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英倫 體驗歷史與藝術的厚重
↑倫敦 ▲ 希腊 館帕特農神廟浮雕
↑倫敦 ▲ 帕特農神廟上的雕塑
帕特農神廟檐壁腰線上雕鏤著 雅典 娜節日的游行盛況:歡快的青年、美麗的少女、彈琴的樂師、獻祭的動物和主事的祭司,人物超過500個。它第一次在神廟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現 雅典 公民的現實社會活動,其構思之大膽也是空前的。 ↑倫敦 ▲ 希腊 帕特農神廟浮雕—— 雅典 娜節日的巡游
展廳有幾塊半人馬與拉皮斯搏鬥的雕塑。有一次拉皮斯有部落舉行婚禮,邀請半人馬部落參加,半人馬們酒後亂性竟然試圖搶走新娘,引發了拉皮斯與半人馬之間的大戰;另一個說法是半人馬們某次酒後鬧事,侮辱了拉皮斯的國王,引發大戰。結果半人馬被拉皮斯打敗,被驅逐到品都斯山(pindus)去。下麵這個雕塑就是半人馬和拉皮斯人打成一團,半人馬掐著對手的喉嚨,拉皮斯人則企圖用拳和膝反擊。 ↑倫敦 ▲ 希腊 館半人馬和拉皮斯人戰鬥的浮雕
↑倫敦 ▲ 希腊 館參觀的學生們
希腊 館除了帕特農神廟的雕塑外,還有許多從 希腊 其他地方搜集的文物。
旁邊展廳里有一座神廟一樣的雕塑,開始以為也是一座神廟,其實是一座紀念碑——涅瑞伊得斯紀念碑(園柱中間站的是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所以稱為涅瑞伊得斯紀念碑)。它出土於現在 土耳其 西北 部 利西亞 的桑索斯,是一座陵墓建築,建於公元前380年。 利西亞 在古 希腊 時期和特洛伊類似是個 希腊 移民城邦小國,約公元前540年被波斯帝國吞併,馬其頓滅波斯後,又歸馬其頓 希腊 統治。能夠將神殿一樣的巨大石碑搬到 英國 ,這得費多大的勁啊! ↑倫敦 ▲ 希腊 館涅瑞伊得斯紀念碑
希腊 館里一些 希腊 神話人物的裸體雕塑,這些神像雕塑的體魄健康、美輪美奐。 ↑倫敦 ▲ 希腊 廳赫耳墨斯像
↑倫敦 ▲ 希腊 館阿波羅
↑倫敦 ▲站立的維納斯
↑倫敦 ▲蹲著的 希腊 神話維納斯(公元一世紀 羅馬 )
↑倫敦 ▲ 希腊 塔納格拉村(Tanagra)2000年前的陶俑
↑倫敦 ↑倫敦 ▲帕特農神廟三角山牆上的飾件
看 大英 博物館的展覽,在感嘆世界歷史與文化的深遠厚重的同時,也感覺到了過去西方列強通過各種手段掠奪搜刮別國珍寶的貪婪。不過現在 大英 博物館很好地保護並免費對外開放藏品(儘管是很少一部分)供世界各地的人參觀,也算是對 英國 過去惡行的一些彌補。
由於世界許多國家都有歸還本國文物的要求,2002年12月, 大英 博物館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 柏林 國家博物館等18家歐美重要的博物館聯合發表聲明,以博物館和文物的普世性為理由,公開拒絕了國際上一切歸還歷史文物的要求。還是列強的霸道邏輯。
結束了 大英 博物館的游覽,儘管是掛一漏萬,走馬觀花,也算是看了一點東西,長了一點知識。
在博物館附近有一家傳統的英式餐館Munchkins,走到門口,裡面的招待立刻出來和我們打招呼,反正也肚子餓了,就進去吃點東西吧。這家店其實主打的就是烤魚和炸薯條,有中文菜單。大眾點評上對它褒貶不一,我覺得還行,炸魚和薯條在哪裡都差不多。 ↑倫敦 ▲傳統英式餐館 Munchkins
↑倫敦 ▲ Munchkins餐館的女招待
↑倫敦 ▲Munchkins餐館的炸魚和薯條
吃完快餐,乘地鐵到Tower Hill站下車,就到了 倫敦 塔和 倫敦 塔橋,兩個地方相距不遠。在 倫敦 游覽這兩天,天氣還不錯,沒有下雨。
倫敦 塔(Tower of London)是緊靠 泰晤士 河北 岸塔橋附近 諾曼底 式的城堡建築,由威廉一世為鎮壓當地人和保衛 倫敦 城,於1087年開始動工興建,歷時20年,堪稱 英國 中世紀的經典城堡。十三世紀時,後人在其外圍增建了十三座塔樓,形成一圈環拱的衛城,使 倫敦 塔既是一座堅固的兵營城堡,又是富麗堂皇的宮殿,裡面還有天文臺、監獄、教堂、刑場、動物園、小碼頭等小建築。 ↑倫敦 ▲ 倫敦 塔
