅不到10分鐘路程,非常方便我一早去飛無人機航拍濱海灣,畢竟去晚了人多就不好起飛了。 ↑魚尾獅公園 【航拍濱海灣】
我這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的,高度沒有於200英尺,即61米。而且起飛無人機前,出現需要指南針校準的提示,但我始終無法校準 成功 (也許是我不太熟悉操作)。
當我飛出去1公里左右就開始提示信號弱,當飛到濱海灣花園的雲霧林上空的時候,直接就信號中斷了。因為飛行高度只有61米,如果在失聯情況下自動返航,很容易撞到建築物,所以我沒有飛太久就返航了。因為飛行高度所限,導致視角也相對有限,航拍效果差強人意吧。 ↑濱海灣 ↑濱海灣 ↑濱海灣 其實如果你是住在濱海灣的金沙酒店或者文華東方酒店,坐在房間的窗前,估計也能拍到類似我航拍視角的照片。只不過像我這種窮人,還是飛無人機吧,畢竟住幾晚金沙酒店的錢都夠我買一臺大疆“御”Mavic 2了。 ↑濱海灣 ↑濱海灣 ↑濱海灣 【魚尾獅公園】
與昨天傍晚魚尾獅前游人如織、熙熙攘攘不同,清晨的魚尾獅公園沒有什麼游人,顯得非 常寧 靜。據說,在 新加坡 ,得到官方承認的魚尾獅,大大小小一共有七座。除了魚尾獅公園裡的這兩座,其他幾座分別在聖淘沙、花柏山、宏茂橋,以及位於烏節路的 新加坡 旅游局總部門前。 ↑魚尾獅公園 ↑魚尾獅公園 ↑魚尾獅公園 穿過濱海橋底的隧道,我又回到了安德遜橋。早晨的陽光並不猛烈,一陣海風吹來,哪怕是在地處赤道的獅城,也覺得格外涼爽舒適。 ↑新加坡河 ↑安德遜橋 ↑新加坡河 【 達豪 施紀念碑】
過了安德遜橋之後,會看見一座高聳潔白的 達豪 施紀念碑,這座漂亮的紀念碑是為紀念 印度 總督 達豪 施侯爵而建。 達豪 施侯爵原名詹姆斯·安 德魯 · 布朗 ·拉姆齊,他最大的成就是將 印度 各省融合為一個現代的集權國家。
達豪 施侯爵作為自由貿易的支持者,於1850年2月訪問 新加坡 ,在他離開後, 新加坡 人就開始籌集資金建造這座紀念碑。即使是今天,這座紀念碑仍然是自由貿易的象徵。紀念碑後方那棟黃色的建築,是 亞洲 文明博物館。 ↑達豪施紀念碑 【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
紀念碑的另一側,有一座兩層白色 維多利亞 式建築—— 維多利亞 劇院和音樂廳。建築主體由兩個對稱的部分組成,但不說不知道,這兩部分並不是同時建造的。首先於1862年落成的,是以英女王 維多利亞 的名字命名的 維多利亞 劇院。而在1901年1月女王去世後,又在劇院右邊興建了 維多利亞 紀念堂,併在1978年被改造成音樂廳,如今也是 新加坡 的國家古跡之一。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連接劇院和音樂廳的是一座鐘樓,兩部分建築雖然是先後建造,但看上去渾然天成。鐘樓前方,佇立著一尊黑色的 斯坦福 ·萊佛士塑像。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 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
附近的舊高等法院,建於1939年,是 新加坡 最精緻的殖民時期建築之一,青銅色圓頂和 科林斯 式的 石柱 代表古典主義精神。如今,它和旁邊的同為國家古跡的舊政府大廈一道,改建成為了 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是 東南亞 最大的綜合性視覺藝術機構。
國家美術館內藏有從19世紀至20世紀80年代的繪畫、雕塑和現實主義作品,我在行程的第五天參觀了國家美術館,我也會在游記後面相關的部分對館內的藏品進行詳細介紹。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舊國會藝術之家】
維多利亞 風格的 新加坡 舊國會大廈始建於1827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政府建築物,也是 新加坡 的71個國家古跡之一,現已改為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值得一提的是豎立在國家建築外的大象銅像,它是 泰國 國王拉瑪五世朱拉隆恭於1871年所贈與的禮物。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萊弗士登陸點】
回到 新加坡 河邊,這裡有一座著名的雕像—— 斯坦福 ·萊佛士雕像,這尊白色 大理 石雕像自1972年就矗立在此。據雕像底部的介紹顯示,這裡就是萊弗士登陸點——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爵士第一次踏上 新加坡 島的精確位置。
這座萊佛士雕像,昂首挺立,雙臂插在胸前,凝望遠方。六年前我曾在這裡拍攝了一張以雕像為前景,後方是CBD摩天高樓的照片,今天我又拍攝了一張同樣角度的照片。 ↑萊佛士登陸遺址 對 新加坡 人來說,萊佛士爵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位 英國 殖民時期重要的政治家,對於 新加坡 的開闢、建設、法制和長遠的規劃藍圖做出了相當多的努力,並立下不朽的功績,讓 新加坡 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 ↑新加坡河 ↑新加坡河 【愛琴橋】
橫跨 新加坡 河的愛琴橋,俗稱大馬路橋,又叫做額爾金橋。據說是架設在 新加坡 河上的第一座橋梁,但是後來重建過五次,目前的橋梁建於1929年。這座橋至今仍是 新加坡 的重要交通樞紐,橋兩端的道路分別叫做North Bridge Rd和South Bridge Rd。
這座橋得名於1862至1863年擔任 印度 總督,俗稱小額爾金的第八代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更為國人所知的,是1860年小額爾金曾以 英國 駐華公使身份,率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隨後,他又與 法國 全權代表路易·葛羅男爵一道,脅迫清朝政府訂立了《 北京 條約》。
值得一提的是,小額爾金的父親老額爾金,正是劫掠了 希腊 雅典 帕特農神廟,惡名昭著的第七代額爾金伯爵托馬斯·布魯斯。 ↑愛琴橋 【舊禧街警察局】
再往前走就是被列為國家古跡之一的舊禧街警察局,這幢大樓在1934年完工之際,是 新加坡 最大的政府建築之一。建築內最初設警察局、營房和收容所,後來亦曾作為政府辦公室,現在是新聞、通訊及藝術部的辦公大廈。 ↑舊禧街警察局 因為這座擁有拱廊與中央庭院的六層建築,具有濃厚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而且被漆成彩色的九百多扇窗戶如同彩虹般絢麗奪目,使得舊禧街警察局成為了游客拍照打卡的網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