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英倫 體驗歷史與藝術的厚重

華威城市不大,按旅游城市來說人也不算多。偶爾在街上看見了 英國 有名的保健品店Holland & Barrett(荷柏瑞),這正好可以完成受托的購買保健品的任務。 HB是 英國 最大、最受歡迎的保健品品牌,連鎖店分佈於 英國 幾乎所有的城市和小鎮,在 英國 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所有產品都通過 英國 食品管理部門的嚴格品質檢定,是非常有保證的專業保健品店。這個店也是 中國 游客或留學生常光顧的店鋪之一。

華威城裡還有一個古老的建築群——華威列斯特勛爵醫院(Lord Leycester Hospital)。它是華威古城建築皇冠中里隱藏的一顆珠寶,儘管稱之為醫院,但它從來就不曾作為一間醫院使用。“醫院”這個詞在以前古老的用法中,是用來表示慈善機構的收容所或是作為老人、有需求的病患的療養院。
列斯特勛爵醫院是由許多悠久歷史的都鐸式木梁建築所組成的,(註:都鐸式建築系 英國 都鐸王朝時代的建築形式,房屋內外牆均用木構架,而在構架之間填以磚或灰泥,漆成深色的木材和淡色牆面形成強烈對比,屋頂為陡峭的雙面坡頂)。整個建築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晚期。

離開華威,就要去 牛津 旅游了,主要還是想看看古老而璀璨的 牛津 大學。因為有一場 倫敦 的音樂劇,所以我們租的房子選在了 倫敦 與 牛津 之間(這樣去哪邊都方便一些)——梅登黑德(Maidenhead)——一個位於 英國 伯克 郡的鎮和非教區地,處在 泰晤士 河南 岸。這個叫Kingsquarter的院子有點像 中國 的家屬院,一圈樓房中間是一片空地,有一個兒童游樂場。院子比較開闊,也有專門的停車場。

到了房間,收拾了一會,出去到超市又買了一些食品回來做飯。當晚無事,便早點休息了。 D9 牛津早晨起來,吃了自己做的早餐後就向此行的又一重點梅登黑德 西北 方向的 牛津 大學城 進發。

英國 的油價普通的柴油比無鉛汽油價格還要高,這與我們國內相反。我們去的幾個加油站都如此。

牛津 大學(Oxford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 英國 牛津 市的公立大學,建校於1096-1167年,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現存第二古老(第一為 意大利 博洛尼亞 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知名學府。 牛津 大學有36個學院,在其800年的歷史進程中,涌現了許多傑出人物,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傑里米·邊沁、詩人雪萊,知名校友還有愛德華七世、 約旦 國王阿卜杜拉二世、 印度 總理英迪拉·甘地、 美國 總統克 林頓 。 牛津 大學出版社是世界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品包括20捲的《 牛津 英語詞典》。
英國 的大學基本都是獨立自治的機構,即便 英國 最激進的政治領袖,掀起革命暴力和殺戮戰爭毫不手軟的 克倫威爾 對曾是對手根據地的 牛津 大學也堅持保護其獨立發展。這種文化精神使 英國 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能持續穩定發展,至今仍居世界前列。 牛津 大學於各類的高校排名中均在全球十強之列,並經常與 劍橋 大學爭奪“全英最佳”名譽。
在 牛津 停車很難,找了好一會才遇到一個停車位,停車費2個小時6鎊。停好車後先去了建於1602年的古老的 博德 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牛津 共有104個圖書館,其中 博德 利圖書館是 英國 第二大圖書館(僅次於大不列顛圖書館),藏書850萬冊。正如錢鐘書當年所言,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飽蠹樓”。

圖書館的出入口是在四合院的西面,門前立著彭布羅克伯爵三世威廉.赫伯特的銅像,以紀念這位曾經的名譽校長對該圖書館所作的貢獻。

在 博德 利圖書館旁邊還有一座拉德克利夫圖書館,屬於 博德 利圖書館的一部分,於1749年竣工開放。圖書館是 英國 早期圓形圖書館的代表,拱頂式的巴 洛克 式建築已成為 牛津 的地標之一,常出現在 牛津 大學的明信片中。《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部分場景就在此拍攝。

在 博德 利圖書館東側,是著名的 牛津 大學嘆息橋。嘆息橋正式名稱為 赫特福德 橋,始建於1913年,跨過新學院路連接了 赫特福德 學院的新舊兩個部分,是 牛津 大學的一個著名景點。它由托馬斯 傑克遜 爵士(Sir Tomas Jackson)設計。此橋因形似 意大利 威尼斯 的嘆息橋而得名。

出了圖書館,門前便是 牛津 寬街(Broad St)。在寬街頭上就是由克裡斯多弗· 雷恩 設計建於1664年到1668年的 謝爾 登劇院(Sheldonian Theatre)。它以當時的校長吉爾伯特· 謝爾 登命名,主要用於音樂會、講座和大學的儀式,並不用來表演戲劇。