↑倫敦 ▲ 倫敦 塔遠景
倫敦 塔橋(Tower Bridge),是一座橫跨 泰晤士 河的懸索橋,因在 倫敦 塔附近而得名,是從 泰晤士 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 泰晤士 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 倫敦 的象徵。這座橋的橋面(每側1000噸)通過水力機械可以打開,供大船的通行。
由於是 倫敦 的標誌性建築,又是世界著名景點,所以 倫敦 塔和塔橋都有很多世界各國的游客,在游覽拍照,力圖留下美好的回憶。 ↑倫敦 ▲巍峨的 倫敦 塔橋
↑倫敦 ▲繁忙的 倫敦 塔橋面上
從 倫敦 塔到另一個必去的地方 聖保羅 大教堂不太遠。地鐵中央線(Central,紅線)在 聖保羅 大教堂附近有一站“ 聖保羅 站“。我們去晚了,教堂已經關門,只好外面看一看就離開。
上次因為火車事故誤點而沒有看成的“悲慘世界“,又重新預訂了票,晚上有去看劇的,其他人回住所了。
倫敦 西區(London's West End)與 紐約 百老匯(Broadway)是英語世界最高水平的戲劇演出中心。 倫敦 西區是 英國 戲劇界的代名詞,是世界頂尖的舞臺。西區的皇后劇院是《悲慘世界》的主劇場。
《悲慘世界》由 法國 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根據 維克 多·雨果的同名小改編。故事以1832年 巴黎 共和 黨人起義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冉 阿讓 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釋後計劃重新做人、改變社會,但卻遇上種種困難的艱辛歷程。《悲慘世界》與《貓》、《歌劇魅影》和《西貢小姐》一同被認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 歐洲 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劇。該劇的英文版於1985年首次在 倫敦 演出,2004年轉移到 倫敦 西區的“皇后劇院“演出至今。 ↑倫敦 ▲ 倫敦 西區皇后劇院
↑倫敦 ▲《悲慘世界》海報
↑倫敦 ▲皇后劇院里(對面那個小看臺相對的這面就是我們的座位) D15 倫敦早晨考慮去哪裡玩。看Google地圖住所附近有一家“Museum of Trafic“,想帶孩子看看各個時期的火車,結果被告知這個博物館只是內部存放火車的地方,不對外開放。好吧,那繼續去市裡吧。今天預選的目標是 英國 國家美術館,這也是 倫敦 旅游的一個重點。
先到 倫敦 的千禧橋去看了看。2000年世紀之交的時刻, 倫敦 在 泰晤士 河的水面上架起了一條耀眼的銀光熠熠的現代化風格的大橋——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整座橋簡明輕巧的結構、纖細流暢的造型和鮮活飄逸的美感使人從連日來古老歷史熏陶下的厚重下解放出來,走在上面真有一種輕快感。這座橋北邊是 聖保羅 大教堂,另一端是南岸的“泰特”(TATE)現代藝術館,是一座只能供人通行的步行橋。2000年6月剛投入使用3天便被叫停,原因是由於原設計問題當橋上人多時會產生共振現象而搖擺。2年後利用減振器減少共振問題又重新開放。 ↑倫敦 ▲ 倫敦 千禧橋
在 泰晤士 河南 岸有一個尖頂的玻璃金字塔樣的高樓,遠處看好像它的頂部仍在建設中,這個就是“碎片大廈“。碎片大廈(The Shard)由倫佐·皮亞諾設計的,高達1017英尺(309.6米),是全 歐洲 第二高的大廈,僅次於 莫斯科 水星城。(修建完成後為 西歐 最高建築)。2012年7月5日,碎片大廈正式揭幕。大廈包括一個五星級酒店( 香格裡拉 )、十套單位售價約5000萬英鎊的豪華公寓、三層餐廳以三層觀光區。 ↑倫敦 ▲ 倫敦 “碎片大廈“
