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自帶時光機的非典型緬甸
↑蒲甘 對於我的加入他們有些好奇也有些膽怯,總是不太好意思靠到我近前接球,直到我開始給他們拍照片,在相機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身影才終於使他們卸下防備。 ↑蒲甘 幾個孩子你推我擠的搶占著鏡頭前的有利位置,興奮之下互相拽著摔倒在土地上,沒有哭泣沒有難過,哈哈哈的大笑著再次爬起繼續爭搶著相機前的位置。 ↑蒲甘 小孩子總是天真可愛的,兩個小姑娘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後,特意從家中拿出喜愛的玩具讓我拍照,我自然樂意效勞,只是不知以後有沒有機會將照片交還到她們手中。 ↑蒲甘 當我為了取出手機而打開腰包,所有的孩子圍攏過來,滿心期盼的以為我會從裡面掏出糖果,在看到我只是拿出一部手機後,他們先是有些失望,但馬上又被鏡頭吸引,繼續嘻嘻哈哈的鬧了起來,而我卻有著一萬分的不好意思。 ↑蒲甘 後來,為了彌補這份愧疚,我在村子里的小賣部買了一大把糖果,看到孩子就塞給他兩顆,有時候還分給大人,但看到對方面無表情的接受,我總是會想這樣的饋贈會不會冒犯到他們。 ↑蒲甘 我不太能擺清這種好意相贈會不會被人當成施捨,所以我總是有些不好意思,大部分時間我會詢問對方可不可以,我可不可以給你拍照,我可不可以給你糖果,只有得到對方的許可,才會大著膽子付諸行動。 ↑蒲甘 村子里一直迴響著悠揚的琴聲,這聲音來自圖片中的老者,我怯生生的走到他身邊席地坐了下來,跟著樂聲拍起了雙手,老人似乎被我的行為所感染,和著音樂唱起了不知名的歌曲。 蒲甘一曲唱罷,老人邀請我到他家中做客,我雖有些不知所措,但拒絕總是不禮貌的。 ↑蒲甘 老人的家緊鄰街道,把我讓進家後,老人把老伴兒喊了出來,兩個人熱情的端上花生、蜜餞讓我吃。
因為語言不通,我沒辦法說些什麼向他們表示感謝,也沒有什麼東西能當作禮物送給他們,能做的似乎只是為他們拍照,但又不能只讓他們在相機屏幕上看見個影,我要把照片存儲到他們的手機里。
當我向手機里導照片時,婆婆坐在對面一直為我剝花生,剝好的花生米放在碟子里,我呢,自然不能辜負他們的好意,足足的喝了一杯茶,吃了所有剝好的花生,然後喜滋滋的讓他們看手機里的照片。 ↑蒲甘 我很高興能遇到他們,在拍合影時,婆婆特別用力的摟住我的肩膀,她可能是很喜歡我吧。 ↑蒲甘 離開村子時,我被村口打排球的年輕人吸引,儘管是體育運動,男人們仍舊穿著籠基(布梭),只是將長長的籠基高高束起別在腰間,這像極了 印度 男人穿的托蒂。 【1960年4月,周總理來到 緬甸 ,穿上當地服飾參加潑水節。】
緬甸 的國服是格子籠基配夾腳拖鞋。對於 緬甸 男人穿“裙子”這事,我雖有些吃驚,但遠沒有在聽到將夾腳拖鞋當正裝來穿時那麼難以置信。
雖然在飛往內畢都的飛機上就知道了這事兒,但當我進入到達大廳,見到滿是穿著夾腳拖鞋的工作人員,心裡還是有一種踏入三流小飯館的感覺。 ↑蒲甘 在 緬甸 的大街小巷,這種帶著“斗笠“的瓦罐隨處可見,瓦罐旁常常配一個塑料杯子,如果你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經常會有人走到跟前從瓦罐中舀水喝,這正是 緬甸 特有的公共飲水設施。 ↑蒲甘 緬甸 基本用語發音小科普
Hello:min ga lar bar.
How are you:nei kaung lar.
I'm fine:nei kaung The(音dei).
