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英倫 體驗歷史與藝術的厚重
↑倫敦 ▲ 大英 博物館 中國 玉器
看完 中國 展廳,不盡讓人感到唏噓和憤懣,近代 中國 積貧積弱被列強欺負和霸凌,大量的寶貝被巧取豪奪流失海外。 大英 博物館還沒有展出從圓明園掠奪的東西呢,怕是惹起 中國 人的反感吧。
隨後去看 希腊 廳,但已經快到下班時間了,我們匆匆忙忙看了一點東西就被清場了。 希腊 館明天再看吧。 ↑倫敦 ▲ 大英 博物館閉關時離開的人群
出來在博物館大門外的星巴克裡喝了一會咖啡,看天色尚早,就去街上轉悠。 ↑倫敦 ▲黃昏的 倫敦 街區一角
先到 倫敦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附近轉了轉(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它通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譯為西敏寺。坐落在 倫敦 泰晤士 河北 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 年,1045年擴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進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創建聖公會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篤會(天主教的隱修院修會之一)教堂。1540年之後,成為聖公會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區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區里的教堂,而是人們所知的王室專屬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長與其法規都要由王室決定。它是 英國 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員, 英國 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亨德爾、狄更斯、 牛頓 、哈代、 布朗 寧、彌爾頓、彭斯、 達爾文 、 丘吉爾 、張伯倫、霍金等都葬於此。
我們看的這一天,教堂上飄揚著 加拿大 國旗。教堂為什麼掛 加拿大 國旗,不得其解。 ↑倫敦 ▲夕陽照射下的西敏寺大教堂(西門)
↑倫敦 ▲西敏寺西門上的20世紀十大基督教殉道者
在西敏寺教堂西門上面有十尊人物雕像。1992年籌劃將原本空白的大門上方進行利用,經過反覆爭論,最終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決定放置包括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左5)在內的“20世紀十大基督教殉道者”的雕塑。1998年7月,這些塑像正式揭幕。這是整個教堂中唯一沒有一個 英國 人的塑像群。在最右側有一位手中捧著書的身著 中國 少數民族服飾的人,書上刻著八個漢字“我是真理道路生命”,他腳下刻著他的名字“WANGZHIMING”(王志明)。
↑倫敦 20世紀初 雲南 武定 灑普山為中心的地區是 中國 重要的基督教傳教區,信徒多是當地苗族居民。王志明從那裡的教會學校畢業後成了教員。1948年王志明被立為灑普山總堂牧師,成為當地教會領袖。解放後,他多次受到政治運動迫害。1973年12月29日,66歲的王志明在萬人批斗大會上被判處死刑。1980年,政府為王志明牧師公 開平 反並修建墳墓。
↑倫敦 倫敦 西敏寺大教堂北門
西敏寺大教堂有一塊墓碑,上面寫著非常著名的能夠令人思索、啟迪人生的墓誌銘: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倫敦 譯文: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晚霞中的 泰晤士 河看起來像是油畫。 倫敦 的地標性建築大本鐘和國會大廈正在維修,外面裹著密密的腳手架,沒有看到尊容有點遺憾。遠處的 倫敦 眼在暮雲的陪襯下,顯得很漂亮。 ↑倫敦 ▲晚霞中的 泰晤士 河
↑倫敦 ▲夕陽下的國會大廈哥特式塔樓
↑倫敦 ▲正在修葺中的 英國 國會大廈
↑倫敦 ▲老眼昏花看黃昏的 倫敦 眼
↑倫敦 ▲多米諾骨牌披薩連鎖店
天色暗淡下來,前往我們在 倫敦 西區Acton Town預訂的民居了。在附近的一家叫 “Domino’s” 的披薩連鎖店買了些披薩(這個多米諾骨牌披薩連鎖店是60年代在 美國 建立的品牌,後來在全世界都有連鎖店,在 北京 上海 也有它的店)。