轉悠中到了 倫敦 的唐人街,也差不多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就到一家叫做”旺記大酒樓“的中餐館去吃飯。這個餐館有點奇葩,飯菜味道還不錯,只收現金不能刷卡,服務可以說太差,服務生一臉漠然好像你欠了他錢。看大眾點評上有人差評:選對了質量選錯了餐館。就那麼幾十條評論,差評就23條,這比例!(不知道你看這游記時,差評增加到多少了,可憐)。 ↑倫敦 ▲ 倫敦 唐人街
英國 國家美術館是一定要游覽的藝術寶庫。 英國 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位於 英國 倫敦 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正北方向。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起初僅有由 喬治 四世說服政府購買的林布蘭、拉爾等人的38個作品,後來陸續拓展為現在以繪畫收藏為主的國家級美術館。藏品從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 、拉斐爾,到 威尼斯 畫派、 英國 山水畫派、 法國 寫實派,再到印象派莫奈、塞尚、梵·高等等。國家美術館免費參觀,但要捐贈一點錢。美術館提供中文導覽器,部分繪畫提供中文解說。 ↑倫敦 ▲ 英國 國家美術館
美術館裡面有用不同顏色表示的平面佈置圖:
藍色部分 1250-1500年:早期文藝復興藝術,有達 芬奇 ,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提香等大師的作品。
紫色部分(西翼West Wing)1500-1600年:文藝復興全盛時期, 意大利 的繪畫
橙色部分(北翼North Wing)1600-1700年:主要是 荷蘭 、 意大利 、 法國 和 西班牙 的繪畫
綠色部分(東翼East Wing)1700-1900年: 威尼斯 、 法國 和 英國 繪畫,風景畫是一大特色,也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等許多佳作。 ↑倫敦 ▲國家美術館展館平面示意圖
美術館裡面很大,60多個展室的展品太多了,從達 芬奇 、米開朗琪羅、提香、拉斐爾、魯本斯、倫勃朗到莫奈、塞尚、梵高、高更、 雷諾 阿、德加等等,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畫家的作品琳琅滿目,目不暇接,每一件作品都表現了非常高的藝術水平,展品表達的意境也使人遐想。一些以西方歷史事件或宗教故事為藍本的畫作也讓人加深了對西方文化的瞭解。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能匆匆地瀏覽一下,對熟悉的畫或感覺好的畫多看一看,其他就忽略了。 ↑倫敦 ▲國家美術館展廳
過去一些熟悉的繪畫終於在這個藝術殿堂里看到了原件,感覺欣賞的層次又更上了一層樓。限於篇幅不能在這篇游記中展示太多的作品,只選一點介紹一下,這些畫都是美術館里比較有名的藏品(有個打算,另寫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國家美術館的畫藏)。 ↑倫敦 ▲ 達 芬奇 《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約翰》
這幅達 芬奇 《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and Saint John the Baptist》炭筆素描是文藝復興早期的畫作。這幅用8塊紙拼起來的素描畫非常脆弱,國家美術館單獨把它放在一個小展室,燈光也較暗,說明瞭它的重要性。
美術館中鎮館藏畫之一便是達· 芬奇 的《岩間聖母》。盧浮宮裡有一幅幾乎相同的《岩間聖母》,也是由達· 芬奇 所畫,兩幅畫中主要不同的是坐在聖母旁邊的天使,在聖母的手掌下伸出一隻手指,似乎喻意砍頭,委托人認為這幅畫 (盧浮宮版) 詭異而不詳,達· 芬奇 又畫了幾乎相同的 倫敦 這一幅。《達 芬奇 密碼》中引用的神秘隱喻與此有關吧。
↑倫敦 ▲ 帕特農神廟上的雕塑
