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潮汕 | 重慶吃貨的暴走美食記

可能是因為工作日的緣故,當我抵達 中山 路時,傳說中需要排隊半小時的果汁店門口人可羅雀,完全沒有出現想象中的火爆場面。


喝道嘴裡之後我才後知後覺,幸好我來了,不然又得錯過一道令人爽快的美食。
亞強果汁冰的絕妙之處在於,它家的冰被打磨的極為細膩,與果肉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無法分辨兩者細微的口感。更加令人驚喜的是,吸管將冰品吸入嘴裡後,兩鄂正好能感受到冰的綿軟,可下一秒你還想用舌頭去搜尋挑撥時,冰立刻轉化為濃郁的果汁,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如此奇妙的冰品體驗還真稱得上獨一無二。

一芳是全國連鎖的水果茶店,然而我還是第一次喝,選擇了它家的甘蔗汁,結果味道不倫不類,感覺踩了一顆小小的雷。


剛出門時天空還繁星閃爍,沒過兩分鐘又開始下起了犀利里的小雨,海濱城市多變的天氣在這一剎那展現得淋漓盡致。
還好平時工作粗糙慣了,這點小雨淋著就淋著,當老天也捨不得我離開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酒店背後的 榕江 是河水匯入 南海 的最後一道閘門,江面自然寬闊無比。夜裡聽著洶涌的水聲,我思緒萬千。然而不解風情得失,濱江路好幾對依偎的情侶不停朝我派發甜蜜的狗糧,我臉皮再厚也沒辦法繼續孑孑獨行了。

我的到來之際正值 汕頭 老城區整改之際,許多舊樓久經風霜早已危在旦夕,政府不得不對其進行重建。一個個歷史的見證就這樣被悄然地湮埋在時間的腳步里,隨著世代的更迭被遺忘。我只好拿起手中的相機,盡可能的記錄一些殘留的場景,也許下次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長平老許離酒店步行不過五分鐘,開業時間比起 汕頭 街頭那些動輒幾十年的老店也算個小鮮肉,不過憑藉良好的口味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老闆也是傲嬌,每天營業時間為早上十點到晚上九點,想吃的話還得掐著時間來。




天后宮是 潮汕 人口中的老媽宮,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裡面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在 臺灣 這樣的廟宇被稱作“媽祖廟”。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這裡就是濱海的沙灘,叫做“汕”。漁民從這裡出海,回來在這裡曬漁網。女人們也就經常在這裡集聚,一面織漁網,一面等待親人出海歸來,逐漸形成了居民點,就是 汕頭 最早的雛形。清朝嘉慶年間,人們在這裡修建了天后宮和關帝廟。漁船出海和潮人過洋,都要在這裡拜別祭祀,乞求平安,包一點香灰和泥土帶上,以示對故鄉的懷念之情。這就成為 汕頭 開埠前最早的建築,也是早期潮人華僑回來尋根的標記。
挨著老媽宮的關帝廟,供奉的是關羽大神,另外兩座則是觀音廟和大峰廟,分別供奉 南海 觀音和大峰祖師。
這幾座廟宇除了觀音廟供奉的是天上的神仙,其餘三座均是供奉的原型均是有血有肉的人,這體現了 汕頭 人民吃苦耐勞敢闖敢拼的奮鬥精神。



雙烹粽球是在箬葉里裹上糯米混合蝦米、乾杯、慄子、香菇、南乳肉、烏豆沙、鹹蛋黃和羔燒白果。揭開粽葉後再淋上一點糖汁,口感層次極其豐富,每口都能吃到不一樣的美美滋味。


福合埕家的牛肉丸Q嫩彈牙,據說最筋道的牛筋丸可以彈地一米多高,一口咬下去汁液噴飛,確實霸道。粿條反而顯得相形見絀,也有可能是我粿條吃得太多,敗了胃口。

五果甜湯是由百合、蓮子、白果、紅棗和銀耳加冰糖熬制而成,具有滋補提神的功效。喝喝糖水嚼嚼甜果,這就是 潮汕 人對愜意生活最直接的理解吧!


看著看著天色漸晚,我在 汕頭 只能留下最後一頓晚餐的記憶,猶豫著該怎樣給自己一個完美的結束。我忽然回想起我來 潮汕 的初心,難道不是為了那口街邊最普通的白粥嗎?
汕頭 有好幾家網紅夜粥店, 比如 長平老姿娘夜粥、長平肥姐(點開大眾點評的差評,有許巨多VIP投訴這兩家店欺生,坑外來游客,所以我放棄了),我最終的選擇是本地人力薦的桂園白粥。



唯一不同的是, 汕頭 的餐桌上多了一碗,小火慢熬的白粥。
潮汕 夜糜烹飪的主要手法依然是腌、燴、灼、焯和蒸,各類海鮮中鮮味的來源谷氨酸鈉在這樣溫和的烹飪方式下得以完好的保存,例如魚飯。魚飯中沒有飯,全是魚,處理方式是把剛撈上來的魚立即蒸熟或煮熟,這體現了 潮汕 人對新鮮的極致追求。