在披薩店旁邊加油站的小超市買了些做晚餐和早餐的食品就順著導航找我們租的房子了。這個民居有一間很大的起居室兼廚房,感覺不錯。 ↑倫敦 D14 倫敦在 倫敦 游覽基本上用不著開車了, 倫敦 的地鐵四通八達,去哪裡都非常方便,所以我們在 倫敦 基本都是乘地鐵和步行了。買一張牡蠣卡,可以多次乘車,地鐵、巴士通用,一天內7鎊封頂。在各個地鐵站都有出售。 ↑倫敦 ▲ 倫敦 牡蠣交通卡 ↑倫敦 ▲ 倫敦 地鐵路線圖
在 倫敦 乘地鐵,最好是有一張地鐵線路圖,這對選擇線路和換乘非常有用。我就是把車站牆上的地鐵圖拍了一張在手機里,可以放大看細節,很方便使用。 ↑倫敦 ▲醒目的 倫敦 地鐵通用標誌 ↑倫敦 ▲ 倫敦 地鐵站名標誌 ↑倫敦 ↑倫敦 ▲狹窄的單邊站臺地鐵站
倫敦 地鐵有的站台非常狹窄,這些站人比較少,換乘時通過一個過道可以到另一個站台。有一種大站雙向過車就非常寬。站台和路軌之間沒有隔離。和我們國內的地鐵比,畢竟 倫敦 地鐵建得早很多,所以當時的設計現在看已經落後,一些設施也陳舊了。國內地鐵高峰時非常擁擠,以前曾出現過人跌落路軌的事故,所以現在都裝了隔離欄,這確實安全多了。而 倫敦 地鐵沒有裝這種東西。 ↑倫敦 ▲比較大的地鐵站(地面上) ↑倫敦 ▲儘管說單邊站立不安全還是習慣這樣站,為趕路的人留出位置。
↑倫敦 ▲ 倫敦 地鐵Tottenham Court Road站的開放的鋼琴
↑倫敦 ▲ 倫敦 街頭老爺車式樣的出租車
頭一天沒有看完 大英 博物館的 希腊 館,這次去專門看 希腊 館。 希腊 館是 大英 博物館最主要的精華館之一,精美的 大理 石雕像是古 希腊 文化的結晶。
希腊 館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帕特農神廟雕塑。 英國 駐奧斯曼帝國大使( 希腊 當時歸奧斯曼統治) 埃爾金 伯爵七世在1810年雇300人拆除神廟上的雕像,裝了200箱,通過 英國 船運回 英國 。因為債務危機, 埃爾金 欲以7萬多英鎊將這些雕塑買給 英國 政府,最後 英國 同意支付3.5萬英鎊,買下這批雕塑,1816年起被 大英 博物館收藏並永久展出,故又稱 埃爾金 大理 石雕。(幾十年後指揮英軍攻打 中國 並搶劫火燒圓明園的 英國 人 埃爾金 正是老 埃爾金 的兒子第八代 埃爾金 伯爵-小 埃爾金 。) ↑倫敦 ▲ 希腊 帕特農神廟複原模型
↑倫敦 ▲18號展廳是帕特農神廟的專用展示廳
↑倫敦 ▲《酒神狄厄尼索斯》
↑倫敦 ▲ 希腊 帕特農神廟上的浮雕
↑倫敦 ▲衣服皺褶質感逼真的 希腊 帕特農神廟雕塑
↑倫敦 ▲ 大英 博物館 希腊 館
看完 中國 展廳,不盡讓人感到唏噓和憤懣,近代 中國 積貧積弱被列強欺負和霸凌,大量的寶貝被巧取豪奪流失海外。 大英 博物館還沒有展出從圓明園掠奪的東西呢,怕是惹起 中國 人的反感吧。
隨後去看 希腊 廳,但已經快到下班時間了,我們匆匆忙忙看了一點東西就被清場了。 希腊 館明天再看吧。 ↑倫敦 ▲ 大英 博物館閉關時離開的人群
出來在博物館大門外的星巴克裡喝了一會咖啡,看天色尚早,就去街上轉悠。 ↑倫敦 ▲黃昏的 倫敦 街區一角
先到 倫敦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附近轉了轉(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它通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譯為西敏寺。坐落在 倫敦 泰晤士 河北 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 年,1045年擴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進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創建聖公會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篤會(天主教的隱修院修會之一)教堂。1540年之後,成為聖公會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區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區里的教堂,而是人們所知的王室專屬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長與其法規都要由王室決定。它是 英國 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員, 英國 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亨德爾、狄更斯、 牛頓 、哈代、 布朗 寧、彌爾頓、彭斯、 達爾文 、 丘吉爾 、張伯倫、霍金等都葬於此。
我們看的這一天,教堂上飄揚著 加拿大 國旗。教堂為什麼掛 加拿大 國旗,不得其解。 ↑倫敦 ▲夕陽照射下的西敏寺大教堂(西門)