帕特農神廟檐壁腰線上雕鏤著 雅典 娜節日的游行盛況:歡快的青年、美麗的少女、彈琴的樂師、獻祭的動物和主事的祭司,人物超過500個。它第一次在神廟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現 雅典 公民的現實社會活動,其構思之大膽也是空前的。 ↑倫敦 ▲ 希腊 帕特農神廟浮雕—— 雅典 娜節日的巡游
展廳有幾塊半人馬與拉皮斯搏鬥的雕塑。有一次拉皮斯有部落舉行婚禮,邀請半人馬部落參加,半人馬們酒後亂性竟然試圖搶走新娘,引發了拉皮斯與半人馬之間的大戰;另一個說法是半人馬們某次酒後鬧事,侮辱了拉皮斯的國王,引發大戰。結果半人馬被拉皮斯打敗,被驅逐到品都斯山(pindus)去。下麵這個雕塑就是半人馬和拉皮斯人打成一團,半人馬掐著對手的喉嚨,拉皮斯人則企圖用拳和膝反擊。 ↑倫敦 ▲ 希腊 館半人馬和拉皮斯人戰鬥的浮雕
↑倫敦 ▲ 希腊 館參觀的學生們
希腊 館除了帕特農神廟的雕塑外,還有許多從 希腊 其他地方搜集的文物。
旁邊展廳里有一座神廟一樣的雕塑,開始以為也是一座神廟,其實是一座紀念碑——涅瑞伊得斯紀念碑(園柱中間站的是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所以稱為涅瑞伊得斯紀念碑)。它出土於現在 土耳其 西北 部 利西亞 的桑索斯,是一座陵墓建築,建於公元前380年。 利西亞 在古 希腊 時期和特洛伊類似是個 希腊 移民城邦小國,約公元前540年被波斯帝國吞併,馬其頓滅波斯後,又歸馬其頓 希腊 統治。能夠將神殿一樣的巨大石碑搬到 英國 ,這得費多大的勁啊! ↑倫敦 ▲ 希腊 館涅瑞伊得斯紀念碑
希腊 館里一些 希腊 神話人物的裸體雕塑,這些神像雕塑的體魄健康、美輪美奐。 ↑倫敦 ▲ 希腊 廳赫耳墨斯像
↑倫敦 ▲ 希腊 館阿波羅
↑倫敦 ▲站立的維納斯
↑倫敦 ▲蹲著的 希腊 神話維納斯(公元一世紀 羅馬 )
↑倫敦 ▲ 希腊 塔納格拉村(Tanagra)2000年前的陶俑
↑倫敦 ↑倫敦 ▲帕特農神廟三角山牆上的飾件
看 大英 博物館的展覽,在感嘆世界歷史與文化的深遠厚重的同時,也感覺到了過去西方列強通過各種手段掠奪搜刮別國珍寶的貪婪。不過現在 大英 博物館很好地保護並免費對外開放藏品(儘管是很少一部分)供世界各地的人參觀,也算是對 英國 過去惡行的一些彌補。
由於世界許多國家都有歸還本國文物的要求,2002年12月, 大英 博物館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 柏林 國家博物館等18家歐美重要的博物館聯合發表聲明,以博物館和文物的普世性為理由,公開拒絕了國際上一切歸還歷史文物的要求。還是列強的霸道邏輯。
結束了 大英 博物館的游覽,儘管是掛一漏萬,走馬觀花,也算是看了一點東西,長了一點知識。
在博物館附近有一家傳統的英式餐館Munchkins,走到門口,裡面的招待立刻出來和我們打招呼,反正也肚子餓了,就進去吃點東西吧。這家店其實主打的就是烤魚和炸薯條,有中文菜單。大眾點評上對它褒貶不一,我覺得還行,炸魚和薯條在哪裡都差不多。 ↑倫敦 ▲傳統英式餐館 Munchkins
↑倫敦 ▲ Munchkins餐館的女招待
↑倫敦 ▲Munchkins餐館的炸魚和薯條
吃完快餐,乘地鐵到Tower Hill站下車,就到了 倫敦 塔和 倫敦 塔橋,兩個地方相距不遠。在 倫敦 游覽這兩天,天氣還不錯,沒有下雨。
倫敦 塔(Tower of London)是緊靠 泰晤士 河北 岸塔橋附近 諾曼底 式的城堡建築,由威廉一世為鎮壓當地人和保衛 倫敦 城,於1087年開始動工興建,歷時20年,堪稱 英國 中世紀的經典城堡。十三世紀時,後人在其外圍增建了十三座塔樓,形成一圈環拱的衛城,使 倫敦 塔既是一座堅固的兵營城堡,又是富麗堂皇的宮殿,裡面還有天文臺、監獄、教堂、刑場、動物園、小碼頭等小建築。 ↑倫敦 ▲ 倫敦 塔
↑倫敦 ▲ 倫敦 塔遠景