Thank you:jei zu par.
Thank you so much:jei zu tin par The.
Nice to meet you.:tui ya da wan tar par The.
See you later:noung ma tui me.
So beautiful:la The.(for lady)
Very handsome:chou The.(for boy)
How much:be lao le.
Very decious:sar gang The.
No:ma ho pu.
Yes:ho The. 【蒲甘】伊洛瓦底江的日落 ↑伊洛瓦底江 還記得那部叫做《遠東之旅》的電影麽,電影配樂《Waters Of Irrawaddy》描繪的正是那條流經上 緬甸 、下 緬甸 ,最終匯入 印度 洋的河流—— 伊洛 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 5000多年的歷史使得 緬甸 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如果此時耳邊響起《Waters Of Irrawaddy》悠揚的樂聲,坐在 伊洛 瓦底江畔遙望遠方,那平靜的江水便是老人的臉龐,那微風吹起的層層漣漪是他臉上的褶皺,那昏黃的落日是他微閉的眼眸,當太陽伴著餘暉落幕,老人也終於合上了疲憊的雙眼。 ↑伊洛瓦底江 佛教常有輪迴之說,我想這經歷了萬般苦難的 緬甸 在下一個輪迴之中必將終得善果。 ↑伊洛瓦底江 來到 蒲甘 的旅游者總會選擇在佛塔上等待日落,然而 伊洛 瓦底江的日落卻也十分美麗。
那天下午,機緣巧合之下,我們來到 伊洛 瓦底江畔,沿著廣袤的 蒲甘 平原,江水順流而下,如果你厭倦了乘坐長途巴士,不妨嘗試從 曼德勒 坐一次游船抵達 蒲甘 ,天還黑著便登船,日出時分大船正航行在 伊洛 瓦底江上,看著 朝陽 從江 邊升起,是另一種美妙的體驗。 ↑伊洛瓦底江 河岸一側有一艘早已廢棄的大船,幾條不寬的木板搭出一條長長的 通道 ,上船下船必得走上這顫巍巍的木板。
那時天將傍晚,船里飄出裊裊炊煙,一個優美的女聲唱著不知名的歌曲,我走上木板,想要到船里一探究竟,但終究沒有那勇氣,只是隔著長長的木板向船里的人打了招呼。 ↑伊洛瓦底江 這是一艘被改裝成民居的大船,正值晚飯時間,露臺上一張長條桌案邊已坐上了幾個人,恍惚間還有一個僧人。
閑話中我和同行的伙伴聊到這船里該如何通電,後來當天完全黑了,我們再次經過這裡,船艙里閃爍著幾點燭光。
那時我想起了小時候,夏天的傍晚家裡總是停電,漆黑的夜裡只有那一根蠟燭閃著亮光,一家人圍坐在這光亮之下,畫面溫馨美好。 ↑伊洛瓦底江 岸邊的泥沙因為潮起潮落,變成了“沼澤地”,一個不小心,雙腳就會陷入深深的泥沼之中。來到 伊洛 瓦底江岸邊,我像只被主人鬆開繩索的小狗,開心的跑跑跳跳,但雙腳沾滿污泥的卻是同行的小伙伴兒,這個 上海 男生,一副白白凈凈的樣子,滿臉無奈的在水管旁的裂縫處沖洗雙腳,我這個 北京 姑娘卻毫無同情心的在一旁大笑,笑到最後肚子痛得恨不得在地上打滾,這樣的幸災樂禍,在小伙伴兒心裡八成會留下陰影。 ↑伊洛瓦底江 因為同伴的中招,之後的路程被我加了十二分的小心,卻仍舊沒有躲避深陷泥地的窘境。剛在河岸邊將滿是泥沙的雙腳清洗乾凈,笑哈哈的回身說話,又一腳踩進泥里。這一次濕濕的泥巴沒過腳踝,綁帶的涼鞋完全深陷其中,因為害怕用蠻力將鞋帶扯斷,我只得用手將鞋子拽出來,站在一旁的 上海 男生一臉吃驚的叫道:你居然用手!我內心翻了好幾個白眼。否則呢。 ↑伊洛瓦底江 停在河岸邊從 曼德勒 開來的游船。 ↑伊洛瓦底江 當太陽落山,我們來到了好像是景點的地方,這裡不僅出現了很多游船,還有一些剛剛從船上下來的游客,大概是在船上等待日落的人們吧。 ↑伊洛瓦底江 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積水形成了幾個水窪,那些停泊在岸邊的船隻靜靜的投影在水面上,不時幾個孩子從這邊跑到那邊,襯著淡淡的晚霞,水面上出現了他們奔跑的身影,這靜默的畫面也變得鮮活了。 ↑伊洛瓦底江 很想告訴來 蒲甘 的你,除了在佛塔上觀看日落,也請留一天在 伊洛 瓦底江邊等待日落,你會見到不一樣的美。 ↑伊洛瓦底江 從這裡開始,我將借佛塔之名講述 蒲甘 王朝的興衰歷史,除此之外還會不時穿插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對於不喜歷史的人們來說,那些拗口的人名、地名、塔名總是讓人乏味的,你可以粗略瀏覽或是直接跳過,前往那個《 緬甸 歲月》里的世界——彬烏倫。但如果你將要去 緬甸 旅行,或是想要知道那廣闊平原上的佛塔到底因何被一座座建起,不妨隨我一起跨過那道時間之門,回到一千多年前的 蒲甘 王朝。 【蒲甘】塔拉巴門 Tharabha Gate公元846年彬比亞王即位,三年後緊鄰 伊洛 瓦底江的 蒲甘 城著手建立,如今歷經千年的古城早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但位於老城東側的 塔拉巴 門仍然佇立在那裡。 ↑Tharabar Gate 白日,無數的馬車、行人從這裡經過,捲起陣陣塵煙,而城門兩側佛龕中的兄妹精靈也接受著人們的瞻仰與朝拜,入夜時分,像是褪去了一天的喧囂與混亂,佛龕前的簾幕被悄然放下, 蒲甘 古城也再次恢復了它的平靜。 ↑Tharabar Gate 護城河旁的土路。 【蒲甘】瑞喜宮塔 ↑瑞喜宮塔 外表全部鍍金的瑞喜宮佛塔大概是 蒲甘 平原上最為華麗的佛塔,這座古老的佛塔最初是為了珍藏佛額骨和佛牙而由王朝最為傑出的君主阿奴律陀王下令建造(1059年),當初選址之時,國王將佛額骨置於白象背上,任其漫步,立誓:“白象伏下之地即為塔址。” ↑瑞喜宮塔 在佛塔建好底部三層塔壇之時,阿奴律陀王又遣使臣前往錫蘭(今 斯裡蘭卡 )索取佛牙,那安放在重閣之中的佛牙竟一化為二懸在半空,錫蘭王一再懇求,佛牙才降到國王頂上花盤之中,錫蘭王頭頂佛牙,步行到使臣船隻停泊碼頭,涉水進入河中,直至河水淹沒頸部,才將佛牙送上船艙。錫蘭王叮囑:迎接佛牙時,阿奴律陀王也需像他這般才可。
因為語言不通,我沒辦法說些什麼向他們表示感謝,也沒有什麼東西能當作禮物送給他們,能做的似乎只是為他們拍照,但又不能只讓他們在相機屏幕上看見個影,我要把照片存儲到他們的手機里。
當我向手機里導照片時,婆婆坐在對面一直為我剝花生,剝好的花生米放在碟子里,我呢,自然不能辜負他們的好意,足足的喝了一杯茶,吃了所有剝好的花生,然後喜滋滋的讓他們看手機里的照片。 ↑蒲甘 我很高興能遇到他們,在拍合影時,婆婆特別用力的摟住我的肩膀,她可能是很喜歡我吧。 ↑蒲甘 離開村子時,我被村口打排球的年輕人吸引,儘管是體育運動,男人們仍舊穿著籠基(布梭),只是將長長的籠基高高束起別在腰間,這像極了 印度 男人穿的托蒂。 【1960年4月,周總理來到 緬甸 ,穿上當地服飾參加潑水節。】
緬甸 的國服是格子籠基配夾腳拖鞋。對於 緬甸 男人穿“裙子”這事,我雖有些吃驚,但遠沒有在聽到將夾腳拖鞋當正裝來穿時那麼難以置信。
雖然在飛往內畢都的飛機上就知道了這事兒,但當我進入到達大廳,見到滿是穿著夾腳拖鞋的工作人員,心裡還是有一種踏入三流小飯館的感覺。 ↑蒲甘 在 緬甸 的大街小巷,這種帶著“斗笠“的瓦罐隨處可見,瓦罐旁常常配一個塑料杯子,如果你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經常會有人走到跟前從瓦罐中舀水喝,這正是 緬甸 特有的公共飲水設施。 ↑蒲甘 緬甸 基本用語發音小科普
Hello:min ga lar bar.
