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英倫 體驗歷史與藝術的厚重


下一站我們就要去另一個重要的城市了, 英格蘭 的 約克 郡。沿著A697公路——A1高速公路——A19高速公路一路南行,跑3個小時左右就到達了 約克 城。進城後先去找預定的民居。
民居是一個兩層的複式房間,面積不大,條件不錯,門口可以停車。進去後,居然發現牆上有一塊小黑板,上面用中文寫著歡迎我們到來的語句,旁邊餐臺上也放著一些小蛋糕餅干和香檳酒,讓我們感覺很溫馨。後來看到一冊房客們的評論,來自世界各地的房客都紛紛誇贊這個叫Lisa的女房東。我們離開時也寫了一些感謝和贊賞的留言。出去玩其實往往一些小小的善舉和幫助就會讓人感到欣慰和快樂。


約克 郡(York Shire)位於 英格蘭 東北 部,是 英國 最大的郡,有2000多年的歷史,伊麗莎白女王的父親 喬治 六世曾說過: 約克 的歷史就是 英格蘭 的歷史(The history of York is the history of England)。 約克 郡是 英國 的紡織之鄉以及重要的文化、農業之鄉。紅茶、薑餅和玫瑰糖是 約克 的特產(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常聽說一個豬的品種叫“ 約克 夏”,這不就是Yorkshire的音譯嗎?原來是從這裡引進的啊,猜想啦)。
晚飯過後,開車去著名的 約克 敏斯特大教堂(York Minster),知道這個時候去教堂已經關門了,但由於離天黑還早,就想去看看街景和教堂周圍。

天色已晚,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匆匆圍繞著教堂拍了幾張照片,天就黑下來了。教堂旁邊就是 約克 著名的購物街——The Shambles(“肉鋪街”),它是全 英國 最熱鬧、也是 歐洲 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購物街,在2010年被評為 英國 最上鏡街道。漫步在石板路上和可追溯到14世紀的木結構建築中,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這條狹窄的街道被認為是 歐洲 最古老的購物街,曾經充斥著嘈雜難聞、管理混亂的肉鋪,如今這裡遍佈精緻的咖啡館和出售各種商品的精品店。



D5 約克郡——阿什頓安德萊恩Westerhill
我們住的地方步行不遠,就到了 約克 古 羅馬 時期建的城牆西南的一個登城口Micklegate bar( 約克 把這種穿過城牆的城門叫做 “Bar”,這個四層城門建於1389年,是為了迎接查理二世所建)。 約克 古城牆是整個 英格蘭 城牆中保留最完整、最長的石砌城牆。它最初修建於 羅馬 人統治時期,後來被來自 丹麥 的占領者重新加固。現在保留下來的大部分城牆是12世紀到14世紀重建的。這條城牆包圍著以大教堂為中心的整個 約克 古城,據說走一圈大概4公里多 。登上城牆沿著它邊走邊看,一直朝著大教堂的方向過去,到教堂前面烏斯河的倫德爾橋(Lendal Bridge,其設計者與 倫敦 西敏寺大橋為同一人)就下了城牆。其實走這麼一段城牆也就夠了,不用走完全程。這段城牆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我的地方,對於從 中國 來的人,感受過萬里長城宏偉的人,這樣的城牆看起來就是小菜啦(噓,這話別讓 英國 人聽見,他們會不高興的)。




在 約克 敏斯特大教堂旁邊有一座天主教堂威爾弗里德教堂(Catholic church of St. Wilfrid),這是 羅馬 時期的哥特式風格的中央天主教堂,建於 維多利亞 女王時代,於1864年建成。由於它在旁邊高大敏斯特教堂的陰影下,顯得這個天主教堂可憐兮兮的,也沒有什麼游客進去。不過從網上看一些外國游客的評價還是不錯的。 約克 的天主教徒把這個教堂稱為“ 約克 城的母親教堂”。在 英國 聖公會為國教主導的宗教體系下, 約克 有一些天主教堂,也反應了他們的包容性(後來在 倫敦 看 惠靈頓 墓時,知道似乎是他在 英國 重新開放了天主教)。

在 中國 旅游都調侃說“上山看廟,下車尿尿,跑來跑去,胡亂拍照,回去一問,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在西方國家旅游,看教堂也和在 中國 看廟一樣,是一個經常活動,完了就忘了,你們是不是也是一樣的感覺呢?不過於我來說,我倒是喜歡看西方的教堂,特別是大教堂。這與宗教信仰無關,主要還是因為大教堂的建築、雕塑、繪畫視覺藝術美輪美奐,看教堂是一種視覺享受甚至令人震撼。如果遇到唱詩班合唱,還能欣賞到有特點的宗教音樂,那種和諧柔緩莊嚴,讓人感受聽覺的盛宴。並且由於宗教與統治階級的關係和其對政治的影響,教堂的歷史往往折射了世俗世界的歷史,通過教堂里的事件和人物故事可以增長歷史與人文的知識。記住出國旅游看別國的教堂、寺廟是重要內容哦。