倫敦 塔橋(Tower Bridge),是一座橫跨 泰晤士 河的懸索橋,因在 倫敦 塔附近而得名,是從 泰晤士 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 泰晤士 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 倫敦 的象徵。這座橋的橋面(每側1000噸)通過水力機械可以打開,供大船的通行。
由於是 倫敦 的標誌性建築,又是世界著名景點,所以 倫敦 塔和塔橋都有很多世界各國的游客,在游覽拍照,力圖留下美好的回憶。 ↑倫敦 ▲巍峨的 倫敦 塔橋
↑倫敦 ▲繁忙的 倫敦 塔橋面上
從 倫敦 塔到另一個必去的地方 聖保羅 大教堂不太遠。地鐵中央線(Central,紅線)在 聖保羅 大教堂附近有一站“ 聖保羅 站“。我們去晚了,教堂已經關門,只好外面看一看就離開。
上次因為火車事故誤點而沒有看成的“悲慘世界“,又重新預訂了票,晚上有去看劇的,其他人回住所了。
倫敦 西區(London's West End)與 紐約 百老匯(Broadway)是英語世界最高水平的戲劇演出中心。 倫敦 西區是 英國 戲劇界的代名詞,是世界頂尖的舞臺。西區的皇后劇院是《悲慘世界》的主劇場。
《悲慘世界》由 法國 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根據 維克 多·雨果的同名小改編。故事以1832年 巴黎 共和 黨人起義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冉 阿讓 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釋後計劃重新做人、改變社會,但卻遇上種種困難的艱辛歷程。《悲慘世界》與《貓》、《歌劇魅影》和《西貢小姐》一同被認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 歐洲 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劇。該劇的英文版於1985年首次在 倫敦 演出,2004年轉移到 倫敦 西區的“皇后劇院“演出至今。 ↑倫敦 ▲ 倫敦 西區皇后劇院
↑倫敦 ▲《悲慘世界》海報
↑倫敦 ▲皇后劇院里(對面那個小看臺相對的這面就是我們的座位) D15 倫敦早晨考慮去哪裡玩。看Google地圖住所附近有一家“Museum of Trafic“,想帶孩子看看各個時期的火車,結果被告知這個博物館只是內部存放火車的地方,不對外開放。好吧,那繼續去市裡吧。今天預選的目標是 英國 國家美術館,這也是 倫敦 旅游的一個重點。
先到 倫敦 的千禧橋去看了看。2000年世紀之交的時刻, 倫敦 在 泰晤士 河的水面上架起了一條耀眼的銀光熠熠的現代化風格的大橋——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整座橋簡明輕巧的結構、纖細流暢的造型和鮮活飄逸的美感使人從連日來古老歷史熏陶下的厚重下解放出來,走在上面真有一種輕快感。這座橋北邊是 聖保羅 大教堂,另一端是南岸的“泰特”(TATE)現代藝術館,是一座只能供人通行的步行橋。2000年6月剛投入使用3天便被叫停,原因是由於原設計問題當橋上人多時會產生共振現象而搖擺。2年後利用減振器減少共振問題又重新開放。 ↑倫敦 ▲ 倫敦 千禧橋
在 泰晤士 河南 岸有一個尖頂的玻璃金字塔樣的高樓,遠處看好像它的頂部仍在建設中,這個就是“碎片大廈“。碎片大廈(The Shard)由倫佐·皮亞諾設計的,高達1017英尺(309.6米),是全 歐洲 第二高的大廈,僅次於 莫斯科 水星城。(修建完成後為 西歐 最高建築)。2012年7月5日,碎片大廈正式揭幕。大廈包括一個五星級酒店( 香格裡拉 )、十套單位售價約5000萬英鎊的豪華公寓、三層餐廳以三層觀光區。 ↑倫敦 ▲ 倫敦 “碎片大廈“
轉悠中到了 倫敦 的唐人街,也差不多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就到一家叫做”旺記大酒樓“的中餐館去吃飯。這個餐館有點奇葩,飯菜味道還不錯,只收現金不能刷卡,服務可以說太差,服務生一臉漠然好像你欠了他錢。看大眾點評上有人差評:選對了質量選錯了餐館。就那麼幾十條評論,差評就23條,這比例!(不知道你看這游記時,差評增加到多少了,可憐)。 ↑倫敦 ▲ 倫敦 唐人街