↑倫敦 ▲西敏寺西門上的20世紀十大基督教殉道者
在西敏寺教堂西門上面有十尊人物雕像。1992年籌劃將原本空白的大門上方進行利用,經過反覆爭論,最終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決定放置包括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左5)在內的“20世紀十大基督教殉道者”的雕塑。1998年7月,這些塑像正式揭幕。這是整個教堂中唯一沒有一個 英國 人的塑像群。在最右側有一位手中捧著書的身著 中國 少數民族服飾的人,書上刻著八個漢字“我是真理道路生命”,他腳下刻著他的名字“WANGZHIMING”(王志明)。
↑倫敦 20世紀初 雲南 武定 灑普山為中心的地區是 中國 重要的基督教傳教區,信徒多是當地苗族居民。王志明從那裡的教會學校畢業後成了教員。1948年王志明被立為灑普山總堂牧師,成為當地教會領袖。解放後,他多次受到政治運動迫害。1973年12月29日,66歲的王志明在萬人批斗大會上被判處死刑。1980年,政府為王志明牧師公 開平 反並修建墳墓。
↑倫敦 倫敦 西敏寺大教堂北門
西敏寺大教堂有一塊墓碑,上面寫著非常著名的能夠令人思索、啟迪人生的墓誌銘: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倫敦 譯文: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晚霞中的 泰晤士 河看起來像是油畫。 倫敦 的地標性建築大本鐘和國會大廈正在維修,外面裹著密密的腳手架,沒有看到尊容有點遺憾。遠處的 倫敦 眼在暮雲的陪襯下,顯得很漂亮。 ↑倫敦 ▲晚霞中的 泰晤士 河
↑倫敦 ▲夕陽下的國會大廈哥特式塔樓
↑倫敦 ▲正在修葺中的 英國 國會大廈
↑倫敦 ▲老眼昏花看黃昏的 倫敦 眼
↑倫敦 ▲多米諾骨牌披薩連鎖店
天色暗淡下來,前往我們在 倫敦 西區Acton Town預訂的民居了。在附近的一家叫 “Domino’s” 的披薩連鎖店買了些披薩(這個多米諾骨牌披薩連鎖店是60年代在 美國 建立的品牌,後來在全世界都有連鎖店,在 北京 上海 也有它的店)。
在披薩店旁邊加油站的小超市買了些做晚餐和早餐的食品就順著導航找我們租的房子了。這個民居有一間很大的起居室兼廚房,感覺不錯。 ↑倫敦 D14 倫敦在 倫敦 游覽基本上用不著開車了, 倫敦 的地鐵四通八達,去哪裡都非常方便,所以我們在 倫敦 基本都是乘地鐵和步行了。買一張牡蠣卡,可以多次乘車,地鐵、巴士通用,一天內7鎊封頂。在各個地鐵站都有出售。 ↑倫敦 ▲ 倫敦 牡蠣交通卡 ↑倫敦 ▲ 倫敦 地鐵路線圖
在 倫敦 乘地鐵,最好是有一張地鐵線路圖,這對選擇線路和換乘非常有用。我就是把車站牆上的地鐵圖拍了一張在手機里,可以放大看細節,很方便使用。 ↑倫敦 ▲醒目的 倫敦 地鐵通用標誌 ↑倫敦 ▲ 倫敦 地鐵站名標誌 ↑倫敦 ↑倫敦 ▲狹窄的單邊站臺地鐵站
倫敦 地鐵有的站台非常狹窄,這些站人比較少,換乘時通過一個過道可以到另一個站台。有一種大站雙向過車就非常寬。站台和路軌之間沒有隔離。和我們國內的地鐵比,畢竟 倫敦 地鐵建得早很多,所以當時的設計現在看已經落後,一些設施也陳舊了。國內地鐵高峰時非常擁擠,以前曾出現過人跌落路軌的事故,所以現在都裝了隔離欄,這確實安全多了。而 倫敦 地鐵沒有裝這種東西。 ↑倫敦 ▲比較大的地鐵站(地面上) ↑倫敦 ▲儘管說單邊站立不安全還是習慣這樣站,為趕路的人留出位置。
↑倫敦 ▲ 倫敦 地鐵Tottenham Court Road站的開放的鋼琴
↑倫敦 ▲ 倫敦 街頭老爺車式樣的出租車
頭一天沒有看完 大英 博物館的 希腊 館,這次去專門看 希腊 館。 希腊 館是 大英 博物館最主要的精華館之一,精美的 大理 石雕像是古 希腊 文化的結晶。
希腊 館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帕特農神廟雕塑。 英國 駐奧斯曼帝國大使( 希腊 當時歸奧斯曼統治) 埃爾金 伯爵七世在1810年雇300人拆除神廟上的雕像,裝了200箱,通過 英國 船運回 英國 。因為債務危機, 埃爾金 欲以7萬多英鎊將這些雕塑買給 英國 政府,最後 英國 同意支付3.5萬英鎊,買下這批雕塑,1816年起被 大英 博物館收藏並永久展出,故又稱 埃爾金 大理 石雕。(幾十年後指揮英軍攻打 中國 並搶劫火燒圓明園的 英國 人 埃爾金 正是老 埃爾金 的兒子第八代 埃爾金 伯爵-小 埃爾金 。) ↑倫敦 ▲ 希腊 帕特農神廟複原模型
↑倫敦 ▲18號展廳是帕特農神廟的專用展示廳
↑倫敦 ▲《酒神狄厄尼索斯》
↑倫敦 ▲ 希腊 帕特農神廟上的浮雕
↑倫敦 ▲衣服皺褶質感逼真的 希腊 帕特農神廟雕塑
↑倫敦 ▲ 大英 博物館 希腊 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