約克 敏斯特大教堂是 英國 最大,同時也是整個 歐洲 阿爾卑斯山 以北最大的哥特式教堂,還是世界上設計和建築藝術最精湛的教堂之一。公元627年,在 約克 建了一座全木結構的教堂,後來在內戰中被戰火摧毀。1066年,諾曼人攻占了 約克 ,1080年建造了第一座諾曼式的教堂,至今仍可以看到這個教堂的基石和地下室。公元1220年開 始興 建現在的教堂,並於公元1470年完工。1984年 約克 大教堂部分建築遭大火焚毀,破壞嚴重,現已修複。早在16世紀,為了爭奪對宗教的主導權,享利八世與 羅馬 天主教廷決裂,創設 英國 國教,亦稱“聖公會”。其宗教事由 坎特伯雷 和 約克 兩個大主教分領。北 英格蘭 14個主教區的任命及典禮均由 約克 大主教主持。現任大主教是維維恩·福爾(Vivienne Faull)。
游覽 約克 大教堂門票成人11.5鎊(不含登塔),60歲以上10.5鎊( 英國 許多景點雖然對60歲以上老人有優惠,但比起國內來說優惠幅度非常小,比起來還是咱們國內對老人好啊。看官別噴我),兒童免費,有效期12個月。如果是去做禮拜則不需付費。教堂介紹它的運行費用每天2萬英鎊。

在教堂外面有一尊雕像,是讓 羅馬 帝國皈依基督教有功的 羅馬 皇帝 康斯坦丁 (Constantine,或翻譯為君士坦丁)的。據說他是在探訪 約克 期間被宣告為皇帝的,地點可能正是大教堂所處的地方。


走進 約克 大教堂,真實感受到它的宏偉華麗。教堂里最引人註目的是幾面巨大的彩窗。在聖壇後方教堂東面是一整片彩色玻璃窗,面積幾乎相當一個網球場的大小,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世紀彩色玻璃窗。這個彩窗在公元1405至1408年設計完成,上面描繪著聖經里第一部《創世紀》和最後一部《啟示錄》的場景,描述著世界的開始和終結,由100多個圖景組成,充分展露了中世紀的玻璃工藝水平。


教堂西側的巨大彩窗上方有一個心形的圖案,叫做“ 約克 心臟 The Heart of Yorkshire”,下麵有 聖彼得 的雕像,他被奉為 約克 大教堂的守護神,所以 約克 大教堂又叫“ 聖彼得 教堂”。大西窗1338-1839年建成,當時僅花費了79鎊。
教堂北面的“五姐妹窗”(The Five Sisters Window),是 約克 大教堂歷史最悠久的玻璃窗,早在公元1260年就以灰、綠兩色的幾何拼裝法設計,也是 英國 最大的灰色調單色玻璃窗。



穿過北耳堂,後面有個八角形的牧師會禮堂,也叫八角廳,是教士們昔日開會的場所,由於以 大理 石塊打造,加上八角錐體的設計,使人在中心小聲說話,都能傳遍整個廳房。一般教堂的雕像,都是聖母、耶穌跟天使,但牧師會禮堂卻不同,雕像都是猴子、綿羊、貓頭鷹、 獅子 等動物,出現在各座位的頂上,相傳這是工匠們按照認識的自然萬物而雕的。在牧師會堂入口處用拉丁文寫著“正如薔薇是花中之花,此堂是堂中之堂”。





各個教堂里,一般最重要的地方往往是唱詩台,裝飾都很漂亮,是最受重視的場所。

在教堂的一面牆上看見了一個十字架,上面有耶穌受難的形象,這起初讓我有一些詫異。以前知道宗教改革後,天主教仍然保留了在十字架上帶有耶穌形象的傳統,而新教的十字架是不帶耶穌像的, 英國 國教屬於新教,按說是沒有這種十字架的。後來知道, 英國 的宗教改革與 歐洲 其他地方的宗教改革不同( 比如 德國 的路德宗),它只是為了確立國王對宗教的主導權力,與 羅馬 教廷產生了分裂,但其主要教義與習慣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所以這種帶有耶穌像的十字架存在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這 馬賽 克像上方的文字來自《聖經》馬太福音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 for they shall be called the children of God. -- MATT. V.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