英國 國家美術館是一定要游覽的藝術寶庫。 英國 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位於 英國 倫敦 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正北方向。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起初僅有由 喬治 四世說服政府購買的林布蘭、拉爾等人的38個作品,後來陸續拓展為現在以繪畫收藏為主的國家級美術館。藏品從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 、拉斐爾,到 威尼斯 畫派、 英國 山水畫派、 法國 寫實派,再到印象派莫奈、塞尚、梵·高等等。國家美術館免費參觀,但要捐贈一點錢。美術館提供中文導覽器,部分繪畫提供中文解說。 ↑倫敦 ▲ 英國 國家美術館
美術館裡面有用不同顏色表示的平面佈置圖:
藍色部分 1250-1500年:早期文藝復興藝術,有達 芬奇 ,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提香等大師的作品。
紫色部分(西翼West Wing)1500-1600年:文藝復興全盛時期, 意大利 的繪畫
橙色部分(北翼North Wing)1600-1700年:主要是 荷蘭 、 意大利 、 法國 和 西班牙 的繪畫
綠色部分(東翼East Wing)1700-1900年: 威尼斯 、 法國 和 英國 繪畫,風景畫是一大特色,也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等許多佳作。 ↑倫敦 ▲國家美術館展館平面示意圖
美術館裡面很大,60多個展室的展品太多了,從達 芬奇 、米開朗琪羅、提香、拉斐爾、魯本斯、倫勃朗到莫奈、塞尚、梵高、高更、 雷諾 阿、德加等等,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畫家的作品琳琅滿目,目不暇接,每一件作品都表現了非常高的藝術水平,展品表達的意境也使人遐想。一些以西方歷史事件或宗教故事為藍本的畫作也讓人加深了對西方文化的瞭解。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能匆匆地瀏覽一下,對熟悉的畫或感覺好的畫多看一看,其他就忽略了。 ↑倫敦 ▲國家美術館展廳
過去一些熟悉的繪畫終於在這個藝術殿堂里看到了原件,感覺欣賞的層次又更上了一層樓。限於篇幅不能在這篇游記中展示太多的作品,只選一點介紹一下,這些畫都是美術館里比較有名的藏品(有個打算,另寫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國家美術館的畫藏)。 ↑倫敦 ▲ 達 芬奇 《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約翰》
這幅達 芬奇 《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約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and Saint John the Baptist》炭筆素描是文藝復興早期的畫作。這幅用8塊紙拼起來的素描畫非常脆弱,國家美術館單獨把它放在一個小展室,燈光也較暗,說明瞭它的重要性。
美術館中鎮館藏畫之一便是達· 芬奇 的《岩間聖母》。盧浮宮裡有一幅幾乎相同的《岩間聖母》,也是由達· 芬奇 所畫,兩幅畫中主要不同的是坐在聖母旁邊的天使,在聖母的手掌下伸出一隻手指,似乎喻意砍頭,委托人認為這幅畫 (盧浮宮版) 詭異而不詳,達· 芬奇 又畫了幾乎相同的 倫敦 這一幅。《達 芬奇 密碼》中引用的神秘隱喻與此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