How are you:nei kaung lar.
I'm fine:nei kaung The(音dei).
Thank you:jei zu par.
Thank you so much:jei zu tin par The.
Nice to meet you.:tui ya da wan tar par The.
See you later:noung ma tui me.
So beautiful:la The.(for lady)
Very handsome:chou The.(for boy)
How much:be lao le.
Very decious:sar gang The.
No:ma ho pu.
Yes:ho The. 【蒲甘】伊洛瓦底江的日落 ↑伊洛瓦底江 還記得那部叫做《遠東之旅》的電影麽,電影配樂《Waters Of Irrawaddy》描繪的正是那條流經上 緬甸 、下 緬甸 ,最終匯入 印度 洋的河流—— 伊洛 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 5000多年的歷史使得 緬甸 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如果此時耳邊響起《Waters Of Irrawaddy》悠揚的樂聲,坐在 伊洛 瓦底江畔遙望遠方,那平靜的江水便是老人的臉龐,那微風吹起的層層漣漪是他臉上的褶皺,那昏黃的落日是他微閉的眼眸,當太陽伴著餘暉落幕,老人也終於合上了疲憊的雙眼。 ↑伊洛瓦底江 佛教常有輪迴之說,我想這經歷了萬般苦難的 緬甸 在下一個輪迴之中必將終得善果。 ↑伊洛瓦底江 來到 蒲甘 的旅游者總會選擇在佛塔上等待日落,然而 伊洛 瓦底江的日落卻也十分美麗。
那天下午,機緣巧合之下,我們來到 伊洛 瓦底江畔,沿著廣袤的 蒲甘 平原,江水順流而下,如果你厭倦了乘坐長途巴士,不妨嘗試從 曼德勒 坐一次游船抵達 蒲甘 ,天還黑著便登船,日出時分大船正航行在 伊洛 瓦底江上,看著 朝陽 從江 邊升起,是另一種美妙的體驗。 ↑伊洛瓦底江 河岸一側有一艘早已廢棄的大船,幾條不寬的木板搭出一條長長的 通道 ,上船下船必得走上這顫巍巍的木板。
那時天將傍晚,船里飄出裊裊炊煙,一個優美的女聲唱著不知名的歌曲,我走上木板,想要到船里一探究竟,但終究沒有那勇氣,只是隔著長長的木板向船里的人打了招呼。 ↑伊洛瓦底江 這是一艘被改裝成民居的大船,正值晚飯時間,露臺上一張長條桌案邊已坐上了幾個人,恍惚間還有一個僧人。
閑話中我和同行的伙伴聊到這船里該如何通電,後來當天完全黑了,我們再次經過這裡,船艙里閃爍著幾點燭光。
那時我想起了小時候,夏天的傍晚家裡總是停電,漆黑的夜裡只有那一根蠟燭閃著亮光,一家人圍坐在這光亮之下,畫面溫馨美好。 ↑伊洛瓦底江 岸邊的泥沙因為潮起潮落,變成了“沼澤地”,一個不小心,雙腳就會陷入深深的泥沼之中。來到 伊洛 瓦底江岸邊,我像只被主人鬆開繩索的小狗,開心的跑跑跳跳,但雙腳沾滿污泥的卻是同行的小伙伴兒,這個 上海 男生,一副白白凈凈的樣子,滿臉無奈的在水管旁的裂縫處沖洗雙腳,我這個 北京 姑娘卻毫無同情心的在一旁大笑,笑到最後肚子痛得恨不得在地上打滾,這樣的幸災樂禍,在小伙伴兒心裡八成會留下陰影。 ↑伊洛瓦底江 因為同伴的中招,之後的路程被我加了十二分的小心,卻仍舊沒有躲避深陷泥地的窘境。剛在河岸邊將滿是泥沙的雙腳清洗乾凈,笑哈哈的回身說話,又一腳踩進泥里。這一次濕濕的泥巴沒過腳踝,綁帶的涼鞋完全深陷其中,因為害怕用蠻力將鞋帶扯斷,我只得用手將鞋子拽出來,站在一旁的 上海 男生一臉吃驚的叫道:你居然用手!我內心翻了好幾個白眼。否則呢。 ↑伊洛瓦底江 停在河岸邊從 曼德勒 開來的游船。 ↑伊洛瓦底江 當太陽落山,我們來到了好像是景點的地方,這裡不僅出現了很多游船,還有一些剛剛從船上下來的游客,大概是在船上等待日落的人們吧。 ↑伊洛瓦底江 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積水形成了幾個水窪,那些停泊在岸邊的船隻靜靜的投影在水面上,不時幾個孩子從這邊跑到那邊,襯著淡淡的晚霞,水面上出現了他們奔跑的身影,這靜默的畫面也變得鮮活了。 ↑伊洛瓦底江 很想告訴來 蒲甘 的你,除了在佛塔上觀看日落,也請留一天在 伊洛 瓦底江邊等待日落,你會見到不一樣的美。 ↑伊洛瓦底江 從這裡開始,我將借佛塔之名講述 蒲甘 王朝的興衰歷史,除此之外還會不時穿插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對於不喜歷史的人們來說,那些拗口的人名、地名、塔名總是讓人乏味的,你可以粗略瀏覽或是直接跳過,前往那個《 緬甸 歲月》里的世界——彬烏倫。但如果你將要去 緬甸 旅行,或是想要知道那廣闊平原上的佛塔到底因何被一座座建起,不妨隨我一起跨過那道時間之門,回到一千多年前的 蒲甘 王朝。 【蒲甘】塔拉巴門 Tharabha Gate公元846年彬比亞王即位,三年後緊鄰 伊洛 瓦底江的 蒲甘 城著手建立,如今歷經千年的古城早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但位於老城東側的 塔拉巴 門仍然佇立在那裡。 ↑Tharabar Gate 白日,無數的馬車、行人從這裡經過,捲起陣陣塵煙,而城門兩側佛龕中的兄妹精靈也接受著人們的瞻仰與朝拜,入夜時分,像是褪去了一天的喧囂與混亂,佛龕前的簾幕被悄然放下, 蒲甘 古城也再次恢復了它的平靜。 ↑Tharabar Gate 護城河旁的土路。 【蒲甘】瑞喜宮塔 ↑瑞喜宮塔 外表全部鍍金的瑞喜宮佛塔大概是 蒲甘 平原上最為華麗的佛塔,這座古老的佛塔最初是為了珍藏佛額骨和佛牙而由王朝最為傑出的君主阿奴律陀王下令建造(1059年),當初選址之時,國王將佛額骨置於白象背上,任其漫步,立誓:“白象伏下之地即為塔址。” ↑瑞喜宮塔 在佛塔建好底部三層塔壇之時,阿奴律陀王又遣使臣前往錫蘭(今 斯裡蘭卡 )索取佛牙,那安放在重閣之中的佛牙竟一化為二懸在半空,錫蘭王一再懇求,佛牙才降到國王頂上花盤之中,錫蘭王頭頂佛牙,步行到使臣船隻停泊碼頭,涉水進入河中,直至河水淹沒頸部,才將佛牙送上船艙。錫蘭王叮囑:迎接佛牙時,阿奴律陀王也需像他這般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