沿著寬街向西走不遠,就是 牛津 大學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劍橋 大學也有一個三一學院)。三一學院是 牛津 最貴族化的一所學院,建立於1555年,前後曾產生過三位 英國 首相。學院裡面有幾個方庭,有一大塊草坪和花園,還有一座不大的教堂,非常安靜。進入三一學院要買門票,每人2鎊,另有中文導覽圖1鎊。早就聽說過三一學院,這次終於看到了它的尊容。



離開三一學院,轉過一個街角,就來到了 牛津 玉米市場大街。隨便吃了快餐,又給車續了2小時停車費。畢竟是旅游城市,街上行人很多,也很嘈雜。一個古老的學府除了自身的文化成就,也給這個城市帶來了滾滾財源(文化與經濟結合?)街道兩旁有許多古老的建築,揭示著這裡的歷史滄桑。



踏著兩側佈滿商鋪的街道,到了 牛津 大學的另一個著名學院——基督堂學院。有不同方向可以進入學院,我們從“基督教會戰爭紀念花園”里穿過去就到了學院大門。


牛津 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1525年由紅衣主教沃爾西創建,是 牛津 大學最大的學院,其土地和建築都歸學院所有。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教堂式學院,既是 牛津 大學的一所學院,又是一座 英國 聖公會的教堂,建造花了800多年。而這間學院最引以為傲的是在200年內產生了13位首相(有說16位)。基督堂學院的建築、人物和生活方式是許多作家和導演的靈感來源。《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作者道奇森在這裡學習授課生活了47年。愛麗絲是當時院長的女兒,她的名字隨著這部小說流芳百世。《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茲學校和飯堂也部分在這裡取景(也有一些拍攝是按照這裡建築樣貌在攝影棚搭的景)。


參觀基督堂學院允許拍照但不能使用三腳架。門票7鎊。
從入口大廳樓梯下去,可以到達湯姆方庭。由於其占地面積大,最早被稱為“ 大方 庭”,17世紀在新塔中安裝了重達6噸的“大湯姆鐘”,這裡遂改稱“湯姆方庭”。
基督堂學院的大教堂是一座古老的修道院,大部分重建於1170年至1190年。這個大教堂也像許多 英國 的大教堂一樣,裝飾華麗而莊嚴。置身其中,總是讓人產生一種崇敬的感情。



看完基督堂學院,因為停車時間到了,並且晚上還有預訂的“悲慘世界”音樂劇要看,7點半要趕到 倫敦 皇后劇院,時間緊張,就趕快離開往回趕。
按照預定計劃,我們開車到距離住所十多分鐘的梅登黑德火車站乘火車去 倫敦 。到達車站把看劇的三人放下,車就開回住所了。我們下車買票時,突然看見售票窗口貼著一張通知,說是發生了列車事故,這趟列車取消了,問工作人員說也許要2、3個小時才能恢復。

這下悲劇了,趕緊給我們的車打電話,讓他送我們去 倫敦 ,可是不巧電話也打不通,急死人了!過去十幾分鐘終於接通了電話,算了一下時間,怎麼也趕不上了,只好回家不看劇了。三個人的票是一大筆損失啊!慘重代價,這麼小概率的事件居然讓我們碰上了,唉! D10 巴斯——南安普頓今天的計劃是途徑 巴斯 (Bath)小鎮然後到 南安普頓 住宿。從梅登黑德到 巴斯 開車大概2個小時。
巴斯 是 英國 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距離 倫敦 約160公里,屬於 英格蘭 埃文郡東部的科茲沃。 巴斯 是一個被田園風光包圍著的小城,人口不足9萬,被譽為 英國 最漂亮典雅的城市之一。

巴斯 最有名的景點便是古 羅馬 浴場(The Roman Bath)。公元1世紀,入侵 英國 的 羅馬 人看中了這裡美麗宜人的溫泉,在城裡建了許多奢華的浴池,並將此地取名“ 巴斯 “(Bath即洗浴)。現存完好的古 羅馬 浴池基本都位於市中心的 羅馬 帝國浴室博物館中,被視為城市的象徵。 巴斯 現在也是舉世聞名的溫泉度假勝地。


進入富麗堂皇的大廳就要買票,可以網上預訂,也可以現場買,然後可以領一個中文導覽器,邊看邊聽講解。

最初浴場是混浴的,浴場演變成為男男女女發展戀情的場所,而一些不相干的人只能去其他浴池從而避開羞赧的一幕。這種混亂持續了大概一百年時間之久,直到哈德良皇帝在對帝國全境進行巡游視察時,發現了 巴斯 的這種亂象,於是在公元121年下令 羅馬 浴場禁止男女混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